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的疫情兇猛,日增感染人數從每日1萬人,迅速攀升到每日34萬人!
由于疫情來得太突然,直接導致印度的醫療系統崩潰,病床不夠用,出現兩個病人共用一張床的現象,
基礎的醫療資源氧氣供應不足,
根據新德里電視臺的報道,現在印度政府每天向首都新德里提供500噸氧氣,但各醫院的需求達到了700噸,這導致黑市漫天要價,氧氣價格飆升7倍。印度人為了搶奪氧氣資源,各地發生“大混亂”,
由于死亡率激增,火葬場的熔爐完全不夠用。
政府只好采用最傳統的火葬方式,就是放在木柴堆上火化,
哪知連木材都不夠用,火葬場要求家屬自帶木材,目前印度的木材價格已經漲了3倍,
如今的印度,猶如生活在煉獄之中,
其實,早在2021年1月26日,據印度媒體報道,印度首都第五輪covid19抗體檢測顯示56%被測者結果為陽性,表明印度出現群體免疫現象,
這個積極的現象讓印度政府信心大增,于是印度衛生部長哈什·瓦爾德漢信心滿滿的對媒體表示“印度已成功遏制住了疫情”。印度開始向數十個國家輸送疫苗,被稱之為疫苗外交,印度總理莫迪甚至被稱之為“疫苗大師”,
既然印度疫情已經被控制了,那為何又突然大爆發呢?
原因之一有,印度政府批準了“大壺節”的舉辦,
從4月12號開始,印度民眾在恒河慶祝大壺節,幾百萬人在恒河水里沐浴,因為他們堅信恒河水是神圣的,可以阻止病毒,
但恒河的衛生環境堪憂,容易成為各種病毒的溫床,密集的人群聚集,加快了病毒的傳播,
為了慶祝烏加迪節,人們組隊互相扔牛糞,舉辦了牛尿party,一堆人一起暢飲牛尿。
印度人認為,牛尿是家里的消毒劑,凈化靈魂和身體。
更要命的是,covid19病毒不斷發生變異。目前,在印度各地累計發現的covid19病毒的變種毒株數量,已經多達240種,
突變之后的病毒,更容易生存,傳播速度更快,
印度曾自稱為超級大國,有人把印度稱為超“疾”大國。而面臨疫情蔓延的印度,背后是政府放縱包庇和監管失控的結果。
1.印度:仿制藥的天堂
因為疫情大爆發,大陸政府打算給印度提供幫助,但是被拒絕了,印度轉頭向美國求救,但美國連自己的疫情都顧不過來,斷然拒絕提供幫助,
印度的神操作不止這些!
今年2月19日,印度第二波疫情已經出現了抬頭的跡象,印度衛生部長瓦爾丹以及一眾衛生部要員卻出席了一款抗covid19“神藥”——Coronil的上市發布會。
這是一位印度教著名上師所擁有的草藥公司推出的“阿育吠陀神藥”,稱經過世界衛生組織的批準。
但是,世界衛生組織很快出來澄清:“未經批準,”
印度衛生部官員為這款神藥的背書,為一個偽科學產品站臺,這種有違醫務工作者和公共衛生官員基本倫理的行為,很快就遭到專家的抨擊。
我們經常調侃“印度神藥”,價格便宜、藥效顯著,這是因為印度的仿制藥行業發展迅猛。
2018年徐崢一部《我不是藥神》,將“印度神藥”帶到了廣大電影觀眾的面前,電影中印度仿制藥的低廉價格和良好療效,給很多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讓人忍不住為仿制藥鳴不平,仿佛這就是救人性命的靈丹妙藥。
印度雖然是仿制藥的天堂,但仿制藥的質量卻不像電影中敘述的那樣有效且穩定,
相反,仿制藥行業的亂象叢生,質量與藥效無法得到保障,而印度藥企的崛起,卻離不開印度政府的縱容包庇和監管失責,
這里給大家分享一本書《仿制藥的真相》,為你揭開印度藥企的背后真相。
藥物開發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短則三五年,長則十幾年,而且失敗的風險非常高。可是新藥開發出來以后呢?卻很容易被仿制,
所以,各國的《專利法》里都會給新藥規定一個專利保護期,誰研發出來的,誰就可以獨家銷售,以此促進醫藥企業的創新。
但是這里面,出了個例外,那就是印度,
《我不是藥神》
印度人口又多、經濟又落后;一方面對藥物的需求量很大,另一方面又買不起,自己開發新藥吧,能力又不足。
所以, 1970年,印度索性就把《專利法》給改了,規定專利只保護一種化學分子的生產過程,但是不保護這種化學分子本身,換句話說,只要印度的化學家們稍微改一下藥物的生產步驟,就可以合法地仿制所有的藥物,這是多大的機會呀!
