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喬苗兒
「乖乖嚨的咚」,
當頭戴綠帽,腳踩綠鞋的韋小寶出現在畫面上時,新劇觀察(ID:xinjuguancha)記者作為觀眾的驚呼與「揚州小白龍」的口頭禪幾乎同時脫口而出。
《鹿鼎記》是大陸武俠四大宗師之一金庸先生的封筆之作,因塑造了與傳統俠客截然不同的小人物形象——韋小寶,亦被讀者視作其作品里最「反武俠」的一部。
小說問世已近40年,期間各種版本的影視改編紛至沓來:77年首版《鹿鼎記》中的韋小寶由女演員文雪兒反串飾演;84版梁朝偉、劉德華,98版陳小春、馬浚偉演繹了兩代人心目中無可替代的「小桂子」與「小玄子」;周星馳、張衛健更分別在電影、電視劇中貢獻了堪稱經典的韋小寶熒幕形象。
珠玉在前,面對日益年輕化的網生用戶,如何延續經典,令其煥發新生?
改編自金庸先生05年新修版同名小說,馬進執導,申捷編劇,張一山、唐藝昕領銜主演,張天陽、朱珠、楊祺如、郭泱、關芯、王祉萱、鐘麗麗等主演的這版《鹿鼎記》,「喜」字當頭,尋找突圍之法,
用「喜感」立人物
近年來的大陸劇市場,喜劇元素是創作的「萬金油」,能與不同類型的劇集作品融于一體,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站在觀眾角度,茶余飯后追劇消遣,短暫地沉浸在光影構筑的世界里,放松身心、愉悅精神,也便讓輕松詼諧的作品找到了存在于內容市場的價值和意義。
復觀
越來越多的創作者試圖挖掘人物身上的「喜感」,形成喜劇效果。
海公公的面中明顯白了不少,類似戲曲中「丑角」的扮相
最近播出的這版《鹿鼎記》也不例外,只不過,「喜感」對《鹿鼎記》中的一眾人物而言與生俱來,該劇將人物身上賦予的喜劇元素放大化,成為鮮明而獨特的標簽,同時也令人物更加豐富而立體,
從目前播出的劇情來看,這版《鹿鼎記》中人物的「喜感」,源于三個層面:造型、臺詞和表演,
回到文章的開頭,當戴綠帽、穿綠鞋的韋小寶出場時,作為觀眾的筆者,內心確實是拒絕的,但換回觀察者視角,便知這種心理是「審美期待視野」力量強大的緣故,
韋小寶偷吃點心不忘恢復原樣
眾多版本在前,實際觀眾內心對「韋小寶」這一形象總歸有了大致的輪廓,「應該是什么樣」可作為觀眾的審美標準,卻不該是創作者的囹圄桎梏,
跳出這種心理怪圈后,便會發現,「混搭」的造型,極富現代色彩的臺詞以及被有意夸張化的表演,形成了服務于人物的邏輯自洽。
生于花柳地,長于市井,艷俗衣飾無不顯露著少年韋小寶成長的痕跡;滿嘴跑火車、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也成為其鮮明的標簽。其中有一處表演上的細節,韋小寶初進宮,偷吃點心還不忘調換順序不破壞原樣,將角色的精明刻畫得淋漓,油滑,但不招人厭煩,
韋小寶道破的是建寧公主生在天家的無奈與悲哀
再說鬼馬精靈的建寧公主,這位公主不見半點天家威儀,眼珠一轉就是一個壞主意,摔跤場上打不贏韋小寶就撒潑打滾,看似刁蠻跋扈,實際卻是紙老虎,韋小寶出身寒微,卻在愛中成長,不僅有親媽韋春花的愛,還有一眾姨娘姐姐疼,建寧則不然,宮闈深深,「公主那么多,不撒潑,誰又記得建寧是誰?」
所以你看,「喜感」并非沒由來的瞎搞笑,該埋的伏筆一個沒落下——畢竟,《鹿鼎記》可不是一出喜劇,
用「喜劇」豐情節
《鹿鼎記》節奏很快,前8集過后,韋小寶結識了茅十八,入宮成了小桂子,結識了一生摯友「小玄子」,并幫助其扳倒了鰲拜,還得到了天地會陳近南的賞識,遇到了建寧公主、沐劍屏以及身份難辨的太后,在成為「鹿鼎公」的人生路上,重要的人物已經現身過半,
原著里寫明的故事,對觀眾而言并不陌生,即便是沒讀過原著的年輕觀眾,也早在零星的各版本作品剪輯出的短視訊里了解七七八八,而這版《鹿鼎記》的獨特之處,便在于將熟悉的故事用不同的方式演繹出來,
的
爭奪中韋小寶突然卸力,用突轉制造笑點
從目前的呈現效果來看,創作者在節奏的把握上嚴格遵循了喜劇的創作技法,甚至用到了更類似相聲的抖包袱技巧,氣口不斷,破番不停,愈發增強了全劇的喜劇色彩。
韋小寶路遇被海公公追捕的茅十八,在酒館有一場打斗,眾所周知,金庸先生的作品素來以精妙的武功招式對決見長,到了這一部《鹿鼎記》,對武功路數的描寫已經大大減少,如何讓場面好看?
