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的人才焦慮:3萬座寺廟,每座才6人

現在的法師可不能是只會打坐念經的和尚。

——光泉法師

文 / 巴九靈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是一句人人耳熟能詳的佛教箴言。

代表了佛教對任何一個人都是敞開大門的。

但今天可能就有點過時了,

最近一則消息,引起較多的關注,

3月24日,靈隱寺公眾號發布了杭州佛學院的一則招聘需求:向海內外,常年招聘高素質的教學法師和在家老師,

教學法師,意指承擔教學工作的出家人;在家老師,意指還沒正式出家但也是佛教信徒的老師。

關鍵的要求在于:

出家法師(即“教學法師”)需要具備碩士以上學歷,在家老師需要具有博士以上學歷,


面對這則消息,很多人很好奇,佛教法師為什么也要高學歷?

其實,杭州佛學院更像是一個佛教版的普通大學部,

按官網的定義:經國家宗教局批準,由杭州市佛教協會承認的一所綜合性佛教院校。

目前,設有教理院、藝術院、外語院和音樂院。

杭州佛學院教理院公布的師資力量,一共24人,本科為7人,碩士為5人,博士達到了12人,而且有不少來自諸如北京大學部、中山大學部等大陸一流大學部和海外知名院校,


除了招聘老師以外,杭州佛學院也在同步吸納生源:主要設本科和研究所兩級教學,分別招生30人以及10人,

本科生要求至少高中學歷;研究所要求中級佛學院畢業或者大專、本科學歷,還需要筆試與面試。

據微博大V“PITD亞洲虐待博士組織”爆料:大陸某佛學院的新生中,包括浙江大學部醫學博士,南京大學部、中山大學部的本科生,


小巴翻了翻杭州佛學院以及其他佛學院的學習課程,除了一般的佛教課程,本科生和研究所都需要學“毛概”、英語、經濟學原理,


綜上,佛學院老師是高學歷的,學生也要求有一定的學歷,課程設置不局限于佛教。也就是說,現在佛學院培養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和尚。

是怎樣的和尚呢?

杭州靈隱寺的方丈,也是杭州佛學院的院長光泉法師的說法值得一提:“現在的法師可不能是只會打坐念經的和尚,他們需要管理寺院,負責寺院的規劃和建設,與信眾交流溝通,與外界甚至國外的機構合作開展活動,”

這樣看來,佛學院要求高學歷老師,也就可以理解了。

根據官方最新一版的《大陸的宗教信仰自由狀況》:截至2017年9月,經國家宗教事務局批準設立的宗教院校共91所,其中佛教41所,占比近50%,

這些佛學院相當于一個蓄水池,源源不斷對內外輸出這類非典型和尚。

佛學院主要收入是政府撥款,

以西藏佛學院最近兩年的數據來說:2018年,財政撥款收入9618.90萬元;2019年,財政撥款收入5571.09萬元。

有人可能會問,政府為什么要花錢培養佛教人才呢?而且需要花那么多錢?

簡單來說,佛教人才處于嚴重供不應求的狀態,

據《大陸的宗教信仰自由狀況》,截至2017年9月,大陸佛教寺院約3.35萬座,佛教教職人員約22.2萬人,也就是說大約6個人管一座寺廟,

而大陸信教公民至少有2億,佛教信徒占多數,加上對佛教有好感,逢年過節喜歡去上柱香、求子求姻緣求考試成績的人,保守占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


