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講52本書,他把讀書做成一門賺錢的生意

文|鴿子
來源:魯豫有約公號(ID:lyyy_scndgs)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系【魯豫有約】微信公號獲取授權,


樊登在《魯豫有約一日行》的節目中提到了不少書,其中有一本叫《有限與無限的游戲》。

書里講,這世界上有兩種游戲,一種是有限的游戲,一種是無限的游戲。有限游戲的玩家希望游戲早日結束,從而獲得一個頭銜,比如我是第一名,是冠軍;而無限游戲的玩家,希望游戲繼續,他永遠都在這個游戲的邊緣地帶,讓這個游戲越來越好玩,

顯然,樊登更想做那個快樂的,沒那么多煩惱的無限游戲玩家。

自打講書的視訊被裁成一小段一小段地在短視訊平臺上傳播,樊登的形象就在悄悄發生改變。

以前認識的人,見面一般都會叫他一聲“樊老師”,

現在更多的人會指著他說:這不是抖音上那個人嘛!


他在抖音上備受誤解,像個“大忽悠”,樊登自己分析原因,是因為抖音用戶覺得他什么都懂,講育兒,講營養,講跑步,講物理……

可一個人怎么可能什么都懂?

其實,那都是他講的書中的內容,

2013年,他成立“樊登讀書會”,一年給大家講52本書,

如今,樊登讀書擁有四千多萬用戶,樊登把讀書做成了一門能賺錢的生意,

比起“企業家”,樊登更愿意稱自己為“創業者”、“讀書人”,更準確的,他說自己是——“一個比較會創業的讀書人”,


樊登還在北京交通大學部當老師的時候,有時去校外講課,他就發現了不少人關于讀書的“痛點”——買了書,但不讀。

他把自己讀過的書寫成PPT賣給他們,50本書,一年收三百塊,很多人愿意買。

可問題還是存在,有些人根本沒點開他發過去的PPT,說沒時間看,錢花是花了,但不反饋,也不會去推薦,他知道,這樣的話,這事兒成不了,

但至少,他發現有人愿意為這件事買單,

他這個人有個特點,有什么想法,就愛和別人說,出去上課,他給人做演講,說自己以后不講課了,改講書了,把自己的想法一說,把兩個聽課的小孩兒說動了心,說“干脆我們來干這事兒吧”。

結果就這么一步步做下來了,從行動電話拉群,到公眾號,再到APP;從PPT講書,到音頻視訊講書;用戶從0到5000到1萬、10萬……直到現在的4000萬。

公司大了,人多了,錢多了,事兒也多了。照理說,管著這么一大攤子事兒,樊登應該有很多焦慮、煩惱和不安,可他的心態保持得很好,


魯豫發現,他好像什么事兒都能從書中找到答案。

比如面對生活中的很多不快樂,他從書里學會了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

有人亂剪輯他的視訊,引來眾多謾罵,起初當然是憤怒,但他明白,我們很難改變外部世界,不能期待這個世界再沒有人惡搞你,再沒人去剪輯你的素材,那不如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以免徒增煩惱,

開的線下書店,有的因為經營不善要關門,別人急得不行,他也覺得沒啥事,錯了就認了嘛,一個組織,要有容錯率,才能有進步,

虧了錢,他也覺得問題不大,如果換做之前,還沒錢可以虧呢。

他從書里學管理,學育兒,學跑步……當然,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自己的努力也至關重要,

他在節目中提到了不少書,其中有一本叫《有限與無限的游戲》,他說讀完那本書,自己的煩惱少了不少。

書里講,這世界上有兩種游戲,一種是有限的游戲,一種是無限的游戲,有限游戲的玩家希望游戲早日結束,從而獲得一個頭銜,比如我是第一名,是冠軍;而無限游戲的玩家,希望游戲繼續,他永遠都在這個游戲的邊緣地帶,讓這個游戲越來越好玩。

現在,在需要做決策的時候,樊登經常會問自己,我現在面對的,是一個有限的游戲,還是無限的游戲?我該用什么樣的態度去面對這件事?

他發現,歷史上大家能記住的人,大部分都是無限游戲的玩家,

“比如蘇東坡,他最大的政敵是章惇,章惇把蘇東坡都貶到海南島去了,在政治當中,章惇完全獲勝,但是事后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誰,而蘇東坡呢,你把我趕到哪兒我都開開心心,我都高興,我都在玩我的游戲,書畫、做飯、寫詩,他永遠快樂。”

顯然,他更想做那個快樂的,沒那么多煩惱的無限游戲玩家,

講一本書需要多長時間?

