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陸古代美人私生活:人需要純粹的審美時刻


作家孟暉,68年生人,美術史出身,

人們常喚她“女史”,

這是古代一種女官的稱謂,

不夸張地講,

孟暉的靈魂,至少有一半生活在古代。




上:(傳)唐 張萱 《搗練圖》局部

下左:清 鳳鳥銜鸚鵡籠金簪

下右:唐 銀鳳鳥形簪

她的書名個個撩人,

《潘金蓮的發型》《貴妃的紅汗》《花露天香》……

自2000年研究古代物質史起,

她著力于對古代中產、貴族女性生活的研究,

遍涉香事、首飾、工藝品、化妝品、

食品、生活風俗……

武則天用的神仙玉女粉,是什么?

古代名畫里,女子們手持的玉連環,

有什么寓意?

《嬌紅記》里,女主角用“燈燼”畫眉,那是什么?

“鬢云欲度香腮雪”中“香腮雪”是怎么回事?

古代女子頭上的簪子、步搖、冠花,

什么場合戴?流行哪些紋樣?


今年4月,孟暉的新作《美人圖》出版。

她耗時4年,從古代的史書、小說、話本中,

精選出我們閱讀時,常常忽略的一個個物件,

對照史料、出土文物、傳世繪畫,

將古代美人的起居生活,展現在我們眼前。

“研究這些細節,并不僅僅是風花雪月,

錯過這些,就是錯過一整個時代,”

自述 | 孟暉 撰文 | 倪楚嬌



孟暉骨子里有點調皮,

因為難以解釋,為什么對古代物質細節如此感興趣,她就給自己編了個前生,“我是慈恩寺翻經道場里的一只看經貓,身邊全是書卷,卻什么也不懂,所以它就發了愿心,希望這輩子能懂。”

編完故事,還“辯解”了一句:“我是堅定的唯物主義者。”

但其實,孟暉是有點家學淵源的,她的父母是解放后的第一批文藝青年,小時候生日,父母送她的禮物是一冊黑白印刷的《簪花仕女圖》,他們愛詩詞,還喜歡讀托爾斯泰、巴爾扎克,當時安娜·卡列尼娜的一條黑色舞裙,影響了好幾代大陸文藝人,也連帶著影響了孟暉,

也因為調皮,中央美院的本科沒念完就待不住了,孟暉非想去國外,1990年,她跑到了法國巴黎大學部,


孟暉出版的系列叢書

從法國回來,孟暉進了北京藝術博物館工作。近距離接觸到明清、歷代的文物后,她“對那個時代的感覺馬上就不一樣了。”2000年,32歲的孟暉開始了名物研究。

研究得有多細呢?光化妝品護膚品,她就寫過:玉女粉、玫瑰堿、胡粉、英粉、唐宮迎蝶粉、利汗紅粉、夜容膏、鹿角膏、玉簪粉、珍珠粉、薔薇硝、蘭澤……

每一個小細節,都要在《齊民要術》《天工開物》《本草綱目》《洪氏香譜》……這些大部頭里,或者考古出土里,找到切實的依據,就像福爾摩斯探案,孟暉樂在其中,“我就是一個書呆子,我每天的生活就是翻這些文獻,琢磨它在講什么,幾天都不出去,”




上:明 佚名 《千秋絕艷圖》局部

下左:遼 八曲連弧形金盒

下右:明 金鑲寶石冠

2021年4月,孟暉老師寫了4年的新書《美人圖》出版,一條借此機會與她度過了一整天。

雖然過著學究般的生活,但孟暉老師可真是一點也不呆板,經常前一秒還在講古代的女性戴怎樣的簪子,下一秒就開始感慨:“古代的女性壓力可真大,”她還喜歡刷微博,現代的熱點一個沒有錯過,還一本正經地說:“我覺著凡爾賽文學不對,應該講是大觀園文學,賈母、鳳姐、薛寶釵她們說話才可怕呢。”

以下是她的自述:






上左:明 金玉葫蘆形耳墜

上右:晉 花樹狀金步搖

下左:清 簪子

下右:清 簪子

錯過這些小物件,就是錯過整個時代

大陸古代文獻里,流傳下來很多女性的故事。我們或許能讀懂一個大概,但其中很多物質細節,我們并不知道是什么。

比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百寶箱具體是什么?很多名畫中,包括明代的《千秋絕艷圖》、清代的《雍親王十二美人圖》,女子們都手持玉連環,它有什么含義?詩詞名句“鬢云欲度香腮雪”中“香腮雪”又是怎么回事?二十一歲的蘇軾曾夢見他為楊貴妃的裙帶題詞,這場“春夢”是純粹的天馬行空,還是有所依據?

