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之南,鄱陽湖之左,江湖裹挾間,屹立于天地之下的,便是廬山。
旅行家愛廬山的雄奇險秀,僧人道士愛廬山的神秘幽深,畫家愛廬山的四季色彩,而詩人對廬山的愛那可就千奇百樣了,熱情之高直令人咋舌。
近年出版的《廬山歷代詩詞全集》中,有專家收錄了從三國到民國時期上千年間,3654位詩人所創作的詩詞16300多首,相當于《全唐詩》的四分之一,其中光白居易一人就寫下了300多首。
《江西主要山脈分布圖》觀看廬山周邊地形。圖源:江西省自然資源廳,審圖號:贛S(2019)095號
1.詩人:我見青山多嫵媚
乘船至九江市,拋下身后長江的隆隆濤聲,自廬山山北登山,可以見到東北角一塊形如牯牛頭的大崖石,這個嶺頭就叫做“牯(gǔ)嶺”。從牯嶺沿著大林路走約莫十分鐘,有一開闊的湖,湖底有一寺廟長眠于碧水中,
一千兩百年前的大詩人白居易,得罪唐朝權要后被貶江州(今九江)司馬,四月里踏春尋芳,也走到了這里,見著了其時尚未被湖水淹沒的大林寺。
牯嶺晨光,圖源:圖蟲創意
“大林窮遠,人跡罕至,環寺多清流蒼石,短松瘦竹”,白大詩人不禁長嘆:“此地實匡廬第一境。”寺邊花徑灼灼桃花正妍,紅浪翻滾,要知道彼時山腳下的桃花早已開敗。白居易大喜,捋捋須即興賦詩一首: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廬山雪景。圖源:圖蟲創意
廬山三大名寺(大林寺、東林寺和西林寺)之一的大林寺,現今雖已不存,但花徑猶在。大林寺西側的“花徑”,正門石梁上刻有“花徑”二字,兩邊門聯是“花開山寺,詠留詩人”,
白居易本想在廬山上終老,“若遠行客過故鄉,戀戀不能去”,于是在香爐峰北、遺愛寺南構筑草堂,“南檐納日冬天暖,北戶迎風夏月涼”,次年春天,草堂落成,白居易滿意極了,揮筆寫下名篇《廬山草堂記》,歷數草堂之勝,并熱情邀請了東、西林寺的和尚們一起來吃齋飯,
可惜,白居易最后并沒有如愿以償,而是人在洛陽,心念草堂,在廬山建草堂的并不止白居易一個人,還有另一位如雷貫耳的姓名中帶“白”字的前輩——李白。
廬山風光。圖源:圖蟲創意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數次往游廬山,在五老峰的屏風疊下搭了座讀書堂,
五老峰在廬山東南部分,不及西南的大漢陽峰那么高,但比它更雄奇,一擊即中詩仙的心,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云松,
——李白《登廬山五老峰》
廬山山峰。圖源:圖蟲創意
五老峰五峰并立,峰巒重疊,仰望儼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若從海會寺仰望,又像矗立天空的金芙蓉。
五老峰東向是九疊屏,山連著山,相連十余里,綿延如屏,所以又名屏風疊。李白選擇了在這里蓋房子讀書,也曾想隱居廬山:
“大盜割鴻溝,如風掃落葉;
吾非濟代人,且隱屏風疊,”
廬山日出。圖源:圖蟲創意
廬山上諸峰挺立,各有不同的外貌,因依傍大江大湖又水汽充足,廬山上常年云霧變幻莫測,教人看不清云底下廬山的真面目。
東晉時,東林寺主慧遠大師久居廬山,除了潛心佛法倡導凈土宗,還細察風云,在《廬山記》中曾寫道:“天將雨,則白氣先摶而瓔珞于山嶺下,及至觸石吐云,則倏忽而集;或大風振巖,逸響動谷,群簌競奏,”真是有聲有色,惟妙惟肖。
當然,對廬山云海描述得最讓人絕倒的,得數北宋大文豪蘇軾,他曾往東林寺西邊走,穿過虎溪橋,在千佛塔下的西林寺壁上,大筆一揮,題寫了一首詩: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題西林壁》
