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一艘新航母?還是修修補補的改造?糾結的英國皇家海軍

著:大衛·K.布朗 , 喬治·摩爾譯:王鑫, 攵繭, 余耀東


(上圖)1959 年8 月3 日, 經過改造的“勝利”號駛離紐約,艦載機包括斜角甲板旁的“彎刀”戰機、船尾的“天襲者” (Skyraiders)空中預警機,其余可見的艦載機有“塘鵝”反潛機和“海毒液”戰機。(皇家海軍博物館)

戰艦除了自身的老化外,還會在戰爭中積累各種損傷,在預算和各種條款的制約下,為了保證戰艦的數量和質量,英國出臺了戰艦改造計劃,“二戰”前改造的主要戰艦包括“厭戰”號(Warspite)、“伊麗莎白女王”號(Queen Elizabeth)、“剛勇”號(Valiant)戰列艦,“聲望”號(Renown)戰列巡洋艦和 “倫敦”號巡洋艦。大規模改造和小規模改造之間存在著并不明顯的界限,這里區分兩者的主要標準在于前者需要提交給海軍部委員會批準,

“勝利”號航母

戰爭結束時,皇家海軍手中有6 艘航母,不過她們的機庫都是裝甲的,高度上無法匹配新型的艦載機,而且對艦載機的重量也有限制,各航母的機庫高度和艦載機限重如下:“光輝”號(Illustrious)—16 英尺,20000 磅;“可畏”號(Formidable)和“勝利”號(Victorious)—16 英尺,14000 磅;“不撓”號(Indomitable)—上層機庫14 英尺,下層機庫16 英尺,14000 磅;“怨仇”號和“不倦”號(Indefatigable)—上下層機庫皆為16 英尺,200000 磅。當時對機庫的要求為17 英尺6 英寸高,限重30000 磅,這個要求在新型“皇家方舟”級和“赫爾墨斯”級的航母設計中得以實現,這些缺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現存航母的戰斗力,1945 年9 月,英國開始探尋現代化改造的可能性,

1945 年11 月,副審計長認為1950年需要9 艘艦隊航母,其中3 艘是“皇家方舟”級(當時“鷹”號還沒有取消),其余6艘是“光輝”號和與她同時代的5 艘艦隊航母。此外,他不建議進行不夠全面的改造,據說全面改造的成本為250 萬英鎊,而建造一艘新航母的成本則為700 萬英鎊。但負責海軍航空的第五海務大臣認為“光輝”號并不值得進行現代化改造,倒不如用省下的錢訂購一艘新航母。無論如何,由于資金問題,這個項目被推遲了6 個月。

1946 年夏天,該項目重啟,英國圍繞機庫的封閉性展開了討論[該問題是導致“馬耳他”級航母(Gibraltar/Malta)取消的原因之一],海軍建造總監查爾斯·利利克拉普爵士(Charles Lillicrap)行事雷厲風行,他不認可開放式機庫,不過由于美軍在太平洋戰爭前鐘愛開放式機庫,英國各方的爭執似乎達到了微妙的平衡,封閉式機庫雖然限制了艦載機的行動,但可以更好地保護戰艦,利利克拉普爵士很想避免之前“馬耳他”級戰艦的情況,當時初版的設計采用的是封閉式機庫,后來改成了開放式,重新設計的戰艦超長了50 英尺,因此整個項目都被取消了,這是對設計工作的一種浪費,他還表示了對于戰艦要等9~12個月之后才能歸隊的顧慮,最后海軍助理參謀長(空軍)成立了小型委員會,根據戰艦的優缺點決定她們的未來,在比基尼環礁核試驗的結果得到證實之前,英國沒有就機庫的封閉性問題做出任何決議。

1947 年1 月,委員會召開了第一次會議,海軍建造總監指出航母至少應堅持到1967 年,保有20 年的服役壽命,會議決定現代化改造的順序為:“可畏”號、“勝利”號、“不撓”號、“光輝”號、“怨仇”號,最后是“不倦”號。最簡單的是“可畏”號和“勝利”號的項目,“怨仇”號和“不倦”號難度較大。海軍部做出決議的當月,委員會舉行了第二次會議,雖然局部的現代化工程并不劃算,但是以當時的財政情況,英國不可能進行全面的現代化改造,當時6 艘航母都有很多待改進的地方,但英國都只對其關鍵部分進行了改造,要不就下放到后備艦隊里,會議還提出計劃不會因為比基尼試驗而受到影響,這也就意味著英國將會維持封閉機庫的設計。1947 年4 月,委員會提交了最終報告,贊成將“可畏”號和“勝利”號按照所謂的“赫爾墨斯級改進型”的標準進行全面的現代化改造。這兩艘被稱為“高速裝甲版赫爾墨斯級”的航母可以搭載48 架艦載機,相比之下,“赫爾墨斯”級的載機量為45 架,而“皇家方舟”級的載機量則為84 架。海軍部委員會在1948年1 月前原則上批準了這個項目。

