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巨人》:一部爛尾片對人類和平的野望

作者:徐飛

日本現象級動漫《進擊的巨人》大結局了,網友幾乎一致吐槽其爛尾。

主角艾倫為了讓人類實現永久和平,就發動“地鳴”——一種控制全部巨人進行攻擊的方式,屠殺了自己種族艾爾迪亞人之外八成的人類,可謂是慘烈異常!

他的邏輯出發點是“平衡”,一方面,他剝奪了艾爾迪亞人的巨人之力,一方面,他抹掉了其他全人類的八成,這樣的話,雙方就能夠在力量上不分上下。

只要力量均衡,就能制止戰爭。

這種思想屬于國際關系理論古典現實主義的核心概念,即國家可以通過阻止任何一個國家獲得足夠的軍事力量來統治所有其他國家來確保其生存。一些現實主義者認為,均勢比具有優勢國家更穩定,因為敵對聯盟之間力量均衡時,侵略是無利可圖的,


那么,艾倫的和平理想真的可以實現嗎?

一、均勢理論不可靠

很遺憾,力量均衡是不能保證帶來和平的,

大家都知道,自羅馬帝國崩潰之后,歐洲就沒有真正的大一統國,

阿爾卑斯、比利牛斯等山脈將歐洲地區分割成不同的地理單元,這些地理單元的面積都差不多,人口、資源也都彼此不相上下。與此同時,這些地理單元發展出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水準也都幾乎在一個水平線上。

在歷史上,歐洲這些國家之間的力量都是長期保持均衡狀態的,沒有出現過什么壓倒性的勢力,這種情況,在《槍炮、病菌與鋼鐵》里,被作者賈雷德·戴蒙德認為是“優化分裂”。所謂“優化分裂”,就是指這種分裂的程度是適中的,不像印度那種裂得稀碎的狀態。

但是,各國之間力量的平衡并沒有給歐洲帶來持久的和平,而是持久的戰爭,光是耳熟能詳的戰爭就有英法百年戰爭、三十年戰爭、路易十四的稱霸戰爭、七年戰爭、拿破侖戰爭等等。加上天主教與伊斯蘭教的戰爭、亞洲游牧民族的入侵以及北歐維京人的騷擾,歐洲好像沒有一天消停過,直到維也納和會,歐洲建立了大國協調和實力均衡原則,才勉強實現了50年的和平,

不過,隨著德國的統一和強勢崛起,加上奧斯曼帝國的衰落,打破了歐洲大陸勢力均衡,引發了一系列的重建均勢的連鎖反應。為了自身安全,大國之間紛紛結盟,大國與其周邊鄰國或勢力范圍內的小國形成保護關系,到了一戰前夕,歐洲形成三國協約和三國同盟兩個軍事集團,這兩大軍事集團的實力不分上下,相當均衡,但是,一戰還是不可避免地爆發了,并且給歐洲帶來前所未有的災難,


可能讀者會有疑惑,在美蘇冷戰期間,兩個超級大國不是沒有開戰么?是的,美蘇兩強因為都擁有強大核武庫,的確沒有直接互相薅頭發,但是,它們在全球通過各自的代理人,進行了一次次的戰爭,

代理人戰爭作為一種間接戰略,通常指實力強大的大國或鄰國不直接參與,而由其代理國或者大陸代理方參與的戰爭,例如大陸春秋時期,位于中原地區的鄭國與宋國分別作為晉國和楚國這兩個體系大國的代理國經常發生戰爭。

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曾把代理人戰爭比作“最便宜的保單”,由于可避免大國直接對抗,代理人戰爭曾是美蘇全球爭霸的首選方式。在冷戰期間,據統計,全球共爆發的戰爭,包括國際戰爭與大陸戰爭總共有110場,其中認定為代理人戰爭的達到30場,所占比例為27.3%,比較知名的有上世紀60年代的越南戰爭、70年代的安哥拉內戰以及80年代的尼加拉瓜內戰,

可能讀者還會質疑,主角艾倫可是極大削弱了艾爾迪亞人和全體人類的戰爭潛力,在那個平行世界中已經不存在像美蘇這樣的超級大國,那么戰爭還會爆發嗎?

