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子這東西,在古代是作為貨幣存在的。當然,在明清以前,白銀和黃金的流通范圍還很小,人們大多數使用的是銅板。明以后,白銀才普遍被作為貨幣使用,
所以,在閱讀明清小說時,我們經常能看到關于碎銀的情節描寫,
譬如《金瓶梅》第一回里,西門慶稱了四兩銀子讓小廝去購買豬羊雞鴨和金華酒等物品;
而在《西游記》唐僧師徒四人路過女兒國一節,在他們臨走時,文中寫道:
那女王又賜出碎金碎銀一盤,下龍床遞與行者道:“你三人將此權為路費,早上西天。待汝等取經回來,寡人還有重謝,”
直到一百多年前,人們還在使用白銀作為貨幣,譬如仲芳氏的《庚子記事》十月初七日就有記:
“香油每斤銀一錢四分,豬肉每斤銀一錢。”
那么,白銀在古代,究竟是怎么流通的?
無論任何時代,錢幣都是由國家設有的專門機構來鑄造。譬如在清朝,北京東城石大人胡同的寶源局和北新橋的寶泉局,都是專門鑄造錢幣的官方機構,
但是銀子,卻不一定是官方澆鑄的,而且市面上的白銀大部分都是民間的爐房和銀樓澆鑄的。
這些新澆鑄出來的銀子,有每個一百兩、五十兩的大元寶,次一級的,是每個十兩、五兩的銀錠,最小的也是每個一兩的銀錁子,
可是呢,在古代,銀子的購買力是很強的,譬如在《紅樓夢》里,劉姥姥一家五口的農戶一年全部花銷也才20兩銀子;而晴雯、麝月這些比較體面的丫頭每月月錢是一吊錢,還不到一兩。
這還是在清朝的購買力,
在寫于明朝《金瓶梅》中,銀子的購買力更強,如西門慶“用五兩銀子另買了一個丫頭,名叫小玉,服侍月娘,又替金蓮六兩銀子買了一個上灶丫頭,名喚秋菊”。
而當武松為了要證人幫忙打官司而摸出五兩碎銀子給鄆哥時,接過銀子的鄆哥是這么尋思的:
“這些銀子也夠盤得三五個月,便陪他(武松)打官司也無妨?”
由此可知,那個時代的底層市民,一個月的生計大概一二兩銀子就能搞定。
所以現在有些古裝劇里,一頓普通飯菜動輒十幾兩銀子,一個賭徒動輒輸掉上千兩銀子,是非常不符合史實的,
而顯然,在日常購買活動中,極少有物品的價格會超過一兩銀子,像前文我們例舉的,“香油每斤銀一錢四分,豬肉每斤銀一錢,”如果是一大家子,一次性購買兩斤豬肉,那也只需要白銀兩錢,那么如果給出去的是五兩的銀錠,該怎么操作?