如此少的人要應付如此龐大的人流,無疑需要巨大的管理成本,

其實,佛教的商業化程度也是相當有限的。

參考大陸人民大學部發布的《大陸宗教調查報告(2015)》,教徒最多的佛教,其實也只有6%的場所收取門票,略低于道教的7%,

因為很多佛教場所是不收費的,所以平均收入就比較有意思,五大宗教教職人員的月平均收入為人民幣506元,而佛教界教職人員月收入只有397元,

把佛教催“富”的,讓無數人誤以為佛教寺廟很賺錢的,主要是少數網紅寺廟。

最高調的要數少林寺,自1998年,少林寺成立河南少林實業有限公司以來,其涉足旅游、電子商務、房地產等多個領域,


少林寺的“成功”背后,離不開首個MBA畢業的少林寺住持釋永信的“功勞”,

介紹一個冷知識,全國90%的宗教活動場所是1982年以后獲批準恢復設立的,是在一片空白上重新開始的。

相比而言,少林寺擁有“1500年歷史”這塊金字招牌(如今,少林寺已經申請注冊666個商標),

因此,少林寺能夠在1987年就開啟國際化之路,收費項目包括教老外練習少林功夫、演出(旗下擁有“少林武僧表演團”)等。

有打歷史牌的,也有打科技牌的。北京有一家著名的寺廟,叫龍泉寺,這家寺廟有一個特別的稱號,叫做“最強科研寺廟”。

龍泉寺住持為學誠法師,是前大陸佛教協會會長,接受采訪時經常把互聯網時代和人工智能掛在嘴邊,


該寺擁有相當華麗的法師陣容:賢宇法師,為北大數學系高材生,第47屆國際數學奧賽金牌得主;賢啟法師,是清華大學部核能和熱能物理博士;賢清法師,是清華大學部博士;賢帆法師,央美畢業;賢度法師,中科院計算所畢業;賢威法師,是大陸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

借助這些法師的光環,龍泉寺把一大批各行業對佛教感興趣的專業精英通過各類免費的禪修活動(比如IT禪修營)團結在龍泉寺身邊,并且打造了人數眾多、分工明確的義工體系。

對于龍泉寺而言,這些資源可以提供有力的物質支持以及貢獻免費的高端技能。最轟動的例子是,在法師和義工的合作下,龍泉寺推出了一個人工智能機器人,叫做賢二機器僧,擁有自動對話功能。這讓龍泉寺一時風頭無兩,

按照少林寺、龍泉寺的做法,可以做到自給自足,但畢竟只是個例。

2015年,少林寺斥資人民幣18億在澳大利亞建分寺,項目包括一個有六層寶塔的寺廟、武術學校、商業區、中醫理療中心、四星級酒店、18洞的高爾夫球場,以及占地56.65公頃的大型房地產開發項目。

其中的住宅、高爾夫球場等項目,讓許多人一臉懵逼。

這個謎團其實不難解答,

佛教擁有四大名山,分別為浙江普陀山、山西五臺山、安徽九華山和四川峨眉山。這其中,安徽九華山和四川峨眉山兩大景區已經在A股上市多年,

從它們近些年的財報中可以看出,佛教寺廟景區比較成熟的商業模式,其實是客運索道和賓館酒店,


最新的一個“反面案例”是,去年年底,港股公司香港中旅以2.55億元轉讓51%股權,由嵩山旅游集團接盤。

這件事要追溯到2009年,港股公司香港中旅與河南登封市政府全資持有的嵩山旅游集團成立嵩山公司,港中旅持股51%,業務主要是,少林寺等嵩山風景名勝區的門票銷售。

十多年過去,物歸原主,但本來談的價格是3.47億元,硬是被砍了近30%,港中旅只獲利587萬港元,

事實上,這塊業務貢獻并不大:2012年、2013年貢獻的利潤分別為445萬港元、188萬港元,2013年之后就不再公布相關數據了。

而主要的原因不難說明:港中旅后續沒有加大投資力度,導致景區只能依靠門票作為主要收入,營收結構單一。

但港中旅也非常委屈:收入不夠,怎么加大投資呢?結果,一邊合作,另一邊相互扯皮,如今“分手”也是意料之中,

說到底,投資的規模不是一般企業可以承擔的。可以發現,地方國資主導,進行投資開發,是包括峨眉山、九華山等佛教景區的共同點。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早前靈隱寺招聘小編嗎?因為需要全日制本科,引起很多人的好奇,

最后脫穎而出的小編叫趙蓮貴,他在里面工作一年半后跳槽,接受采訪時說,月薪5000,工資太低,還不起房貸。

作者 |林波| 當值編輯 |張文龍

責任編輯 |何夢飛| 主編 |鄭媛眉

2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有廟無道多是非,佛學知識只是路標,不是目的地。

  2. 悟道成佛。如果學佛就成成佛。那就沒凡人了。看悟性不能看文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