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傾倒核污水,只是美國“為水開戰”的第一槍?


本月月初,美國副總統哈里斯訪問芝加哥時的一段講話引起爭議,哈里斯在講話中說:“我也參加過很多關于外交政策的會議,過去很多年,好幾代人是為了石油而戰,而在不久的將來,他們將會為水資源而戰”,


(《國會山報》截圖)

啥?哈里斯這是攤牌了?美國不是一直號稱為民主自由而戰嗎?原來真的是為搶石油開戰啊?

在《國會山報》的推特下,最高贊網友這樣說到:“我也想支持你,卡瑪拉,但你應該先多讀讀書,我們的用水供應系統已經破敗不堪——而且水從來不是商品。順帶一提,我們確實為石油而戰,”


還有一個高贊網友諷刺道:“等一下,我一直認為,我們都是為了人權而開戰???”


有網友也開始擔憂道:“這對那些水資源豐富的國家可真是一個壞消息。”


而很多網友包括大陸網友都把哈里斯的話當成了笑話:地球上最不缺的就是水,哈里斯為水而戰,至于嗎?


美國為石油而戰,從來不是什么秘密,但是為水而戰真的是認真的嗎?

要知道,美國左有太平洋,右有大西洋,陸上還有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的龐大水系,怎么看也不像個缺水的國家啊,你想打仗就打,找這么個理由開戰是不是有點“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內味兒了?


更絕的是,哈里斯話音剛落,日本就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要把核污水排入太平洋,原來為水而戰的前提是把全球水資源先污染掉,人們無水可用了,可不就得為水而戰了嗎?

爸爸剛提了個概念,兒子馬上就去執行,大和與昂撒,真是當今政壇父慈子孝的典范。


時間回到二十多年前的美國紐約。

1997年6月,在紐約召開的聯合國第二次全球環境首腦會議第一次提出了水資源的問題,會議警告說,“地區性的水危機可能預示著全球性危機的到來”,

時任法國總統希拉克當即表示,法國愿意組織召開國際會議,專門討論水資源的問題,


1998年3月19—21日,84個國家的部長級代表團及許多非政府組織匯聚巴黎,認真探討了水資源與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與會的發言者指出了人類用水不斷增加、世界人口不斷增加與水資源不斷惡化之間的失衡關系,認為水資源問題在下個世紀會更加嚴重。

其他研究機構的報告也不令人樂觀,他們預計,在20至30年內,擁有淡水量不足的人口將達15億。

如今,20多年過去了,當年會議提出的問題到底解決了沒有?到底是哈里斯危言聳聽,還是人類真的如哈里斯所說,已經走到了“為水開戰”的地步了嗎?我們到底還缺不缺水?

1990年,南非《開普敦時報》援引英國一個水資源研究委員會的研究成果警告稱,這座城市將在17年后陷入缺水的境地,但是當時不僅沒人當回事,還招來了一片嘲笑,

為什么呢?大家不妨先看看這張開普敦的俯視圖:


三面環海,背靠懸崖,長得就不像缺水的。而且,開普敦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冬季降水豐沛,說開普敦的水資源會枯竭,這不是開玩笑嘛。

但是,玩笑會成真,開普敦的水也有枯竭的那天。

從2015年開始,開普敦出現了連年干旱,連續三年,在本應該雨水充沛的冬季幾乎沒有什么降水,開普敦的水庫只出不進,幾近枯竭。

而且,自1995年以來,開普敦的人口在20年間增加了79%,而蓄水量僅增加了15%,水庫蓄水量遠遠無法滿足實際需求。

終于,在干旱持續的第四年,開普敦徹底頂不住了,差點成為人類現代史上第一座無水可用的城市,


(開普敦郊外旱死的葡萄藤 圖源:紀錄片《零水日》)

2018年初,無計可施的開普敦政府無奈宣布推出了“Day Zero”計劃,所謂「零水日」(Day Zero),是指水庫水量降至13.5%,市府全面切斷供水的那天,

開普敦政府初步計劃將在6月4日開啟“零水日”,到那一天,將會切斷75%城市家庭的正常供水,斷水范圍超過100萬戶,

從那時起,水龍頭再也流不出一滴水,市民必須到全市200個有武裝保護的供水處,排隊領取每人每天50公升水的配給,


這下,開普敦人民慌了,再也沒人把“開普敦斷水”當一句玩笑話了,為了渡過這次斷水危機,開普敦從官方到民間,采取了各種非常手段,

群眾開始瘋狂囤水。超市的瓶裝水被掃光,人們就沖進倉庫搶購,有錢人開始在后院開鑿水井,


(圖源:紀錄片《零水日》)

