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悅己,是一種高級的能力


物道君語:

人生最好的活法,是悅己。

快字一邊是心,一邊是夬,就像一顆心有缺口,不斷尋求突破。然而當速度超過一種界限,快會讓人心惶惶,慌慌,急急,忙忙,那樣的體驗并不愉悅快樂,

梁文道在《悅己》中說:“想悅己,你得先弄清楚究竟‘誰’是你自己,”不是快,不是為了完成某種目標,而是讓我們擁有享受生活的時間,

《邊城》有一首歌這樣唱:“慢慢吃,慢慢喝,月白風清好過河。”慢,才是我們對生活的態度,悅己,才是我們給生活的終極意義,


33歲那年,村上春樹決定當一個職業作家。

開始連日在電腦前面坐好幾小時,敲下一個又一個的字,然而這樣是無法長期腦力勞動的,因為高度的專注會迅速消耗一個人精神與體力。

人,不能一直都是輸出,還要慢慢放松。不然就像汪曾祺所說:“那樣就成了一架寫作機器,”總要岔乎岔乎,找點事情消遣消遣,我們可以找一點業余愛好。

于是村上春樹拿起了球鞋,疲倦了,沒有靈感了,就去跑,跑著跑著“腦際的思緒很像天際的云朵,飄然而來,飄然而去,”寫作的疲倦,隨風而去,



另一個寫作的老舍,也是如此。他的愛好是養花,寫累了就放下,慢慢走到到院子中,看看這棵,澆澆那盆,搬搬花草,不急不忙在院子里休息。

快節奏的時代,緊張的生活總是無法避免,但就像古人說忙時勤努力,閑時生趣味,我們也需要一個時間,不是為了緊張的工作,不是不斷消耗,而是放松自己。

況且,這不只是一種放松,也是一種精力與能量的積累,

慢慢做喜歡的事情,獲得的愉悅是精神層面的。就像人們常說身體要吃好,我們的腦子也要取悅好。


曾看到一位讀者說,有一次看到騎電動車的人,頭不自覺的偏看路邊一壁一壁的薔薇,她突然覺得這個人的心里一定很安定、平和,

美好的心神,需要以美來滋養。

然而前提是,我們愿意撿起地上的落花聞。

一次在書中看到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在初夏風起的季節,獨自去山里走動,那里有片很大的竹林。每當風來,竹枝就一個勁地往一邊甩,纖細的葉片劃過天空,拖出颯~颯~的聲響,

這個人也呆呆看了好久,風止又起,葉停又動。后來時隔多年,生活越來越忙,工作越做越大,人越來越累,然而他說:“心里總是響起這個聲音,看風去,看風去 ,只是看風去,”


他不知道那次的投入,變成了一種慢慢的滋養,讓他的心里不只有工作、賺錢、趕路、刷行動電話,也曾經為美感動過,

就像康德說:“美,是一種無目的的快樂。”只要留心,感動的因子就會悄悄發生,

也許城市總是忙碌擾嚷,而之所以不會使每個人都會為它的無情而冷漠,大抵因為生活有草木飛鳥花朵昆蟲,因為某一個瞬間的為美感動,變成了一種心流,注入我們心中。

在粗糲的生活之外,美是我們前行的力量。


人生最實在的樂事,不過吃好喝好。但對于調養身體,真的急不來,

哲學家梁漱溟說:“藥物補元,器玩娛志,心有所寄,庶不外馳,”有所損失,才有所補充,切不可過急,慢慢滋養,達到和諧才是好的生命狀態,

記得《紅樓夢》中林黛玉生病,薛寶釵來到說,身體有了許多的虧空,身體得慢慢養才可以,

“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窩一兩,冰糖五錢,用銀銚子熬出粥來……是滋陰補氣的,”


民間有句俗語叫:“日子有功,”無論是一朵花開,還是身體的養護,都不是急驟的,而是慢慢的一日兩日的積攢,

大凡急驟的變化,都是一下子極盡的消耗,身體也很難感到愉悅。大陸人講究的食補,更是傳承了千年的經驗,不是一日可成,需得長年累月的積累。食補不是吃藥,講究的不是一個“快”,而是“慢調”,

就像電影《人生果實》那句話“孜孜不倦,穩定生長”,穩定的滋養,讓高生活品質追求者有了不一樣的幸福。

有慢的態度,有慢的意識,才會有慢的生活,

歲月變動不居,愿你我適時把自己的步調調慢,滋養自己,而不總是消耗,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