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新護衛艦“最上”號,沿用二戰重巡艦名,卻是負責打醬油

老周
本文系YouMeLive新聞·YouMeLive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簽約賬號【深度軍事】原創內容,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摘要:最近,日本海上自衛隊最新護衛艦“最上”號下水,這個艦名沿用了二戰時日本海軍著名的重巡洋艦,如今卻是用來命名簡略版的護衛艦,而且“最上”號完全不像以往日本軍艦的風格,這又是為什么?


最近,日本海上自衛隊最新護衛艦“最上”號下水,這個艦名沿用了二戰時日本海軍著名的重巡洋艦,如今卻是用來命名簡略版的護衛艦,而且“最上”號完全不像以往日本軍艦的風格,這又是為什么?
3月3日,日本海上自衛隊平成30年度多用途護衛艦(30FFM)的一號艦“最上”號在三菱重工的長崎造船廠下水。艦種代號“30FFM”里,30代表是平成30年(2018年)預算通過,FF代表護衛艦,M則是英語“多用途”(Multi-Purpose)的首字母,所以這是一款多用途護衛艦,這也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第一次采用FFM多用途護衛艦這個艦種名稱,所以“最上”號的舷號就是FFM-1,在艦首舷側就刷了個大大的“1”。
不過,“最上”號作為一號艦和二號艦“熊野”號都是在2019年10月開工建造,計劃在2020年11月下水,“熊野”號按計劃于2020年11月下水,但“最上”號卻因為在建造過程中,發動機外殼破損,結果有雜物落到發動機內部,只好將發動機吊出艦體再進行修理,這么一來,“最上”號的進度就延誤了四個月,直到2021年3月才下水。一號艦反而比二號艦晚下水,也是怪事一樁,


【本號關聯視訊號“老周新觀察”,可在站內搜索,同時全網各大視訊平臺同步推出,敬請加關注多支持】

“最上”號的艦名來自山形縣新莊市的最上川,按照當年日本海軍的艦艇命名規則,重巡洋艦都用山峰命名,如“古鷹”號艦名來自廣島市廣島縣的古鷹山(山腳下就是著名的江田島);“高雄”號艦名來自臺灣高雄山(甲午之后臺灣淪為日本殖民地,日本就將打狗山更名為高雄山);“愛宕”號艦名來自京都的愛宕山;“摩耶”號艦名來自神戶六甲山脈主峰摩耶山;“鳥海”號艦名來自秋田縣的鳥海山;“妙高”號艦名來自新瀉縣妙高市的妙高山(大陸也有好幾處妙高山)……
輕巡洋艦則是用河流命名——有人肯定會問,“最上”號不是重巡洋艦嗎,怎么會用輕巡洋艦的河流來命名?這是當年日本海軍玩弄的瞞天過海的小伎倆,在1930年簽署的美英日三國《倫敦海軍條約》中,對三國巡洋艦級別以下的艦只總噸位、單艦噸位和主炮口徑做出了具體規定重巡洋艦排水量不能超過1萬噸,主炮口徑不能超過203毫米,日本的重巡洋艦不能超過12艘總噸位為10.84萬噸。此時,日本已經有了2艘古鷹級、2艘青葉級、4艘妙高級和4艘高雄級,無論是艘數還是總噸位,都達到了條約規定的上限,所以,日本就不能再建造重巡洋艦了,但是日本輕巡洋艦的總噸位還有2035噸的余額,加上日本提出部分輕巡洋艦已經非常老舊,即將退役,需要建造新艦來替換。因此美英也就同意日本先預支輕巡洋艦的48920噸,加上2035噸的余額,總共50955噸來建造輕巡洋艦,日本據此建造4艘8500噸和2艘8450噸輕巡洋艦,最上級就是這一計劃中的8500噸級輕巡洋艦。既然是輕型巡洋艦,自然就是用河流來命名了,