無論是真實的歷史記載,還是編撰的故事,都是依據當時的物質水平、生活方式而來的。這些對古人來說是日常,但對現代人而言全然陌生的物質細節、生活風俗,是我的激情所在,

正如揚之水女史所說的:“不是古玩欣賞,不是文物鑒定,只是從錯錯落落的精致中,收拾一個兩個跡近真實的生活場景,拼接一頁兩頁殘損掉的歷史畫面。”閱讀中,我們習慣地掠過這一件件小物件,似乎不影響閱讀,但我認為,卻是錯過了一整個時代。

這本書,我陸陸續續寫了有4年,起名《美人圖》。

美人,是大陸傳統文化里非常重要的主題,從《詩經》里就有,在這本書里,我主要關注的是中產以上,上層社會的女性,她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比如首飾、食物、服裝、香料、工藝品、日常風俗都有涉及,

她們也是鮮活生動的,和我們現代女性一樣,追求美,追求時尚,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


清 白玉花形金簪



清 佚名《雍親王十二美人圖》之“持環相思”局部

從眉筆到玉連環,

古人的精致你想不到

我覺得做物質史研究,就和福爾摩斯探案似的,整個過程是這樣的:在某本文獻中看到一個細節,不知是真是假,心里默默記下,在其他書中、考古出土的實物中、傳世的繪畫里發現佐證它的證據,進一步研究。

如果一個細節只出現一次的話,多半是這個作家的腦洞,要是出現五六次,可能是一個習俗的反映。慢慢地搜集資料,看它是否成為一個現象,

比如《嬌紅記》里有一段情節,男主角來到嬌紅的閨房,撞見她在畫眉,具體方式是“把燈燼描著眉兒”,他就問:“敢問這是燈煤耶,燭花也?”嬌紅回答:“燈花耳。妾用意積之,近方得之,”

我剛讀到的時候,有點莫名其妙,畫眉毛和燈有什么關系?后來在《事林廣記》一書里發現了答案,這是南宋陳元靚編的一本“生活知識實用書”,



清 禹之鼎《閑敲棋子圖》局部

越研究越驚人,實際上從唐以后,眉黛跟墨的制造成分是一樣的,可能只有大陸人能夠想到,把柴火燒出來的煙收集起來,做成墨,眉黛就更精細了,是把點的燈芯的灰燼收集起來,湊夠了之后磨成細灰,再用香油調成畫眉墨。

在清朝的這幅《閑敲棋子圖》里,你可以發現她們是如何收集燈燼的,燈燼會一點點地落到下面的燈盤上,隨時細心掃到小容器內即可。



左:清 費丹旭《弄鐲圖》局部

右:清 乾隆開合玉連環

大陸人的精致、耐心就在這種細節里頭。另外如果你細心看古代的美人畫像,會看到不少女性手持玉連環,這是非常奇巧的工藝品——連在一起的兩只玉環。

只有大陸人有這個本事,而且是從商代就有這個本事,傳統治玉工藝中有一種“掏雕”技巧,能夠在一塊整料上琢出一雙或多個活環,這些環彼此串在一起,就用它來表示“愛情永不終結”,所以變成了寄托感情的,愛情的符號。




上:清 迦南香嵌金長圓壽字紋十八子手串

下左:清 紅緞地盤金繡團壽紋荷包

下右:遼 繡花荷包

從玉佩、香料、到腳印,

你的美是你自己的作品

20年前我開始研究物質史的時候,我們還處在一個“鄙視”物質的年代,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整個民族的美德是樸素,這種忽視,嚴重影響著今天大陸人對自己過去的認知能力,可以說幾代人沒有了審美。