首先當然是把書讀完,讀完后,樊登會用兩三個小時把這本書的結構畫出來,畫完后去講,一般錄像錄一個小時多點。


一年五十二本書,聽起來可不是件輕松的事兒,

很多人驚嘆于他的記憶力,邏輯能力和表達能力,覺得這是天賦使然,

可比起“天賦”這樣的詞兒,他更相信“刻意練習”的力量,也相信“功不唐捐”。

他之前在大學部打辯論,后來做主持,再后來做老師,如今創業做讀書會,看上去彼此之間好像沒什么太大關聯,但其實過去的經歷也都作數——

“辯論賽讓你講的東西有邏輯,做主持讓你講的東西有趣,做老師讓你學會講東西講得有用。”

他說自己以前的記憶力一般,表達能力也一般,曾經不是最好的主持人,不是最好的辯手,也不是最好的老師,但如今,因為他每周都要講書,連著這么七八年下來,也就越講越熟練。

就像跑步一樣,

他有次要去沙漠,去之前做血氧含量的檢測,結果特別低,醫生建議他不要去,原因是他不鍛煉,

他看了幾本跑步相關的書,開始跟著教練跑步。

一開始的配速是12,比別人走得還要慢。但他一直堅持跑,越跑越快,半年后,他參加了南京的半程馬拉松比賽,平均配速7分30秒,

到現在,他跑一公里的速度是5分40秒,已經比很多人都跑得快了,小區的保安都認識他。

他相信刻意的持久的練習帶來的改變。


剛讀完一本書,他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吃透,但講的過程就是一個驗證,講完再讀,讀完再講,次數多了,就慢慢掌握了,

對于“書”,他持寬容的態度,

有些書他可能不認同,可能覺得沒那么好,最多也就是不講它,他不會特別排斥,因為他覺得“對書稍微寬容一點兒,我們更容易吸取到更多的東西”。

他總是對別人說:不要害怕讀爛書。

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一本公認的最好的書,就算有,“對你也未必是好的”,

所以,“不要去追求看最好的書,而是多看,看著看著就能碰到最好的。”

在樊登讀書的平臺上,關于育兒的書很受歡迎,數據上表現很好,也有很多用戶會和樊登說:樊老師,多讀一些關于育兒的書吧,

樊登會告訴她:育兒的書已經講了那么多本,如果還沒有解決你的問題,那一定不是書能解決的事兒了。


他覺得很多人把育兒的書當作安慰,只有在聽書的過程中,覺得自己是個好的家長,

所以他覺得,這個時候,這些人不該再讀育兒的書,而是讀一些其他類別的書,跟世界觀有關的,跟物理有關的,或者跟創業有關的……總之,把自己的人生變得豐富起來,對孩子放松了,不把注意力全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反倒好了。

他希望讓用戶們,能夠盡可能地碰撞到很多自己以前不知道的東西。

本質上,他覺得自己不是在做商業,而是在做教育,而能賺錢,是因為教育本身就應該賺錢,

很多人想學東西,但是工作之后,根本不讀書了,只會看別人在看什么書,自己也買兩本,自己又不看,讀書的效率又低,買書的方向又迷茫,所以很多人放棄了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這條路。


而他所做的工作,就是用自己的方法,把一本書里的知識,從書里解放書來。

他覺得在某種程度上,書有時候就像是一個“監獄”,把知識鎖在里面了,而他要把那些知識釋放出來,讓大家用更容易的方法學會。

樊登說自己像個民辦教師,夜校里的民辦教師。

一個人自己可能讀不懂某本書,可能沒時間讀書,這時候他就需要一個聲情并茂的老師,在講臺上跳舞、表演,用盡手段讓你更容易理解它,就像以前的幾何老師,在黑板上畫圓一樣,

“你不知道哪一個人因為哪一本書突然打開了一個天地。”

他很高興看到越來越多的平臺在做類似的事情,他不覺得這是競爭,反倒覺得是一種更大的合作,

就像以前,很多人都沒有養成去電影院看電影的習慣,所以大家得一塊呼吁,讓大家來看電影,

現在他們的目的就是,努力地讓大家知道,每一個人都應該繼續學習,而且有很多機會可以學習。

而樊登讀書的愿景,是能夠讓更多的人讀到更多好書,


魯豫問他:所以你們是一個蠟燭?

樊登回答:我們是一個臺燈,可以換燈泡,

他相信,所有的事情到最后都是好的,如果還不覺得好,那一定是因為,還沒有到最后。


采訪素材參考|《魯豫有約一日行》樊登專訪。

本文配圖來源|《魯豫有約一日行》及網路。圖片不為商用,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