但是,日本海軍在設計、開工建造最上級的時候,就已經預先做好了日后搖身一變成為重巡洋艦的后手,三聯155毫米主炮炮塔,體積重量和雙聯203毫米主炮炮塔基本相同,也就是說,在需要的時候就可以將5座雙聯203毫米炮替換三聯155毫米主炮——10門203毫米主炮的重巡洋艦,在當時已經算是很牛的了。
除了主炮以外,其他武器裝備也比較多,而艦體受到條約的限制,只能8500噸,所以就存在艦體結構強度不足的先天缺陷,1935年10月第四艦隊事件中,剛剛建成的一號艦“最上”號和二號艦“三隈”號都在暴風中受損,不得不返回船廠進行大修,同時進行艦體結構的強化工程,而還沒有開工的三號艦四號艦干脆進行了大改進,所以三號艦四號艦也被稱為鈴谷級。
1937年《倫敦海軍條約》到期,最上級隨即就用203毫米主炮替換155毫米主炮,這樣直到1938年,4艘最上級才算完全以重巡洋艦的面貌完工——此時最上級排水量已經達到了1.2萬噸,不但大大超過了最初8500噸的設計標準,而且比條約規定的重巡洋艦1萬噸的排水量都要大2000噸,所以美英只能無奈地將最上級稱為“驚人的違約艦”。
4艘最上級入役后被編成第7戰隊,在聯合艦隊麾下參加了太平洋戰爭。盡管日軍擁有像大和級這樣的超級戰列艦,但畢竟是資源匱乏的小國,把戰列艦看得如同鎮宅之寶,總是把戰列艦雪藏起來,輕易不出動,所以在戰爭中,重巡洋艦就成了沖鋒陷陣的頭號主力,1942年2月,4艘最上級參加“南方作戰”,在爪哇海戰中擊沉美軍重巡洋艦“休斯頓”號和澳大利亞輕巡洋艦“珀斯”號,在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中,二號艦“三隈”號被擊沉,成為二戰中第一艘被擊沉的日本重巡。余下的3艘最上級繼續在太平洋上奮戰,一直到1944年10月的萊特灣大海戰中才都被擊沉。“最上”號在蘇里高海戰中被重創,在撤退時又和“那智”號相撞,傷勢進一步加劇,最后“曙光”號驅逐艦接下“最上”號的幸存艦員,再用魚雷將“最上”號擊沉。


而現在的“最上”號護衛艦,標準排水量3900噸,滿載排水量5500噸,應該說排水量也不小了,就算是驅逐艦也可以,不過,新一代的最上級和以往的日本海自的軍艦截然不同,首先是外形,最上級采用全隱形設計,這也是日本第一種隱身軍艦,一體化隱身長橋樓和一體化桅桿,與日本艦艇傳統的高平甲板、分段式上層建筑、高大桅桿差異非常明顯,連一點大和風都沒有了,簡直就是西方海軍的艦艇外貌。
其次就是造價便宜,單艘成本才4.35億美元,這個價格就是放在全世界,都可以算是低價位了,而日本自制裝備,歷來都是以價高而著稱,像愛宕級驅逐艦造價15億美元,就是簡略版的秋月級都要7億美元,相比之下,最上級的價格實在是太低廉了。
當然,低價肯定不可能質高,所以最上級是比秋月級還要簡化的極簡版,無論是武備還是動力,都是低檔配置,這也很好理解,哪有馬兒不吃草還能跑得快的道理,


那么,日本為什么要建造這樣低配的最上級?原因很簡單,就是用來干雜活的。別忘了,最上級是FFM多用途護衛艦,除了常規的反潛護航,還具備一定的防空、對艦以及反水雷等能力,說白了,就是打醬油跑龍套,專門負責低烈度情況下干雜活的,以便將金剛級、愛宕級這樣的高配高價值驅逐艦“解放”出來,專門用于高烈度對抗的行動,所以最上級這次一下就要建8艘,后續建造還要建造,最終總數很可能超過20艘,將成為日本海上自衛隊數量最多的一種水面艦艇。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3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高雄山位于京都市右京區,不是臺灣那個。

  2. 當然,臺灣那個高雄市也是日治時代根據本土的高雄山命名的[狗]

  3. 哥,日本海軍的高雄艦名,是根據日本本土的高雄山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