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了!日本要把核廢水排進海里,十年后全球海域無一幸免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黃曉鈺

臺北時間4月13日早7點,日本政府召開相關閣僚會議,正式決定向海洋排放福島第一核電站核廢水。

2011年,日本“3·11”特大地震引發的海嘯沖毀了福島第一核電站的自備發電機,讓核電站控制系統失靈,致使當時正在運行的3座核反應堆溫度驟升,引發核燃料與爐心金屬設施熔化成大量核垃圾,為了彌補損失,當局將更多的水泵入反應堆以繼續冷卻融化的燃料。水也被抽出并進行處理成核廢水,其中一部分作為冷卻水被回收,其余的則存儲在1,020個儲罐中,這些儲罐現在裝有125萬噸的放射性水,

然而,核廢水仍源源不斷在產生,據《讀賣新聞》報道稱,東京電力公司現在每天新增140噸“處理水”,估計到2022年9月將達到儲存罐上限137萬噸,


日本福島縣內堆積著裝有污染物的黑袋

日本首相菅義偉表示,核污水放海是“最現實”的選擇,而要實現福島核電廠退役就得不可避免地進行水處理,而這一過程預計將耗時數十年,

美國國務院在日本政府正式宣布上述決定之后,對日本的決定表示支持,美國國務院官網稱,日本權衡了各種選擇和影響,對其決定保持透明,并似乎采取了一種符合全球公認的核安全標準的辦法。

此前的4月12日,據新華社報道,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說,國際輿論對日方擬決定核廢水排海高度關注,普遍表示質疑和反對。日本大陸也有不少強烈反對意見,我注意到日方經常要求他國履行國際責任,現在國際社會都在看著日方,日方不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大陸已通過外交渠道向日方表明嚴重關切,要求日方切實以負責任的態度,審慎對待福島核電站核廢水處置問題,

根據德國海洋機構的計算:在廢水排放后,受洋流等因素影響,日本東邊海域首當其沖,最先受到污染;隨后,核輻射將在57天內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預計一年后波及至大陸、韓國周邊海域;只需3年,美國和加拿大都會受到核污染;十年后,全球無一海域可幸免。

“兩年內開始”

根據日本政府目前的計劃,首次放水將在大約兩年內進行,并從現在開始做準備工作,

此前,日本對核污水采取的處理方式是:對核污水進行過濾,之后存儲于大型罐體中,但放射性物質氚在過濾過程中無法消除,

東京電力公司表示,福島第一核電站已沒有再建存儲設施的剩余空間,如果情況得不到改善,其可容納137萬噸廢水的蓄水罐將在2022年秋季左右全部用盡。此外,還需要騰出目前裝滿儲水箱的區域,用于建設新設施,以清除反應堆內熔化的燃料碎片,這一過程預計將在未來幾年內開始。

這也是為什么,日本政府急于將核廢水排入海水中。


福島“裝不下了”

在日本政府公布決議后,東京民眾在首相辦公室外舉行抗議活動,反對將福島核污水排入大海,


東京民眾抗議

日本政府蓄謀已久

東京電力公司表示,后續清除行動包括將受損熔化掉的核燃料碎片清除、拆除反應堆,以及處理掉被污染的冷卻廢水,最樂觀的預估,整個過程也需要30年,

與此同時,去污處理經費也在不斷攀升。日本民間智庫經濟研究中心曾在2017年就福島核事故處理費用匯總進行估算,結果顯示費用總額達50萬億至70萬億日元(3-4萬億元人民幣)。


埋入地下?太貴了

隨著福島核電站區的儲存能力將近極限,日本越發迫切想要擺脫這一“定時炸彈”。

據美聯社報道,日本早在七年前就開始討論關于處理核廢水的最佳方案。日本經濟產業省曾提出包括蒸發釋放、電解排放、稀釋入海、地下掩埋以及注入地層等五種方案,

日本政府對這五種處理后廢水處置方案進行評估后,從經濟性、技術成熟性以及時間等各方面考察了每種方案的可行性和可能存在的限制,最后認為,新增儲水罐、埋入地下等途徑成本高昂,且在多地震、海嘯的地質環境影響下難以保證做到零泄漏。


