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不提“資本家”幾十年了

5月4日上午9點33分,微博認證為騰訊公司公關總監的張軍,在微博寫下了一句話:

當我們忙著做各種致敬青年的策劃時,青年們正在睡覺。


這句話很短。一百個人,不說有一百個看法,至少也有十幾種吧。

我的第一理解是,這句話應該是調侃。而且,調侃的應該是“忙著做各種致敬青年的策劃”的“我們”,而不是正在睡覺的“青年們”。

因為這處于五一假期中,“睡覺”應是一個正常態,“忙工作”應是一個非常態,

按我的理解,張軍的潛臺詞大概是:“你們(公司內部做青年節策劃的人)瞎忙個啥呀,青年節大家都忙著旅游睡覺呢,策劃給誰看?還得讓我們盯著輿情看效果?(他是公關負責人),”

當然,這只是我讀這句話的感受,其他網友有其他感受,也很正常。我尊重其他網友的感受,也堅持自己的感受。防杠、勿噴、拒罵,畢竟“讀后感”是主觀的,我不能跟著大眾情緒騙別人,也不能騙自己。

而且,五一期間,致敬年輕人最火的策劃是誰?是B站的《我不想做這樣的人》。而張軍所在的騰訊,就是B站的第二大股東,他們犯不著一邊“致敬”青年,一邊“惡心”青年吧?

至于張軍到底是想表達什么意思,除了他自己,鬼知道,

我所驚訝的是,只是基于這句話,一些網友簡直要“食汝肉,寢汝皮”,












吃了張軍們,打工人就飽了嗎?以后就不用加班、不用勞動了嗎?

我們曾經試過一個沒有資本家、私企,甚至沒有個體經營者的社會。但是后來,我們又不得不改革開放,直到今天,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客觀而言,民眾的生活水平也普遍登上了一個過去不敢想象的臺階。

有位朋友說,現在一些年輕人的不滿情緒是有客觀原因的,比如日常需要加班的工作,比如一直攢不夠的首付,比如天價彩禮、恐婚癥、不敢生孩子……等等。

這些社會問題,背后有一個共同點:缺錢。

只是這種缺錢不是相對過去的,而是橫向比較的。

那么,這些社會問題是資本家造成的嗎?或者說,消滅了資本家,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嗎?無論是從因果邏輯上來講還是從歷史經驗來看,我們都得不出肯定的答案。

有些人一看房價高,就下意識地去罵地產商,但是當你去買房你會發現,房價的前面還有一個“樓面價”,也就是開發商拿地的價格,

一個每平米賣三萬的樓盤,樓面價一般就已經兩萬左右了。這也就是說,具體到每一平米上,開放商要用這一萬塊買材料、請工人,甚至還有裝修。在這個過程中,大多數開發商也都是賺錢的,但卻并不是拿錢的大頭。

所以,讓開發商承擔“他媽的,這房子你都買3萬”的所有怒火,是可笑的,

下棋不能只想眼前一步,看問題也不能只看一層因果。

以此類推,當我們在反對996的時候,只罵罵那些大廠;再具體一點,把那些創始人、董事長和高管們都干趴下,就可以改變現狀、解決問題嗎?

不是這樣的,把他們都干趴下,只會更糟糕,我們要的是“不過度加班”,而不是“無班可加”,更不是“無班可上”。

常讀我公號的讀者都知道,我一向是反對996的,此前本號也寫過不少關于996的文章,

只是,有些人的反對方向和方式,明顯都跑偏了,這次,在責罵張軍的這些留言中,有一個突兀的詞就異常活躍——“資本家”,


近年來,“資本家”一詞在社交媒體中被越來越多的提及,

這是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詞匯,



這是一種值得關注的情緒,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現象,畢竟,在官方語態里,“資本家”已經很多年沒有出現了。

檢索《人民日報》可以發現,關于“資本家”的最近一條報道,已經是1999年了。而且說的是“知識資本家”,談的是知識經濟,是一個比喻意義的概念稱呼,



再往前是1984年,“太空也成了資本家角逐場所,美國鼓勵私人向太空投資”,這里也是平平淡淡提一嘴,“資本家”換成“資本”,也完全通順。

然后就是1980年,《西藏全部糾正1975年錯劃的資本家》,這個更具時代革新的意義,一切都在正常化。這次“資本家”出現,是因為“錯劃”,體現的是撥亂反正,是為那些被扣上資本家帽子的人平反,

再往下拉,就進入改革開放前了,單是1976年這一年,“資本家”就頻繁登上《人民日報》。那完全是另外一個時代,另外一種社會意識,風水嶺非常明顯。

今夕何夕,

無獨有偶,前不久,藝人張國立因為發了“夜班照”,陳坤因為說了自己“兩班倒”,也被大罵一場。前天,我就寫過《 開始查張國立陳坤了?》一文,這背后的情緒,有著共同的底色,

再早些,馬云也曾被戴著“資本家”的頭套,大罵一場。

當“資本家”的帽子一頂又一頂,該小心的,不僅僅是有錢人了。

人民日報 東進

3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舉報獎勵上不封頂,糾正普通工作的年齡和學歷偏見及畸形加班

  2. 民營企業已經完成歷史使命,逐步退出歷史舞臺

  3. 打到資本家、徹底清算違法犯罪和非法完成原始積累的資本家。徹底清除權貴資本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