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買不起房,死人買不起墓:“死人與活人爭地”的殯葬亂象


最近,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出來后,大陸人口總體不樂觀,性別失衡,生育率低,東北地區的人口流失更是引起重視,

如今我們已經開放二胎政策,東北更是全面放開生育,但是政策出來后,國人生育意愿并不積極,想想也是,如今社會各行各業內卷成風,養娃成本高。有網友一針見血地說:“房價就是最好的節育工具,”

房價那么高,多少人想買都買不起。不過,最近我無意間了解到陰間的房價,媽呀,都死不起了。近年來,很多地方頻頻曝出“天價墓地”,看了那些價格,讓人不禁感慨一句:“生買不起房,死買不起墓。”


1.死人與活人爭地

大陸公墓分為公益性公墓和經營性公墓。

公益性公墓是為農村村民提供遺體或骨灰安葬服務的公共墓地。經營性公墓是為城鎮居民提供骨灰或遺體安葬實行有償服務的公共墓地,屬于第三產業,

由于許多地方公益性公墓投入有限,環境和基礎設施比經營性公墓差,而且,公益性公墓按照申請順序分配,客戶不能自發選擇墓地位置和朝向。也就是說不能選一個風水寶地!


現在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口袋里的錢越來越多了,秉著“死者為大”“孝字當先”的觀念,不少人寧愿花點錢去買經營性公募,

隨著這類公墓的需求越來越大,一些墓地經營者看準了商機,推出更側重于個性化、高端化的殯葬服務,滿足不同客戶群的需求,

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墓地價格直逼房價或者超過房價的現象,已不罕見。


搜索“無憂選墓網“,以北京墓地2021年的價格為例,北京城六區及周邊各區的墓地起售價為5800元-210000元不等,熱銷墓型都要10萬、20萬。

上海、深圳的墓地價格也高得“嚇人”,上海墓地平臺網數據顯示,福壽園雙墓價格25萬元起售;長安公墓雙墓18.2萬元起售;清竹園雙墓16.29萬元起售。而墓團網平臺數據顯示,位于深圳鹽田區的大鵬灣華僑墓園墓地起售價為50萬元,最高可至400萬元,

面對天價墓地與混亂市場,有一位人大代表終于看不下去,在今年的兩會期間提出要整頓墓地經濟亂象。


人大代表崔建梅認為:“墓地開發比房地產更加暴利,‘天價’墓地頻現,部分地區竟然出現了‘死不起’‘葬不起’的情況,”“在一般用地上修建經營性公墓客觀上形成了‘死人和活人爭地’的結果。”

崔建梅提議:“取消經營性公墓建設,全面推行公益性公墓建設。”

2.墓地經濟與殯葬亂象

面對天價墓地,對于買不起墓地的困境,一些資本家很貼心地出臺“墓地貸”服務,

云南西山北銀村鎮銀行聯合陵園推出“墓地按揭貸”,最高可貸款20萬元,期限可達10年,80歲客戶可讓孫輩做貸款人。


這事曾在網上引起熱議,生而為人,陽間一座房,陰間一座“房”,“雙房奴”那不得背“兩份貸“!

如果不想貸款,也買不起當地墓地,怎么辦?退一步,委屈點先人——異地安葬


我們來看下面這則《新京報》的新聞:

河北省三河市靈山寶塔陵園,前來祭祀逝者的市民絡繹不絕,在陵園停車場內,放眼望去半數以上都是“京”牌私家車。

當你買不起北京的墓地時,距離北京40公里的河北涿州成為折衷方案,生在北京,葬在河北,成了不少北京人的歸宿。

隨著越來越多的京人落戶河北,涿州的墓地價格也被抬高了,2014年左右突破了萬元大關,

上海的朋友,則把墓地買在了蘇州,早在2007年,《揚子晚報》就曾報道,蘇州市的墓穴,已經有85%都賣給了上海人,


到了近兩年,蘇州出臺限制購買墓地政策,如果你不是蘇州戶口,就不能在蘇州購買墓地,這種“限購政策”是不得已的,因為目前蘇州80%以上的公募土地不足,如果沒有外地人限購政策,5年后蘇州的逝者都沒地安葬了!