銀子這東西,不像鈔票或者錢幣一樣,看的是“幣值”,銀子流通看的是重量。所以如果你要用五兩銀錠購買兩錢的豬肉,有兩種方式,要么剪掉自己的銀錠,將二錢碎銀付給店家,要么店家收下你五兩銀錠,找給你四兩八錢的碎銀。
無論哪一種方式,你手中多了一把碎銀子,
除了找零,碎銀的來源還有一種,那就是剪斷驗明真假。
如前面我們說的,銀子大多由民間爐房和銀樓澆鑄,而這些老板人品參差不齊,有的會偷偷在銀錠里面罐鉛,就是表面一層薄薄的是銀子,但是中心都是廉價的鉛。
譬如在明清小說《醒世恒言》中,寫到一個名叫強得利的地痞流氓,騙的人家二錠大銀子,就去找銀匠傾銷,這銀匠見過無數真銀假銀,練就一雙火眼金睛,一眼就看出他的銀錠是假的:
“大郎被人哄了,這是鐵胎假銀,外邊是細絲,只薄薄一層皮兒,里頭都是鉛鐵。”
強得利不信,老銀匠便給他剪開,果然那銀皮裂開后,露出了假貨,
因此,為了避免收到假銀錠,大部分人在交易中收到銀錠時,會將其剪斷,而經過這么一剪,如果是真的銀錠,那很自然就變成了碎銀,
如此看來,古人使用白銀購物似乎也不太復雜,無非最多比我們今天使用鈔票多一道“剪銀子”的程式而已。如果這么一想就錯了,雖然是剪銀子,但其繁瑣程度超乎你想象。
在《紅樓夢》第五十一回,丫頭晴雯生病,賈寶玉命人從外邊請來一個大夫為她看病,因為不是自家合約的大夫,所以要給人家車馬錢,丫頭麝月就和賈寶玉去找錢,文中寫道:
“于是開了抽屜,才看見一個小簸籮內放著幾塊銀子,倒也有一把戥子。麝月便拿了一塊銀子,提起戥子來問寶玉:“那是一兩的星兒?”寶玉笑道:“你問我?有趣,你倒成了才來的了,”麝月也笑了,又要去問人,寶玉道:“揀那大的給他一塊就是了,又不作買賣,算這些做什么?”麝月聽了,便放下戥子,揀了一塊,掂了一掂,笑道:“這一塊只怕是一兩了,寧可多些好,別少了,叫那窮小子笑話,不說咱們不識戥子,倒說咱們有心小器似的,”那婆子站在門口笑道:“那是五兩的錠子夾了半邊,這一塊至少還有二兩呢!這會子又沒夾剪,姑娘收了這塊,再揀一塊小些的罷!”
并非為了湊字數,這段精彩的文字實在無法做刪減。在這段描寫中,可以知道,富貴豪門如賈府,最多也就放一把戥子,這戥子是小型的秤,專門用來稱金銀等輕量物品的重量的。至于剪銀錠的“夾剪”,卻不是家家戶戶會備有的。
為什么?
因為夾剪的操作并不方便。
古代剪銀錠的夾剪,形狀是剪刀的樣子,但剪口很短,剪柄又長又粗,其中一只剪柄被固定在木案上,另一只剪柄可以隨意張合,在使用夾剪時,一只手拿著銀錠放在夾剪的刀口,另一只手扶著那只可以活動的剪柄,然后斜著身子用屁股狠狠往那剪柄一坐,銀錠就被剪成兩半了,
雖然吧,這白銀算是比較軟的金屬,但單靠一只手壓這銀錠,壓力還是不夠的,而且還非常費勁,此外,如果遇到不太有規則的小銀塊,在夾剪的過程中是很容易打滑的,夾剪的人因此會傷到手,甚至還會在坐下剪柄那一刻摔下來,
所以夾剪銀子,需要身經百戰的經驗。這些人大多是銀樓、錢莊、爐房等銀錢業的學徒,一些規格大的店鋪學徒也會操作。
是以,即便怡紅院備有夾剪,那些嬌滴滴的丫環也是不會用的。當然,像賈家的銀庫中就肯定會有夾剪,而且下面的伙計都必須會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銀塊最小只能剪到二三錢大小的碎銀,就不能再往小剪了,所以在人們使用碎銀時,還需要用到單位更小的銅錢搭配,
總結上面的資訊,我們可以看到,想在古代買件東西,你得揣著沉甸甸的銀子,看好要買的東西后,給店家銀子,如果是大銀錠,你得找到夾剪將其夾開證明它是真銀子(店家非常信任你除外),如果是真的,因為夾剪剪的銀子重量并不能保證準確,只能估摸個大概,這時你將這塊銀錢給了店家,雙方開始放在戥子上稱重量,多了店家給你找些更零碎的銀子,或者用銅錢代替,反之亦然。
除了交易時需要反復稱量重量、需要借助夾剪,人們還得顧及到該銀塊的純度成色的問題,一番操作下來麻煩到你難以想象,細想前幾年刮起的“穿越風”,無數少女夢想著穿越到古代見識見識,只怕單是買東西這一項,她們都要打退堂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