江西九江廬山腳下西林寺。圖源:攝圖網
常言道“高山有好水”,廬山的瀑布之壯觀奇偉,想必很多人從小就知道,畢竟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入選了語文教科書,是要背誦考試的,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
——李白《望廬山瀑布》
廬山的飛泉瀉瀑,簡直多到不勝記載,僅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同題詩就有好多首,唐代詩人徐凝《廬山瀑布》中也有一句寫得極好:“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白居易對此句也頗為欣賞,
廬山瀑布。圖源:圖蟲創意
廬山瀑布最著名的有開先瀑布、三疊泉、青玉峽、石門澗、臥龍崗的上下二瀑、棲賢寺的玉淵、王家坡的雙瀑、烏龍潭、黃龍潭、白龍潭、玉簾泉和桃花澗等等,
廬山瀑布,圖源:圖蟲創意
開先瀑布是同源而分東西異流的兩瀑:東瀑自鶴鳴、龜背兩峰間奔流而下,由于崖口狹窄,泉水噴散數十百縷,看起來像馬尾,因而又叫馬尾泉;西瀑從山頂下注,繞出雙劍峰的東邊,懸掛數十丈高,又稱為瀑布水,
馬尾泉和瀑布水合二為一,流出峽谷,成為了秀峰寺旁邊著名的青玉峽。李白詩中提到的瀑布據說指的就是它,如今,若是連日降雨,上游來水增大,遠遠望去,還可再現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景象。
廬山三疊泉景色,圖源:圖蟲創意
三疊泉也稱三級泉,又叫水簾泉,被譽為“廬山第一奇觀”,三疊泉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澗水匯合,從大月山流出,經過五老峰背,依山勢分為上、中、下三疊,故名,古人云:“上級如飄云拖練,中級如碎石摧冰,下級如玉龍走潭”,雨水季節勢如奔馬,聲若洪鐘。
三疊泉瀑布相傳是宋以后才發現的,李白上廬山的時候,還沒有見到它。后來,元代著名的書畫家趙孟頫來玩耍時就看到了,特地親切地取名為“水簾泉”,有詩為證:
飛泉如玉簾,直下數千尺。
新月如簾鉤,遙遙掛空碧,
——趙孟頫《天冠山題詠·其十》
廬山三疊泉景色。圖源:圖蟲創意
2.本地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大多數詩人名士,上廬山不過都是到此一游,有一個本地人卻例外。這個人就是陶淵明。
陶淵明是大陸田園詩的開山之祖,魏晉南北朝最杰出的文學家之一,也是潯陽柴桑(今九江)人。縱觀陶淵明詩文,沒有直接出現“廬山”二字。但他前半生在潯陽一地時隱時仕,40歲后“不為五斗米折腰”,棄官歸隱,均不出廬山范圍,由此可見,其詩文中有關廬山的內容也很豐富。
廬山山景。圖源:圖蟲創意
在陶詩中,有大量的“山”、“南山”出現,這與日日伴隨陶淵明的廬山不會沒有一點關系。如《歸園田居》《飲酒》等組詩中所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這就可以理解,為什么今天的人把陶館搬去廬山之北了。然而陶淵明的故居栗里卻是在廬山南麓,當地還有陶姓居民多家,說是陶淵明的后裔。
廬山風光,圖源:圖蟲創意
陶淵明晚年所寫的名篇《桃花源記》,一說是以廬山大漢陽峰下的康王谷為原型,虛構了一處世外桃源。這是陶淵明心中理想社會的文學寫照,也將康王谷所獨具的自然神韻展露無遺,
在清人舒天香的眼里,陶淵明的貧困、沉醉、孤節、飄逸、才氣、不仕等,都與廬山有著一一對應的關系,他在《游山日記》中寫:“愚謂廬山品絕高,與淵明絕相似。其不產一物,則淵明之貧也;無日不在云霧中,則淵明之北窗高臥,醉醺醺也……”從中讀出了幾分廬山與陶淵明的可愛,