旅館移除浴缸排水口塞,讓你不能泡澡,並附水桶讓你收集洗澡水沖馬桶。

開普敦大學部的廁所里裝了告示,上面的轉盤顯示繼上次馬桶沖水后的使用次數,告示上寫著“做個聰明的水戰士,集滿4次大號才能沖水”。


(開普敦公廁廣告:水庫仍然告急,它黃任它黃,請勿沖馬桶)

制度上,政府宣布洗車違法、游泳池里有水違法、花園澆水違法,甚至提案超限用水的民眾最高可判處六個月的有期徒刑。

全市限水,每人每天限水50公升,市府推出“打擊零水日”海報,建議民眾如何分配每天50公升的水,例如飲用水3升,煮飯一升,一天沖一次馬桶等。


除了柔性勸說,警察還到處巡邏抓違法用水,市長親自走訪浪費水的家庭,并公布名單以示羞辱,

數月內,全市用水量實現腰斬,而靠著這些節約下來的水,市政府得以不斷推遲“零水日”的具體日期,最后,靠著天降及時雨和這一系列的非常手段,幾百萬開普敦人歷時半年多,終于避免了“零水日”的到來。


(圖源:紀錄片《零水日》)

但是,由于農業用水配給量不會更新,而地下水開采的長期可持續性存在不確定性,所以上述這些緩沖方法明年很可能就不再有效了,下一場大旱,開普敦還扛得住嗎?

開普敦的遭遇給全人類敲響了警鐘,像開普敦這么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都能遭遇斷水危機,其他城市呢?

比如,北京

開普敦人口只有三百多萬,而北京常住人口就達到了兩千多萬,流動人口更是難以估計,從規模上看至少是十個開普敦,


三百多萬人的開普敦差點跪了,三千多萬人的北京難道就一點都不慌嗎?

從自然條件來說,北京甚至遠不如開普敦。

按照國際公認的標準,人均水資源低于3000立方米為輕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于2000立方米為中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于1000立方米為嚴重缺水;人均水資源低于500立方米為極度缺水。

大陸人均水資源只有2200立方米,整體上是一個水資源脆弱型國家,


從地理上看,大陸最缺水的應該是西北地區,但華北平原是大陸傳統的人口和經濟中心,水資源平均下來就成為了最短缺的地區,

華北地區人口約1.7億,水資源總量卻只有621億,人均水資源只有360立方米。這是什么水平?僅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十分之一,

而北京更是少得可憐,在南水北調工程完工前,北京市人均水資源僅有100立方米,遠低于國際公認的500立方米的極度缺水警戒線,

全市以年均21億立方米左右的水資源量支撐了年均36億立方米左右的用水需求,作為北京市主要水源之一的密云水庫蓄水量甚至一度降至2015年的10億立方米以下,


(密云水庫)

尤其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北京市的缺水危機空前嚴重,奧運會又有巨大的園藝、游泳項目、游客生活用水缺口,沒辦法,只能從河北省的水庫緊急調水,

那年,石家莊和保定下轄的崗南、黃壁莊、王快、西大洋四座水庫為北京緊急供水3億立方米,相當于5個十三陵水庫的滿水水量,

北京甚至用了飲鴆止渴的辦法,大量開挖地下水,導致周邊因地下水空缺造成的沉降區面積達到了2650平方公里


開普敦只是遇到了百年一遇的大旱臨時缺水,但北京的缺水是持續并不斷惡化的一個過程。

幸運的是,2014年南水北調中線通水,北京作為受水之地之一也喝上了南水,否則,北京和開普敦誰先迎來day zero還真不好說,


這樣看來,還有人認為哈里斯是危言聳聽嗎?她打不打仗不好說,但缺水,是真的缺。

然而,缺水大國大陸,至今還是浪費水大戶,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的統計年鑒顯示,2019年全國城市、縣城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水量近百億噸。


百億噸是什么概念?大體相當于700個杭州西湖的蓄水量。有些縣城每供水100噸,就要漏掉30噸。

可這一年一百億噸水的損失,遠不如一百億人民幣吸引眼球,因為水便宜,有些公共水龍頭漏水,自來水公司都懶得來修,任由水嘩嘩流掉,因為水便宜,百億噸水白白流掉也沒人惋惜,甚至覺得不值一提,



