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掉自營百貨商的標簽,貼上為電商平臺賦能的新標簽,國美或許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2021年4月7日,一場備受資本市場關注的投資者會議如期舉行,闊別資本市場十二年的前首富黃光裕首次露面,出席國美的投資者會議,
在這場會議中,黃光裕不再糾結國美的過去,而是把眼光放在了未來:“力爭用未來18個月的時間,使企業恢復原有的市場地位,”
放出豪言的黃光裕,仿佛讓資本市場看到了他33歲時的影子,
2002年,國美全面南擴,進入廣州和深圳市場,力圖實現以“京、上、廣”為中心,輻射全國的“國美大三角”戰略布局,當時,黃光裕定下了宏偉目標:“5年內,占據全國家電市場20%份額,”
然而世事難料,隨著黃光裕的離去,大陸互聯網“黃金十年”的到來,以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為代表的一系列電商平臺已經由啟蒙到主流,從新生事物,走向舞臺中央,成為零售市場的C位角色,
而國美則在電商平臺的沖擊下節節敗退,2020年,上半年國美在大陸家電零售市場份額已經跌至5.4%,
為了尋求突破,國美將電商平臺App改名為“真快樂”,希望通過內容電商快速破局,實現快速超車,但在電商模式已經頗為成熟的今天,完美錯過整個電商風口的黃光裕,還能玩轉如今的零售市場嗎?國美是否能“快樂”得起來呢?
01 沒有黃光裕的十二年
在大陸商業史上,黃光裕的名字與國美緊緊捆綁,他是國美的創始人,也是國美的管理核心,可以說,沒有黃光裕,就沒有曾經喧囂一時的國美,
一直以來,黃光裕都是國美的主心骨。在失去黃光裕后,國美曾一度陷入內部股權爭斗之中,陳曉、黃氏家族、貝恩資本的控制權之爭,讓國美逐漸失去了行業龍頭的地位。隨后而來的電商沖擊,又讓國美的影響力不斷下降。
從2008年算起,黃光裕已經“消失”了整整十二年,這十二年間,國美從家電零售主宰,淪落為市占率不足6%的配角,一副大廈將傾的頹勢,尤其過去五年時間中,國美零售(00493.HK)的各項經營數據一路下滑。
在2016年的時候,國美依然能夠取得765.95億元的營收額,但隨后幾年國美的營收則以平均12%的速度不斷滑坡。到最新的2020財年,國美的營收已經不足五年前的六成,讓投資者唏噓不已。
如果說國美營收的下降是失去主心骨后的戰略收縮,那么在戰略收縮的同時,國美的虧損卻亦不斷擴大,
2016年國美歸母凈利潤3.25億元,而自此之后國美就陷入虧損泥潭。2020年國美巨虧近70億元,近五年合計虧損145.96億元。
營收下滑,陷入巨虧,這些數據足以說明國美零售的窘境。但國美零售更大的問題,還不止于此。對于實體零售商而言,最核心的數據實際是單店銷售情況。
我們以國美零售總營收和總店面數據為基礎,進一步深挖,則會發現國美零售的單店營收的下滑速度遠高于財報表面的滑坡,
2016年-2020年,國美零售總門店數由1628間增長至約3400間,門店實現翻倍增長,但同時門店數的增加卻錄得公司營收的持續減少,也就是說國美零售單店銷量在不斷下滑。單店營收從4711萬元驟降至1297.62億元,下滑超過72%,
單店效率的下降或許與大舉布局縣域店有關,國美曾寄希望于低線城市消費升級的紅利,利用國美品牌、供應鏈和配送系統,大舉布局低線市場。
截至2019年底,縣域店已經超過千家,但大量的低線城市布局并未帶動公司的業績增長,反而拖累了公司的經營效率。
或許,疫情的突襲將國美零售線上弱的劣勢成倍放大,但這也意味著國美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刻,好在如今“國美的王”已經歸來,并已經開始了一系列的救贖計劃。
02 資本連軸轉
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面對國美零售的被動局面,全面復出的黃光裕用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操作挽救著昔日的帝國。
