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明白的是,為什么美國一直在不斷的打壓、經濟制裁俄羅斯的緣由是什么?
眾所周知美蘇在冷戰時期作為唯二的超級大國,雙方在軍事、核武、經濟等多個角度處于不相上下的局面,后面隨著蘇聯的解體后,美國雖然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在軍事、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面領先全球,但是對于美國而言蘇聯解體后最大的繼承者——俄羅斯,仍然繼承了蘇聯大部分軍事遺產,特別是繼承了蘇聯上千枚核彈頭和用于發射核彈頭的各種彈道飛彈和其研發制造技術,俄羅斯也在獨立后的幾十年內不斷發展經濟、以強化自身的核武力量。因此對于美國而言,如果不能趁機在萌芽狀態徹底將俄羅斯全面碾壓,就算俄羅斯成長不成當年的蘇聯,其掌握的上千枚核彈頭和各種類型的洲際飛彈仍然能夠將整個地球毀滅幾十遍,這對于美國而言是無法接受的事實。
所以我們看到一方面美國在民生領域通過經濟制裁的方式在不斷打壓俄羅斯,試圖將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徹底摧毀,從而阻止俄羅斯在軍事力量上的不斷提升;另一方面美國則聯合北約等多個國家、通過挑撥離間等方式在地域政治和地域軍事不平衡發展上來限制和給俄羅斯的軍事發展添堵,從而讓俄羅斯在軍事發展上陷入這種地域軍事威脅中去,無心也無力繼續發展更先進的各種武器裝備,繼而對美大陸生實質性的威脅。
前幾年美國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雖然對俄羅斯的經濟發展產生了一些影響,但是俄羅斯仍然通過和歐洲發展能源供應等方式,經濟形勢并沒有徹底垮塌,反而在國際局勢中美國的形象卻一損俱損,所以對于美國而言,單純的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并不能讓俄羅斯的錢袋子徹底癟了,最好的方式還是讓俄羅斯的錢袋子“花錢速度比掙錢速度快”,從而使得俄羅斯沒有精力再用在花錢以外的事情上,那么怎么才能讓俄羅斯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來大把大把花錢、也沒有心思再想其他招呢?
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俄羅斯周邊國家搞地域軍事威脅,比如前幾年美國在波蘭、羅馬尼亞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來限制俄羅斯的發展方式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對于俄羅斯的影響卻是比較淺、范圍也比較窄的。所以俄羅斯趁近幾年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因為克里米亞半島問題引發的國際影響和地域影響下,趁機拉攏烏克蘭作為對付俄羅斯的棋子。而烏克蘭在成為美國對付俄羅斯的棋子后,也是很聽美國話,不管是在頓巴斯地區還是在黑海上都在試圖以各種方式給俄羅斯添堵。
最終的結果我們也看到了俄羅斯在面對本國今年經濟形勢并不是很好的前提下,仍然花費重金在俄烏邊境地區部署了多達8萬的重裝甲軍隊,同時俄黑海艦隊和里海艦隊也分別出動,在多個方面來反擊烏克蘭、反擊美國。這招對于美國而言,雖然沒有在地域軍事上徹底碾壓俄羅斯,自己反而節節敗退,但是卻讓俄羅斯在此次行動中耗費了大量的軍費預算,那么面對有限的軍費預算下,俄羅斯想要再多購買幾枚飛彈的錢就不夠了,對于美國的威脅等級也就下降了不少。
在面對俄羅斯八萬重裝甲部隊壓境之下,作為棋子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突然轉變風口選擇求和,并尋求在多個方面和俄羅斯進行商談。而俄羅斯方面在本月22日突然將部署在俄烏邊境的8萬軍隊撤軍后,普京也公開表示歡迎烏方領導人訪問俄羅斯,來商討兩國的雙邊關系。不過在這商談的背后俄方的態度從始至終都沒有改變,俄方高層指出,如果烏克蘭政府軍和東部民間武裝沒辦法達成一致協議,那么俄烏邊境地區的沖突就很難得到解決,從中可見俄羅斯在這件事上雖然撤軍,但是態度卻非常強硬,畢竟此次撤軍撤走的只是士兵,大部分軍事武器裝備和少量基本保障部隊仍然滯留在俄烏邊境線上,其中包括不少各種類型的飛彈在內。
總結來說的話,從此次俄羅斯八萬重裝甲部隊壓境到俄黑海艦隊圍堵烏克蘭海軍、嚇退美國軍艦退出黑海等行為來看,美國對陣俄羅斯這招最終無疑以俄羅斯取勝,勝利后的俄羅斯撤軍也很正常。但是從深層次來說的話,美國也不見得是輸家,畢竟此次挑釁也讓俄羅斯的軍費預算大出血一次,達到了美國制裁俄羅斯的目的,那么后面說不定要不了多長時間美國又會卷土重來、如法炮制一般繼續讓俄羅斯的軍費預算再次大出血。或許俄羅斯自己也看清了美國的目的是為了消耗俄羅斯本來就不多的軍費預算,所以此次撤軍只撤走了人、卻留下了武器裝備,從而保障了俄烏邊境地區的安穩、也降低了撤軍后的軍費預算支出和二次重來時的軍費消耗。
搞錯了,普京沒錢在求和。撤軍就是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