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演員陳建斌第一次做了導演,拍了一部電影名叫:《一個勺子》,
他不光自導自演,還拉上了妻子蔣勤勤和老友王學兵,
這部電影雖然是陳建斌的導演處女作,卻不像是那種“演而優則導”的玩票作品。
片中陳建斌飾演的農民“拉條子”在陰差陽錯之下,撿到了一個討飯的傻子,卻也因此陷入了接踵而至的麻煩,
在看似荒誕辛辣的劇情中,不僅充斥著黑色幽默,還挾裹著陳建斌強烈的個人風格和人生思考。
說實話,番茄恍惚間好像看到了第二個姜文。
他們鼓搗出的作品不僅是電影,更是他們自己的思想出口。
如今時隔多年,當初沒能玩盡興的陳建斌又回來了。和陳建斌一起回來的,還有他的藝術理想和磅礴野心。
《第十一回》
陳建斌飾演的男主馬福禮,是個殺人犯,
各位先別因為這一句話就給電影定性成了驚悚片,老馬牽扯的這樁案子著實有點邪乎。
十多年前,老馬和妻子趙鳳霞、技工李建設一起外出,三人開的是一臺拖拉機。
行至中途拖拉機出現故障,李健設下車維修,還喊上了同行的趙鳳霞幫忙,
老馬呢,則被李健設叫住,留在車上踩著剎車就好。
然并卵,意外發生了。
拖拉機向后溜車碾死了車下的李健設和趙鳳霞。
更耐人尋味的是,命喪于車輪下的這對男女當時竟赤裸著,顯然是在行茍且之事。
警方到場以后,老馬竟自首了。
他坦言自己因為發現了妻子與李健設的奸情,一時沖動便松開剎車把拖拉機當作了兇器,
后來老馬被判激情殺人,在牢里一呆就是十五年,
多年之后,老馬出獄又成婚。
過著幸福而平淡的日子,
不過最近,
當年“拖拉機殺人案”又被有心人揪了出來,
老馬的平靜生活也被打破了。
縣里劇團的小導演胡昆汀(大鵬 飾)導演了一部話劇,劇本內容就是根據當年老馬碾殺奸夫淫婦的案件改編而來。
消息一出,老馬坐不住了。
他找到了胡昆汀,直言當年案子另有隱情,
老馬娓娓道來,說出了案子的另一個版本:
當年他并沒有殺人,拖拉機確實是因為意外溜車,才碾死了李健設和趙鳳霞,
待事發后,老馬下車檢查時才發現妻子與他人赤身相擁,當時他羞憤難當,因為擔心別人說自己窩囊,便捏造了故意殺人的案情,好留下一個快意恩仇的名聲。
光是老馬的一面之詞,胡昆汀自然不肯相信,
他本想繼續按著原來的劇本繼續拍攝,可這案子的影響顯然超出了胡昆汀的預期,越來越多的人被卷了進來,
李健設的弟弟是個土大款,他愿意給話劇團做捐贈。
條件是篡改劇情,將趙鳳霞抹黑成勾引李建設的蕩婦。
文化局局長看完了預演,也覺得故事不妥,
他責令整改劇情,將李建設改編成強奸未遂的流氓,
老馬的現任妻子則干脆大鬧劇場,甚至不惜以死相逼。
她的訴求只有一個,不讓話劇上映打擾自己和老馬的生活。
漸漸的,話劇變成了鬧劇,
拖拉機殺人事件上演了多個版本,秒變縣城版《看不見的客人》,
沒人在乎當時的事件真相,更沒人在乎老馬這位當事人的感受,人們都在為了自己的私欲篡改著案件的真相。
胡昆汀能否讓話劇上映;
馬福禮能否還自己清白;
眼看著變成懸案的拖拉機殺人事件又有著怎樣的真相;
故事的謎底,各位還是需要趁著熱度走進影院,自己去揭曉答案,
《第十一回》,豆瓣評分7.5,
而同期上映、口碑不俗的《我的姐姐》的評分方才7.2。
不過,番茄這幾天沒急著發影評,而是在網上暗中觀察了一下,。。
雖然《第十一回》在評分上略勝一籌,可輿論熱度卻不及后者(評分人數的差距顯而易見),
深究其原因,恐怕還是因為不少人沒讀懂陳建斌。
在小熒屏上,陳建斌塑造的梟雄形象給觀眾們留下了太深的烙印,
無論是大院里的“喬致庸”,還是三國中的“曹操”,甚至是甄嬛身旁的“雍正”,陳建斌總是那副霸氣側漏的王者模樣。
但顯然,這不是陳建斌追求的藝術形象。
輪到他在大銀幕上自己玩high的時候,他總愿意把自己塑造成邋遢、窩囊、執拗、甚至是忙著一點傻氣的憨批形象。
一個敢對自己“下黑手”的導演,自然也不會“放過”演員,
周迅成了“虐夫成癮”的市井悍婦;
竇靖童秒變“未婚先孕”的叛逆少女;
大鵬則是“油膩濫情”的三流導演;
在《第十一回》中,陳建斌引導著每一個演員,在角色的下線邊緣瘋狂試探。
而在這場“全員自黑”的黑色幽默里,陳建斌到底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不出番茄的意料,在媒體的評論區里,出了N個版本的故事解讀!!!
有人說故事的核心是“新舊互文”。
當年的趙鳳霞和李健設在偷情,而今天的胡昆汀和賈梅怡(話劇女主)在做著一樣的勾當,
有人說電影的主旨是“生活荒誕”,
十一個古典章回的設計像極了《紅樓夢》,五光十色的荒誕生活甚至不如話劇來的真實。
還有人說這不過是陳建斌的“文藝實驗”,
貫穿全片充斥著濃烈的個人意識形態:我拍的爽就好,管你能不能看懂呢。
坦白講,一開始番茄也覺得壓根沒看懂陳建斌的主旨,
可看了這么多莫衷一是的評論之后,番茄卻反而有一種茅塞頓開之感。
這些對于電影光怪陸離的揣摩和評說,是不是像極了劇中眾人對于“拖拉機殺人事件”的評判呢。
你罵他學院派、裝深沉;
我夸他真高級,有潛力;
其實諸位看了電影便已身在局中,和片中對殺人事件道聽途說的角色又有什么分別呢,
我們放肆的給出兩極分化的評論,卻沒人愿意聽聽陳建斌和馬福禮的心聲,
哦,對了。
《第十一回》在前期推廣時,用的片名叫《如是你聞》。
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欣賞電影,自然也是各有所得,
番茄稀里糊涂的刷完了這部《第十一回》,姑且再多說上一句: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活在別人的眼光和輿論里,
單憑這一點,就注定了生活的荒誕屬性,
在眾說紛紜之中,生活就像是話劇和電影一樣:偷情和真愛,誠摯和虛偽,真實和謊言,這些內容統統攪在一起,所以生活就像是馬福禮在片中賣的那碗豆花。
有人說咸,有人說淡,
其實生活的滋味,你自己品咂就好。
看到這些演員我都不想看了,浪費了這么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