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素衣回中原
她叫安然。
為了要二胎,父母從小就把她登記成“瘸子”,寄養在姑媽家里;
聯考時明明報考了醫學院,卻被父母偷改了志愿,畢業后只能留在當地做護士,
大學部四年,學費都是自己掙的;
弟弟出生后,父母擺在車里的合影,從來只有一家三口,
種種跡象都表明,這個家,沒有她的位置,
她早就不爭了,反正很快就能獨立生活了。獨立,就意味著能自己保護自己了。
直到一場意外發生,父母雙雙離世,給她留下一個只見過幾次面、相差近20歲的弟弟,
無論從感情,還是道德上,這個弟弟都是陌生的。
她的人生計劃里,從來沒有這個弟弟。
剛20出頭的小姑娘,前途迷茫,自顧不暇,人生還來不及選擇,就要被扣上道德的枷鎖,被禁錮一生,
拿什么來養弟弟呢?“我要是養他的話,我這輩子就完了,”
她想逃離這一切,
她想要賣掉房子,把弟弟送人,然后自己考研去北京。
然而,在父母的葬禮上,親戚們都跳了出來,要求她撫養弟弟:“他是你親弟弟啊!”
安然說,“我不要,我跟他不熟,”
可所有人都覺得,長姐如母,撫養弟弟就是她的責任,可明明做錯事情的人不是她,
有些人,從來就沒有被好好愛過,所以不懂怎么去愛別人,
就像電影《我的姐姐》里的安然,明明是家里的老大,可是在父母眼里,她從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已經是姐姐了,
得不到父母的疼愛,隨時要準備給弟弟讓位,
就因為她是姐姐,和姑媽一樣,為了弟弟放棄自我、辛苦一生的姐姐,
這樣的姐姐,太讓人心疼了。
電影院里,很多人在哭,
她們哭的,哪里是電影里的安然?
她們哭的,明明是自己。她們中間,還有多少個委屈求全的老大?
電影的結局是好的,但這是人性的善意使然。現實生活中,很多“姐姐們”的結局卻讓人心酸。
細想一下,弟弟妹妹又有什么錯呢?
他們只是懵懂的小孩,從一出生,就得到了父母無條件的偏愛,這份偏愛,一個小孩根本無法拒絕。
父母偏心,從來沒有贏家。它帶來的,不僅是親子關系的隔閡,還會破壞手足之情,
很少有父母會真正認同自己偏心。這種偏心,往往是無意識的,
網友@愛荻愛諾是一位二胎媽媽,只有老大的時候,對老大疼愛得不得了,怎么看怎么可愛。
結果老二一出生,不管之前對老大有多愛,有了軟萌可愛的老二來對比,她發現自己無意間對老大的態度就變了,很容易不耐煩、經常吼她,甚至還第一次動手打了她……
可能是有了老二,不自覺地就認為老大是姐姐,該懂事了。
但實際上,老大也不過是一個3歲的孩子,剛好進入一個叛逆期,各種搗蛋,把好不容易哄睡的妹妹吵醒,還會突然動手打妹妹。
為此,她沒少動手打老大,但之后發生的一件事,讓她后悔莫及,
那天早上,婆婆告訴她,老大昨天半夜醒了,屋子里很黑,她很害怕,就一個人偷偷地哭了,怎么都哄不好,
她聽完心里酸酸的,“你害怕,怎么不過來喊媽媽呢?”
孩子說:“我不敢。妹妹醒了,媽媽又要生氣了,”
她的眼淚一下子就掉下來了,止不住地心疼。
從那以后,她開始慢慢控制自己的脾氣,也開始擠出時間來陪伴老大,創造只屬于她和老大的親子時間,
改變的過程很漫長,那種不耐煩的感覺,還會時不時地跳出來,讓她忍不住想要再次對老大大吼大叫,甚至揍上一頓,可她一直在努力,
用了小半年的時間,老大漸漸地變了。
她不再偷偷打妹妹了,有空的時候她特別愿意和妹妹一起瘋玩;
她也不再小心翼翼了,而是愿意主動對父母分享自己的想法,
別看孩子小,其實他們什么都知道。
有時候一些反常的舉止,“不乖”的行為,正是他們向父母發出的信號,
孩子的世界很小,小到只裝得下爸爸媽媽,對于老大來說,或許早就習慣了父母的愛。可是,突然有一天,老二出生了,來和他爭搶爸爸媽媽,他怎么能做到無動于衷呢?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
真的不要因為老二的出現,就忽略了老大,
那些不被疼愛的孩子,他們是真的不委屈嗎?
