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為何不過江東,非要自刎烏江?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而統天下,建立大陸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秦,以咸陽為都。但好景不長,秦始皇病死于巡游途中,秦二世胡亥即位,隨著陳勝、吳廣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揭竿而起,天下群起響應,龐大的秦帝國轟然倒塌。


劉邦、項羽在義軍中崛起,成為攻秦主力,項羽巨鹿之戰一戰封神,劉邦則迅速西進,破武關,入關中,逼降秦王子嬰,秦朝滅亡,但是項羽實力強大,自立為西楚霸王,劉邦不是對手,被迫接受分封,成為漢王。劉邦立足漢中,苦心經營巴蜀,最終攻入關中,然后和項羽爭霸天下,即楚漢爭霸。西元前202年,項羽敗退垓下,之后走投無路烏江自刎,楚漢爭霸劉邦勝出,建立西漢王朝,都長安,


秦末亂世中,項羽堪稱戰神,一生只敗一次。垓下之戰項羽雖敗,但寧死不降,亦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烏江,李清照曾寫過一首詞《烏江》抒發緬懷之情:“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烏江因為項羽,承載了太多悲壯豪情,不禁讓人唏噓,它到底在哪里呢?


說起烏江,估計大家第一反應就是貴州的烏江,而且會想起那個很著名的榨菜——烏江榨菜,烏江是貴州省內第一大河,是長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它有南北兩個源頭:南源三岔河,北源六沖河,通常以南源三岔河為正源。烏江發源于貴州省威寧縣香爐山花魚洞,流經黔北及渝東南,在重慶市酉陽縣、涪陵區注入長江,干流全長1037公里,烏江地勢高差大,干流天然落差2124米,以流急、灘多、谷狹而聞名,有烏江關、虎跳峽、鷹愁峽等險峻峽谷,


貴州的烏江雖然出名,且為黔蜀要津、兵家必爭之地,但是它并非項羽自刎的烏江,因為楚漢爭霸最后的戰場并不在那里,而且烏江古稱牂牁江、涪陵水、黔江,烏江之名始于元代。《元和郡縣志》載,此河流名“務川”,蒙古人南下時用蒙語記下名字,后來音譯就成了烏江。


其實,大陸叫烏江的河流還真不少,在湖南、江西、廣西都有,但它們都不是項羽自刎的烏江,在安徽境內,也有烏江,而且還有兩條,分別位于阜陽及和縣,其中和縣的烏江才是我們要找的那條河流,垓下之戰的古戰場位于今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東南四十里的沱河北岸。《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項王至陰陵,迷失道。” 陰陵縣故城在濠州定遠縣西北六十里,這里已是淮河之南,說明項羽已經渡過淮河了,而阜陽則位于淮河以北,


在馬鞍山市和縣有個烏江鎮,距縣城東北約20公里,鎮名來自于鎮北的一條小河烏江河,在烏江河入長江之處被稱為烏江浦,是東渡長江的渡口。《水經注》記載:“江水又北得黃律口,即烏江渡也,又鎖石港,在舊烏江縣東北五十里,入大江”。


秦漢時期在此設置驛亭,名烏江亭,設烏江亭長,項羽逃至此處,烏江亭長為他準備好渡船,勸他渡江回江東。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不愿東渡,率部下同漢軍進行最后一次慘烈的搏殺,然后自刎而亡,滄海桑田,烏江河如今早已不見蹤跡,不過在和縣烏江鎮南駟馬山引江水道邊上,有烏江霸王祠,一直被人們認為項羽自刎之地。


很多人喜歡項羽,替項羽惋惜,覺得他若回江東,未嘗不能東山再起。杜牧就曾說過“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只是歷史不能假設,即使項羽回了江東,也未必就能卷土重來,就如王安石所說:“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弟子今猶在,肯與君王卷土來?”,老百姓苦秦久矣,又逢天下大亂,人心思定,老百姓未必愿意再和大勢已去的項羽重新來過,與其如此,反倒不如自刎烏江來得悲壯,來得豪氣,雖敗卻不失英雄氣概,

2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很簡單,肯定是杭嘉湖蘇錫常地區啊!項羽起兵就是在浙江湖州的吳興區!

  2. “我是來看跟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