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印客美學【id:ink20160101】
“化妝”一詞似乎頗為現代,殊不知早在上古時期,便有著這般的傳統了,
史前時代,當時大多化妝的都是男人,使用從天然動植物提取的顏料。
或宗教祭祀,或日常實用,抑只是出于美觀,
人類學家推斷得出結論:化妝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自然行為。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化妝技術越來越豐富,且品類步驟繁瑣不亞于現代。
大陸早在戰國時期,韓非子便記載了“脂以染唇,澤以染發,粉以敷面,黛以畫眉”。
今天就帶大家看看,古人是怎么化妝的吧!
01
為了變白,古人付出太多太多
《中華古今注》中記載到,最早在夏商周三個朝代,便開始以鉛作為妝粉,叫做飛云丹。
“洗凈鉛華”中的鉛華便是鉛粉了,但鉛作為重金屬,長期使用會使面色發青甚而金屬中毒。
人們逐漸察覺到鉛華大量使用有害健康,且原料不易取得,
到春秋時期,古人開始把上等的米磨成粉,用以美容敷面;米粉分為紅色和白色兩種,紅粉是用白米染制而成的。
在《齊民要術》里,詳細記載了米粉制作工藝:
用一個圓形的粉缽盛米汁后沉淀,制成一種潔白粉膩的“粉英”,然后曝曬。
這種方法材料易得、工藝簡單,一直延續到唐宋時期,
后不斷摻雜各種材料以改進工藝。
古歐洲人民卻為了變白,不僅使用鉛粉,更有富含砷和鉛的托法娜仙液;據說這種化妝水,在那段時間毒死了600多名不幸的男子。
波西米亞的女性會用砷水沐浴(砷不僅劇毒,還會上癮);而定期接受水蛭放血,以獲得完美白皙膚色的邪門路數也是真實存在的,
02
頰上的一抹紅竟來自遙遠異邦?
胭脂是古人常用的化妝品,有許多稱呼,
最早記錄自商紂王時期,以紅藍花汁凝作的紅色顏料——燕支,
大約到了南北朝時期,人們在這種紅色顏料中又加入了牛髓、豬胰等物,使其成為一種稠密潤滑的脂膏,
由此,燕支被寫成“胭脂”,“脂”字便有了真正的意義。
古代制作胭脂的主要原料為紅花,古稱紅藍花,
其花瓣中含有紅、黃兩種色素,花開后整朵摘下反復杵槌,淘去黃汁,便是鮮艷的紅色。
紅藍花原產埃及,約在漢代經中亞傳入大陸,匈奴人采之制作顏料,
“胭脂”二字也是紅藍花的匈奴語稱呼的音譯與演變,匈奴人稱婦女為“閼氏”,生長有紅藍花的山名為“焉支山”,
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便是自此而出,
涂脂抹粉,是古人們常用的化妝方式,
而在歐洲,古羅馬人用海藻使蒼白面頰呈玫瑰紅色,古代赫梯人利用辰砂、古希臘人利用植物根部使面頰著色,
03
古人都是“無眉大俠”?
最早使用化妝品的古埃及,人們認為給眉毛化妝可以防止眼睛受到惡靈的污染,并且預防各種疾病。
但只有貴族才能擁有,其他人的都被命令剃掉。
古希臘則喜歡連在一起的眉毛,
但中世紀歐洲為了當時高額頭的審美,且眉毛濃密呈現黑色會被認作是女巫,女生大多剃掉眉毛或是涂抹核桃油讓眉毛停止生長,
不然你以為蒙娜麗莎的眉毛去哪兒了?