現在大家開始對美有一種向往了,但卻被西方審美帶走了。我們不像歐洲女性,五官那么突出,身材那么高挑,一出場就聲勢驚人。我們是細眉細眼的,是溜肩的,但現在我們老要墊肩,認為長得有混血感才是美。

我們不太明白,大陸傳統女性是有自己的一套的。

大陸女性講究氣韻,一種心理上的感染,不光經過外貌,還要通過香氣、通過聲音,甚至通過鞋印,讓你認為她美。




清 藍緞彩繡暗八仙釘珠馬蹄底鞋

明清時代的女性,會把鞋子的高跟掏空,安個活動小抽屜,在里面裝滿白色香粉。穿上這樣的鞋,一旦走動起來,地上會印出一個蓮花或蘭花的完整圖案,這叫“步步生蓮”。而且這種運用在日常并不罕見。




上:遼 陳國公主的玉墜領

下左:清 金累絲嵌珍珠寶石九鳳鈿口

下右:清 挑桿流蘇簪

古人都講究戴玉佩,甚至釵子上要帶流蘇,做成步搖,她要產生聲音。人還沒到,就先聽到她的聲音,她走了之后,你還聽到她的聲音。香氣也是一樣的。

《西廂記》里,張生與崔鶯鶯的初次邂逅是非常匆促的過程,根本沒有機會搭話,只是彼此短短打了個照面,鶯鶯就轉身離開了,不過,張生依然能夠清晰感受到她的存在,并且認為她很有魅力,因為“蘭麝香仍在,佩環聲漸遠”,

這其實是大陸人很長長久久的一種心理暗示的方式,

所以女性頭上的首飾特別重要,按禮教規矩,女性必須安靜端莊,不能輕言妄動。為了防止過于呆板,也是對禮教的反抗,她們偏偏要點綴容易顫晃的飾物,比如稱為“翹”或“顫”的花釵,你稍微動一下,首飾就會把你的動作幅度加大,于是你就活潑,而且它還讓你不能聚焦,大陸的審美跟西方是反著的,西方是一定要讓你看清楚,

所以女性的美,不僅僅在容貌上,更是智力和修養的斗爭,不僅是老天給你的一個五官,你的美是你自己的作品,




上:(傳)唐 周昉《調琴啜茗圖》

下左:宋 蘇漢臣《妝靚仕女圖》局部

下右:元 佚名《梅花仕女圖》局部

從袖里春到暮妝,

傳統女性都是含蓄內斂的嗎?

我們以為大陸女性就是躲在深閨,生活情趣匱乏,且不敢爭取自己利益的,文獻中所呈現的并非如此。或是為了爭取生存空間,或是出于情趣,一部分勇敢者表現出了超凡的能力。而古代的文學家,都是很贊賞這一點的,也編了很多的故事。

比如有一個故事,唐玄宗在做太子的時候,他很寵愛一個美人叫鸞兒,古代女性都會游春,在某次游春之前,鸞兒帶著丫鬟們,用白色的布料做成假的白梨花,并且給它熏香,藏在袖子里。游春時,她邊走邊撒花瓣,大家也不知道她是誰,就覺得很驚人,好像一棵梨樹成精了,一個女仙從春天里走過去了一樣,

這個故事也許是編的,但它跟當時的生活場景、風俗是有關系的。當時女性臉上要貼花鈿,鬢上也要貼花、貼金箔、貼彩絹羅,跳舞時就會飄落,所以唐宋女性游春時,真的像一朵花枝一樣的,這就成了文學家的靈感,編了個故事放在名人的身上。




上:唐 青玉口脂盒

下左:南宋 菱花形銀胭脂碟

下右:南宋 如意紋銀粉盒

我們常說“女為悅己者容”,但是“為自己而美”也是大陸女性的傳統。你看大觀園里那些女孩子,只有賈寶玉一個男的,大家也都要漂漂亮亮的,它是跟你的自我要求有關的。

比如像鳳姐,有一次跟賈璉吵架,她為了表示自己很委屈,她那天就沒化妝。這倒過來就說明,她平常一定要化妝的,作為管家阿么,作為媳婦,那么累,在這種情況下她必須得天天化妝,如果她不化得像個菩薩似的,她也鎮不住下面的人。