日本工人在監測福島廢墟上的輻射量

2020年2月,日本政府發布報告稱“排入海洋或大氣”是最現實的選擇,也是最安全、最經濟的方案。理由則是,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核電站均采取核廢水稀釋后直接排放入海洋的做法,而這一做法,也得到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認可。

據《日本時報》稱,日本政府早在2020年10月已正式決定將核廢水排放入海,但2020年10月21日,日本首相菅義偉在記者會上表示,日本政府尚不能確定福島核污水的最終排放方式,但會做出負責任的決定。


日本內閣頂著巨大的輿論壓力

當時,消息一經放出,日本大陸外討伐聲不斷。日本全國漁業聯合會一度提交請愿書,表示漁業從業者一致反對核污水入海。韓國民眾也發表聲明,強烈譴責日本政府排放福島核廢水的決定,認為此舉將危及韓國的漁業。

巨大的輿論壓力下,該計劃被迫推遲。如今,僅時隔半年,日本政府又將這項計劃提上日程,據《日本時報》4月7日報道稱,日本首相菅義偉表示,盡管漁民強烈反對,但解決儲存在福島的核廢水的時機已經成熟。


當地漁業恐遭滅頂之災

十年后全球海域無一幸免

德國一家海洋科學研究機構曾對核廢水擴散情形進行計算機建模,結果令人咋舌,

數據顯示,在廢水排放后,受洋流等因素影響,日本東邊海域首當其沖,最先受到污染。隨后,核輻射將在57天內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預計一年后波及至大陸、韓國周邊海域;只需3年,美國和加拿大都會受到核污染;十年后,全球無一海域可幸免,

有日本學者指出,核污水排入海洋將對魚類遷徙、遠洋漁業、人類健康、生態安全等各個方面造成影響。在未排放前,福島近海捕撈到的魚類就持續被檢測出放射性物質超標。據NHK電視臺一項民調顯示,僅有12%的日本民眾認為廢水入海后,福島海產品仍可放心食用。


廢水儲存裝置接近裝滿

日本全國漁業合作聯合會會長岸宏稱:“若核廢水排入大海,勢必對當地漁業生產造成影響,并會對整個日本漁業帶來極大損害,”有福島漁民對日媒表示,目前捕魚量僅為核電事故前的13%,且福島水產品難以融入大陸流通體系,上市價格明顯偏低,

據日本《產經新聞》報道,自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發生之后,全球共有54個國家和地區限制日本食品進口。目前,大陸、韓國及其他15個國家和地區仍對日本農產品及漁業產品實施進口限制,現在,日本政府決定將核廢水排放入海的消息,讓原本已經不景氣的日本漁業雪上加霜。


太平洋一旦受到核污染,大陸漁業也無法獨善其身。太平洋是大陸遠洋漁船主要作業海域之一。目前大陸遠洋漁業年產量約200萬噸,其中三分之二在環太平洋捕撈,與此同時,隨著核污染擴散,大陸四大漁場、韓國乃至美國和加拿大的漁業都將處在受害范圍之內。

盡管日本政府聲稱,排放入海的是經過稀釋的處理水,水中放射性物質氚的含量僅為WHO飲用水標準的七分之一,因此排入海中不成問題,但據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首席科研員、生物學博士弗拉基米爾·拉科夫稱,核廢水即使已經過仔細清洗,仍可能導致放射性同位素留存在包括魚類在內的海洋生物體內、繼而通過進食在人體內積累。

綠色和平組織德國分部高級核專家肖恩·伯尼也表示,福島核污水中除含有的大量氚外,存儲水箱中可能有超過63.6千兆貝克勒爾的碳-14和其他放射性核素,這些有害物質將危害環境長達數千年之久。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報告稱,日本福島核電站廢水含有的放射性物質達到了“危險”程度,這些物質可能損害人類的DNA。一旦DNA受損,可能誘發變異和死亡發生。

而這種傷害有史可鑒。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發生后的三十年間,污染區內動植物變異的比例由千分之一上升到百分之二十五。臨近切爾諾貝利的一所村莊,牲畜下的崽不是眼瞎,就是眼睛的大小堪比西瓜。據調查報告顯示,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導致27萬人患癌,9.3萬人因此死亡,

4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反正不吃海鮮就對了

  2. 🇯🇵非把缺德事干絕不可!

  3. 只有咱們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出的缺德事情!

  4. 智商是個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