當然會,當敵對的人類之間沒有能力發動大規模的戰爭時,那就發動小規模的戰爭唄,例如在古希臘內部,各個城邦之間就經常發生戰爭。但是因為都是城邦嘛,戰爭潛力都很有限,盡管各方都竭盡所能,但是能動員的軍隊規模還是很小。不過,這并不妨礙他們之間總是打仗,

以伯羅奔尼撒戰爭來說,初期雅典和屬于斯巴達領導的伯羅奔尼撒同盟之一的科林斯的戰爭,就是一場典型的小規模戰爭,為爭奪波提狄亞,雅典派出的軍力是30艘艦船和1000名重裝步兵,科林斯人則是派出重裝步兵1600名和輕裝步兵400名,隨后雅典人又派出2000名重裝步兵和40艘艦船,

在這次小規模的戰爭中,波提狄亞和同盟者300人陣亡,雅典公民重裝騎兵陣亡150人,艾倫可能沒有想過,當人類之間沒有能力大打特打之時,完全可以打“村戰”嘛,

▲雅典軍隊


結構現實主義創始人華爾志指出,國際體系有一種自動恢復權力平衡的規律。從羅馬帝國瓦解迄今,任何企圖破壞總體平衡的個別國家的企圖,如拿破侖、希特勒、日本帝國等,無一例外地引起其他國家群起制衡,使體系最終回歸平衡狀態。但是,華爾志忽略了,要回歸平衡狀態,就必須通過戰爭這種極端的手段,平衡不再是制止戰爭的原因,而是戰爭發動的目標,并且這種通過戰爭得來的平衡,也經常難以長期維持,

另外,國家之間力量極度失衡之時,也未必就會爆發戰爭,相反還有可能長期和平共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國和加拿大,加拿大雖然陸地面積比大陸還大,但是截止到2020年1月,它的人口只有3789萬,相當于咱安徽省人口的一半,它的軍隊現役人數67492人,預備役人數36381人,加起來也就十萬人左右。至于加拿大皇家空軍,所有飛機加起來不到兩百架,且幾乎都是美制裝備,可是說是一支非常弱小的空中力量。

為什么小霸王美國就不想著去入侵加拿大?因為加拿大在美國政府看來,其綜合國力不構成對美國的威脅,也沒有什么進攻性武器,也沒有什么不良意圖,意識形態上跟自己也大體相同。這樣的國家,很適合當盟友,不適合當敵人,

二、實現人類和平的途徑

艾倫所信奉的均勢理論,自二戰結束以來,雖然在現代國際關系理論體系中一直占據重要地位,但隨著冷戰的結束尤其是蘇聯的瓦解,這一理論卻開始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因為美國作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在當今世界擁有著史無前例的權力,但在國際體系中的其他主要大國迄今為止并沒有以一種均勢理論所預期的方式來對此做出必要的反應。

從均勢理論本身來說,它建立在近代以來歐洲國家體系的經驗基礎上,即歐洲各大國對各種霸權覬覦國的制衡傾向,針對的主要是那種以龐大的陸軍力量為基礎的陸上霸權,而不是那種以貿易、金融和海軍為基礎的海上霸權,這也是為什么歐洲出現過反法聯盟,出現過反德的協約國聯盟,出現過反蘇的德意聯盟,卻沒有出現過反英聯盟。美國也是一個海洋國家,靠掌控海洋霸權來主導世界,由于均勢理論的來源經驗與現代社會相差甚遠,它并不是一個普遍真理,艾倫的理想可能真的要付諸東流了,

▲維也納會議上的反法聯盟漫畫


這里再說說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理論家對于世界永久和平的構想,

馬克思從普法戰爭中總結歷史發展客觀規律,他認為雖然德國政府和法國政府在進行戰爭,但是這兩國的工人卻聯合在一起,這是個史無前例的偉大事實,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了更加光明的未來——一個和平的新社會將從中誕生,而國家工人協會正是這個新社會的先生。全世界工人的聯合將會消除一切戰爭,勞動將統治這個世界,每個人都將靠各自的勞動得到相應的收入,而不是靠用資本來剝削別人的勞動來得到收入,

“這個事實表明,同那個經濟貧困和政治昏暗的舊社會相對立,正在誕生一個新社會,而這個新社會的國際原則將是和平,因為每一個民族都將有同一個統治者——勞動!”

