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大家分享兩份報告:
一份是《2020應屆生春招求職趨勢報告》,其中提到,北上廣深對應屆生吸引力首次跌破三成,有超過56%的 應屆生選擇到杭州、成都等新一線和二線城市發展,
圖源:網路
另一份是《清華北大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報告顯示2013年到2019年,清華北大本科畢業生留京率逐年下降,2019年留京率連2成都不到。
圖源:網路
把這兩份報告放一起看,一個趨勢可以說很明顯了:
這屆年輕人,越來越不愿意把一線城市作為就業選擇了,
可是,不選一線,并不代表找到了好選擇,我發現一個問題,大多數人離開北上廣深,在尋找下一個歸屬城市時,都有點“隨意”。
有人想回老家,就找了個離家近的城市;
有人怕冷,就去了海邊城市;
還有人,甚至只是單純喜歡那個城市的名字就單槍匹馬去了。
果然是年輕,任性。
圖源:《未生》
要我說,離開一線當然可以,但城市其實是每個人、尤其是年輕人未來發展的最重要因子。
你的下一個城市選得怎么樣,很大程度上會決定你未來生活的幸福程度。
也正因為如此,我十分想給你一個關于城市選擇的建議,一句話總結就是:
根據學歷降頻選城市,這才是你翻盤人生的最優選。
在一線城市沒法翻盤人生么?如果你問我這個問題,我給你的答案是:
很難,而且只會越來越難,
為什么這么說?
表面上看,以高房價為首的日趨增長的生活壓力,壓得年輕人翻身都難,更別提翻盤了。
看看去年一整年、還有2021一開年,北上廣深房價持續飆升,深圳房價更是以14.1%的漲幅領跑全國,部分小區甚至出現了手持千萬排隊搶房、買房打新的現象,
圖源:網路
就算以均價5萬計算,想在北上廣深買一套60平米的小房,不啃老,年輕人基本搞不定,
而表面原因之下,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一線城市的內卷化競爭越來越激烈了。
因為,這里牛X的人越來越多。
數據顯示,在北京2100多萬人中,有近1100萬人口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超過50%。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口超過35%,高學歷密集度全國第一,
而上海的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超過30%,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超過18%,高學歷占比排名全國第二,
圖源:網路
按理說,一座城市穩定的人才結構應該是金字塔式,學歷相對低的人占絕大多數,學歷越高占比越少,但如今,北上深的人才結構顯然已經“畸形”了,“學歷”貶值,學霸過剩,越來越內卷化的人才競爭沒有終點。
暨南大學部教授胡剛就曾提出過這樣的擔憂:
當博士生不得不降維去擠占研究所的工作,研究所不得不降維去擠占本科生的工作,本科生又去擠占專科生……這樣一級一級降下去,只會造成教育和人才的雙重浪費。
那么,如果一線城市不是,哪里才能讓你翻盤人生呢?
我的答案就是離開北上廣深,然后根據學歷降頻選城市,
解釋下降頻這個詞,它原本是個IT術語,主要指通過臨時改變CPU的工作頻率,減小CPU的耗電量和CPU的工作溫度,降低CPU風扇的轉速,節約電池電量。
圖源:網路
CPU頻率高時,就像是在一線城市,年輕人高速運轉、996工作的滿格狀態,
比如我剛畢業那幾年,不管是清北畢業、985211畢業,或者其他普通本科專科,大家都一股腦選擇來一線城市奮斗,盤算的也都一樣:反正大城市機會多,成功概率也高,搏一搏,說不定單車變摩托,
而現在,我勸你降頻選擇城市,顧名思義,就是說別在大城市高速運轉了,往下降一降頻率,去一個不用滿負荷運轉的城市發展。
為什么這么說?接下來從三個層面我來給你分析分析,
第一個層面,“資源最優配置”。
你一定聽過一個詞,“二八定律”。
它是1897年由義大利經濟學者帕累托提出的,他發現,財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社會上20%的人占有80%的財富,
“二八定律”可不只是個經濟學術語,它存在于方方面面,
圖源:網路
比如,上學時,只有少部分同學能拿到好成績,
工作時,職位就那么幾個,只有20%的人能升上去,剩下的人還是會遭遇35歲危機。
在大城市奮斗,資源就那么多,大家拼命加班拼命996,目的是什么?
