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公!快來B站聽戲呀!

去年,壹讀君曾經感慨過,「媽媽,我在B站追新聞」,

精彩彈幕,盡在客戶端

眾所周知,B站是一家學習網站,這沒什么好說的,

但B站再破圈我也從來沒想到,竟然有一天,我要向阿公他老人家報告,自己在B站聽戲了,

要怪只能怪,她太美了!


戲腔版《昨夜微雨問海棠》

左:UP主邊婧婷右:UP主葉聰名啊

咳咳,想啥呢,我說的是小姐姐們的腔調和表演,

尤其當唱到「踏斷紅塵不肯相忘」時,右邊小姐姐的眼神從前半句的深情哀怨,到落在「相望」時的堅定喜悅,變化一氣呵成,

謝謝,有被撩到,


這首《昨夜微雨問海棠》來自最近在B站非常火的音樂區團體——「416女團」。

這是一群來自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專業的學生,416是這群女孩的宿舍號,別看都是素人,但一亮嗓,不需要任何樂理知識也能明白,這是一群大觸,

一首古風歌曲《赤伶》翻唱,斬獲386萬播放量,

分分鐘展現什么叫來自職業選手的降維打擊,

重磅推薦這位叫邊靖婷的UP主,女生唱老旦,颯倒少女千千萬。


要說注意到B站上有戲曲內容,還要追溯到2021年B站《最美的夜》跨年晚會上。

當時主持人何冰說有戲曲節目,搭上主持還有撒貝寧,我第一反應和一些彈幕一樣,「害,這不變成了央視春晚了嘛」。

但馬上啪啪打臉。

一支《驚•鴻》,我從躺著看,到坐起來看,最后直接跪著看完,

表演者裘繼戎是京劇裘派嫡系傳人,卻在臺上一口未張,硬是用舞蹈帶著所有觀眾在夢境中游歷了各種戲曲舞臺。

記得那天晚上的熱搜里寫著——「驚鴻是對晚會審美的降維打擊」,


《驚•鴻》的起源,據總導演宮鵬接受采訪時說,要追溯到2019年底在B站突然火爆的一個秦腔段落《逐漸暴躁》,

選段中,國太李艷妃與定國公徐延昭兩人圍繞明穆宗死后的皇權繼承問題展開了爭論,

皇親國戚從針鋒相對辯理到拍桌子互吼「要斬要斬實要斬」、「不能不能實不能」,收獲超過400萬的播放量,

這支視訊其實對原片做了小改動,調快了一點播放速度,卻給吵架的舞臺制造出了一種頗有喜劇效果的鬼畜感。


你會發現,B站上這種對戲曲藝術的小改動、大變化,俯拾皆是,

邊婧婷和416女團的UP主,在發布視訊的結尾都會標出幾行大字。


甚至在演唱歌曲的過程中,都會明確標出哪句用的是戲腔、哪句是流行歌曲唱法。

「戲腔」在B站上逐漸有了專有名詞的味道。

它其實是年輕的UP主們,將戲曲的發聲技術運用到流行歌曲——古風歌曲也是流行歌曲中的一種——的演唱中,將兩種文化雜糅到一起演繹而來的技巧。

考究的話,古風歌曲與戲曲的交融在B站上由來已久。

早在2015年,那個B站還遠沒破圈的上古時代,從古風發家的B站音樂區UP主排骨教主(男),就曾向山東省京劇院的老師們討教演唱技巧,用女聲演唱《牽絲戲》,

彈幕和評論區應聲變彎,


不僅真人UP主能玩,「軟體UP主」也能唱戲,

這就不得不提到一首歌——2019年拜年紀單曲《繁華唱遍》。

這首歌本來就是歌頌戲曲文化的——

回眸又見梨園一到臺前就少年

不是韶光賤姹紫嫣紅怎舍得開遍

就怪我心太貪

要把燈火輕輕燃

擎了這《一枝花》招來《離亭燕》

我此生不肯《解連環》

最愛你太翩躚

做打唱念一字一流連

戲里繁華戲外江山

你的美只愿歲月看得見

詞首先美,

更絕的,還得說演唱者,是這位,


虛擬偶像樂正綾,

為了避免圈外人理解太難,姑且可以把她當成一個有動畫形象,本體是一個演唱軟體的電子產品比較好。