即使是在嚴重缺水的北京,浪費水的現象依然隨處可見。

北京是全國機動車保有量最高的城市,因此也擁有一個龐大的洗車業,全市幾千家洗車店估計每年用水3000多萬噸,占北京市總水用量的1%左右,大家在加油站排長隊洗車時想必都深有感觸。


北京還有一百多座高爾夫球場,每個都需要巨量的水資源維護,考慮到北京處在干旱地區,因此維護成本更高。這些高爾夫球場一年耗水量大約也要3000多萬噸,


在知乎上,有人提問:為什么大眾不重視水資源缺乏

底下的回答代表了大部分人的心理,有人認為我們并不缺水,有人認為自己不缺水就行不用考慮別人缺不缺水,還有人一針見血地說:在打開水龍頭就有水流出來的情況下,你跟我說水資源匱乏?


大陸缺水,但更缺的,是每個普通人對“缺水”的認知,開普敦和北京的遭遇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沒有多少人記得這份可怕,

多大的問題都可能有解決之道,但你無法解決的,是一個被人認為不存在的問題。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一部特殊的紀錄片在騰訊視訊悄然上線,紀錄片《零水日》是當今影視圈為數不多的聚焦水資源的作品,為了探訪全球水資源短缺地區最真實的現狀,制作團隊耗時三年、穿越四大洲,不計成本地拍攝了這部冷門紀錄片,


值得注意的是,這部環境類紀錄片的發起人兼執行制片人并非環境專家或者NGO人士,而是互聯網公司騰訊的首席探索官大為(David Wallerstein),


網大為這個人非常有趣,他的中文名字意思是“互聯網大有可為”,更有趣的是他的職位:騰訊首席探索官,這是一個既有趣又充滿挑戰性的職位,按照網大為自己的說法,就是要“不斷向外推動騰訊的邊界”,

早在2014年前后,網大為就開始思考諸如癌癥、氣候等與人類生存相關的問題,他在2018年的騰訊WE大會上,將其中對人類最重要的三個領域用一個縮略詞“FEW”(food、energy、water:食物、能源和水資源)來表達,而這個詞恰好也表達了資源的稀缺性,

但是很快,網大為發現FEW的稀缺也有另一層含義:關注度的稀缺

很多人并不了解“FEW”的重要性,這其中不僅包括普通老百姓,還有身邊的朋友、合作伙伴,


“他們認為現在有吃的、有水喝就足夠了,一些發達地區的人更不會考慮缺水缺資源問題,因為日常中并不缺乏這些東西”,網大為說道,

據他回憶,無論哪個國家和地區,只要不是參與到“FEW”領域的人,都普遍會不認可和不理解自己所做的事情,

商業伙伴們在聽完網大為介紹FEW項目后,只會疑惑地問一句:你說的項目賺錢嗎?

事實上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國,人們在FEW等資源上的浪費程度,更是到了令人發指的程度。

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擁有舉世無雙的草坪文化,美國的草坪覆蓋面積已經達到了任何一種灌溉作物的3倍,放眼望去,美國隨處可見精心修剪的大片草坪。


好看是好看,但代價也是高昂的,除了花錢花時間,最大的消耗就是水,在美國,維持一片精心修剪的草坪會每人每天用掉超過900升的水,


2015年,洛杉磯大旱,LADWP(洛杉磯水電局)說要限制用水量,怎么限制呢?LADWP給出的措施是建議一周只澆草坪3天,要么一三五,要么二四日。


好家伙,咱們是再窮不能窮教育,人家是再旱不能旱草坪,真不是一個層次的,

以美國為代表的浪費文化,讓網大為更深刻地意識到:原來,世界上大部分人是意識不到FEW的稀缺性的,或者,意識到了也無動于衷。因此必須有人做點什么了。

2019年,在聯合國人居署上,網大為代表騰訊明確提出了理念:AI for FEW,即用人工智能解決資源危機。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里,人類工業科技發展是環境惡化的罪魁禍首。但實際上系鈴人才是最有希望的解鈴人。

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一大批所謂“破壞環境元兇”的人類科技正日漸展現出強大的對包括水資源分配在內的FEW問題的解決能力,

缺水的以色列,就以“魔幻黑科技”緩解了自己的缺水問題,


(以色列的海水淡化廠)

地處中東、患有嚴重“淡水不足恐懼癥”的以色列擁有世界上最強的海水淡化技術,但以色列仍在探索更高效的淡水獲得方法。

空氣取水就是以色列獨創的黑科技,當你需要水的時候,不是從水管中獲取,也不是到江河湖海中獲取,而是從身邊的空氣中獲取,這種近乎超能力的技術已經被以色列Watergen公司成功開發出來,