硬拼不過便用計
創作者有辦法。以二敵四,武的不行就來文的,韋小寶靠耍嘴皮子的工夫分散對手的注意力,找準破綻便用「板磚破武術」的方式,借力打力,抄盤子還擊,動-靜-動的組合既令情節有了起伏,也在此過程中產生了不少的笑料,
韋小寶終于搞清楚「渣斗」的用處
另一段前后照應的伏筆和破番也很有意思。韋小寶誤入摔跤館,偷食點心后口渴,看到類似杯子一樣的器皿(實際上是「渣斗」,也就是如今的痰盂)中有水,便一飲而盡,轉場戲便是皇上與韋小寶切磋盡興后茶歇,韋小寶有樣學樣,發現了渣斗的真實用途,幾欲作嘔,窘態百出,叫人捧腹,
由此,這版《鹿鼎記》也摸索出了一條經典作品改編的可行性之路:在觀眾對情節發展耳熟能詳的前提下,用不間斷的喜劇橋段充盈細節,讓過程變得變化莫測,笑點連連,
「喜」字之外,引發情感共鳴
必須要說明的是,這版《鹿鼎記》是一出有意味的喜劇,而非無厘頭的鬧劇,
如前文提到,《鹿鼎記》原著的內核有著一抹難以揮灑的悲劇色彩,各色人物,都陷在「求而不得」的漩渦里,韋小寶追求真性情和真自由,卻不得不陷入情義難兩全的糾葛;陳近南用畢生追求磊落,最終卻殞命于小人之手;縱使是萬人之上的皇帝,也只能將對真情的渴望埋于心底,終日面對身邊人的崇敬、畏懼……
《鹿鼎記》在前期越是鋪墊搞笑、喜感,隨著劇情的發展,后期的撕裂、糾葛就越深。
面圣「滑跪」,少年情誼且行且珍惜
以往不同版本的《鹿鼎記》,通常更側重與韋小寶個人的成長和變化,皇帝這條線承擔輔佐的功能,這版《鹿鼎記》有意識地給了「小桂子」和「小玄子」兩人更多的筆墨。少年時的韋小寶不知皇帝身份,不僅大罵其「潑皮」,還膽大包天又扇耳光又打腦瓜錛兒,毫無顧忌的互動,也讓皇帝感受到了鮮有的真情感,這段少年時光,也注定會成為彼此日后以君臣身份相對時,深藏內心的美好回憶,
片尾主題曲幾乎是韋小寶內心世界的寫照
熟悉原著的觀眾都知道,韋小寶、皇帝,或者說小桂子和小玄子是兩個人,倒不如說是一個人的兩面,一面是內心真實的自己,自由灑脫,無拘無束;一面是面對周遭環境必須承擔的責任,克己復禮,冷靜而沉著。既然創作者已經加碼了這條線,不妨接著看下去,或許能夠找到更多投射自身情感、境遇的共鳴點。
如果說還有期待,那便要說到劇中7個不同形象的女性塑造。在不同的時代語境下對經典文學作品進行改編,核心看點也在于時代注腳上,
鬼馬精靈的建寧也好,美艷動人的蘇荃也罷,又或者是天真可愛的沐劍屏、重情義的雙兒、英氣的阿珂、能言善辯的方怡、內斂溫厚的曾柔,我們也期待看到這些經典人物身上,能夠融入有時代氣息的女性精神,令其真正地煥發出時代生機。
剛剛開了個頭的這部《鹿鼎記》展現出了喜劇特質濃郁的一面,也著實為經典作品改編帶來了新的巧思。目前談這部劇,顯然也應當是期待比定義更多,不妨接著看下去,剩下的,交由劇情說話,
說得好,要翻拍的得跟以前的大同小異還有什么看頭?還不如直接看小說
劇情晦澀難懂,反正我是不覺得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