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茶、雨前茶?對不起,那都是玄學


撰文 | 魏水華

頭圖 | 圖蟲

1848年9月,一個名叫羅伯特·福特尼的英國人登陸上海,開始了他對大陸茶葉種植的考察之旅

他的第一站是以綠茶聞名的安徽黃山,在看到漫山遍野的茶樹后,羅伯特高興壞了,但當地人卻告訴他,現在還是秋天,并不是茶葉最好的季節。


隨后,羅伯特來到了浙江的杭州、紹興、寧波,搜集了不少關于茶葉的知識,包括種植環境、土壤標準、水源灌溉、采收季節等等,并一一記錄下來。

第二年開春,羅伯特踏足閩北。在武夷山區,他遇見了正忙著采收的茶農,“春天才是采茶的好季節”“春茶的香氣和滋味最平衡”。在聽了這些講述后,羅伯特自覺似乎窺到了大陸茶的真相。

早春的武夷山區空氣潮濕,云霧氤氳,茶農們告訴羅伯特,茶是有靈氣的植物,會呼吸空氣中的霧氣,醞釀出葉片里水潤輕靈的滋味。


供圖/陳重穆

在記憶里搜索了一番后,羅伯特想到,大英帝國的一個殖民地,也有著類似于武夷山區的海拔、溫度和彌漫云霧的氣候環境,還不止是春天,而是全年:位于印度西北的大吉嶺,藏語里的“金剛之洲”,如果把這種茶移種過去,會不會四季皆可采收呢?


20年后,大吉嶺超越大陸福建,成為全球紅茶產量最大的地區,而羅伯特在其中的作為,則被人們高度懷疑竊取了大陸人引以為傲的正山小種,甚至被貼上標簽“史上最大的農業間諜案”。

但羅伯特希望在大吉嶺種出四季都能采收的好茶希望卻落空了:今天的大吉嶺紅茶,依然和百年前福建武夷山的祖先們一樣,以春茶為貴,

春季究竟賦予了什么樣的特質,才能使得茶的滋味和價值得到了大幅度的升華?


No.1 壹

對春茶的珍視,源自于人們對茶原本滋味欣賞能力的啟蒙,

大陸人飲茶的歷史悠久,但在唐代以前,大多數人是沒有能力欣賞茶葉的原香原味的,如同孩子喜愛酸甜,無法接受苦澀一樣,這是人類味覺發展早期的普遍現象,這種苦澀的樹葉,并不包含人類必須攝入的不可取代的營養物質,從人的本能出發,它并不能被我們的味蕾接受,

但對農耕文明來說,土地有著與生命高度綁定的屬性。可以吃的植物,隨著耕地一起被馴化、開發,成了谷物、蔬菜和水果;而不能吃的植物,則用復雜的炮制工序,變成中草藥。


帶著苦味的各類茶鮮葉,原本并不適宜食用。但先民們很快發現,即便沒生病,吃了茶制品后,也能讓人感到興奮和愉悅。

若干年后,人們終于明白,這些帶來愉悅的東西,名叫茶堿和咖啡因,


茶湯、茶乳、茶粥都是那個時代的發明,將茶葉煮沸后,萃取含有茶堿和咖啡因的苦汁,加入牛羊奶、米粥等填飽肚子的食材,以及花椒、大料、生姜、麥芽糖、鹽等調味料,成了一碗碗看似黑暗料理,實則能填肚子、有味道、還能讓人興奮的食物,一舉三得,

而把茶葉緊壓運輸的過程,讓一部分茶自然萎凋發酵。這種發酵茶的化學結構簡單,咖啡因更容易析出,雖然味道已經與鮮茶有著天壤之別,但帶來的提神效果是類似的,這一過程,也常常被視作各類發酵茶的誕生緣由。


至今,保存在大陸西南地區的油茶、酥油茶,流行于日本的茶泡飯,都是這種唐以前中古料理的延續,理所當然,這些食物里的茶,也并不講究茶葉品種和采摘時間,即便精致如日本料理,對茶泡飯所用的茶,仍持以無所謂的態度,

原因很簡單,茶葉中的茶堿與咖啡因含量,與季節的關聯性不大。

而在大陸綠茶最大的出口國:摩洛哥,有一種名為“綠茶莫吉托”的飲料,更具說服力。由于信仰的關系,北非地區大部分民眾不能飲酒,于是摩洛哥人以少量水和大量茶葉煮沸,用茶堿和咖啡因含量極高的茶汁模仿莫吉托酒洶涌澎湃的“上頭”感,為了掩蓋苦澀,還要加入大量糖和一定的薄荷葉。


