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依迪那惠 策劃:素卡
現在書店99%的互聯網故事,都是大廠老板的成功學,
但歷史是人民群眾的歷史。
平凡人物中的冒險者、奮斗者、失敗者、猝死者、落魄者,都應該有一席之地。
所以這個專輯,我只想聊聊普通人。
何為普通人?
比方說,馬云在1995年作為一個路人,在杭州因為見義勇為阻止偷井蓋而被記者采訪,那時候他就是個普通人。
·事后,馬云發現這是電視臺做的一個人性實驗,想測試路人有沒有見義勇為的精神
1999年,馬云在創辦阿里巴巴時,以創業家的身份被記者報道,他喜歡拿根棍子巡視公司,那時候他就是企業家,不是普通人了,
這篇文章先聊聊1995-1999年大陸早期互聯網的普通人們。
如果文章閱讀量還不錯,那么我們加緊更新第二篇2000~2005大陸網游的小人物故事,
請大家多轉轉支持,
這個故事要說說大陸第一間網路超市、第一對網路情侶,以及在BBS、QQ“男扮女裝”的人妖們……
無數的故事,但我想從失敗者的故事說起。
大陸互聯網成功者太多了,但最大的失敗者只會有一個——“瀛海威”資訊通信有限公司,
瀛海威創辦于1995年5月,在將近3年的時間里,瀛海威近乎等于大陸互聯網。
它是毋庸置疑的大麥克,也體現了大陸互聯網的基因和發展脈絡,你如今擁有的許多APP功能,在瀛海威都能看到其影子,
1996年,中關村旁的交警反復向問路的市民解釋:“中關村‘沒有資訊高速公路’,”
“資訊高速公路”其實是瀛海威時空在中關村搭下的一塊廣告牌,
與此同時,一些公車也突然貼上了一個藍色的巨大瀛海威商標,配合一段當時人們根本摸不著頭腦的英語單詞以及標點符號,
究竟什么是“www.i.com.cn”?
這不是一句西方咒語,這是打開新世界的密碼,
1996年12月,瀛海威時空全國網開通,支付一筆高昂的費用,就能獲得進入互聯網的資格,
·一小時4元的使用費,在1996年大致可以買到一斤豬肉,
報紙上也貼出了“瀛海威”的廣告,寫著“坐地日行八萬里,縱橫時空瀛海威”。
·來自瀛海威創始人張樹新的美篇
瀛海威不是一個虛幻世界。
進入瀛海威時空www.i.com.cn 后,網民可以閱讀電子報紙,可以到網路咖啡屋與其他網友暢談,可以到網路論壇發表自己的高見,
·進入瀛海威時空超市網購, (電子幣 10:1人民幣)
·用電子幣在網上書店買書
甚至你能在“愛線”版塊里征婚。
據記載,在1997年,網蟲Happybird(圖中)就和另一條網蟲Sunday(圖右)在瀛海威相識相戀,或許是大陸第一對經官方公開的網路情侶,
網上購物、網上哈拉、網上學習、網上征婚、網上玩搖滾聊電影……你都可以在瀛海威完成。
雖然瀛海威十分超前,可超前約等于賠錢,
1995年6月的時候,全大陸網民才2.35萬人,每10萬人中才能找到2個上網的網民,
1997年底也才達到62萬網民。
用戶多,瀛海威能賺的錢就多。
所以,為了增加用戶數量,瀛海威又做了許多普及互聯網知識的舉動。
每周六下午,瀛海威在中關村的科教館內免費開展網路培訓班,
·網路培訓班
·工作人員在講解互聯網
瀛海威在報紙、公車、電視等多渠道進行廣告投放,這家大陸第一家互聯網公司,在1997年全年收入僅為963萬元,但廣告宣傳費就達到了3000萬元,
為了鼓舞員工,瀛海威對員工也十分慷慨,高工資、高福利,還時不時地帶員工們出去團建、度假。
其中一位名叫莫建輝的女士,曾在瀛海威擔任過科教館的工作人員,負責在咨詢臺迎接客人,從事錄入資訊等枯燥煩瑣的手續。
但她認為:“我們從事的是影響大陸人一百年的事業……干什么都充滿了激情和動力,”
在瀛海威高成本的推廣下,越來越多人認識了internet和瀛海威,參加了網友沙龍,
在網友沙龍里,他們才發現使用internet的人還有這么多。
·瀛海威第二屆網友沙龍
在1995-1998年這段時間,瀛海威有著理論上充分的優勢,但在1998年,瀛海威卻轟然倒塌。
·各經理們因為理念不同而集體辭職
瀛海威的失敗邏輯很簡單:一、用戶少;二、收費高;三、容易掉線,
雖然瀛海威網員登記人數有6萬人,但絕大多數是25歲以下月收入一二千元的網蟲,
他們上網的目的是消遣娛樂,很難靠他們的資金完成“普及大陸互聯網”的大業。