在大陸略施粉黛中的黛,便是畫眉工具統稱,有礦物植物。
秦朝就有紅妝翠眉之說,到春秋時,人們用青黑顏料畫眉,
漢朝則很流行剃去眉毛,
到盛唐,時興眉毛短而闊,形同桂葉或飛蛾翅膀。
眉癖唐明皇更吩咐宮廷畫工,畫“十眉圖”給宮女示范。
04
這才是真正的“辣”眼睛
大約在西元前3100年,古埃及人用鱷魚糞便、驢肝臟和蜂蜜混合物涂睫毛,效果如何不知,味兒肯定大,
還會在眼睛周圍涂上墨色,以使眼睛能避免直射日光的傷害和辟邪,這便是最初的眼影,
這個習慣從希臘羅馬傳到了阿拉伯,并沒有繼續傳到歐洲,
而且古埃及人在身體涂上香油,用來保護皮膚免受日光和昆蟲的侵擾,算得上最初的防曬。
諸多第一,只能說古埃及人活得太精致了,
古羅馬人則更不要命一點,用顛茄水來擴展瞳孔,不僅有毒、長期使用還會導致死亡,
在維多利亞時期,焦煤油被用作眼線筆、眉筆和睫毛膏,不但氣味難聞易燃,更會造成失明,
只能說,古代想讓眼睛變美實在太遭罪了,
大陸古代妝容則很少對眼睛動手,有記載的大抵是鳳梢,用毛筆和石墨畫眼線。
而古日本用紅黏土涂于上眼角,也是作為驅邪的手段。
05
超乎想象的古代色號
化妝中重要的口紅,現知最早的一支,是在約五千年前的蘇美人城市烏爾被人們發現,
古埃及人會使用黑色、橘色、紫紅色的口紅,埃及艷后便是口紅的狂熱愛好者,
古希臘的口紅配方不僅惡心還是妓女的專屬。
古羅馬時代有用紫紅色含水銀的植物染液和紅酒沉淀物制成的口紅,男生也會涂口紅以示地位崇高,
而伊麗莎白一世的唇妝獨具一格被稱為英格蘭大紅唇。
唇膏在大陸古代稱為口脂或唇脂。
最早在商朝的三星堆人面像臉頰和嘴唇便涂有朱砂;而用朱砂加入動物油脂和香料制作口脂極為常見,
但朱砂是有毒性的,長期使用對身體有害無益。
使用紅藍花制作的純天然胭脂,也常常用于唇妝。
還有一種可以制作唇膏的中草藥是紫草,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含的紫色素可以抑菌消炎;而和朱砂配合又可以調出不同顏色。
用香料制作的無色唇膏男女都愛用,不僅用于化妝增香,還能治療唇白無血色和口臭。
古代不僅有用含的粉末狀唇妝,也有和現在差不多長條狀和置于盒中的唇膏。
古人唇妝不只是樣式唇色豐富,更要依據服飾、妝容、場合、季節來搭配。
還在南北朝和唐代流行過前衛的黑唇——這是從西北少數民族傳來的,逐漸在中原成為時尚,
06
在臉上貼貼紙曾是流行趨勢?
傳說在南北朝時期,宋武帝女兒正月初七臥于含章殿時,梅花落于額頭,
宮人覺得十分好看,爭相模仿,從此“梅花妝”開始流行,直至宋朝,
至唐代已經不滿足簡單的妝容,會在面上敷粉后于臉頰邊畫上新月或錢樣,稱為“妝靨”。
晚唐時期,會在妝靨中貼上花紋圖案,并貼在額上、眉間、兩頰、鬢旁,稱作花予或花鈿。
對鏡帖花黃中的花黃便指花鈿,一般有紅黃綠幾種顏色,更會做成小鳥小魚小鴨等形狀,可可愛愛充滿想象力。
而宋朝則更喜歡貼珍珠,貴氣十足,
在古代,不僅有樣式繁多的妝容,如醉妝、淚妝、桃花妝、仙娥妝、血暈妝等。
更發明了三白妝用于塑造陰影和高光,
07
耳飾竟是一種刑具?
耳飾最早出現在商周時期,男女皆穿耳;至戰國女子穿耳而男不穿,
秦朝則是貴族不穿耳,士庶女子必須穿耳。
漢代女子又開始皆穿耳,唐朝漢族不穿耳,五代、宋以后女子皆穿耳,
在穿與不穿中來來回回,
一開始耳飾是部分少數民族懲治輕淫好色之女的手段,但到漢代漢族女子穿戴耳飾卻成為了仁愛的表示,
在國外,古埃及甚至于涅伽達時期(大約西元前三千年),便能制作諸多金屬首飾了。
巴拉斯和馬哈斯的墓穴中曾出土過金薄片的耳環。
而古羅馬的耳環雖是給奴隸戴的,卻不是刑具,而是用于標明身份與分工。
古希臘更是東西方技術兼學,品類繁多、技藝高超、奢華無比,
海盜、宮廷丑角、吉普賽人等都有佩戴耳環的傳統,
08
喜歡美甲的精致古代男孩
談到指甲,那可有的說了,
古代美甲不論男女,早在戰國便有蓄甲的習慣;到明代,女子仍有蓄指甲的傳統,
而染甲據明代《古今事物考》的說法,是從楊貴妃開始的,
鳳仙花使用的最多,搗碎后加入明礬,纏上指甲過夜,反復幾次便可,
指甲花也有使用的記載,
在奏樂婆羅門壁畫中,圖中樂伎皆為男性,可以看出指甲都是紫色的。
而我們的美妝之國古埃及會先用羚羊皮擦亮指甲,以碎花汁液涂抹,再用赭石將顏色保留下來,
且紅色是貴族標志,平民只能涂淺淡之色,
在古羅馬,軍隊的高級將領會把指甲和嘴唇都染成紅色以示決心。
古巴比倫美甲則是男性專屬,貴族黑色、平民綠色,
大陸除了染色外,許多官員還會專門佩戴具有裝飾性的金屬指甲來保護。
美甲在古代除了美觀,更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征——指甲的主人無需勞動,
除去這些,古人染發、簪花、配飾等都頗為常見,不論男女老少,皆有愛美之心,
反觀現今,已至包容開放的新時代,還會有些許偏激抱殘守缺之輩,把對美的需求,例如本文的化妝與性別、年齡甚而性向掛鉤,實在難以理解。
哈哈,我也止不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