馬克思認為戰爭的本質是從人類有私有財產開始的,它是用以解決階級和階級、民族和民族、國家和國家、政治集團和政治集團之間、在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一種最高的斗爭形式,所以,只有徹底消滅了私有制,消滅了階級,消滅了國家,也就是實現了共產主義社會,才可能徹底消滅戰爭,


馬克思主義傳到大陸后,毛澤東提出過實現永久和平的具體途徑:戰爭雖然令人痛恨,但以正義戰爭消滅非正義戰爭,卻是實現永久和平的唯一途徑。這一設想的內在邏輯是,帝國主義世界戰爭規模越大、越殘酷,卷進去的民族越多,時間越長,人類遭受的痛苦越大,離世界的永久和平也就越近,

等到戰爭毀滅了剝削階級本身,人類的永久和平就實現了。“戰爭的目的在于消滅戰爭”,“消滅它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用戰爭反對戰爭,用革命戰爭反對反革命戰爭,用民族革命戰爭反對民族反革命戰爭,用階級革命戰爭反對階級反革命戰爭,”

另一方面,西方保守主義學者法蘭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中認為,目前的全球化使各國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各國之間的差異將會越來越少,趨向統一,世界已走到“歷史的終結”,因為最理想的社會組織模式已經出現了,這就是資本主義的自由民主方式,

既然自由民主主義肯定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這樣帶至國際關系的層面,就會把希望自己國家比其他國家優秀的不合理欲望,改變為希望與其他國家平等的合理欲望。另外,工業革命以后,財富的來源不再單單依賴土地、人力和自然資源,而是科技、教育和勞力的合理組織化,并且后者所能帶來的財富可以無限擴大,遠比以戰爭取得領土所獲得的任何經濟成果更為重要,于是大大減低了各國發動戰爭的欲望,

最后,民主會為國家帶來一種非戰的性格,自由民主國家之間甚少兵戎相見,因為這些國家皆認同平等和人權等原則,所以對彼此的正統性不會表示異議,自由民主是從根本地改變了人類的暴力性和攻擊性的本能,消除了帝國主義的動機,


這也是為什么美國會不遠萬里,相繼發動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因為這些國家的政府都不是民主政府,而且還屢次挑釁美國,美國要強迫這些國家建立民主政體,實現福山的和平構想,只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現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局勢還是如同一團亂麻,三天兩頭就是爆炸,

就拿阿富汗來說,二十年了,美國付出了上萬士兵傷殘和上兆美金的慘重代價,還是搞不定塔利班武裝,目前美國社會普遍對阿富汗戰爭感到不耐煩和不知目的為何,2021年3月5日起,美國阿富汗和解問題特別代表與塔利班團隊在卡塔爾首都多哈重新開始和平談判,這表明美國真的是不想在這片不毛之地再耗下去了,趕緊抽身才是要緊,

另外,福山也肯定沒有想到,2008年金融危機后,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思潮抬頭。2016年英國公投脫歐、川普當選美國總統,隨后開啟退群模式、向多國挑起貿易爭端,到了2018年,中美兩強之間的貿易摩擦升級,民粹主義夾持下逆全球化思潮被逐步付諸行動,2020年covid19疫情后,有關逆全球化的討論更是愈演愈烈。