早在2020年12月份,國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就開始密集成立多家公司,從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的兩個月時間中,國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成立24家子公司,分布于北京、寧波、海南等地。
這些公司的經營范圍都以電子商務為主,在這其中,就包括國美APP更名后的“真快樂”公司,由此來看,黃光裕對于國美零售的數字化轉型早在當時就已經開始,
基于這樣的邏輯,“眾買秀”、“眾賣秀”、“哎呦喂”、“樂娛購”等品牌也很有可能走上國美電商的舞臺,
基于此,國美APP改名“真快樂”,很可能僅是吹響了集結號,真正影響國美業績走勢的舉措將會在之后陸續推出。
果然,在3月10日,國美零售宣布與港股公司拉近網娛全面合作,國美零售將從拉近網娛購買多種商品,同時還將采購對方面的內容制作服務。投資者可能對于拉近網娛并不熟悉,但實際上這也是一家由黃光裕控制的上市公司。
拉近網娛原名“大陸星文化產業”,原隸屬于香港大陸星集團,是一家涉足影視制作、影視版權、影人經紀全產業鏈的娛樂公司。在2014年11月,黃光裕聯合京文唱片創始人許鐘民對“大陸星文化產業”進行收購,黃光裕成為公司實控人,
據國美公告顯示,黃光裕持有拉近網娛47.1%的股份,這是一則實實在在的關聯交易,且不論拉近網娛能夠為國美提供多大幫助,單在合作消息公布后,拉近網娛的股價就先來了一波接近50%的漲幅。
而就在4月7日,黃光裕再次施展“乾坤大挪移”,將旗下三個物業標的以出租的方式授予國美零售,以換取后者現有已發行股份41.64%的增發股份。增發完成后,黃光裕及其實控人在國美零售的股權將由51.17%提升至65.52%,控制權得以進一步增強,
實際上,通過物業租金的方式入股,十分值得商榷。眾所周知,出租是較為長期的做法,而其中就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且不論業務中存在的變動風險,單就遠期收益的折現率就值得討論,
雖然增發價格較目前國美股價溢價近40%,但這筆交易到底孰賺孰虧,相信投資者心中自有定數,
03 國美如何“快樂”?
國美想要迅速破局,光靠一個“真快樂”顯然并不現實。
在投資者會議中,國美零售CFO介紹,今年一季度,“真快樂”的GMV同比增長400%,平均月活突破4000萬,活動單日日活近1000萬,
從數據上看,這樣的增速算得上合格,但同時投資者也不應該忘記,國美如今的增長,其實是建立在昨日的“廢土”之上。
如今的零售市場,早已不再像當年那樣“簡單粗暴”,在國美初創期,其正是憑借向上游供應商擠壓賬期的方式,硬生生的獲得資金,不斷提升自身的渠道競爭力。在那個零售業剛剛萌芽的“蠻荒年代”,國美確實憑借這一“野蠻做法”迅速成長,
然而,如今的市場早已不是當年那樣。且不說線上電商平臺巨頭環伺,單就線下零售市場的拼殺就已經足夠國美緊張,此外它還要面臨來自于直播平臺、短視訊平臺的升維沖擊。
現階段,零售業比的再也不是對供應商的控制力,而是源自流量池的建設,
簡單而言,誰能夠精準的俘獲客戶,誰就能夠獲得變現的權利,也就能夠帶動業績的增長,從這一個層面看,與競爭對手相比,顯然國美在流量方面并沒有什么優勢。
有句話說的好,江湖不是打打殺殺,而是人情世故,在黃光裕付出之前,實際上國美就已經與拼多多和京東展開合作,京東和拼多多分別以可轉換債券的方式投資國美,極有可能開展長期合作,
在談到與京東、拼多多等的競爭關系時,黃光裕的態度“曖昧”,表示不排除與任何一方合作的可能性,并一直對合作持開放的心態,
顯而易見,在如今的黃光裕心中,他也知道憑借國美目前的實力,很難迅速突出重圍,合作或許是未來國美的出路,實際上,作為大陸最大的實體零售商之一,雖然業績退坡,股價孱弱,但其依然擁有互聯網巨頭所不具備的線下門店優勢,
線下門店一度被市場認為是“垃圾資產”,但隨著互聯網流量紅利的消退,線下實體場景的天然流量價值反而在不斷攀升,繼續做大做強,這也極有可能是國美未來的“翻盤”機會,
電商沖擊下節節敗退,形式上的模仿可能并不會改變國美的尷尬處境,國美的價值應該聚焦于開放合作之上,實際上線上平臺需要線下流量,同樣的線下門店也可以導入線上流量,如果國美能夠撕掉自營百貨商的舊標簽,貼上為電商平臺賦能的新標簽,或許投資者才能真正的“快樂”起來, (作者:林曉晨)
真快樂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