還不是為了搶占有限機會、看看誰能升職加薪,進入前20%,
往前捯幾年,那時候人才還沒那么多,一線城市互聯網也剛剛起步,給年輕人留的機會也多,你進入20%的機會比現在大多了,
可如今,你的競爭者已經從大專生升級到了研究所、博士,你和同齡人競爭的機會成本也越來越高。
誰讓資源就那么點,人才卻這么多,你再想進入前20%,就要付出比之前多幾十倍的努力,
這個時候,主動放棄搶奪一線城市的資源,往下降低頻率去占據前20%的位置,無疑是資源最優配置的更好選擇。
圖源:《未生》
當然,降頻選擇城市并不全是被迫選擇,它也應該成為我們的主動策略。
這就是我要講的第二個層面——優勢錯位匹配。
你聽過“田忌賽馬”的故事么。
“用下等馬對付上等馬,用上等馬對付中等馬,用中等馬對付下等馬,”
簡單說,就是拿自己的優勢去和別人比。
那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優勢是怎么來的?
答案就是——錯位,
原本三匹馬實力差不多,你只是把馬調了個順序,就立馬占據了優勢。
這給我們什么啟示?
這么說吧,一線城市的高學歷人士,你可以理解為就是上等馬。
千萬不要一味拿你的學歷去跟他們硬碰硬,你要取的是巧勁,不把自己放在這批競爭者中,而是主動往下降一個頻率,去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尋找更多的機會,
你在一線能跑到前20%,就有相當大的概率在二線跑進10%,成為那里的上等馬,
圖源:《東京女子圖鑒》
第三個層面,也是現實原因,你必須想盡機會抓住“城市紅利”。
北上廣深現在都在瘋狂擠人,而往下幾級的城市在做什么?
對,瘋狂搶人。
從2017年開始,二三線60多座城市就已經列著架勢搶人了,
比如杭州,滿1年社保就能落戶,本科生補2萬、碩士補3萬、博士補5萬。
鄭州給予青年人才首次購房一次性補貼,博士10萬、碩士5萬、雙一流本科生2萬,
西安大幅刪減落戶流程,還發明了“10分鐘立等落戶”以及“一人遷入,全家隨遷”的新手段。
即使兄弟城市,搶起人來也絲毫不給對方面子。這邊溫州剛宣布本科生可七折價購房,那邊蘇州就提出租房就能落戶,
圖源:網路
這些城市滿滿的誠意下,你越早過去,越能早享受到政策紅利。
當然,這些城市不只有態度,還極具生長空間,
說一個數據,近10年大陸GDP增速最快的10大城市分別是:貴陽、遵義、蕪湖、襄陽、宿遷、重慶、宜昌、淮安、漳州和連云港,
對,你沒看錯,北上廣深均跌出前10。
而且,每個城市和地區都正在發展差異化產業鏈,打造自己的拳頭產業,
貴州成了全國的云數據中心;
合肥以蔚來汽車和訊飛語音為代表,大力發展新能源、人工智能、半導體等產業鏈。
圖源:網路
重慶,汽車產業和電子資訊產業成了當地經濟的兩大支柱,
西安重點發展航空航天;鄭州的電子、新材料、醫藥;南京的化工、汽車制造……
幾乎每一座城市,都在拼命做強自己的長板,
而擁有高學歷+一線城市工作經驗的你,不正是各地都在瘋搶的人才么?
雖然,你的收入可能比一線少一點,但工作沒那么大壓力,生活不那么累,消費也降低不少,幸福指數會比一線高不少。
好,現在實質問題來了:
你降一個頻率選城市,也還是有一批城市嗷嗷待選。
具體去哪個,該怎么抉擇呢?總不能看哪個名字喜歡選哪個吧?
當然不可以,
我在這里教大家八個大字:兩項原則,四個維度,
先說兩項原則,
第一個原則就是定位,先看清楚你自己是什么樣的人,
你是喜歡競爭性工作,在壓力下前進得更快,還是喜歡慢節奏的生活?
