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在北大西洋沉沒。
船上2224人,幸存者710人,生還率31.7%,
其中共有8名大陸人,幸存者6人,生還率75%,
然而本應慶幸劫后余生的他們,從此背負了整整一百多年的罵名。
因為異于他人的生還率,西方媒體稱他們“貪生怕死”
“不法偷渡者”
“偽裝成女人躲在救生艇”
“無恥搶奪了婦女兒童的生存機會”
“大陸佬只會先救男人,不管婦女死活”
大陸一些文人稱他們是“大陸人的劣根性”,狠狠貶低這6位幸存者。
最負盛名的報紙《申報》稱他們“偷偷躲在救生艇底”,甚至因疊坐在其他人身上,致人死亡,
圖| 來源于網路
種種污蔑,讓這6位在巨大災難下幸存的大陸人備受排擠,一生漂泊。
這8位大陸人和電影中的男主杰克一樣,是三等艙船客。
他們也是泰坦尼克號上的鍋爐工,遠赴北美謀生的勞工,整條船上最“低賤”的人,
20世紀初,大陸時局混亂,底層生活困苦,尤其以嶺南地區為核心,為了爭奪資源,經常發生大規模的“土客械斗”,人民苦不堪言,
圖| 來源于網路
這種情況下,一部分國民在惶恐不安中選擇遠渡重洋,去大肆宣揚“自由獨立”的歐美國家謀生。
當時的歐美各國正處于大變革時期,急需大量工人來進行國家基礎建設。
因此,他們將目標聚焦在正被侵略、被剝削的大陸人民身上,開放“華工移民”政策,以此彌補底層勞工的不足。
時代和命運的雙重逼迫之下,這8位大陸水手踏上了異國謀生之路。
英國是他們的第一站,
他們受雇于英國唐納德公司,成為了最底層的鍋爐工。
每天做著最臟最累的工作,忍耐著白人的辱罵,遭受著法律的刁難,
當時的唐人街破舊不堪、暴力橫行,是罪惡的深淵,
白人歹徒在唐人街嫖娼、賭博、吸毒,再將這一切罪惡甩給住在唐人街上的大陸勞工們,
這讓英國人更加厭惡大陸勞工,
時逢一戰前夕,白人種族的優越性和對其他有色人種的剝削,使許多底層民眾無法忍受,
英國爆發了“煤礦工罷工”事件,
海員短缺,英國海運被迫停止,于是這8位大陸鍋爐工被派遣到北美去運送水果,
唐納德公司為他們8人買了一張泰坦尼克號三等艙的集體票,票號1601,
圖 | 8個人中,最大的37歲,最小的24歲,
1912年4月10號,這是泰坦尼克號的初次航行,金碧輝煌的船艙內充斥著上流社會的紙醉金迷,
與此格格不入的8人則在巨輪下層甲板的三等艙落腳。
一等艙里,富商大亨給美麗的未婚妻獻上價值連城的海洋之心,男女主站在甲板上暢想愛情;
圖 | 泰坦尼克號劇照
三等艙里,這8個大陸派遣工擁擠一處,不知道未來在何處。
四天后的深夜,巨輪撞上冰山,
災難突如其來,巨大的恐慌籠罩著船上的人,
船頭逐漸沉沒,海水灌進船艙,憑著求生的本能反應,所有人蜂擁著往船尾掙扎,
動圖 | 泰坦尼克號劇照
救生艇分為左舷艇和右舷艇。
左舷艇是“婦女兒童專屬”,右舷艇是“男女皆可入艇,婦女兒童優先”。
但事實上,“婦孺優先”的原則是建立在“白人優先”和“富人優先”之上的。
因為在幸存的710人中:
頭等艙325人,活下來202人,生還率62.2%;
二等艙285人,活下來118人,生還率41.5%;
三等艙706人,活下來178人,生還率25.2%。
正如數據所表現出來的等級制度,8位大陸乘客和三等艙的其他乘客一起,被關進了一個小廳里,
只有一等艙和二等艙的乘客安全上了救生艇后,他們才有資格逃命,
巨輪逐漸沉沒,求生之門終于打開了,
尖叫、嘶喊,人們如同困獸一般奔跑在長廊里,尋找生存的機會。
