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滄海明月生
頭可斷,發型不能亂;血可流,皮鞋不能不擦油。
作為禮儀之邦,國人素來注重社交形象,而發型對個人形象就顯得至關重要,
不信?你腦補下,王凱這樣的男神,頂著一頭像范偉式的地中海發型,那畫風肯定讓人不忍直視。
不得不承認,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的頭發正在享有著前所未有的VIP待遇。
且不說全國各處發廊里主打的造型設計,單是關于頭發的各類洗護品品牌,就達到了令人眼花繚亂的境地,
那么問題來了,沒有洗發水的年代,古人是如何解決洗頭的難題呢?
畢竟,古人信奉“身體發膚受之于父母,不敢毀傷”,絕大多數人一輩子都不剃發,那積攢的發量打理起來,可不是我們想象的那般容易。
01
古人洗頭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現代發掘的甲骨文中,就有古人定時洗頭的記載,
雖然每天頂著一頭濃密的秀發圍獵捕魚,但祖先們講究衛生起來也不含糊,在《詩經.小雅》中就有“終朝采綠,不盈一匊(jū),予發曲局,薄言歸沐”的詩句。
意思是:“我每天都在外面采集藎草,可是只能采到小小的一把,但我的頭發卻被弄的亂糟糟的,得趕緊回去洗干凈才好啊!”。
看到這一幕,就問那些滿頭油膩渾身臭烘烘的宅男們,羞愧不?
為指導大家如何洗頭,儒家弟子們還發揮集體才智,編著了一本《禮記.玉藻》,原文過于晦澀,通俗點兒說,就是一份上流精英的洗發指南:
用栗米煮成的汁水不僅能控油去污,還能讓秀發更柔順絲滑,你值得擁有哦!
在當時,這樣洗發也太奢侈了!權貴們也不能這樣糟踐食物,他們退而求其次,嘗試用淘米水來洗頭。
據現代科學研究證實,淘米水富含氨基酸和蛋白質,還有不少水溶性的維生素,不僅可以去污,還能消炎止癢,是居家旅游的必備良方,
到了秦漢時期,政府甚至發布律例: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違者治罪。
只是,那些終日奔波的底層百姓,連吃頓白白飯都成了奢望,哪里找得到淘米水來洗頭?面對這樣苛刻的律例,他們是如何解決洗頭問題呢?
02
事實證明,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
勞作之余,人們發現將皂角采摘放入水盆中反復揉搓,就能一堆充溢著泡沫的液體,用它來洗手或洗頭,那效果杠杠滴!
趕上沒有皂角的季節呢?So easy!
人們用草木灰替代,雖然沒學過化學反應,但實踐出真知啊,古人發現草木灰既能去污垢又能控油,簡直就是經濟環保的綠色溶劑。
其實這是有科學依據的,富含堿性的草木灰,能溶解頭發上的油性物質,同時它還有與活性炭類似的分子結構,能消除頭發里的異味,
最主要的是,這玩意兒隨用隨取,不用花錢!
唯一的缺點就是這玩意兒雜質太多,時不時地掉個石粒下來,為此人們將它放在布包里過濾,得到的液體就是純天然洗發水了,
然而,想象一下,身形柔弱面若桃花的小姐姐,用一把水泥狀的東西抹在秀發上,那也太大煞風景了吧!
于是,天性愛美的小姐姐們,發現有一種全年可采摘的灌木樹葉–木槿葉,它富含豐富的粘液質和皂苷,洗完頭還能散發淡淡清香,簡直就是集洗護為一體的神器啊!
03
魏晉時期,各民族實現大融合,社會風氣變得開放包容,上層人士互相炫富,一般的金銀玉器太俗,那就比比誰的格調更高吧!
澡豆就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產生了。
澡豆可謂這一時期洗浴用品中的“愛馬仕”,現代醫學家研究發現,“澡豆”的制作工藝相當繁瑣:先將豆子磨成粉,然后依次加入各類香料、中草藥,最后成為丸狀的小球,
不僅能強力去污,就算不小心誤食,也沒啥事,畢竟原材料都是食材……
可想而知,這玩意兒一問世,就注定不是普通人能受用的,據說在西晉,大家嘲笑一個人沒見過世面,就諷刺他“不識澡豆”,那意思再明顯不過:哪來的鄉巴佬,連這個都不認識!
據說臺灣故宮博物院,還存留著一份古代澡豆的制作配方,有興趣的同學要是能見到,不妨試試。
到了宋代以后,社會經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民間的商業、科技都飛速發展,有人根據唐代名醫孫思邈《千金翼方》所記載的澡豆配方得到了靈感,發明了類似現代香皂的洗浴用品–胰子。
將豬油、豬胰、砂糖、香料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細細研磨,最后通過加熱使其定型,洗頭、洗臉、洗澡、洗衣服,一塊就能搞定,
而且當時的工藝已經能實現規模化生產,也就是從這時候起,胰子才漸漸地普及到尋常百姓家,以至于上個世紀的農村,還有老人將香皂稱為“洋胰子”。
清揚男士,激發無限力量!一聲熟悉的廣告詞將老臣從回憶拉回現實,摸摸略顯油膩的頭發,老臣熟練地擠出一團洗發液……
畢竟,新的一天,從頭開始。
用硫磺洗浴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