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皇帝去世,年僅8歲的順治皇帝第三子玄燁登上了皇位,這便是歷史上的康熙皇帝,
此時除了康熙皇帝本人外,還有五位順治皇帝的皇子在世,而這幾位順治皇子無一例外,都得到了康熙皇帝厚待,特別是康熙的二哥福全以及五弟常寧,深得康熙的信任和器重,頗有一番作為,與康熙之間也譜寫了一段“君臣兄弟”的佳話,
順治皇帝在順治十八年(1661年)去世的時候,年僅24歲,但是此時的他卻已經先后誕育了8個兒子和6個女兒,共計14位子女。至于為何順治皇帝年紀輕輕就會有如此數量眾多的子女,原因主要有二,
一來,順治皇帝大婚的時間非常的早,這也就使得他開始誕育子女的年齡同樣也非常的小。
他在順治八年(1651年)大婚的時候,還不滿14歲,而也就是在這一年,順治皇帝迎來了自己的第一位皇子,即由出身并不高貴的筆什赫額捏福晉所生的皇長子牛鈕,
二來,順治皇帝作為一國之君,也有著屬于自己的后宮,因而能為他誕育子女的后妃數量也是非常眾多的,
在順治皇帝的后宮之中,有封號和級別的后妃就超過了20位,包括4位皇后、7位正妃、9位庶妃,再加上其他沒有得到正式冊封宮女和沒有名分的侍妾,總數應該在有四五十人左右。而順治的這14位子女,也是分別由11位不同的后妃所生,尤其他的這8位皇子,更是由8位不同的后妃所生,
也正是因為如此,順治才會在其年僅24歲就英年早逝的情況下,坐擁這么多的子女。
而在這8位皇子中,有2位是先于順治皇帝離開了人世,
第一位便是順治皇帝的皇長子牛鈕,前文中也說到了,牛鈕生于順治八年(1651年),然而他只活了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就于順治九年(1652年)去世了,
這第二位皇子就是由順治皇帝最為寵愛的董鄂妃在順治十四年(1657年)所生的順治第四子榮親王。順治皇帝一直都將其視為自己的“嫡子”,并且在多次公開表示要將皇位傳給他。只不過,這位榮親王比之前過世的牛鈕還要“短命”,剛滿百天的他就離開人世了,對此順治皇帝以及董鄂妃都是傷心不已,
于是乎在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皇帝去世的時候,一共還有6位順治皇子在世,分別是皇二子福全,第三子玄燁、也就是康熙皇帝,皇五子常寧,皇六子奇綬,皇七子隆禧,皇八子永干,
順治皇帝去世后,康熙皇帝登上了皇位,而在他這5位在世的兄弟中,有兩位是在他登基之后沒有幾年便離開了人世,這其中,奇綬于康熙四年(1665年)去世,年僅7歲;永干于康熙六年(1667年)離世,時年也只有8歲,
康熙皇帝是在康熙八年(1669年)“智擒鰲拜”,進而將大權收歸到自己手中,在這之前一直是處于“四大臣輔政時期”以及之后的“鰲拜專政時期”,康熙皇帝沒有辦法對自己的這兩位弟弟進行封賞與追贈謚號。
而在康熙皇帝真正掌握了絕對的權力后,他對于自己的其他三位兄弟,則給予了厚待,
先來說說這三人中年齡最小的康熙七弟隆禧,
隆禧,生于順治皇帝去世的前一年,也就是順治十七年(1660年),生母為庶妃鈕祜祿氏,
康熙十三年(1674年),年僅14歲的隆禧就被康熙皇帝冊封為和碩純親王,要知道康熙給自己幾位皇子的首次冊封基本都是在其20歲左右的時候,并且沒有直接封為親王爵位的,可見,康熙對于自己的這份弟弟,還是予以了非常特殊的照顧的。
康熙十八年(1679年),隆禧親自前往探望,并安排御醫進行診治。也就是在這一年,隆禧去世,終年只有20歲,對此康熙皇帝是非常悲痛,于是特意輟朝三日進行悼念,同時安排其子富爾祜倫襲承爵位。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康熙的二哥福全。
其實按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在順治皇帝去世后,最應該繼承順治皇位的應該是福全,而非康熙。只不過由于福全沒有出過天花,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性,因而順治皇帝才會在孝莊太后以及傳教士湯若望的建議下,將皇位傳給了得過天花并且已經痊愈的康熙。