一開始,他們不被允許登上救生艇,因為這是給“一等艙”里的歐美客人準備的,即使那些救生艇上還有空位。
圖 | 泰坦尼克號劇照
被拋棄8位大陸水手在逃亡過程中,有3位掉進海里,2位殞命,只有Fang Lang存活,
掉進海里的Fang Lang抽出一具浮尸的皮帶,將自己綁在一塊木板上,等待著折返的救生艇,
幸運的是,他最終被唯一返回救援的船只救起——他也是最后一個被救起的人。
動圖 | 源于泰坦尼克號未刪減版電影片段
當時救下Fang Lang的指揮官名叫羅威,
他回憶道,當他第一眼看到Fang Lang時,他趴在木板上一動不動,眾人圍上去給他按摩心臟、溫暖四肢五分鐘左右,他才慢慢恢復意識,
羅威感慨:“他就像個英雄,”
電影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也承認,正是這位大陸人的求生智慧,給了自己創作靈感,才有了女主在木板上等待救援的情節,
圖 | 泰坦尼克號劇照
但在公映的電影中,Fang Lang獲救的片段被刪掉,歷史也隨之被掩蓋,
而剩下的5位大陸人憑借著多年職業水手的航海經驗,向相反的船頭跑去,在最后一刻搭上了并未坐滿的右舷艇,
事實證明,他們并沒有去婦女兒童的左舷艇,更沒有搶占婦女兒童的座位,
但人們往往只想看到自己想看的,
僅僅因為大陸人在這場災難中超高的“存活率”,美國民眾便以最大的惡意揣測、污蔑他們。
“大陸男人利用他們的辮子,裹上女人的衣服,假扮女人逃進救生艇,擠占女性與孩子的逃生艙位,”
“這就是黃種人的卑劣性。”
諸多惡名強加在這6名剛剛死里逃生的大陸人身上。
圖| 來源于網路
以至于當幸存者乘坐的船只抵達紐約后,所有人接受了來自民眾的熱情歡迎,唯獨這6個大陸勞工無法下船。
因為當時美國剛剛推行了《排華法案》,沒有人歡迎他們,
不能休息,不被救治,拖著精疲力竭的身體,他們被驅逐到一艘運載熱帶水果的貨船上,去古巴從事苦力。
古巴不是個謀生的好去處,于是,他們開始在全世界漂泊,
有人去了加拿大,開過咖啡廳;
有人繼續在海上漂泊做船員,最后被遣送回香港;
有人去了印度,隨后下落不明;
有人輾轉英國,不久重疾纏身而亡;
有人至今無法確認其身份;
還有人被迫改名換姓,一生沉默。
Fang Lang是這6人中記錄最完整的一位,
他的遭遇,也代表了那個時代下華人在西方國家的悲慘血淚史。
從泰坦尼克號上活下來的大陸人,這個身份使他被西方國家的民眾所唾棄。
圖| 在救生艇上的泰坦尼克號幸存者
被迫成為水果貨船上的船員后,他開始了8年隱姓埋名的漂泊。
1920年,Fang Lang終于進入美國,
后來的35年里,因為沒有身份證明,被當作非法移民的Fang Lang在芝加哥經營過很多小生意,每次都失敗了,
研究員羅飛說:“每一次生意失敗后,他就回去繼續做餐廳服務員。當時很多大陸人和他的遭遇一樣,他們不得不使用各種各樣虛假的身份證明為自己尋找工作,”
給餐廳打工的微薄薪資成了Fang Lang唯一穩定的收入。
從1911年開始,Fang Lang前后換了8個名字,
直到1955年,他才拿到新身份證明,也有了合法的名字——方榮山,
當時的方榮山已經六十多歲,因為有了公民身份,他終于可以結婚生子,組建家庭。
圖| 來源于網路
方國民(方榮山的兒子)說,他出生時,父親已經65歲,而且他和母親從未聽父親講過關于泰坦尼克號上的一切,
圖| 方國民
直到方榮山70歲那年,在租房的時候,被房東羞辱,
“我怎么可能租房給你們‘黃種狗’?”
