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是聽著李健的《貝加爾湖》認識到西伯利亞的明珠:貝加爾湖,但實際上我們早就從課文中讀到過貝加爾湖了。貝加爾湖在大陸漢朝時被稱之為“北海”,傳說蘇武就是在這里牧羊。在清朝早期時,貝加爾湖曾短暫地屬于大陸領土,后來又被劃分出去,
貝加爾湖地區是寫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敕勒人的故鄉,湖泊面積是3.1萬平方千米,但蓄水量達到了23.6萬億立方米,占全球流動河床、淡水湖總水量的17%-20%,比北美洲五大湖所有的湖水還要多,相當于大陸所有湖泊的33倍,可以供應50億人飲用,
貝加爾湖之所以擁有如此豐富的淡水資源,是因為它的湖泊深度非常深,最深處達到了1634米至1741米,平均深度達到了758米,比許多海洋的深度還要深,
一般情況下,湖泊的深度很少會像貝加爾湖這樣超過千米,這是因為湖泊總會有外流河,即使沒有外流河,當湖泊中的水面高度超過當地陸地高度時,也會溢出形成洪災,而洪災過后往往就會形成外流河,
其次,湖泊會有注入的河流,注入的河流之中會攜帶一定的泥沙量。泥沙沉淀在湖泊之中時,原本很深的湖泊也有可能會被填平,形成濕地,甚至就此消失。
但是貝加爾湖是個例外,首先是因為貝加爾湖擁有多達336條河流的注入河流,其中最大的注入河流為色楞格河,色楞格河流經的區域地勢平穩,且河水中生長著旺盛的水草,可以過濾水中的泥沙。
再加上色楞格河在注入貝加爾湖時,在注入口形成了三角洲,泥沙進一步被阻攔,所以進入到貝加爾湖的河水較為清澈,這也使得貝加爾湖的湖水可見度非常高,在冬季時可見度甚至能達到30-40米深。
另外,貝加爾湖的深度和它的形成有關。科學家們通過對貝加爾湖湖底的沉積物研究發現,該湖泊已經存在地球上2500萬-3000萬年,形成原因則和地震有關,
貝加爾湖位于板塊交界地帶,使得這里的地震非常頻繁,時至今日當地每年還會發生多次地震,只是大多數地震是無感地震,只有通過專業設備才能感知到的地震,地震使得貝加爾湖仍舊在不斷發育,據了解,現如今的貝加爾湖裂谷每年擴大2厘米,
正是因為貝加爾湖在不斷擴大之中,所以有人懷疑,貝加爾湖未來會不會形成海洋。
事實上,如果當地一直保持著面積擴大的趨勢,或許有一天貝加爾湖會擴大成為海洋。
有一派科學家的觀點和前文所說的觀點相反,前蘇聯科學家維列夏金認為貝加爾湖的形成,是海洋退化的結果。
他認為貝加爾湖原本是海洋,但在地質運動的作用下,它周圍的地勢逐漸被抬高,以至于海水外流,最終只保留了貝加爾湖這一片區域成為了內湖。
隨著周圍淡水的持續沖刷,導致湖泊中的含鹽量不斷降低,所以形成了淡水湖。他認為貝加爾湖曾經是海洋的關鍵證據就是貝加爾湖海豹的存在。海豹是一種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它們不適應淡水環境,
但事實上,現如今的科學家們早已從貝加爾湖的沉積層中否定了該理論,原因是沉積層中沒有關于海洋生物的特征,所以貝加爾湖曾經并不是海洋,
既然如此,那海洋生物海豹為什么會生活在這里呢?
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認為,海豹進入到貝加爾湖生活一點兒也不例外,事實上,貝加爾海豹和生活在北極附近的環斑海豹基因最為類似,這說明它們曾經是一家,在過去,貝加爾海豹確實生活在海洋之中,但它們也會經常追隨著獵物來到河流之中,捕捉到獵物之后它們還會再次返回大海。
但在某次大冰期之后,一群海豹們又像往常一樣來到河流中捕魚,只是因為河流流量減少,以及被冰封,導致它們難以離開這里,只能留在當地繼續演化,
幸運的是,貝加爾湖之中生活著許多生物,魚類資源非常豐富,能夠滿足它們對食物的需求,所以它們在這里生存了下來,并逐漸演化成為了貝加爾海豹,
現如今的貝加爾海豹,已經成為了當地的招牌,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前往貝加爾湖一睹它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