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支水面戰力處于弱勢地位的海軍而言,在對方航母編隊的威脅下,往往會選擇發展潛艇這種具有較好隱蔽性且耗費資源較少的兵種,早年間的大陸海軍甚至前蘇聯海軍就是這樣的代表,盡管歷史上各國有近20艘各類航母在特定情況下遭到潛艇擊沉,但正常情況下任何潛艇接近具有出色反潛能力的快速航母編隊,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實戰中其危險性遠超過早年一些兵棋小說作者的認知,
美軍航母戰斗群的持續高速都會讓潛艇難以有效接近
以美軍航母戰斗群為例,其聯合指揮部專門設立了反潛防御分部,其負責人一般由伴隨航母活動的神盾驅逐艦分隊指揮官負責,同時這名指揮官還可以得到三名副手協助,他們分別負責協調各艦用于反潛觀測和近距離攻擊的直升機、編隊前方負責在水下開道的核潛艇(主要內容是規劃美軍核潛艇活動范圍,避免己方反潛力量誤傷并有效將對方潛艇坐標告知己方核潛艇)以及編隊水上反潛的護衛艦或驅逐艦。而美軍航母編隊出行時,則會通過任務和狀態性質分成跨洋部署以及戰區巡航階段,在跨區部署時航母編隊的速度至少會達到15節-20節,雖然這種水平看似平常,但卻已讓現有潛艇都感到棘手,因為一般核潛艇如果超過15節時噪音就會驟增進而容易被對方反潛兵力截獲信號,而常規潛艇的靜音速度比核潛艇還要更低且自持力有限。所以在跨區部署航行時美軍編隊的速度足以讓對方很難有效接近到可以鎖定跟蹤的距離,被潛艇攻擊的概率自然較低。
遠程陸基反潛機也會隨時得到召喚而協助艦隊反潛
此外在這一階段護航艦艇還會不間斷地實行艦上聲吶以及拖曳式主被動復合聲吶的同時監聽,隨之而來的還有至少2架以上反潛直升機在他國潛艇可能出沒的區域反復巡邏,進而形成一個直徑在20-50千米左右的反潛環形警戒網。在更遠區域,則是先于航母出動的攻擊核潛艇,它們將負責初步探查遠方水下可能存在的敵情,雖然這些水下先鋒孤軍作戰時難免出現探查漏洞,但它們往往已將重要的水文參數等資訊報告給艦隊作為航空反潛的依據。由于美軍近年來將艦隊的重點任務區劃定為西太平洋,因此他們還經常利用其控制區島嶼內的機場大量起降遠程固定翼反潛巡邏機,例如P8A系列,這些反潛機不但具有很強的自持力,而且還有從磁探儀、多波段搜索雷達、紅外和聲學定位系統,一旦發現可疑的水下目標就很可能會發射水下制導武器,即使攻擊沒有直接奏效也會迅速通過數據鏈和航母編隊前衛反潛群建立資訊互動,而所有這些反潛兵力的動用,都會得到美軍多年來部署的水下電纜為耳目的監測系統協助,
弗吉尼亞級這樣的核潛艇往往扮演著刺客克星的角色
抵達戰區任務后,航母編隊的速度會明顯增加,而且反潛單位的巡邏隊列也會具有針對性地展開進而縮小監控網眼,此時其編隊反潛會根據距離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外側警戒區,常備兵力包括2艘攻擊核潛艇以及艦載固定翼反潛機,不時還會得到遠程陸基反潛機協助,其中核潛艇將會位于編隊前方至少60海里處,一旦發現敵情美軍航母就會提前數小時加強戰備,而空中力量不但會在敵情確認后展開輔助行動,還會盡量探測己方核潛艇的搜索盲區,即使對方潛艇突破了外層防御,還會面臨3-4艘驅逐艦為核心的中層反潛力量,它們一般會位于航母20海里,以航母為中軸展開左右各45度的巡航,編隊內其他艦艇則會兼顧左右90度甚至側后135度區域,冷戰時期這種力量一般為斯普魯恩斯級反潛艦,而目前美軍編隊內的艦艇數量比冷戰時已縮減不少,一般行動時只有2-3艘伯克級驅逐艦負責正前方和左右,其活動區域各自為90度,而它們主要依靠自身聲吶和反潛直升機。而即便闖過美軍水上編隊這一關后,也還要面臨最后的內側防御線,冷戰時美軍主要依靠距離航母5海里左右的佩里級護衛艦,而今雖然美軍只剩下航母自帶的MH60R直升機,但這依舊是任何潛艇的重大威脅,
突破對方核潛艇和水面艦艇防線后,還需面臨對方反潛直升機
由此看來在不依靠核武的前提下,任何國家的潛艇部隊如果想依靠一己之力單獨對如此水下防御能力的目標發動攻擊,都是難上加難的,如果對方的航母編隊面臨的海上威脅種類趨于單一,那么其配合漏洞也將降至最低,進而讓攻方潛艇在任何環節上都難免付出巨大代價,因此要想讓己方潛艇有所建樹,就必須先以飛彈和航空兵突擊打響第一炮,同時必須具有相當實力的水面/空中力量讓對方有所忌憚并盡量分散相對有限的水上/水下力量,這樣才能讓對方的反潛系統出現空缺,此外一旦進入交戰態勢,還需要通過軟性和硬性破壞結合的方式,第一時間擾亂誘騙敵數據鏈,進而使其設立在特定海域內的水下監聽系統無法正常工作。所以這也說明潛艇這個已有百年歷史的海戰武器,在今天的反航母任務中必然無法離開國防體系內其他單位的協同,
一個接一個再一個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