1997年,瀛海威預期的目標收入是1.1億元,當時財務最低估計是年入9000萬元,但實際收入僅僅只有963萬元,
大陸互聯網不是游戲,是真實的故事,一個懷抱著理想和英雄主義的企業最終不一定會迎來好萊塢大片般的完美結局,這是一個真實的VLOG,結局以瀛海威的落魄告終。
1998年,瀛海威失敗了,大陸網民卻狂歡了。
在1996年,個人電腦是十分昂貴的。
貴到什么程度呢?一臺比較普及的486電腦,價格達到1萬元左右,即便品質差一些的486電腦也需要5000元。
1996年,人均大陸生產總值才5569元,全年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才4839元,一個普通老百姓需要不吃不喝干一年再借點小錢,才能買到一臺電腦。
電腦貴,上網也貴,
1996年5月,大陸歷史上的第一家網咖“威蓋特”在上海開業,一個小時要40元,
北京的第一家網咖“實華網路咖啡屋”,每小時電腦使用費也達到50元人民幣,
但在1996年,一斤豬肉只要5元,一碗面只要2元,
從這里來說,不管是最終破產的瀛海威,還是40塊一小時的網咖、6000塊的電腦,它們都定義了大陸互聯網發展的原始動力——省錢,
比方說馬化騰、雷軍、丁磊都曾經服務過的一個的BBS論壇——“惠多網”(Cfido)。
在1996年7月13日創辦時所寫的《Cfido的宗旨和基本原則》中就說道:
Cfido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業余計算機網路,站長們完全出于熱愛對用戶們無條件提供滿意的服務……為大陸社會的資訊化進程盡一份力量
本質目的就是給當時想要上網卻沒有太多錢的網民,提供一個相對便宜的惠多網通道,等于說搭了一個“小互聯網天地”。
·聽到Modem“吱——”的一聲響應回音(連入惠多網服務器),那是最美妙的聲音……”(摘抄自《網路媒體教程》自序)
馬化騰當時在惠多網里談天說地,十分開心,但到了1998年,隨著互聯網發展,比起惠多網里僅僅幾百個人的彈丸之地,互聯網已經是廣闊天地了。
1998年7月1日,克林頓訪華期間,去了上海一家叫作“3C+T”的網咖上網,想考察下大陸互聯網發展得如何,
原本只計劃上網30分鐘,但克林頓覺得太好玩了,結果上了足足60分鐘,
·這期間,克林頓喝了咖啡,瀏覽了上海博物館網站,以及美國商務部網站,和18歲的上海復旦高三學生胡丹青交流合照
其實,在1997年前后,隨著電腦生產水平提升,網費下降,網咖就漸漸地從北上廣深等大城市向內輻射,
·1998年,一家有20臺電腦的網咖,每臺電腦成本6000元,租金費用5000元/月,一臺電腦租金6元1小時,半年便能收回成本,
在網咖里,網民能瀏覽新聞、發送郵件、研究股票行情,也能進入一個名為“電子游戲”的世界,
你可以玩《紅警1》,在科幻世界里操控美蘇之間的一方勢力,利用磁電坦克、超時空坦克等高科技武器獲得勝利,
打開《暗黑破壞神1》,從戰士、弓箭手、法師中任選一個角色開始崔氏特姆的探險故事,
體驗1995年大宇資訊出品的《仙劍奇俠傳1》,扮演李逍遙,懲奸除惡,探尋趙靈兒的身世之謎。
網蟲們(1990~2005年對網民的稱呼)在網咖里找到了真正無拘無束的感覺,他們在虛擬世界里召喚雷電,也連接另一個市縣的陌生男女。
進入網咖,就是最潮流的事情,
人們像好奇的小孩一樣,焦急又期待地想進入“賽博世界”,去“泡”網咖,當一個“網路高手”,
網上世界,很精彩。
我是時代的孩童,直到現在,
甚至直到進入墳墓,
都是一個沒有信仰和充滿懷疑的孩童,
——陀思妥耶夫斯基 于1845年
1998年的網咖,是劇烈的矛盾體。
網咖行業飛速發展,1998年8月,北京已經出現了200余家網咖,學者們在網咖里查閱資料,商人在網咖里收集資訊,大陸小生曠課、偷家長錢、拿著自己書本費和伙食費來網咖打電動。
家長們稱網咖是電子毒品,
但在廣州,有一家“米迪”網咖,將中西餐飲和高雅音樂也融入其中,顧客們可以一邊上網,一邊吃西餐,一邊欣賞鋼琴、小提琴、薩克斯風等室內樂器的現場演奏。
年輕人覺得這是新時尚。
人們從街機廳、溜冰場、迪廳出來,開始去網咖試探、融入,他們想迎接這個新世界,也在與舊世界訣別……
最內向的男孩只要坐到網咖的電腦前,他就可以在BBS里傾吐自己的秘密,
當時哈拉只有一個套路:“你好,在嗎?你多大了?你住哪里?”