至于福全那句非常有名的“愿為賢王”,其真實性還是值得懷疑的,畢竟當時的福全年齡太小了,很難說出這么有遠見和深意的一句話。不過這句話還是將福全性格謙和、穩健踏實的性格展現了出來。
而在這三人中,福全無疑是康熙最為信任,同時也是最為倚重的兄弟了。
康熙六年(1667年),年僅14歲的福全就被剛剛親政的康熙皇帝冊封為了和碩裕親王,并命其參與議政,福全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行走于朝堂,成為康熙皇帝的重要幫手。
當然,福全給予康熙最大的幫助還是在軍事領域上。
在平定“三藩之亂”的時候,福全便開始在軍旅之中嶄露頭角,而到了“征討準噶爾”的時候,福全則是被康熙委以了重任,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第一次御駕親征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雙方在烏蘭布通展開激戰,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烏蘭布通之戰”,福全被康熙任命為“撫遠大將軍”,率大軍出古北口作戰,后由于康熙在軍中染疾,無法親臨前線,因而福全也就成為了“烏蘭布通之戰”的實際指揮者,此時包括大阿哥胤褆以及索額圖、佟國綱、佟國維在內的一眾皇室宗親與朝中重臣,皆由福全統領。而福全也不負眾望,打贏了“烏蘭布通之戰”,并包圍了噶爾丹的殘軍,
只不過,由于福全的老實與憨厚,中了噶爾丹的緩兵之計,使得噶爾丹在眾目睽睽之下得以逃脫,讓康熙想要就此全殲噶爾丹所部的計劃就此落空,因此,他被康熙處以了罰俸三年的處罰,后福全再度跟隨康熙征討噶爾丹,并最終將功補過,幫助康熙最終徹底消滅了噶爾丹,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福全病重,康熙親自前往探視,只不過,福全還是在這一年去世了,享年五十歲,康熙皇帝為其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并為其上謚號為“憲”,
福全去世后,康熙專門命畫工精繪一張畫像,畫中為他與福全并坐于桐蔭之下,示手足同老之意,以此表達對福全的思念之情,
最后再來說說康熙的另外一位弟弟常寧,同福全一樣,常寧也得到了康熙的信任與重用,
常寧生于順治十四年(1657年)。到了康熙十年(1671年),也是在14歲的時候,常寧被康熙封為了和碩恭親王,
到了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的“烏蘭布通之戰”,常寧被康熙任命為“安北大將軍”,率領右翼大軍出喜峰口,與福全統帥的軍隊是齊頭并進,有效的支援了福全的正面作戰,然而,由于福全的失誤,導致噶爾丹遁走,常寧也在福全的影響下沒有全力追擊,這也使得他和福全一樣,被康熙罰俸三年,可見,福全這一次是一口氣把自己的兩個弟弟康熙和常寧全給“坑”了。不過,同福全一樣,常寧也在這之后得到了將功補過的機會,最終幫助康熙徹底消滅了噶爾丹,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常寧病故,享年四十六歲。頗為巧合的是,他的去世時間與福全僅僅相隔了十多天,可見這段日子里,康熙是多么的傷心和難過。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康熙皇帝對于自己的這些同父異母的兄弟們,確實是非常的不錯,并且也給予了厚待,尤其是對于福全和常寧,更是予以了極度的信任與器重,而康熙皇帝對于自己兄弟們的所作所為,也確實對得起他“仁皇帝”的謚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