貴族女性一天至少上兩次妝,早晨起來上一次妝,到晚上還要上晚妝,妝是不能殘的,晚上的妝很特別,把加了很好的香料和中草藥的脂粉,擦在臉上、身上,最能養皮膚。

所以古代高門大戶的丈夫們,可能很少能看到妻子的真容。

名句“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寫的就是這個。一夜醒來,眉毛花了,兩鬢上粘上了雪白的脂粉,特別慵懶性感的一個女性形象,但這些脂粉粘在枕頭上,讓枕頭都變香了,這對古代男子是一種刺激,其實充滿了閨閣情趣,



清 陳枚 《月曼清游圖》其二

從巾帶求詩到四時冠花,

誰說古代女性生活無趣?

我們的印象里,古人的生活好像是一片貧瘠和荒涼的,但其實古代的生活是很豐富的。

比如宋代女性喜歡找文人求詩,把自己的霞帔、領巾甚至裙帶當場拿下來,請在場的文人給她題詩,當然主要是在藝妓間最流行,但發展到后來,幾乎成了雅集上的一個重要項目,

甚至會有這樣的軼事。有一年中秋之夜,名臣王珪在禁城內當夜班,宋神宗想找人一起喝個小酒,就把王珪叫來了。聊到高興的時候,皇帝就跟他后妃、宮女們說,今天來了一個才子,你們還不趕緊請他給你們題詩,宮女后妃也都特別高興,有拿手帕,有拿團扇的,挨個地請他來題詩,這詩寫得還特別好,她們個個歡喜得面上生光。

神宗就說:“哪能白白勞煩學士呢,你們都得掏潤筆費呀,”這些深得恩寵的女性,當即摘下自己的珠花,插滿了王珪的頭冠,又塞進他的雙袖之內,



左:清 燈形金耳墜

右:明 金燈籠耳飾

宮中尚且如此,民間風氣就更為活潑熱鬧。根據記載,虛齡二十一歲的蘇軾在出川應試的路上,曾經在華清宮的廢墟畔有過“春夢”一場:夢見唐玄宗命令他為楊貴妃的裙帶題詞!什么樣的風俗,會產生什么樣的想象。蘇軾的這場春夢,必須放在這一極特殊的風雅當中,才會容易理解,

另外,我們老抱怨傳統節日沒有味道,一切似乎都簡化成了吃吃吃:元宵節吃元宵,端午吃粽子,太沒意思了。其實傳統節日是有很多有趣的風俗的。

每個節日都有一個紋樣,你的衣著、首飾必須跟著節日不停換,古代女性的首飾要有很多套,不像我們一條項鏈可以戴一年,她們的壓力很大,所以古代父母辦嫁妝是一個大事,不能讓出嫁的女兒被人笑話,都得給她配齊,宋朝叫“四時冠花”,


明 金玉葫蘆形耳墜

比如說大陸古代十月,要頒新一年的年歷。歷書不好表現,大家就用荔枝來諧音,首飾要戴一個荔枝,很吉利。

臘月開始,比如明代,就得戴小葫蘆,因為很吉利,特意培育的袖珍小葫蘆,非常貴。沒有的話,就戴玉的、寶石的都可以。



左:明 蝴蝶形金飾

右:清 金嵌玉簪

到元宵節就不能戴了,你要戴燈球。元宵節也就是上元節,是大陸人的狂歡夜,從宋代開始,女性戴的首飾特別多,要戴一頭。因為有燈,就會有撲燈的蛾子,于是那天晚上要戴鬧娥,甚至男人都戴。

立春要戴春幡,因為春風來了,幡就會隨著春風動。古人是很詩意的,老用一種象征性的東西來表現他對生活的寄托。

端午要準備夏天避暑的香料,這天就要戴符,大家把小符裝在小袋里頭,垂在釵頭。

一年四季永遠在換的。


西漢 鎏金銀竹節熏爐

物質史研究,不是風花雪月

細節影響大歷史觀

我覺得物質史研究絕不是風花雪月,看似日常的細節是會影響你大的歷史觀的,

我們原來對宋朝的評價是很低的,覺得它是一個國力很弱、不斷受外族入侵的朝代,但隨著比如宋朝沉船的發現,我們發現它是一個非常先進的文明,生產能力、科技能力是世界領先的。

