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號手就位》,卻讓我不禁想到了老片子《橫空出世》

老周
本文系YouMeLive新聞·YouMeLive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簽約賬號【深度軍事】原創內容,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摘要:最近熱播的軍旅題材電視劇《號手就位》,是第一部反映火箭軍的影視劇,讓我們得以看到了這支神秘部隊的風貌,了解“東風快遞”背后的生活,但老周卻想到了當年一部反映大陸研制核子彈的影片《橫空出世》,


最近熱播的軍旅題材電視劇《號手就位》,是第一部反映火箭軍的影視劇,讓我們得以看到了這支神秘部隊的風貌,了解“東風快遞”背后的生活,但老周卻想到了當年一部反映大陸研制核子彈的影片《橫空出世》。
片名《號手就位》里的“號手”,一開始還以為是吹軍號的司號員,正在納悶,怎么火箭軍還有吹號的?后來才知道原來“號手”是火箭軍里的俚語,就是指最基層的操作手。估計號手應該是聽著“五四三二一”的倒計時口令按下發射鈕的意思,
這部電視劇是第一部反映火箭軍題材的,火箭軍這名字很有點科技味,應該是源自蘇聯的戰略火箭軍,原來叫第二炮兵,成立于1966年7月1日,“二炮”這個名字是周恩來親自命名,當時起這個名字主要是出于保密,而且國際形勢也不適宜用戰略飛彈部隊這樣直白的名稱。二炮雖然穿著陸軍的制服,但實際上和陸軍并沒有太多關系。二炮算是獨立的兵種,盡管不是隸屬于陸軍,而是直接由中央軍委指揮,但在級別上,還是比陸海空三軍的軍種地位要低了一級。
2015年12月31日,第二炮兵正式改稱“大陸人民解放軍火箭軍”部隊,并授予軍旗,同時,火箭軍也從原來第二炮兵的獨立兵種,升格為和陸海空以及戰略支援部隊并列的五大軍種之一。這個升級,不僅僅級別上升了,而且也說明大陸的戰略核力量的發展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本號關聯視訊號“老周新觀察”,可在站內搜索,同時全網各大視訊平臺同步推出,敬請加關注多支持】
火箭軍其實就是戰略飛彈部隊,所以不少人認為火箭和飛彈是一回事情,其實這兩者還是有區別的,
最早的火箭,就是帶著可燃物的弓箭,現代的火箭,一開始實際上就是火箭炮火箭彈,最著名的就是蘇聯在第二次世界達華智能中研制裝備部隊的“喀秋莎”火箭炮。從技術上來說,就是無控火箭,自由飛行式的彈道,所以精度很差,主要就是靠大面積的火力覆蓋來達到摧毀目標的效果,隨著在實戰中迫切需要提高命中精度的要求,就自然出現了給火箭裝上制導系統的新武器,這就是飛彈,飛彈的“導”就是制導的意思。
不過早期的飛彈還是采用火箭發動機,加上飛彈概念還沒有明確,所以最初飛彈和火箭是混為一談的,如納粹德國研制的人類歷史上最早的V1、V2飛彈,也被稱為V1、V2火箭。過去港臺媒體將飛彈稱為飛彈,這就顯然沒有什么技術含量,更沒有“飛彈”這個詞匯將擁有制導系統的特點也點出來了。
隨著飛彈武器的不斷發展,有關飛彈的定義也逐漸明晰,飛彈就是指可以定向攻擊或者追蹤目標進行攻擊的武器,飛彈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戰斗部,也叫彈頭,可以是常規的TNT等烈性炸彈,也可以是核武器或化學武器,另一部分則是運載器,運載器可以是有控火箭,這就是運載火箭,如果發射衛星的運載火箭,將衛星改為是戰斗部,那就是飛彈了,當然,運載器也可以是其他飛行器。
因此,飛彈除了具備制導系統,動力系統也不全是火箭發動機,也有其他的動力方式。和火箭還是有所區別。如此說來,將戰略飛彈部隊命名為火箭軍,似乎不是太貼切,但一來有蘇聯戰略火箭軍的先例,二來 火箭軍聽起來也好像比飛彈軍要更大氣,


再回到《號手就位》,這是一部講述火箭軍的電視劇,火箭軍無疑是解放軍各軍兵種里最神秘的一支,畢竟是擔負戰略威懾的核打擊力量,杠杠的“國之重器”,保密程度自然是最高的,
那么,在電視劇里會出現多少火箭軍的場景?老周還是很期待的,劇中出現了“待機庫”,這倒是讓老周有些意外,待機庫是飛彈待機陣地重要場所之一,要具備對飛彈進行簡單測試和人員短期生活的功能,另外還必須具備偽裝功能。相比野外待機場,條件自然要好得多,可以供部隊進行一段時間的停留,待機庫就相當于準備區,進行簡單的測試和準備,在接到發射命令后,就能夠快速機動到發射陣地發射飛彈,待機庫分為兩大區域,生活區和戰斗區,按照安全等級劃分為A-G七個區域,只有相應的級別和權限,才能進入相應安全區,
毫無疑問,待機庫絕對是機密區域,普通人根本不可能有機會能看到待機庫,但在劇中,卻出現了!當然,肯定不會是到真正的火箭軍待機庫實景拍攝,但也不是電腦合成的特效,應該是制作團隊在軍事專家指導下搭建的,在不泄露機密的情況下,最大程度還原了真實的待機庫。也讓我們有機會能夠看到充滿科幻感和神秘感的待機庫。贊一個!


看著酷炫的待機庫,移防時那一長列飛彈運載車,無不讓人心潮激蕩,但看到這一幕幕,老周卻不禁想起1999年電影《橫空出世》,一部講述大陸核子彈研制的電影,李雪健、李幼斌兩位老戲骨作為男一號男二號,分別飾演核基地司令員馮石和核科學家陸光達。在《橫空出世》里,展現的是大陸研制核子彈篳路藍縷的艱難,當時在戈壁荒漠,就是最基本的生活條件都難以保證,一個白煮雞蛋就可以讓堂堂哈佛的博士興奮半天!


完全就是靠著一定要搞出核子彈的這種信念,成為第一代戰略飛彈部隊的精神支柱,也正是這種自強奮斗的精神,使我們終于研制出了核子彈,接著就是氫彈,再以后有了“東風”戰略飛彈,一直到如今的火箭軍……回顧這段歷程,確實令人感慨感嘆!
然而,就是在這樣艱苦條件下,我們搞出了核子彈。而今天,再看看火箭軍,現代化的營區,指揮部合成資訊的大屏幕,當然還有真正的大殺器——“東風快遞”,和五十年前相比,真的是恍如隔世的感覺,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