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關心的生育、就業和想去的城市,人口數據透露了什么?



新的人口普查數據已公布,我們從中挑出幾組數據,試圖挖掘出其中的細節以及未來趨勢,它們關系年輕人最關心的性別平等、生育、就業以及人才流動方向等人生大事。

文 |金鐘 易方興

編輯 |楚明

運營 |以繁

111.3的出生人口性別比,意味著什么?

在這次公布的人口普查數據中,關于性別構成的數據一共有二,一是總人口性別比,105,與2010年持平,另一個是出生人口性別比,111.3,比2010年降低了6.8,

出生人口性別比,一直都是一個被大陸尤為關注的數據——它直接反映了,我們是否進行了產前性別鑒定和胎兒性別選擇,是否剝奪了女嬰的出生權利,這是一個性別平等問題。

從人口學的角度來說,在沒有人為干擾的情況下,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別比應該在103-107之間,也就是每出生100個女孩,出生103-107個男孩,而大陸的出生人口性別比,從1982年的108.5至今,一直偏高,最高峰出現在2004年左右,達到了121,最近幾年則開始波動下降,在110附近徘徊。

111.3這個數字,在當今世界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水平?大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員湯夢君告訴我們,全球出生人口性別比超過107的國家,目前大概還有10個,111.3還是一個比較高的水平,但它也意味著我們已經甩掉了第一的帽子,且已經處于下降的通道。過去這些年,出生人口性別比下降背后,更重要的是社會經濟的發展、城鎮化和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這一代的生育主體,性別觀念發生了變化,不再像以前那么偏好男孩。在未來,這個數據會下降得更快。

但同時,湯夢君也給我們講了一個有意思的細節——雖然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但一孩性別比在1982年到2000年間都是正常的,人們往往只對多孩進行性別選擇。但到了2010年的普查,一孩性別比開始偏高,達到了113.7——這就意味著,人們不愿意多生了,“我一方面又希望我家庭規模很小,只愿意生一個孩子,但是我又希望這個孩子是我理想的性別,那么我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就要進行選擇了。”


▲ 圖 / 《小舍得》劇照

母親變少了,母親也不想生了

大陸育齡婦女的總和生育率,已經處于較低水平,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育齡婦女數量的減少,

所謂“育齡婦女”,指的是15-49歲的女性,而更精確的生育高峰期,應該是在20-40歲之間,這部分的女性,大概是在1981-2001年出生,而在這個時期,大陸的出生人口正好是呈下降趨勢,

到了現在,這種下降的后果開始顯現——最近每一年,育齡婦女的減少都是驚人的。2017年比前一年少了400萬人,而2018年比前一年少了700萬人,從2010年到2020年的這十年里,育齡人口減少了4591萬,

除了人數減少,育齡婦女生育意愿的降低,也是低生育率的一個重要因素,湯夢君參與過多次關于生育意愿的抽樣調查,在她看來,大陸的生育意愿長期以來都很低,最近的一次調查中,人們的生育意愿子女數大概在1.7-1.9之間,

所謂的生育意愿,其中還有許多概念的區分:比如“理想子女數”和“意愿子女數”。在調查時,研究人員會問:你覺得最理想的是生幾個孩子?大陸的理想子女數不高,大概在1.92左右。但當研究人員問到:你打算生幾個孩子?這個數據就更低了,很多人會立刻改口,說我只生一個。湯夢君說,這就是理想子女數和意愿子女數之間的差異,當人們考慮到很多現實問題時,他們就只想生一個了。

2015年,在單獨兩孩政策出臺之后,湯夢君曾經在北京市做過一個調查,想看看人們是否有生育二孩的意愿,這之后幾年,她又多次做過跟蹤回訪,這個過程里,她發現一個很顯著的現象——人們的意愿基本都是單向變化,最開始說想生的,過了一年再去問,就說沒想好,過了兩年再去問,往往就不生了,“絕大多是都是從想生到不生了,這種轉化的趨勢是非常明顯的,”


▲ 圖 / 《坡道上的家》劇照

孩子一周學幾個小時,也會影響生育率?