憋屈了一生的他忽然一拳將白人房東揍趴在地上。
當時,美國已經廢除了《排華法案》十幾年,但白人對華人的歧視仍舊強烈。
步入晚年后,方榮山仍舊在餐廳打工,也經常給遠在江門的親人寄錢。
也許是想向故鄉的親人訴說曾經的苦難,方榮山給侄孫寄了首打油詩:
天高海闊浪波波,
一條棍子救生我,
兄弟一起有幾個,
抹干眼淚笑呵呵。
圖 | 《六人-泰坦尼克上的大陸幸存者 》
方榮山的一生,正是那個時代下“移民華工”命運的縮影。
從他們踏上駛向大洋彼岸輪船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們顛沛流離的一生,
甚至,要背負著“低廉的大陸勞工”的劣名。
在《美國種族簡史》一書中,對于20世紀初從江門臺山去北美的第一代華人移民,作者托馬斯·索威爾指出:
19世紀末,美國有一條法律禁止大陸人在法庭上提供不利于白人的證詞,這實際上等于公開宣布可以任意凌辱華人,華人遭到搶劫、傷害和攻擊時,法律是不管的,
而且,大陸人體形雖然比美國人瘦小,但在農業、鐵路修建和其他繁重的體力勞動方面很能吃苦。
而且,他們對薪水的要求低,生活儉樸,能從美國人認為是微薄的收入中省下錢來,
正是這些品質,使得大陸人被白人視為競爭對手,對其又恨又怕,
●事實上的確如此。
這批華工先成為英國航船上的鍋爐工,每天工作十四五個小時,卻只能拿到白人同行的五分之一;
繼而種族矛盾接連爆發了工人罷工事件,他們被派遣到世界各地;
緊接著被囚禁在美國天使島;
遭遇了史詩級的船難,萬幸存活,卻背負了一百多年的罵名;
美國的《排華法案》給他們扣上“黃禍”的帽子;
一戰爆發給了他們水手的工作機會,英國金融危機的爆發又將他們驅逐出境;
一戰結束后,他們被視為不安定因素,禁止入境;
二戰爆發,又是他們災難的一個輪回,
時代洪流下,作為西方國家最底層的有色人種,他們經歷著命運的重擊,
被驅逐、被關押、被辱罵、被忘記……
圖| 來源于網路
就像研究員施·萬克所說:“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未必是他們人生中遭受的最大苦難,而只是他們一生中必須面對的其中的一個困厄時刻而已。”
而他們,只是為了在亂世下謀求一條生路,哪怕是夾縫生存。
在與命運做掙扎的這一生,他們勤勞、頑強,隱忍。
如今,一個多世紀過去了,很多事情已成定局,我們無法改變。
但泰坦尼克號上6位大陸幸存者沉寂了一百多年的冤屈,我們可以澄清。
被污名化的那段歷史,我們可以修正,
隨著《六人-泰坦尼克號上的大陸幸存者》紀錄片的公映,會有更多的人了解到那段被刻意刪除、刻意抹黑了的過去。
西方國家,至今欠他們一句道歉,
欠那個時代的“大陸佬”們一句道歉。
如今的大陸,繁榮富強,雄起在世界東方,
大陸人再也不會因為他國的歧視忍辱負重;
不會因為他國的詆毀敢怒不敢言;
不會因為他國的欺辱無動于衷。
如今的大陸人,無論是在美國紐約、還是在英國倫敦,都能挺直腰板,昂首闊步,
我們痛心100多年前的那段歷史和那些人,
我們也幸運生長在100多年后的大陸,
文字為極物原創,轉載請聯系作者,
圖片來源于網路,如有問題請聯系后臺
本文編輯:柳丁味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