只要你輸入譜子和歌詞,她就可以給你唱出來。

但是,如果想實現最佳的效果,還需要專業人士做技術調試,專業說法叫「調教」,

而這首《繁華唱遍》,樂正綾就被UP主納蘭尋風調教出了「戲腔」。

堪稱鬼斧神工。


發現了么?上面幾個故事都有一個共同點,

邊婧婷、排骨教主的戲腔,是古風與戲曲的融合,

裘繼戎的《驚•鴻》用創意舞蹈演繹了戲曲。

《繁華唱遍》橫跨流行、戲曲及虛擬偶像三種文化,

《逐漸暴躁》隨便借一張圖,都能找到鬼畜的影子。

這就是B站UP主的得意技——往大了講,叫文化融合。

說人話,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我愿意,什么樣的文化都能拿到一起變成個新玩意兒,


我愿稱之為「文化奇美拉」現象

在戲曲這個領域里面,幾乎各分區的UP主都有自己的玩法,

比如美妝區,UP主們做過各種戲曲類的仿妝教程。


仿妝都算初級階段,京劇妝還能和賽博朋克結合在一起信不信?


裘繼戎可以用舞蹈演繹京劇,為什么女團舞蹈和電子樂不行呢?一支《花槍》獻上,


在萬物皆是生活的生活區,甚至有些東西,你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定義,它是京劇與什么的結合……與,交通事故?


這是年輕人中大名鼎鼎的譚Sir,一名交警,同時是成都衛視知名普法、民生、單口相聲節目《譚談交通》的「外景」兼唯一主持人。

在抓到觸犯交通法規的面包車司機時直接開始整活。

銀色的面包快似馬

路口的紅燈它是渣渣

黃臉的師傅

白臉的譚Sir

電視機前的觀眾

都笑~哈~~哈~~~

我想司機此刻的心情應該很復雜……

盡管,這些內容很有意思,不乏精致的作品,甚至哪怕年輕人通過這些內容,重新喜歡上了戲曲……

可能,依然有人不喜歡這樣的「改造」,或者認為這是在「糟蹋國粹」。

畢竟,我們熟悉的國粹是這樣的,

京劇里,有一個表演動作叫做翻吊毛,是老生的基本功。

凌空滾翻,后背著地,再躍起來,


譚派老生譚元壽先生,在一場戲里,別人都想讓替身來幫他做,但老先生話都沒說,親自翻了次吊毛。

譚元壽時年72歲,

這才是角兒啊,

角兒、藝術家、國家瑰寶……

對應的是端莊、嚴肅、神圣……

這樣的背景下,如王珮瑜,瑜老板這樣的角兒,再出來推廣京劇的時候,都不得不打出一首苦情牌,

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京劇快亡了,我要俯下身段和年輕人在一起,才能力挽狂瀾」式敘事。


因為是高級藝術,所以被束之高閣,所以快亡了,所以要苦情,

這太詭異,也太荒誕。

藝術終歸是要讓人欣賞的,沒有人欣賞的藝術,就像失去信徒的眾神,不過是一群徒有軀殼的耄耋老人,

在這個意義上,我很欣賞日本對傳統文化的態度。

武士、劍道、忍者、三味線、競技歌牌……

他們把這些放進舞臺表演、放進動畫,涌現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

但你沒有看到有人站出來說,「《火影忍者》是玄幻不是忍者,火遁不是噴火,而是放煙霧彈!忍者也不會結印,多傻呀!」,

所以我想,不如就先把戲曲交給年輕人,看他們還能玩出些什么花樣,

不喜歡戲曲改變的人,依然有專業的劇院侍候;但如果你想「欣賞」,希望戲曲有更多元的內涵和更野蠻的生命力,多上上B站。

一種藝術,多種姿勢、多個舞臺。

不挺好的嘛。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