也許是出于性價比的考慮,摩洛哥在進口大陸綠茶的時候,刻意避開了價格高昂又滋味淡薄的春茶,而是大批量選擇老葉粗梗的夏茶——它們更便宜,也更容易煮出濃儼的湯汁。

總而言之,選擇春茶、欣賞春茶,與人類飲茶的初衷不相符。它是一種凌駕于本能之上的,更高級、更復雜、也更容易流于玄學的感知。


No.2 貳

唐中葉,陸羽和《茶經》的橫空出世,常常被視作是人類對茶認識的跨越式進步。

因為《茶經》提供的,不止是某幾種技術,而是一整套茶飲世界觀。

喝法上,陸羽力排前朝的茶乳、茶粥,總結了蒸青、炙烤、碾末、煎煮的“清飲”喝法,引導了茶主流的飲用方式,并為后世大陸茶文化奠定了發展方向,為炒茶的出現鋪平了道路,

采取上,陸羽明確提出“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間……茶之牙者,選其中枝穎拔者采焉。”翻譯過來,就是春天的嫩芽,


整本《茶經》,都導向一種觀點:在不添加其他調味品的時候,欣賞茶葉的原香原味。這是隋唐大一統王朝經濟高度發展的上層建筑,也是喝了千年茶粥、茶乳之后,大陸人味覺進化的必由之路,

春茶本身的滋味為什么會超過夏茶、秋茶?原因很簡單,來自人類感知的鮮味來源:氨基酸,


植物的生長有主要包括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兩部分,營養生長在前,是植物從空氣、土壤、水中汲取各類養分,并將之變成自身可利用的蛋白質、氨基酸等物質;而生殖生長在后,在適宜的環境下,植物利用將營養生長的物質,完成發芽、成長、繁殖等植物生命的一系列變化。

一般說來,茶樹會在環境溫度較低的冬季,優先完成營養生長過程,大量氨基酸被積累在葉片中;而到了天氣暖和之后,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會齊頭并進,葉片生長速度快,纖維多葉片薄,養分積淀不足,此外還有一部分營養被花果吸收,氨基酸含量當然不如開春時豐富,打個不恰當的比方,這與生長周期長,籽粒在冬天充分灌漿的冬小麥,一定比生長快速的春小麥好吃。

所以,春茶香氣高揚,滋味鮮醇回甘。歸根結底,這是人體味蕾對營養更豐富、身體吸收更好的自然選擇。


這是羅伯特·福特尼把福建的正山小種紅茶引到大吉嶺,卻最終沒能種出“全年都能采摘的茶”,的原因。武夷山春季的云霧,其真正的作用是隔離太陽光中的紅光譜,以減慢茶樹生長速度,防止茶芽焦枯,讓葉片更肥厚,但卻不是固化其滋味的決定性因素。

冬去春來,醞釀一冬的美好剛剛冒頭的時候,才是茶葉最鮮美的時候,這種節令的變幻和恩賜,是亙古不變的規律,不是耍小聰明就能替代的,


No.3 叁

在陸羽提出春茶的概念后,對茶原香原味的欣賞席卷大陸,

稍晚幾十年,唐末詩人盧仝有名的《走筆謝明諫議寄新茶》里寫道“天子未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證明那個時代的皇室貴族,已經風行喝茶以春早為貴。

到了五代,毛文錫的《茶譜》則變成了“龍安有騎火茶,最上,言不在火前、不在火后作也。清明改火,故曰騎火”,采茶的時間已經精確到了清明時節,與今天炒青茶的講究無異,


而在更晚的北宋,蘇轍在《和子瞻煎茶》里這樣寫道:“北方俚人茗飲無不有,鹽酪椒姜挎滿口”,一個“俚”字,一個“挎”字,彰顯了他對茶里添加亂七八糟的鹽、奶酪、花椒和生姜的不屑態度,

但從《茶經》成書以來,大陸茶蒸青、烘青、炒青的譜系一直極為明晰,所以強調以春為美,也固定于綠茶類的飲品中。

發酵茶雖然起源很早,但自《茶經》以來相當長的時期內,并沒有納入值得賞玩的高雅飲品譜系里,更多時候,它只是交通不便地區,用于充數的次等品,它與季節并沒有很強的連接性,