攜程創始人、人口學家梁建章,在昨天的一場直播中分析了幾組非常有意思的數據。

第一組是學習時長與生育率的關系。在他給出的坐標軸里,可以看到一個大概的趨勢——孩子的學習時長越長,這個國家的生育率就越低,其中比較顯著的是高生育率的國家,比如瑞典、法國和愛爾蘭,他們孩子每周的學習時長都不超過45小時,而大陸幾乎是世界上學習時長最長的國家,達到57小時左右,當然也有特例——卡塔爾,學生每周的學習時長接近55小時,但生育率卻很高,


▲ 梁建章在直播中提到學習時長與生育率的關系,圖 / 直播截圖

第二組是財政支出用于家庭福利的多少與出生率的關系,這明顯是一對正相關。同樣是出生率高的瑞典、法國和紐西蘭,政府用于家庭福利的財政支出,超過了GDP總量的2%,而生育率較低的韓國、西班牙和日本等國家,政府用于家庭福利的財政支出,則集中在1%左右。

第三組則是房價和生育率的關系,梁建章說,如果單看房價收入比,大陸比其它所有發達國家都高——大陸的房價收入比是29,而歐洲的平均水平是10左右,他也用這個理論部分解釋了,為什么美國的生育率這么高——因為美國的房子“最便宜”,房價收入比只有4。


▲ 2021年3月,沈陽街邊一則學區房中介廣告,圖 / cfp

過了35歲的職場人就該被淘汰?

大陸人口平均年齡是38.8歲,與美國的38歲極為接近,

看到這個數據,是否有一種熟悉的感覺?我們曾去河南富士康調查,當地的中介公司招工的要求是18-35歲。除此以外,很多公司的招聘要求也是不超過35歲,尤其是在許多互聯網大廠,傳出了程式員過了35歲就將失業的說法,

無形中,在大陸,無論是你想去富士康流水線搬磚,還是去互聯網大廠搬磚,35歲都成了一個坎。

現在,人口普查的數據打碎了35歲的“偽命題”,報告顯示,大陸只有到了38.8歲才算到了平均年齡,換言之,你35歲,離平均年齡尚且還有幾歲,憑什么要被淘汰呢?

樂觀地想,“35歲門檻”的情況未來將有改觀。

因為大陸總體的勞動年齡人口正在緩慢降低,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大陸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8.8億人,與2010年相比,已經減少了4000萬人,如果經濟繼續保持良性增長,那么很多崗位,勢必應該放寬年齡的要求。

但也有不那么樂觀的一面,因為數據同時顯示,勞動年齡人口素質正在迅速提高。大專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達到了23.61%,比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提高了11.27%,10年里,大陸增加了1億大學部文化程度人口。這意味著,對于那些要求更高、待遇更好的工作而言,你的競爭者將繼續增多。

如此看來,你要做的依然只能是八個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 人才市場中的中年人,圖 / cfp

當你老了,養老金還夠發嗎?

這次人口普查透露出一個重要資訊,大陸已經介于老齡化社會與老齡社會分界點上,邁入老齡社會已經近在咫尺,

按照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人口學上對老齡化有三個階段劃分:

老齡化社會,65歲及以上人口占7%~14%;
老齡社會,65歲及以上人口占14%~20%;
超老齡社會,65歲及以上人口占20%以上。

老齡社會,首當其沖,面臨的是養老金問題。一個國家承擔養老金的費用越多,壓力也會越大,而這份壓力,主要是轉移到勞動年齡人口,也就是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我身上,

所以這些年,不斷有針對養老金的措施提出,其中最主要的措施將是延遲退休,據專家的測算,大陸退休年齡每延遲一年,養老統籌基金可增長40億元,減少支出160億元,減緩基金缺口200億元,2021年3月12日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按照“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等原則,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所以說,80后、90后們,你們的退休時間大概率要往后推遲若干年了,

但不要慌,讓我們看看日本是怎么做的,去過日本的人都知道,在日本的機場、便利店、餐廳,老年人服務員可謂是很常見,今年4月,日本新版的《高齡者雇傭安定法》更是開始實施,把老年人工作的年限,從65歲繼續上調到了70歲,

有人會說,那也太殘忍了,這么大年齡還要工作。但日本體育廳的“體力運動能力調查”和“思維閱讀能力調查”顯示,2018年,日本70到74歲的老人,體力已經超越了日本2000年65歲的老人,日本老人的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也遠超世界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與此同時,日本超過一半的老人表示,自己仍然繼續工作,是為了“身體健康、體現自己價值、結交朋友”,

所以,這下你知道了,面對大陸未來的老齡社會,養老金即便是夠發,你也要搞好身體啊!


▲ 在景山公園內晨練的老年人。圖 / cfp

東三省何去何從?

