埃塞俄比亞原有1350公里海岸線,為何成了內陸國?

從地圖上看,埃塞俄比亞面向紅海和印度洋的部分基本被厄立特里亞、吉布提和索馬里包圍,顯然這是一個地道的內陸國。吉布提和索馬里在歷史上同埃塞俄比亞沒有太大瓜葛,但厄立特里亞卻曾經是埃塞俄比亞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埃塞原本有約1350公里長的海岸線,那么為什么厄立特里亞如今變成了一個獨立國家,而埃塞俄比亞的剩余部分卻只能“望洋興嘆”呢?


埃塞俄比亞人口大約1.05億,面積110.36萬平方公里,這樣的規模和體量即使在世界范圍內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大國,當厄立特里亞與埃塞俄比亞還在一口鍋里吃飯時,沿海部分可以為內陸地區引入方便的海運和蓬勃的貿易,而內陸則可以為沿海提供廣闊的內需市場,然而原本相得益彰的地緣形態卻在1993年5月24日這天瓦解,從此埃塞原有的上千公里海岸線全部清零,成為一個內陸國家,


歷史追溯到西元1世紀左右,地圖上出現一個名為“阿克蘇姆王國”的地區強權橫跨紅海兩岸,該王國的西半部分控制著今天的厄立特里亞,東半部分盤踞在阿拉伯半島沿岸,由于扼守著紅海與印度洋之間的交通要道,阿克蘇姆王國的海上貿易極為發達,不過隨著阿拉伯半島的本土勢力逐漸崛起,阿克蘇姆的東半部分淪陷,此后王國的核心區域向西轉移至紅海西岸的厄立特里亞和內陸的埃塞俄比亞高原,這便是近代埃塞俄比亞帝國的雛形。


進入地理大發現時代以后,歐洲殖民者開始在全世界攻城略地,不甘落后的義大利也想在非洲分一杯羹,而其目標正是地處東非的埃塞俄比亞,西元1889年,意軍入侵埃塞俄比亞,盡管沒有實現兼并埃塞全境的目標,但卻割據了對方全部的沿海地區,隨后義大利將這部分命名為“厄立特里亞”,此后埃塞俄比亞皇室控制內陸高原,義大利殖民者控制沿海厄立特里亞的格局便固定下來,不過對于義大利而言,他們想鯨吞整個埃塞;而對于埃塞俄比亞而言,“收復故土”則是其畢生的心愿。


顯然這樣的格局不可能長久維持,1895年雙方再度爆發戰爭,但這次落后的埃塞俄比亞軍隊卻在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的帶領下重創義大利侵略軍,戰后雙方簽訂《亞的斯亞貝巴和約》(亞的斯亞貝巴為埃塞俄比亞首都),義大利尊重埃塞俄比亞的主權獨立地位,同時賠償1000萬里拉,表面上看,埃塞俄比亞取得了輝煌的軍事勝利,事實上卻沒能將勝利轉化為實際成果,因為厄立特里亞仍舊處在義大利控制之下。


與此同時,由于沿海與內陸長期的分離,二者在社會形態和文化認同上也逐漸疏離,接受過先進制度和技術的厄立特里亞越來越看不上落后的內陸地區。二戰爆發后,墨索里尼誓言要雪洗1895年之恥,于是在1935年意軍再度入侵埃塞俄比亞。而這一次義大利帶來了包括飛機、重炮和毒氣在內的所有現代化武器,最終埃塞俄比亞全境淪陷,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流亡海外,


不過僅僅六年之后,埃塞便在盟軍的幫助下重新復國,而失去了義大利的介入,埃塞俄比亞與厄立特里亞的關系就變得十分微妙了,埃塞俄比亞希望全面掌控厄立特里亞,這樣不僅能夠為遭受戰爭創傷的內陸補血,也能夠借助于沿海的區位優勢發展海外貿易。可惜長期受西方社會思想熏陶的厄立特里亞不愿回到過去,他們更愿意建立不受埃塞俄比亞控制的自治機構,雙方別扭地生活了很多年,終于在1988年3月爆發全面內戰,

五年之后的1993年,厄立特里亞舉行全民公投,結果超過九成以上的居民贊成獨立,自此厄立特里亞獨立使得埃塞俄比亞永遠失去接觸大海的機會。厄立特里亞成為一個新的國家,面積約12.4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350公里。


圖-埃塞俄比亞人

然而分家并沒有使厄立特里亞的狀況變得更好,由于失去了1億人口的內需市場,厄立特里亞的經濟形勢一落千丈,直到現在也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5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被白左政治正確強迫割地。厄里特尼亞,科索沃,

  2. 埃塞俄比亞,人類進化的搖籃,咖啡的原產地,必須去

  3. 埃塞俄比亞和其他非洲黑人人種不一樣.

  4. 阿伯和東非長期混血是結果

  5. 接近于北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