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個可能讓很多人驚掉下巴的事實:沙特曾經是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之一。
上世紀沙特依靠石油財富驟增之后,就開始改造沙漠,在沙漠中開墾農田,在90年代初,沙特成為全球第六大小麥凈出口國,幾乎供應著整個中東的小麥進口。
然而,可怕的事情很快發生,沙特的沙漠造田使得原本就不多的地下水劇減,土地荒漠化與鹽堿化越來越重,最終也迫使沙特徹底放棄糧食自足計劃。
沙特的沙漠,可沒那么好治理
地處阿拉伯半島的沙特,面積超過225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不過沙特全境絕大多數地方都是戈壁與荒漠。
偌大的沙特,也是全球罕見的完全沒有常年地表河流湖泊的國家之一。
在整個沙特的范圍之內,除了星星點點的綠洲地區,也就西南山區一帶有些許的可耕地,僅僅占其總面積的1.2%不到,耕地比例極低。
最糟糕的是,沙特的沙漠屬于流動性沙漠,每年會隨著肆虐的狂風不斷移動變化位置,根本就不是固定著的沙漠。
除了西北部極少數地區屬于地中海氣候之外,沙特大多數地方都屬于熱帶荒漠氣候,常年高溫干燥缺少降雨。
從表面看,沙特每年還有一兩百毫米的降水,可是,沙特每年的蒸發量超過四千毫米。
換句話來說,沙特的降雨一旦落到地面,如果不人為儲存起來,還不夠抵消自然蒸發所損耗的量,這也是為何沙特如此干燥的原因之一。
通常來說,有希望治理恢復的沙漠,往往是曾經的綠地,后來因為荒漠化變成的沙漠,可沙特的沙漠幾乎都形成于數萬乃至數十萬年前,想要治理難比登天。
沙特有錢,但也沒那么有錢
可能是沙特的王子們平時太過于高調,所以在很多人眼中沙特是個極其富有的國家,完全就沒有窮這個概念,但現實并沒有那么美好。
實際上沙特的財富,絕大多數都掌握在少數王族手中,沙特的窮人可不少。
在沙特,超過三分之一的常住人口都是外來勞工,他們的經濟情況不容樂觀,而即便是沙特本土居民,手頭也沒那么寬裕,辛苦度日的也挺多。
要治理荒漠,需要時間、耐心、技術,最重要的還是需要錢,每一點荒漠要變成綠洲,都需要巨額投入,后面的維持也需要很多資金。
沙特幾乎全都是荒漠,其沙漠總面積相當于50多個毛烏素沙漠,接近于兩個內蒙古,如此龐大規模的沙漠要綠化,工程之巨令人瞠目。
很多人覺得咱們把毛烏素、科爾沁變綠了,就覺得沙漠變綠只要有決心就可以。
可不要忘了,毛烏素與科爾沁千年前都是綠草茵茵水草豐美之地,有良好的綠化基礎,這與沙特的荒漠情況完全不同,沙特的荒漠更類似于塔里木盆地的沙漠。
沙特的經濟幾乎完全依靠石油,雖然有錢,但也沒有多到能將沙漠變成綠洲那么多的錢,這樣的投資對于沙特來說,同樣是天文數字,無法承擔。
預期的回報,遠不如投入
現代人將沙漠改造成綠洲,目的比較簡單,主要就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態生存環境,同時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比如農業和旅游方面。
對于沙特來說,改造荒漠的成本不僅高,而且幾乎沒有收益可言。
沙特本身極其缺水,淡水目前大多需要通過海水淡化獲取,而灌溉改造荒漠要消耗的淡水量的非常驚人的,并不是沙特現在可以負擔得起的。
最頭疼的是,沙特的沙漠不僅幾乎都是上百米厚的那種,而且大多都是鹽堿化沙漠,尋常的植物根本就無法生存,巨額投資砸下去,能有個浪花已是幸運。
改造荒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漸進,但沙特沙漠實在太大,今天好不容易弄出改造出了一塊綠洲,結果來一場沙塵暴就徹底沒了。
不僅如此,沙特周圍的鄰居們,基本都是沙漠為主的國家,同樣的環境。
就算沙特不惜血本改造了自己的一部分地區,但也完全擋不住四面八方刮過來的沙塵,對于沙特來說,花大價錢改造綠洲,根本不能改善生存環境。
沙特財力雄厚,可至今都沒什么沙特改造沙漠的事情發生,如果改造沙漠的確可行并且可以帶來足夠的價值,沙特早就花錢去做了,不可能等到現在。
有錢,先挖一個大湖,把海水引進去,改善氣候增加降水。
找大陸人鋪上光伏板。一面減少地面蒸發量,一面又可用電能淡化海水,淡水噴淋。時間一長板下長草。
石油貿易是上個世紀才出現的。中東地區基本上是沙漠,那么在此之前,那么多的中東人是靠什么生存的?
全部鋪上水泥就好了
要分清沙地還是沙漠!許多人不懂,把兩者混為一談。沙地沙子覆蓋淺不移動或少移動,降雨量較多,地面較平緩,有的有地下水或附近有河流,地表有部分植被。\n沙漠覆沙深厚,沙山沙峰沙梁巨大,有半月形移動沙丘,降雨稀少蒸發強烈,滲漏嚴重,地下水苦咸不可飲用,距河流較遠改造沙漠工程量巨大,耗水也非常驚人,改造有點成績的僅是沙漠低洼平緩少鹽堿的周邊淺覆沙地帶,沙漠腹地根本進不去!
換個思路,學習荷蘭,圍海造田
沙特,意思是沙子特別多,最好讓風水先生把名字改一改,[捂臉]
能發明一種把海水變成淡水的抽水機器就好了!
重金分包大陸公司去改造,把一切不可能變成可能
既然這么多沙子,那出口沙子怎么樣?搞建筑離不開沙子吧![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