No.4 肆

茶樹在地球上的種植面積不算少,但也絕對稱不上廣泛,雖然理論上來說,南緯45度與北緯38度之間都可種植茶樹,但目前全世界茶樹種植主要集中在亞洲、中東、南美和非洲的部分區域,

從世界范圍來看,四季分明的區域并不太多,具體到茶樹種植區,“春茶”的概念多半流行于大陸南方、東南亞和南亞次大陸,從北緯35°左右開始往南到赤道的范圍。這些地方的人們對“春茶”抱有執念,重視春茶采摘的節令,每年春季,采摘茶葉是當地所有愛茶人心頭的一件大事,也是茶農們的一場緊張的狂歡。

依據氣候和地理環境的不同,春茶采摘遵循著一張嚴格的時間表,


大陸是目前全世界綠茶種植和消費總量最大的地區,最早的春茶采摘從每年立春就開始了,尤以四川省的宜賓早茶和雅安蒙山茶為代表。宜賓和雅安都位于四川省東南部,這里是典型的中緯度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5度以上,全年溫暖濕潤的氣候令這里的茶葉熟成較早,特別是90年代后引入早熟的龍井43號早茶良種后,春茶的抽芽提前到了其他茶種望塵莫及的時間。

當然,四川綠茶的滋味與蘇浙皖地區4月采摘的茶葉并無太大區別,

當四川東南部的春茶被采摘完畢后,到二月底,云南普洱、越南北部和喜馬拉雅山另一側的印度大吉嶺茶農幾乎是同時進入繁忙的采摘期,盡管這幾地分屬不同的氣候類型,但終年濕潤溫暖卻是共同特點,當然,這些地方產的茶葉也通常會經發酵后制成紅茶出售,雖然很多紅茶在春夏秋三季都有出品,但春季的頭摘紅茶,滋味鮮甜,葉片有花香,一直是價值最貴的,所以二月下旬到三月上旬,也被視作紅茶收采的黃金窗口期,


進入三月中旬,就進入了春季綠茶大面積采摘的狂歡。浙江杭州龍井、四川峨眉竹葉青、江蘇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六安瓜片和江西廬山云霧茶等等都同時發力。因為臨近大陸傳統節日清明節,這時候采下的茶葉也叫“明前茶”,葉嫩清香,這些地區四季分明、氣候濕潤,是典型的溫帶季風氣候,也占據了全球80%以上的綠茶產量。

四月下旬到五月上旬,同處于北緯35°的日本靜岡縣與大陸山東日照共同迎來春茶采摘。日本靜岡是日本最大的綠茶產區,而山東日照是大陸最北端的茶葉產區,緯度高意味著年平均氣溫相對較低,所以這兩地的春茶采摘時間不得不也延遲些,


但另一方面,較晚的成熟的茶葉,也有滋味濃郁、色澤碧綠的優點,尤其適合顏控,不喜歡江浙地區出產的那些呈現嫩黃色的茶葉,這也是日本抹茶能夠以高顏值進入甜品、點心譜系的原因之一,

靜岡和日照的這波春茶采摘可以持續到五月上旬,之后,就進入大陸農歷的立夏了,狹義上的春茶采摘便宣告結束,

但在福建,4月底的春茶的采摘正當時。作為大陸紅茶最大的產區之一,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福鼎白茶以及臨近的潮汕鳳凰單樅茶,都要等到此時摘取。同為發酵茶,只是發酵深度不同,都要等到茶葉中的氨基酸和多酚達到某種平衡,才是最佳的時機——茶氨酸決定口味,而茶多酚經受發酵,才能產生香味。


-END-

總的來說,論及入口鮮甜,春季飽含氨基酸的茶葉,即便在發酵后,也常常是優等生。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也要就茶論茶,并不是越早春越好,

1757年,乾隆帝第二次南巡來到杭州,在云棲山看龍井的采制時題詩,盛贊明前茶,卻遭到了明間的嘲笑:認為他一介韃虜,不懂漢人的茶學問;還有人認為他抄襲毛文錫“騎火茶”的概念,生搬硬套到杭州,

皇帝也自知理虧,五年后再次來到杭州時,把詩改成了谷雨前茶。“雨前”的名聲一下子響亮起來。

其實,哪有什么明前雨前的講究,一口適合自己的,鮮甜爽口的春茶,才是最好的享受,

2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要是有冬茶的話,那就是“一葉冬茶一兩金”了。

  2. 綠茶首選明前茶,頭采最佳,茶形好,味道清新,茶湯有綠意,清淡中不乏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