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一個故事:
寒冷的冬季,兩只刺猬抱團取暖,但無論怎樣變換姿勢,都不舒服,
離得近了,身上的刺會扎傷對方,離得遠了,又難耐寒冷。
反復折騰多次后,它們終于找到一個合適的距離,既可以相互取暖,又避免扎傷對方。
心理學家給這種現象取了個名字:“刺猬法則”,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是如此,近則有隙,遠之生怨,
保持合適的距離,是成年人最大的自覺,
看到一句話:人與人交往,切忌交淺言深,因為心與心之間,需要時間去拉近,人與人之間,唯有留白才最美,
想起前不久聽到的一個故事——
小王剛入職新公司,身邊的人都對他說,工作后一定要跟同事們搞好關系,
于是,入職第一天,他就帶了家里的特產,趁著吃飯的間隙分給了大家。
一起吃飯時,又大談特談自己的家境和成長軌跡。
還絲毫不避諱地說出了自己的小秘密。
出于禮貌,身邊人不得不應聲附和,
可沒過幾天,再叫人一起吃飯,卻沒人愿意搭理他了。
甚至在公司其他部門,他有意無意間,聽到了不少關于自己的討論。
小王很難過,他不明白,為什么自己的真心實意,換來了對方的敷衍對待,掏心掏肺,換來了對方的沒心沒肺,
其實任何人交往就是這樣,初相識時,兩個人還處于試探階段,太著急表露真心,反倒錯付真心,
感情沒到那份上,說太多隱私類的話題,只會讓對方尷尬,令自己難堪,
YouMeLive云熱評中有句話:
別人稍一注意你,你就敞開心扉,你覺得這是坦率,其實這是孤獨,
知乎上也有人回答,碰到交淺言深的人是什么感覺?
有人說,每當遇到這類人時,我的腦海中會迅速浮現幾個問號:
這個人我認識嗎?
他接近我是什么目的?
他是不是當我沒腦子?
年輕時總覺得,“逢人只說三句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是一種虛偽,長大后才知道,這才是人與人交往之道,
蘇軾曾說,交淺言深,君子所戒。
初相識便掏心掏肺,是交往最大的忌諱。
隨著關系的發展中,保持距離也很重要,
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曾將人際交往距離分為四種:
親密距離、個人距離、社交距離、公共距離。
其中,0.45米以內,就是親密距離的范圍,
而這個距離,通常是我們留給家人的距離。
跨過了,就是失了分寸,
《三十而已》中,最令人氣憤的,就是許幻山和林有有這一對,
原本,許幻山是有拒絕林有有的機會的,
可林有有故意錯發自己照片給他時,許幻山的第一反應不是刪除,而是回了一句“你真壞”。
林有有湊上前來要嘗一口冰淇淋時,許幻山的第一反應不是后退,而是將冰淇淋遞了過去,
甚至當林有有拎著箱子,跑到公司樓下堵住許幻山時,他的第一反應,依然是給她開了房,
很多人都說林有有渣,但我覺得更關鍵的,是許幻山沒有距離感。
當他和本該保持社交距離的林有有,以親密關系相處時,交往的界限隨之打破,兩個人很難不做出格的事情。
記得《快樂大本營》中有一期,主持人何炅想讓朱亞文給吳昕一個公主抱。
在很多人看來,明星在綜藝節目上的親密互動很自然。
沒想到,朱亞文立刻拒絕了:我還是抱何老師吧。
何炅開玩笑道:是不是嫌棄吳昕重了?
朱亞文回答:不是,我結婚了,
每次想到這個片段,都為朱亞文的舉動點贊,
因為每個人的身份都不是單一的,每個人的身上,也都有一條不可逾越的界限。
人和人之間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守住自己的安全距離,別輕易跨過別人的安全界限,
畢淑敏曾說:親近地保持距離,才是最恰當的交際方式,
保持合適的距離,是對雙方的一種保護。
同樣的,在一段關系中,分寸感也很重要,
曾在短視訊中看到一對閨蜜反目成仇的故事。
畢業后,醒醒和大學部同學去了同一座城市工作,為了省錢,倆人合租了一套房子。
原本以為兩個人住在一起,互相有個照應,不曾想,卻成了醒醒噩夢的來源。
室友喜歡社交,經常不打招呼就帶人來家里玩。
也不喜歡收拾屋子,每次朋友走后,都會留下沒收拾的桌椅和滿屋的垃圾。
醒醒說過她,室友卻沒當回事:咱倆都這么熟了,怎么還計較這點問題。
沒辦法,醒醒只好自己收拾。
每次為室友收拾爛攤子,醒醒都滿臉怒氣,
不光如此,室友每次著急出門,都會不打一聲招呼去拿醒醒的個人物品。
洗面奶沒了,就用醒醒的。
ipad沒電了,就拿醒醒的。
但凡放在公共區域的東西,室友就當成是自己的。
她不斷跟外人說著:醒醒是我最好的朋友,卻絲毫不顧及醒醒的感受。
實在無法忍受的醒醒,只能選擇一個室友出差的日子,悄悄搬了出去。
她受夠了這樣的日子,和一個沒有分寸感的人在一起,可想而知的心累。
很多讀者都曾向我訴說過這樣的事情:
身邊總有好朋友,喜歡用自己的隱私開玩笑。
從小到大的好閨蜜,又將自己的秘密泄露了出去。
還有的好知己,總喜歡口無遮攔評價自己的缺點,
這樣的做法,無疑是打著關系好的招牌,在做傷害對方的事情。
三毛曾說:
朋友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為熟,結果反易生隔離,
保持分寸感,不僅能保持自己的體面,也能讓這份感情,細水長流地走下去。
即便關系再好的兩個人,相處時也要懂分寸感。
梁實秋說:
“與朋友交,久而敬之,“敬”也就是保持距離,防止過分親昵,友誼不可透支,總要保留幾分。”
成年人的友情,不需要轟轟烈烈,而要懂分寸,知進退,
更要清楚地知道,雙方交往的界限在哪里,
知道什么話可以說,哪些事不能做。
找準定位,不越邊界,
親疏有度,方可圓滿,
作者| 周美好, 山河錯落有致,人間煙火如常
圖片| 視覺大陸、《三十而已》劇照
有道理,讓我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