而且當時進口貿易很強勁,大量地進口香料,所以宋人用香就用得特別奢侈,整個塑造了宋人生活的某種特質,包括宋詞,

李清照的“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意思就是早晨起來香爐里的香都冷了,其實表現她心情不好。我們生活中早就不用香了,所以今天覺著好像那是一個很高的境界,但實際上對他們來說就是日常。

這是讓我特別感慨的事,如此大國、如此古老的文明,因為外來的打擊,它的文明傳統能夠消失得多么快,連帶著我們對過去某些朝代的評價也有失公允了。


漢 貼著金箔的衣服

我們今天很多人還相信西方人的說法,稱明清是衰落和貧窮的,我就沒法接受這個說法。

1492年(大陸明代)美洲白銀發現之后,歐洲人拿著白銀終于能參與印度洋的貿易,大陸的出口就更有動力了,所以明代是非常富的,

它富到什么程度呢?唐代、宋代也好,富貴人家做衣服,是用絲線來織底,用金線織金紋。到了明代,它是用金線織底子,絲線織花紋。《金瓶梅詞話》里面夸張到什么程度?妻妾都穿的遍地金的長襖,丫頭穿遍地金比甲,

我們看明朝馮夢龍講白娘子的故事,她跟許仙結婚了之后她參加社交,穿上了織金的青衫,像一個人間的貴婦一樣。


《紅樓夢》劇照

我們老說好像清人很俗,但是實際上清代人反而收斂了一下,《紅樓夢》里倒沒有遍地金,用的是雀金裘,它是大陸一種最高級的面料,不但有金線,還有孔雀羽做的線,這不是曹雪芹自己編的,在定陵出土的文物里就有。


清 紫檀邊座白檀心玻璃油畫圍屏

另外我一直對古代的玻璃很感興趣,因為從它可以看到大陸古代對外貿易的發展,

據故事說,三國時,吳主孫亮命人制作了一架綠色琉璃屏風,經常于夜色明凈時,設在月下,四面圍合起來,讓他最喜歡的四位寵姬坐在屏風當中。旁人可以清楚看到四位美人的形影,卻聞不到她們的香氣,最好地演繹了“可望而不可即”一詞的意境。

琉璃就是玻璃,大陸人很早就會制作玻璃,但因為喜歡玉,所以更喜歡不透明的彩色玻璃。自從漢武帝打通了兩條絲綢之路,到了東漢,大陸人開始覺得外來的透明玻璃特別高級,孫亮的故事就是這個時候出現的,

到《紅樓夢》里頭,如何顯示鳳姐有錢呢?劉姥姥第一次進大觀園的時候,賈蓉來跟鳳姐借了一樣東西,就是她陪嫁的玻璃炕屏。這個玻璃炕屏是西洋進口的平板玻璃,它到大陸是很不容易的,很貴。

《紅樓夢》里草灰蛇線的東西很多,一旦你把它跟文明交流史、技術生產史結合在一起,你就能讀懂古人要講什么故事,美感就出來了。




下左:清 冷枚《春閨倦讀圖》局部

下右:清 莽鵠立《執扇就座仕女圖》局部

人需要純粹的審美時刻

我不愛看古裝電視劇,當年我和幾個同事看一個古裝片,結果大家都被逗樂了。每個人會看出一個bug(破綻),比如說一個先秦的片子,有人看見了白瓷碗,有人看見了大蒜,有人看見了馬蹬子。大家都樂得前仰后合,就沒辦法了。所以當時是很怕看這種片子,覺得這樣的胡編亂造是深負了古人,但是很明顯,這些年進步非常大。

也是要感謝考古學家、學者做了大量的考證工作,研究多了之后,古代才生動,大家才會愛大陸文明,《美人圖》就是想給大家展現,大陸古代生活的豐富。不僅物質很豐富,生活方式里享受的內容也很豐富,古人也很活潑、很鮮艷、很有創造力。

我覺得這本書沒有什么功利目的,就像逛盧浮宮,你進去一圈不會得到什么實際的好處,但會得到審美的陶冶。我們人活著呢,要有純粹的審美時刻,

部分照片提供:動脈影

題圖來源:《上陽賦》劇照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