2.高管調查公司制藥內幕
蘭伯西公司就是印度最早做仿制藥的龍頭企業之一,而且是第一個進軍美國市場的印度藥企。薩庫爾是公司的一個高管,他通過調查公司的內部資料和數據,發現了仿制藥的水很深。
比如,負責公司法務的副主任告訴他:不同地區的業務負責人,是直接聽命于公司最高層的;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修改仿制藥申請文件,而不用法務部門的同意。可想而知,在那些提交給監管機構的文檔中,作假的比例有多高!就連在美國和歐洲這樣監管最嚴格的地區,提供過去的文檔都有50%-60%的是作假的;至于拉丁美洲、東南亞和最窮的非洲地區,藥物的品質更是依次降低,
出口如此,內銷也好不到哪兒去。因為想要通過印度藥控局的審批,數據是真的還是假的沒那么重要,重點在于有人脈,不難想象,明星企業蘭伯西,背靠樹大根深的辛格家族,在印度顯然最不缺的就是人脈,
隨著調查越來越深入,薩庫爾發現,這個高管所說的,只不過是蘭伯西公司造假鏈條中的冰山一角。在生產過程中,員工們會偷工減料來節約成本;把藥物送檢的時候,修改檢測參數更是家常便飯。或者,他們還會把原研藥裝進膠囊里,假裝成公司生產的仿制藥來進行檢測,甚至直接偽造檢測數據。
就拿蘭伯西在巴西的業務來說,從2000年開始,一共有163種仿制藥通過了審批。幾乎每一種藥的申請文件里,都有虛假的批次記錄和壓根不存在的穩定性數據;而那些真實的測試數據,里面也有很多水分,
大部分時候,公司都只對小批次生產出來的藥進行了等效性測試,然后謊稱這些藥是大規模生產出來的藥物。
生產的規模越大,對生產過程的控制就越難;要想讓風險降到最低,必須確保工廠嚴格執行生產規范,而且對每個制藥步驟都要進行實時的記錄,這樣才能最大可能地保障藥物的穩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而蘭伯西公司的做法,就相當于把一批沒有經過檢測的藥物直接賣到了消費者的手上,
這位高管把調查的資料,舉報到美國藥監局,希望對蘭伯西進行調查,但辛格家族的勢力很大,讓藥監局很難展開調查,
3.互相依賴的美印關系
2010年3月,當時的美國總統歐巴馬簽署了《平價醫療法案》,想要解決美國醫療體系當中買醫保貴、看病更貴的問題。要想醫療費用降下來,保證仿制藥的供應尤為重要。
有人做過一個計算,仿制藥每年給美國政府節約了140億美元的醫保費用。而美國的仿制藥從哪兒來呢?很大一部分就是從印度進口而來。
這下,美國藥監局不得不慎重考慮,到底要不要一邊調查,一邊批準蘭伯西提出的新藥申請。要是批準了,就相當于給一家問題企業開了綠燈;可要是不批準,他們就不得不承受來自政府和病人們的巨大壓力。
最后,2011年11月底,美國藥監局還是批準了蘭伯西公司的一項申請。而這款新藥,僅僅預售了24個小時,就讓蘭伯西公司進賬一億美金。
新藥上市三周以后,蘭伯西公司發布新聞稿,說愿意支付5億美元進行和解。
雖然蘭伯西案件到此終于結束,可是真正的勝利遠遠沒有到來,正像一個美國藥監局的調查員所感慨的那樣:“我們挖起整座大山,就為了殺死一只老鼠。更可恥的是,最后還讓這只老鼠給跑了。”
而更可氣的是,像蘭伯西這樣的公司,在仿制藥行業并不是個例,這個行業的問題是普遍性、系統性的。當行業中有一家公司有問題,我們可以說是這家公司道德淪喪,可是如果一個行業的公司,接二連三地爆出問題,那背后的原因,就值得我們深思了。
4.為何仿制藥亂象猖獗?
仿制藥已經成了印度的一張名片,藥企背后都有印度政府在撐腰,美國政府又迫切需要仿制藥來把高昂的醫療費用給降下來,就算藥監局的調查員真的發現有什么問題,也未必能真的把他們怎么樣。
像之前曾經有一組調查員,在印度調查得太認真了,結果美國大使館、國務院,甚至藥監局內部,都覺得這么做不合適,就給叫停了,
大使館和國務院不想因為這個影響美印關系,還有美國在印度的經濟利益;而藥監局內部則擔心,如果暴露出太多問題,影響了仿制藥的審批進度,不僅沒法向國會交差,連部門的經費也會受影響,
不只是美國藥監局,歐洲藥品監管局也是壓力山大,有一次,它懷疑印度一家公司有欺詐行為,宣布暫停銷售這家公司檢測過的700種藥物,結果,印度政府出于報復,直接取消了和歐盟的貿易談判。
可以說,印度藥企的崛起,離不開印度政府的保駕護航,印度藥企的欺詐橫行,也離不開印度政府的縱容包庇。
當然,沒有哪個領域在發展初期,可以有監管者足夠明智到,一開頭就規避掉后續所有的問題。仿制藥行業也是如此,要在血和淚的教訓中,在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推動行業的前進,
在仿制藥占據越來越多市場份額的今天,我們每個人都將是這個不斷完善的行業的見證者和親歷者。
編輯|涼山
排版|涼山
路上讀書:全球名校博士30分鐘精讀一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