此外,還有聰明的客戶,選擇在城市周邊的鄉鎮地區購買便宜的小區房來當“骨灰房”。比如之前天津濱海新區中塘鎮的“骨灰房”,就被曝光在網上。


小區房里面竟然存放著10萬個骨灰盒!

這是因為墓地的產權只有20年,住房產權70年,如果拆遷了還有補償,想想還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但是你想想,如果你的鄰居是骨灰盒,半夜起床,透過窗戶看到隔壁閃著搖曳的燭火,多瘆人!


也正因為這個原因,一些售樓處明令禁止住房不能用作骨灰房。

除了買墓地,商家還開發了其他商品與服務。

買了墓地,你還可以買骨灰盒、墓碑,墓前的石獅、香爐、搖錢樹等裝飾品,還有禮儀費、安葬費、安葬車等等,一切花費,只為讓逝者風光大葬,


大陸人花在喪葬事宜的費用有多少呢?

人壽保險機構SunLife的一份全球喪葬費用調查報告顯示,大陸平均喪葬費用約37375元,約占年平均工資的45.4%,從全球來看,大陸人喪葬費用占年收入比例排在世界第二,

排名第一的是日本,喪葬費用占年平均工資的比例為68.3%,其余國家或地區喪葬費用占年平均工資的比例均不足20%,

我們都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大搞葬禮,只會被資本家割韭菜,與其在親人死后大搞面子工程,倒不如“厚養薄葬”

3.美國式死亡

但你可能想象不到,這么奇葩的風景,可不是咱們大陸獨有的,美國也有。

上世紀60年代,美國出現了一系列殯葬服務,價格高得離譜,后來有一位美國記者杰西卡·米特福德,寫了一篇《美國式死亡》,詳細地揭露了殯葬行業是如何通過剝削顧客牟取暴利的。


誰都知道,當親人去世后,人們往往會陷入極度的悲傷情緒中,特別舍得為已故親人花錢、好像多花一分就更能表達內心的哀悼,這時候,殯葬服務公司就掐準了顧客的心理,利用各種推銷話術,誘導顧客選擇所謂更“高檔”、更“豪華”的殯葬套餐。

比如,在銷售員的口中,一個用料更高級的棺材就代表了“更高的社會地位”,一套“高定款”的壽衣就能讓死者顯得更尊貴,如果再肯花一大筆錢,死者就能搬進“富人群墓地”。


推銷員會明里暗里告訴顧客,把死者的葬禮辦的風風光光,一來可以表達對親人的哀悼和愛意,二來,對在世的人,也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彰顯,一個豪華的葬禮,會讓身邊人對投來羨慕的眼光,總之就是,花了錢,才配得上為死者的一生畫上一個莊重的句號。

除此之外,殯葬服務中還有各種“魔幻現實”的服務,比如如何給死者化妝、打蠟、理發,讓死者看起來和活著時候一模一樣,甚至還有公司推出了“死后胸型恢復”的文胸,當然了,這些附加服務都需要親屬付出額外的費用。但人們也往往樂意掏錢,仿佛只有這樣,親人就真的沒有死去,


可以說,殯葬行業的牟取暴利的招數是應有盡有,而且這個行業還有一個特殊性,不管是哪種社會文化,往往都是“死者為大”,葬禮和死亡也有種種禁忌,也就是說,顧客付錢購買了墓地和各種奇葩殯葬服務后,哪怕不滿意,也不可能“七天不滿意退款”,

最后是這股浮夸的殯葬風越刮越大,價格更是水漲船高,對當時的美國人來說,那叫死了親人,還要空了錢包,簡直是苦不堪言,杰西卡·米特福德的這篇《美國式死亡》一經推出,在美國社會引起了軒然大波,最后也引發了美國的立法改革。

不久之后,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針對殯葬行業制定了許多新的規定,一舉終結了殯葬業的暴利時代。直到今天,美國普遍采用的火葬以及簡樸的葬禮,還被人們稱為“米特福德式殯葬服務”,

編輯|涼山

排版|涼山

路上讀書:全球名校博士30分鐘精讀一本好書,

2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骨灰可放在樹下做肥料。)

  2. 可以引進集中陵園開始樹葬。每個人對應一顆樹。(可以逝者身份證號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