你是喜歡在陌生環境闖蕩,還是更喜歡有朋友時常聯絡、有熟人互相支持?
你是喜歡一個城市創新的環境,還是更喜歡它具有人文氣息?
只有真正認清自己,你才能客觀看待外界跟你的匹配度。
圖源:《問題餐廳》
第二個原則,“甜蜜區理論”。
它借鑒的是打高爾夫的一個專業術語,指每一支球桿的桿頭,都有一個用于擊球的最佳落點,能與球碰撞出“甜蜜”的美好感受,一擊入洞。
選城市也一樣要找到甜蜜區,就是你熱愛的、你擅長的、和社會需要這三者的交集,找到那個“最佳出手點”,去這個城市工作,你每天才會干勁十足,開心滿意,
當然,甜蜜區的考察,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參考:
第一個維度,你的行業匹配度,
你大學部所學的專業技能、工作后從事的職業經驗,看看哪個城市有相應的產業群,這個城市對你這類人才的需求缺口有多大,留給你的發展空間有多大。
圖源:《半澤直樹》
第二個,考慮這座城市的“升值”潛力。
看一個城市的潛力,主要觀察兩個數據:一個是人口流入,一個是房價,
通過這兩個數據,就能看出這個城市正在崛起,還是偏向沒落,
比如杭州,近幾年中高端人才凈流入率全國第一,一方面導致產業高速發展,但另一方面也造成房價飆升。
圖源:谷雨實驗室
很明顯,杭州是一個升值城市,
不過,這時候你就要考慮自己入住的時機,你能適應這樣的高增長,還是說再降一頻,
第三個,你要考慮你的“人脈”資源,
這里的人脈,包含家人和工作人脈。
我相信,每一個在大城市漂著的年輕人,內心都有一根弦,那就是家人。
和家人相處,能直接提升你的幸福指數,有家人的城市,那才真正是屬于你的城市,
另外還有工作資源,比如你在當地有沒有親友、同學、有沒有認識和你工作相關的資源,這些都能幫你在這個城市更好的駐扎,
圖源:《未生》
第四個,生活指數。
我這里說的生活指數,包含很多元素,比如地理位置、環境、氣候、文化等等。
所有和你生活息息相關的因素,都要考慮到,
因為每個人都有特定的喜好,這些喜好,關乎你工作之外十幾個小時的生活質量。
比如你不喜歡霧霾,就盡量遠離一年四季風沙指數很高的城市,
你平常喜歡看個演出逛個展覽什么的,就去文化氣息濃厚的城市,
畢竟,誰不希望辛苦工作后,能在自己喜歡的城市中愜意生活呢?
圖源:《問題餐廳》
以上,行業匹配、城市潛力、人脈資源、生活指數,就是我講的四個維度。
你可以根據這四個維度,列一個四邊形,給每個指數打個分。然后,根據你的個人定位,找到你的甜蜜區,最符合的那個城市就是你的下一站了,
當然,這樣的選擇也不能保證100%正確,但從一開始就抱著目的的篩選,總比隨心所欲有更高概率。
另外,降頻選擇,也不建議一下子降太多,否則對CPU就是資源浪費了,
比如你一個985畢業的,不要去鄉鎮小作坊找機會,我這里不是歧視小作坊,也不是說鄉鎮企業就沒有機會,
而是討論在普遍情況下,你的能力和資源拉伸潛力,也就是在哪里能把你的所學所用發揮最多,
相對而言,一線人才當然在新一線能發揮最多,而二線人才在三線城市也能找到更多機會,
圖源:網路
這些年,我經常聽到一句鼓勵年輕人的話,叫“是金子到哪兒都能發光”,
話當然沒錯,但放在當今時代下,你無法否認,同樣的金子,在不一樣的城市和環境下,發光的亮度可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一定要珍惜你的羽毛,謹慎做出選擇,你才能成為最價值連城的那塊金子。
全文完,感謝你的耐心閱讀,
(責任編輯:姜文晶_NN3211)
客觀環境要與個人條件結合考慮;一般說新興的、成長中的城市.
城市不是唯一因素.關鍵是積累崗位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