不,他們只是在忍。忍到長大,忍到離開那個家,心里始終有一塊傷疤,
一個朋友,女兒6歲了,雖然她的朋友圈子里大多數都有了二胎,她還是堅持不生,
問她為什么,她說,“我就想給女兒全部的愛,一分也不想分出去了,”
后來才知道,她不是不想生,而是不敢生。因為害怕女兒會像她一樣,一直活在父母的漠視之下,委屈一生,
她是家里的老大,小時候家里無論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是優先給弟弟,父母總是說,“你是老大,不應該讓著弟弟嗎?”
弟弟在她的作業本上亂涂亂畫,她急得團團轉,不敢去上學,害怕被老師罵,媽媽抬手就給了她一巴掌,說她不懂事,就知道添亂。
其實,如果當時媽媽可以公平一些,要弟弟跟她道個歉,或者跟老師解釋一下,她很快就會沒事,
因為媽媽的疏忽,那一巴掌,讓她疼了好多年,
所以,我們究竟為什么要生二胎?只是為了多一個人,共同撫養被偏愛的那一個嗎?
《奇葩說》曾經有一期辯題:生二胎該不該經過老大同意?
傅首爾的發言非常經典,她說,當一個孩子手里有一百顆糖,他怎么會介意分享?但是當他手里只有兩顆糖,你又憑什么要求他大方?
手足之情,歸根到底,不是手足之間的問題。而是父母自己,能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有沒有給到孩子足夠的愛和安全感。
這是每個二胎家庭,都要過的一關。
如果你讓孩子感受到的是落差和不公,又該如何要求他去愛那個血脈相連的手足呢?
一個10歲的小男孩,看到第一次接自己放學的妹妹,高興壞了,到處向同學炫耀:
“嗨,看這是我的妹妹,可愛不?”
哥哥嘴角眉梢都在笑,完全掩飾不住對妹妹的喜愛。
這樣美好的畫面,該是多少家庭夢想擁有的呢?
身邊有個二胎媽媽,是很多父母羨慕的對象,
她的兩個女兒,很少有打架爭寵的時候,平時都是姐姐護著妹妹,不許任何人說妹妹不好。
姐姐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妹妹。有時候妹妹因為調皮被大人批評,姐姐在一邊心疼得直掉眼淚,求媽媽別說妹妹了,
妹妹對姐姐也是相當崇拜。
觀察那些二胎關系不錯的家庭,發現父母幾乎都做到了這幾點:
1、尊重老大的意見
在老二出生之前,想辦法緩解老大的“敵意”。
雖然生二胎原則上并不需要經過老大的同意,但如果老大強烈反對,父母其實可以耐心給老大一點時間,等到老大同意之后,再決定要二胎。
老二出生后,可以選擇性地交給老大一些決策權,比如,請老大給老二選禮物,
有句話說得很好,“最好的愛,是經由老大,流向老二。”
父母愛老大,老大也會愛老二,
2、分清孩子的需求,區別對待
老二剛出生第一年,主要是解決吃喝拉撒睡;老大稍大一些,主要是解決心理訴求。
所以夫妻之間可以做好分工,例如,頭一年媽媽主要負責照顧老二,由爸爸來照顧老大。不至于讓老大感覺受了冷落,認為全家人都在圍著妹妹轉。
像吃冰激凌、運動、外出旅行……這些只有老大能去、老二卻無法參與的事情,由爸爸帶著去,能夠讓老大感受到自己依然得到了滿滿的愛。
3、不參與孩子之間的“戰爭”
養育兩個孩子,難免會有起沖突的時候,大人的態度很重要,不要輕易“站隊”。
凱叔家有兩個女兒,他家有個原則:不到萬不得已,爸爸媽媽不插手女兒們的矛盾,
家里準備了一個迷你小帳篷,有矛盾時,她倆自己鉆進去談,一般都能自行談攏;萬一爭奪的那個東西沒談攏,就由爸爸媽媽先保管,直到談攏為止,
用這個辦法,女兒們很少在家里“搬救兵”,因為告狀也不會受理,她們養成了自己解決矛盾的能力。姐妹倆的關系反而更和諧了。
沒有天生自私的孩子,只有不懂平衡的父母,
偏心老二的時候,多分出一點時間給老大;
偏心老大的時候,多想想老二的可愛,
每個孩子,都值得被用心對待,
—— End ——
作者:素衣回中原,一個村姑,自由撰稿人。部分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