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思想庫研究員 | 任大剛
我不信“同行是冤家”,同行惺惺相惜,相互切磋才是,但幾個文科博士狠狠地黑了文科同行一把,我對這個說法有些半信半疑了。
事情是這樣的。
最近,四名文科博士聯合發表了一篇《關于大陸人口轉型的認識和應對之策》的工作論文,得出了一個時評圈已經存在了多年的共識:應全面放開和鼓勵生育,切實解決婦女在懷孕、生產、入托、入學中的困難。
▲央行近日發布的一篇工作論文引起爭議(圖/網路)
這篇論文當然比時評家的議論要深刻,它不僅從西元一世紀一直講到二十一世紀,而且從發達國家的人口政策一直講到大陸的人口政策,古今兩千年,縱橫數萬里,有數據,有例證,讀起來不由得讓人不嘆服,
這樣優秀的論文,如果早出來若干年,作為決策參考,大陸的人口老齡化必將減少不小的損失,而且作為學術研究的前瞻性,四位文科博士也必將贏得公眾廣泛的尊敬,
而在社會共識已經形成才寫出這樣一篇論文,多少有些全體人民已經饑腸轆轆,你還在那里寫作“論吃飯的重要性,以及一天吃幾頓飯為好”的味道。
不過有總比沒有好,這篇論文的絕大多數看法,沒有多大爭議。這篇論文之所以引起圍觀,只在于一個論斷:“(大陸要)重視理工科教育,東南亞國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
▲工作論文中提到,東南亞國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圖/網路)
為避免斷章取義,我反復研讀其上下文。這個論斷的背景是,四個文科博士在論證“應對之策”部分,獻上一計“促進教育和科技進步”,這個計策分為四個部分:環境寬松、建立基本的社保體系、控制房價、重視教育。引起圍觀的論斷就在“重視教育”之下,
認真分析起來,“文科生太多”這個論斷大概有四層意思:
第一,大陸不重視理工科教育,或者重視得不夠,結合下一句話,隱含的意思是大陸的文科生太多,占了理工科學生的員額,
第二,東南亞國家之所以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
第三,文科生收入低,甚至找不到工作,未來增收潛力差,
第四,大陸不能走東南亞國家的老路,培養太多的文科生,否則太多的人收入低找不到工作,有可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我在一個群里曾經公開說過:我對理科好的同學無條件崇拜,對文科好的同學有條件崇拜,因此對四個文科博士闡發的關于文理科的判斷,不能不表示出相當的謹慎。
四位文科博士大概不知道,大陸今天的高等教育脫胎于蘇聯模式,
來自YouMeLive“浪潮工作室”的一篇文章中提到,1950年6月8日召開的第一次全國高等教育會議上,來自蘇聯的專家阿爾辛杰夫認為,新大陸的大學部就是教育工人、農民和勞動者的地方,要為國家培養工程師、醫師和農業專家,而不是文科生這種大而無用的人,
▲1952年6月,京津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清華大學部籌備委員會合影(圖/網路)
此后,社會學、政治學被砍掉,心理學只有兩所大學部開辦,全大陸的人類學只有復旦大學部還把它保存在生物學之下。
上世紀50年代,大陸成了全世界文科生數量最少、文科教育比重最小的國家。文科、財經、政法這三個科類合起來的學生數比例1949年33.1%,1953年14.9%,到了1957年僅剩8%。
1968年7月21日,毛澤東對《從上海機床廠看培養工程技術人員的道路》的調查報告作批示:“大學部還是要辦的,我這里主要說的是理工科大學部還要辦……”
所以,四位文科博士不能說大陸不重視理工科教育,大陸在很長一段時間,幾乎是全世界最重視理工科教育的國家,
東南亞國家是不是文科生太多的問題,其實是蠻難判斷的。
一者,東南亞國家情況非常復雜,單單從文化/文明的角度來說,新加坡屬于華人社會,印度尼西亞是伊斯蘭教主導,泰國是佛教國家,菲律賓是天主教國家,越南是社會主義國家,一國的文化/文明,對經濟社會形態影響甚巨,對學生選擇讀什么專業,是有影響的。
二者,東南亞國家中,新加坡早已跨入高收入國家行列,該國是不是與大陸過去一樣,通過砍掉文科專業從而減少文科生,為跨越式發展立下汗馬功勞呢?
三者,單從就業的角度來說,國家與社會處在什么發展階段,對學生的專業選擇影響也很大。
此外,一國的資源稟賦,影響到該國的產業狀況,也會對就業生態產生重要影響,
其實,粗通地理的都知道,東南亞國家,地處熱帶,氣候濕熱,長久以來,居民即便少勞作,穿衣吃飯和居住也要比溫帶和寒帶地區的居民易于解決,反過來也導致工業化后其在衣食住問題上不會有高度的發展。
遍觀全球,熱帶地區基本都不是工業發達的地帶。熱帶地區更應該發展的旅游度假等等與當地氣候、文化相適應的第三產業,也就是需要更多的文科生,而不是需要更多的理工科生。
從就業的角度來說,是不是理工科就高枕無憂了,一定有更高收入呢?
大陸是個大號國家,各種工作種類基本齊全,與大陸的工作種類接近的,大概只有美國。美國知名職業媒體Zippia在2020年算出美國大學部各專業畢業生的失業率,列出最終排名:
▲Zippia列出的2020年美國大學部各專業畢業生失業率前十名(圖/網路)
第一名:圖書館學,失業率11.77%;
第二名:冶金工程,失業率10.53%;
第三名:核工程,失業率10.11%;
第四名:工業生產技術,失業率8.24%;
第五名:一般社會科學,失業率7.65%;
第六名地質與地球物理工程,失業率7.26%;
第七名:社會科學跨學科專業,失業率6.88%;
第八名:外語,失業率6.22%;
第九名:美容服務與烹飪技術,失業率5.91%;
第十名:室內藝術5.88%,
在這個表單中,文科和理工科的占比基本是對半分。誰上大學部都不是為了將來失業,畢業時候是個好專業,但誰也不能保證它一直是個好專業,產業調整在加劇,誰也不能保證它的專業永遠紅火,
▲昔日的熱門鋼鐵行業如今產能過剩嚴重(圖/圖蟲創意)
四個研究經濟學的文科博士大概忘了,在就業不包分配,已經高度市場化的情況下,學生和家長選擇學什么專業,自有他們自己的權衡。大部分人首先考慮的,就是將來的就業,收入越高的專業,選的人越多;他們還會考慮興趣,還會考慮自己學習該專業的經濟承受能力,
大學部畢業之后就業難不難,能掙多少錢,這是計劃得來的嗎?學生是學理工科還是學文科,并不勞駕四位文科博士操心,他們應該自己割掉計劃經濟思維的尾巴,大陸萬一不幸掉進中等收入陷阱,罪魁之一,就是類似的計劃經濟思維大行其道起來了,
理科學再好也只能成為工具。推動社會進步和方向的只能是文科。文科包括法律、文學、經濟學、哲學等等
理科生讓文科生用上行動電話可以胡咧咧了。
理工學科無法騙人[斜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