設計準備工作于1948 年2 月開始,當時“可畏”號仍然是第一目標,工作進展得很緩慢,預計在1950 年2 月才能設計好圖紙,該戰艦的滿載排水量為33000 噸,標準排水量27180 噸;由6 座雙聯裝3 英寸L70 艦炮取代8 座雙聯裝4.5 英寸艦炮;保留了3 英寸的飛行甲板,但是戰艦從機庫甲板為起點,往上進行了大規模改裝;船體寬度增加,意味著要移動側面裝甲,重新安排機艙外的各種艙室;所有的電纜、電線都會重新布置,發電量加倍;同時安裝了新的輔助傳動裝置,艦島也進行了改造。然而該項目的成本并不明確,因為海軍建造總監所掌握的資訊不足以預估成本,這并不是什么好事,彼時,改造的第一目標已經變為“勝利”號了,因為她的現狀要優于“可畏”號,后者的飛行甲板已經變形,傳動軸也有損壞,還有其他的嚴重問題,要修復這些缺陷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1950 年10 月,改造工作在樸茨茅斯船廠啟動,并期望在1954 年4 月竣工,不過該項目遭遇了許多變數,首先由于英軍的3 英寸L70 艦炮研發進度緩慢, 艦炮換成了1951 年2 月從美國進口的3 英寸L50 艦炮。1952 年6 月,英軍開始考慮加裝斜角甲板,因為2 月時斜角甲板在輕型艦隊航母“凱旋”號上的測試成功了;到1953 年5 月,英國決定安裝角度為8.5 度的斜角甲板;1953 年7 月,英軍又決定安裝984 型雷達,這可不是一項小工程,英軍還認為戰艦的鍋爐應該要能夠一直用到1964 年,期間不進行大的修整,所以鍋爐也要換新,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又荒謬又昂貴—首先要拆掉舊鍋爐,但是由于改造工作正在進行,戰艦已經重新安裝了裝甲甲板,所以不得不卸下大量已經完成的部件,最初的想法是安裝和之前輔助傳動系統的鍋爐類似的新鍋爐,成本預計為25 萬英鎊,但拆掉舊鍋爐之后,英軍才發現只有現代化鍋爐能滿足蒸汽彈射器的大間歇噴氣需求,由于要加入新型的鍋爐和輔助傳動系統,改造的預算上升到了60.7 萬英鎊,1953 年12 月,海軍部批準了該方案,為了控制盈余,其提供了65 萬英鎊的預算,

1955 年7 月,英國設計出一份新的圖紙,滿載排水量35500 噸,標準排水量30532 噸,當時預計1957 年6 月竣工,事實證明這個項目比之前的任何項目都要復雜,其明顯需要更好的生產控制系統和程式來進行,并且要到1958 年才能完工,改造的成本不斷在上漲,1947 年12 月,預計成本已經高達每艘戰艦500 萬英鎊(不包括艦炮)了;1950 年8 月,船廠開始接管“勝利”號時,總成本為540 萬英鎊;1950 年10 月,有了船廠提供的可靠數據,成本又上漲到了770 萬英鎊;1952 年3 月,實時預算已經高達1100 萬英鎊;到1953 年12 月,算上新的鍋爐、斜角飛行甲板和984 型雷達,預算又上漲到了1416 萬英鎊,最終的成本為3000 萬英鎊,遠遠超出了當初的預期,不過考慮到結果,經過改造后的現代航母能夠匹配上新型的噴氣式艦載機,這一改造工程可以說是很成功的。

按照順序,下一艘戰艦是“怨仇”號航母,其預計于1953 年4 月由德文波特船廠(Devonport)接手,按照“勝利”號的標準進行現代化改造,滿載排水量36000 噸,再接下來是“不倦”號,但1951 年10 月,該項目被延期兩年,同時“勝利” 號的情況也開始給英國拉響警報,1952年6 月,海軍部認為花大價錢對舊航母進行現代化改造并不可取,決議該計劃應該在“勝利”號完工后就立刻停止,

本文摘自《英國皇家海軍戰艦設計發展史》卷1~5冊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