東三省問題是個老問題,就連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都承認,“大家很關心東北問題”,

從人口數據上看,東三省依然可以稱之為“大”。東三省人口數量仍舊龐大,2020年,東北三省總人口9851萬人;并且人口性別比接近男女各一半,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且屬于正常范圍;同時受教育程度高,擁有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總人口的16.75%,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但從趨勢上看,東三省的人口發展未來并不樂觀。

首先,東三省的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16.39%,提高了7.26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遼寧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達到17.42%,位居全國第一,向超老齡化社會邁進。此外,吉林和黑龍江也都超過了15%。

其次,是東三省的人口持續萎縮,在上一次人口普查中,東三省人口增長了約465萬人,處于全國中間水平,而在這一次人口普查中,東三省直接墊底,人口共減少了1101萬人。

老齡化加重,人口數量減少等等趨勢,給東北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副作用,這幾年出現的鶴崗5萬元買房,遼寧阜新成為“新鬼城”等報道,就是經濟下滑、人口減少帶來的直觀影響。


▲ 鶴崗天水湖公園,一位老人坐在長椅上看著遠處的房子。圖 / cfp

東北地區人口的減少,受到自然環境、地理環境、人口生育水平和經濟社會發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寧吉喆說,“東北在大陸處于高緯度地區,冬季相對漫長且寒冷,一些東北人口向比較溫暖的南方遷移流動,這也是全球許多國家人口遷移流動的趨勢性特征,歐洲、美國都有這種現象。此外,受生育觀念、生育行為等因素的影響,東北地區的人口自然增長率長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還要看到,東北地區經濟正處于結構調整的攻堅期,沿海一些經濟發達省市多樣化的發展機會和就業前景,對其他地區包括東北地區的人口有較大的吸引力。”

從這個意義上說,其他南方沿海省份的發展,離不開南下東北人的付出,另一方面,東北的糧食產量占了全國1/5還要多,同時擁有現代農業、裝備制造、交通設施等方面的基礎,還有鞍鋼、沈飛、一汽、哈電等一批國家骨干企業。要實現二次振興,也并不是不具備條件。

“北漂”變為南飛

上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大陸各地逐步打破對人口流動的限制,許多中西部地區人才紛紛向廣東、上海、浙江、江蘇等東南沿海經濟較發達地區遷徙,被形象地稱為“孔雀東南飛”。

尤其是廣東,2019年,廣東GDP首破10萬億元,成為全國唯一一個10萬億經濟大省,這一數字,與俄羅斯、韓國、西班牙等國家經濟規模相當。廣東工業高度發達,高新科技產業首屈一指,不僅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勞動力人口,而且還吸引了來自大陸外的高端人才,

在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中,顯示“孔雀東南飛”現象進一步加劇,人口增長排名最靠前的3個省份,依次是廣東、浙江、江蘇,一個南部沿海省份,兩個東部沿海省份。其中,廣東增加得最多,達到1080萬,相當于一次普查,多出了一個千萬級的超級城市。浙江其次,增加了607萬,浙江省還提出,到2035年全省常住人口達到7400萬,也就是未來每年平均增長100萬人口。

人口數據,一定程度上與經濟數據呈正相關。大陸2020年各省份GDP排名中,人口最多的廣東、浙江、江蘇三個省,也占據了GDP排行榜的1、2、4名。相比之下,黑龍江這樣的人口凈流出最高的省份,GDP排名也處在靠后的位置,

實際上,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河南、山東才是人口大省,早在20多年前,這兩地戶籍人口就已躍居9000萬大關,遠超過廣東,然而,最近十多年來,廣東外來人口不斷涌入,帶動常住人口持續走高,加上河南、山東作為勞務大省,人口面臨持續流失,廣東一躍成為大陸人口第一大省。

除了沿海一線城市外,一些東南方的新一線城市也開始了“搶人大戰”。

大概是從2016年開始,以杭州和成都為代表的新一線城市便成了熱門話題。某招聘機構發布的《2018年杭州中高端人才及杭漂大數據報告》顯示,在2016年四季度到2018年一季度,全國15個重點城市的人才凈流入率排名中,杭州人才凈流入率排名第一,為13.60%。相比之下,北京只排名第12。


▲ 2021年浙江省春季人才交流大會上,460家企事業單位推出各類崗位1.1萬個,吸引1.21萬人次入場應聘,圖 / cfp

權衡利弊之下,許多人甘愿從“北漂”轉變為“杭漂”。

孔雀東南飛,本質上也是一次“用腳投票”的過程,可預見的是,“北漂”這個概念會逐漸弱化,“南飛”將成為新主流。

(責任編輯:韓佳鵬_NN984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