當時最有名的是《第一次的親密接觸》中,網友“痞子蔡”與“輕舞飛揚”相識相愛的故事,
·佟♂Dark♂為,給自己取名痞子蔡
最火的哈拉室是YouMeLive的碧海銀沙哈拉室,網民可以立即和遠在千里之外的陌生人說話,聊得久了還能打電話,甚至約出來見面。
大陸互聯網路資訊中心調查表明,1998年6月,大陸男性網民達到92.8%,女性網民只有7.2%,
但奇怪的是,35.5%的網民都曾經擁有過網路戀人,有41.3%的男性網民在網上冒充過女孩,
等于說有很大一批男網民不知不覺就體驗了一次網路同性戀。
1999年2月,馬化騰看到了人們對哈拉的渴望,創辦了OICQ(QQ),
小巧的OICQ,只有不到1MB的大小,網民們立即找到了更方便的哈拉方式,又迅速地注冊了OICQ賬號,
到了11月份,QQ的用戶就達到了100萬。
·OICQ對哈拉室的補充,有許多主題供你選擇,加入哈拉
簡單的OICQ,卻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社交體驗,人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個性頭像,還有上線、離開、隱身、離線四種模式。
你不僅可以設計自己的昵稱,甚至每個頭像都有相應的三種不同狀態的顯示方式,
·在線、隱身、離線
·我收藏了全套的QQ第一版頭像,大家想要可以在后臺回復“頭像”自取
可以說,雖然人妖的問題不能避免,但大家至少有了自己的一張賽博照片了,
但QQ依然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說:
一、網民們設置密碼過于隨便,經常忘了自己密碼是多少,以至于網管的一個任務就是幫網民試出QQ密碼多少,
經常有這樣對話:
“網管!求助!”
“咋了?”
“怎么開機?/怎么下載QQ?/我QQ密碼多少?”
“你試試abc123456……”
二、當時的QQ密碼安全機制不好,在網咖里如果你點擊了記住密碼,有的人可以用顯示星號的軟體直接看到你的密碼。
·當時QQ官網上一個顯眼的窗口,寫著“忘記密碼”
縱使問題很多,網民們還是急不可耐地成為“新新Q人類”,他們開始稱呼GG、MM,自發產生7456、5555等一大堆網路用詞,
等于說,到了這時候,你不會玩OICQ,你已經OUT了。
在2000年的《對話》中,韓寒因為使用哈拉室,被一女性觀眾說太幼稚,OICQ才是成年人的世界,
這話在1999-2000年這個時間段說出來,真的不是胡謅,
從千禧年開始,沉默的青年們在互聯網上聒噪地談論著,他們漫無目的卻滿心歡喜。
從這里開始,OICQ不一定是成人的世界,但互聯網一定是全新的世界,
互聯網會記住萬中之一的成功者,然后遺忘吞噬萬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剩余者。
但至少在1999年,人們根本不愿意相信互聯網怎么能和猝死、痛苦掛鉤,他們只覺得互聯網就是一個“體驗工具”,他們篤定地說:
沒有人能徹底依賴網路生存,
但互聯網的第一次狂飆突進,卻從千禧年開始,時代的最開放者也會被互聯網最瘋狂者的舉動所震驚。
人們會因為網路糾紛而在街頭屠戮,有人因為無法進入網咖而燒死數十個人,有人可以為了游戲揮霍完全部身家,也有聰明者踩踏著瘋狂者的殘軀慢慢走上互聯網圣堂,
2000年,故事開始了。
設計/視覺 Elaine
互聯網人都是這么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