(加裝了小型空氣取水設備的以色列戰車)

技術原理其實并不神奇,機器將周圍空氣過濾后吸入機器內部,并將溫度降至冷凝點,收集水分,之后經過提純、礦化、水就可以安全飲用了。


(靠太陽能驅動的大型空氣取水設備,沙漠地區最不缺的就是太陽能)

海水淡化必須在海邊進行,受地理條件制約明顯。但有了這個黑科技,以色列就能夠從任何地方生產水,包括嚴重缺水的沙漠里。而從空氣中取水就像從海洋中取水一樣,幾乎是取之不盡的,


人工智能雖然不能憑空造出水來,但可以幫助優化生產和家庭用水、預測水資源供應以及監控水質等,如果能廣泛應用,節水成本將會遠低于造水成本,

在食物領域,科技創新讓糧食產量不斷創新高,40年來大陸糧食畝產從1978年的135公斤提高到2017年的367公斤,糧食總產量由1978年的3億噸連續邁上4億噸、5億噸、6億噸臺階。


而人工智能可以分析與環境溫度、降雨量、土壤鹽分、營養、病蟲害、商品價格等相關的數據,從而幫助提升農作物的產量以及幫助農業從業者合理規劃農作物生產種植,

騰訊在前兩年就嘗試把AI技術用于農業生產,研發出人工智能種植解決方案iGrow,并在國際人工智能溫室種植大賽上,獲得了“AI策略”單項第一名、總分第二名的成績,

整個比賽過程幾乎沒有任何人工參與,在騰訊人工智能系統的精心照料下,4個月里,騰訊iGrow團隊在60平米的小溫室里累計收獲3496公斤黃瓜,


(AI種出來的騰訊牌黃瓜)

比賽結束后,騰訊立刻在黑龍江、遼寧、山東等農業大省進行試驗性部署,通過精細化控制降低勞動成本20-25%、供暖成本30-40%,幫助農民實現了每畝數千元的增收,


(iGrow方案在遼寧溫室試點)

在能源領域,大陸建設了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北煤南運等重大通道,形成了橫跨東西、縱貫南北、覆蓋全國、連通海外的能源管網,既解決能源不足問題,又解決了能源分布不均的問題,


而人工智能可以用于預測能源需求、幫助調度能源供應、協調清潔能源生產等,

比如傳統的火力發電廠,AI技術能幫助我們更高效地燒煤,以AI算法為驅動的智慧火電廠,可通過歷史數據學習并掌握高效運行的策略,實時地給出符合規范并節約物力、人力的運作方案,據了解,目前騰訊已經在歐洲與部分火電廠開展相關合作,


(國家能源集團的智能電廠管控系統平臺)

可以說AI for FEW,或者更廣闊意義上的Tech for FEW,讓科技為稀缺而戰,正是人類社會在自身進化中,尋找到的解決生存危機的方案,

雖然目前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還不能真正徹底地解決食物、能源和水等稀缺的地球危機,但它開啟了一個新的可能,而且是一個最有希望的可能。

不過這個新可能,并不是一個人、一家企業、一個國家就能解決的問題,而是需要全人類的共同協作。

很高興看到已經有騰訊這樣的公司走在了這條路上,而且旗子舉得越來越鮮明,2019年,騰訊開始把“科技向善”作為自己的品牌新使命,


就在剛剛過去的本周一,騰訊還發布了一個戰略聲明,直接將“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納入自己的核心戰略,并宣布將為此首期投入500億元。

這么大一筆錢投入到“基礎科學、碳中和、FEW(食物、能源與水)、教育創新、鄉村振興”等領域,看得出來決心很大而且方向想的很清楚,騰訊這一戰略升級其實為“科技向善”給了一個明確的注腳。

那么科技能給人帶來最大的善意是什么?至少我覺得從人類生存來說,科技最大的善意,就是能通過人類源源不斷的科技、產品和模式創新,讓FEW變為MORE

正如大陸一句俗話 “多多益善”: 讓更多人有能力為資源保護做到更多,讓我們和子孫后代有更多的資源,更多的未來,

社會價值創新是手段,人類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才是目標。相信像騰訊這樣的探索者會越來越多,畢竟,人類的明天值得我們每個人梭哈一把,


參考資料:

地球知識局《華北各省是如何為北京供水的?》

紀錄片《零水日》

40urs四十小時:誰是下一個開普敦?

36氪專訪 | 騰訊首席探索官網大為:我跟你談地球級挑戰,你卻跟我談錢?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