三、有些人渴望戰爭

以上所言,無論是動畫里的艾倫,還是現實世界中的馬克思、福山等等,他們都暢想世界永遠和平,人類永遠不要再自相殘殺,

但是,不是每個人都希望人類永久和平的。

我們就不談那些軍火商、軍國主義分子、政治野心家等唯恐天下不亂之人,就來談談一些美化戰爭、崇尚戰爭的思想家。尼采就為戰爭“杰作”唱贊歌,他堅持認為偉大的政治要求戰爭、戰爭再戰爭;約瑟夫·德·梅斯特把戰爭贊美為思想的完美春天,最好一直春意盎然;馬里內則宣稱,“除非在斗爭之中,余下的無美可言,缺少進攻性而能成為杰作是不可能的”,其結果是在未來,“戰爭光榮,戰爭是世界上唯一的保潔劑”。

這些贊美戰爭的理論,直接為近代法西斯主義的興起提供了理論依據,

希特勒就認為,戰爭維系著自然的力量,并促成民族的權力,“任何深入思考過這個世界秩序的人都會意識到它的意義在于戰爭般的適者生存”,墨新力里則認為,“只有戰爭能使人的能量達到最高狀態并在有勇氣面對它的人身上打上高貴的印記”,

法國法西斯組織的領袖瓦拉則聲稱,戰爭是生存的首要法則,是達到生命本能的最高水準的唯一的辦法,它得以實現權力意志,作為“愛與恨交織的美麗”,戰爭向我們展示了極端危險的瞬間,因而是基本的和存在的意義。

▲希特勒檢閱軍隊


法西斯主義者將戰爭美學化,正如本杰明所指出的,“導致崇拜,神話戰爭······同樣的孩子氣的狂歡,這種癥狀只不過是從為藝術而藝術,再走向戰爭這一原理所做的無拘無束的翻譯。”

在現實中,希特勒、墨新力里等人的眼里只有一種戰爭,就是普遍的“戰爭”,所有的具體的戰爭,包括民族戰爭、宗教戰爭、世界大戰等等,都只是暫時的、有限的組成部分。戰爭的重要性在于將其視為內心的經歷、最高形式的政治活動、對現代技術超級運用,所有這一切的結合,塑造了人的精神品質。我們都常說,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但在他們的眼里,政治與戰爭之間沒有真正的差別,

這就是法西斯主義的可怕之處,他們要通過動員全民族的力量來摧毀人類的生命。

當然,剝開上述美化戰爭的思想,我們也無法否認,戰爭本身確實擁有強大的魔力,這種魔力會最大限度地激勵參戰者,而且其影響力又絕不僅僅限于參戰者。

戰爭的發動,并不完全服務于某一集體利益的行動,即基于理性的算計,今天很多的學者,甚至一些經濟學家都不得不承認,包括部落勇士和士兵的人類,并非一心圖利的機器,

以色列學者馬丁在《戰爭的文化》中說,戰斗本身就是快樂的源泉,甚至是最大的源泉,“人們喜歡讀關于戰爭的書籍,看戰爭題材的電影,玩基于戰爭或模仿戰爭的游戲,每當別國有戰爭爆發,無論多么遙遠多么與己無關,人們都會興致勃勃,”

因此,人類是否真正的能走向永久和平?這確實是一個有待思考的問題。

艾倫用抹掉八成人類的極端手段,乍一看確實很狂妄,可誰能保證一些人的內心深處停止過這種妄想?

【部分參考資料】

1、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

3、馬丁·范克勒韋爾德:《戰爭的文化》

4、馬克·尼古拉斯:《法西斯主義》

5、漢斯·摩根索:《國家間政治》

6、肯尼迪·沃爾茲:《國際政治力理論》

7、法蘭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

8、阿道夫·希特勒:《我的奮斗》

2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人在本質上是喜愛戰爭的,所謂的愛好和平不過是因為怕死而已,但如果自己不會因為戰爭而死的時候,或者說不用自己上戰場的時候,人人都在叫囂著發動戰爭,例如網上鍵盤俠們天天拳打美利堅,腳踩小日本,恨不得核彈天天來一發,什么愛好和平都變成狗屁了。

  2. 討厭又倒核廢料,不能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