廬山蝴蝶泉。圖源:圖蟲創意
本地人賴以為生的,還有廬山的水,唐代的茶仙陸羽,開品鑒水質之先河,在《煮茶記》中對品評過的江、淮、井、泉以及雪水,評出天下二十水,其中廬山占了其三:康王谷谷簾泉水第一;棲賢寺下觀音橋水第六,大天池水第十。
廬山泉水“甘腴清冷,具備諸美”,山泉水泡云霧茶最妙,宋代詩人喻良能贊美道:
“甘香曾飲谷簾前,攜茗仍來試煮泉,
更覺清風生兩腋,始知鴻漸是茶仙”
——《題煮泉亭》
蘇軾也為谷簾泉水賦詩,贊嘆“天下第一泉”的名不虛傳。只可惜如今一首阿炳的《二泉映月》使無錫的“天下第二泉”名聞中外,而地處江西的“天下第一泉”卻鮮為人知。
江西廬山綠茶田,廬山以云霧茶聞名。圖源:圖蟲創意
本地人陶淵明曾去東林寺拜訪過慧遠大師,雖然不像謝靈運一樣和慧遠相見恨晚,成為忘年交,但是二人的交誼也很深厚。據說,慧遠出門從不過虎溪橋,如果過了虎溪橋,寺后山林的老虎就會呼嘯起來。
有一次,陶淵明和道士陸修靜去拜訪慧遠,三人交談甚恰,慧遠送客時不知不覺就走上了虎溪橋,后山老虎果然吼叫起來,三人相視而笑,后人還將此稱為“虎溪三笑”,蘇軾聽說這則文苑佳話后,特地做了“三笑圖贊”一幅,現在拓本仍然珍藏在廬山博物館中。
白鹿洞書院,圖源:圖蟲創意
晉時廬山就有了“潯陽三隱”,之后更是成為歷代士人理想的隱逸之地,唐朝李渤及其兄長李涉曾在五老峰南邊的后屏山讀書隱居,由于李渤養過一頭白鹿,世人又稱他為“白鹿先生”。后來人們將李渤隱居的地方辟為書館,題名為白鹿洞書院。南宋朱熹重修書院后,開始名揚天下,與湖南岳麓書院、河南嵩陽書院和應天書院并稱大陸古代四大書院,
白鹿洞書院。圖源:圖蟲創意
歷史上,廬山有一座濂溪書院也為人稱道,其坐落在山北的蓮花峰下,為宋明唯心主義理學奠基人周敦頤所創辦,而為人們所熟知的《愛蓮說》中提及的愛蓮池正是在此處,
“晉陶淵明獨愛菊;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周敦頤《愛蓮說》節選
濂溪書院,圖源:圖蟲創意
3.畫家: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陶淵明的氣質與廬山的氣質渾然一體,廬山的魅力延續千年,近代畫家張大千一生沒能到訪廬山,卻視廬山為“一世的戀人”。83歲高齡的張大千耗時一年半,在臺北創作出山水畫巨作《廬山圖》,畫作氣勢磅礴,青綠水墨淋漓盡致,輝映交融,而這也是張大千的絕筆之作,
未登廬山卻畫廬山的畫家自古有之,明四大家之首沈周,一生足跡僅在吳郡周圍,卻也創作出了千古名畫《廬山高》,據說張大千在作《廬山圖》前就曾反復臨仿沈周的《廬山高》圖,
廬山霧景,圖源:圖蟲創意
當然,大陸繪畫史上癡迷廬山的丹青妙手,更多的還是有機會尋訪廬山的。被譽為“山水畫祖”的東晉畫家顧愷之,先后畫出了《廬山圖》《雪霽望五老峰圖》,標志著大陸山水畫的誕生。從此歷代丹青大師以廬山為載體,以這一藝術形式對廬山賦予美感境界的表述。大陸畫在理論上的第一次突破,也就是顧愷之的“傳神說”,據說這是受到慧遠“形盡而神不滅論”影響的結果,
廬山含鄱口雪景。圖源:圖蟲創意
明代著名的畫家、文學家唐寅(即唐伯虎),游覽過廬山后也留下了一幅《廬山圖》,廬山博物館中有其復制品,圖中畫的是棲賢寺下的觀音橋(又名棲賢橋、三峽橋),始建于宋代,距今近千年。橋長24.4米,寬4米,橫跨兩巖之間,全用條子石構成,至今完好如此,經受汽車重壓也巋然不動。此外,觀音橋東有一眼好泉水,叫招隱泉,也即是陸羽評定的“天下第六泉”。
廬山博物館中的鎮館之寶,是清代許從龍的200幅《五百羅漢圖》,而這些作品原本是為“酬謝廬山山神”而作。大師激勵在前,每年全國各地的寫生者紛至沓來,有時暑期多達數百人,
廬山風景。圖源:圖蟲創意
4.旅行者:別問,問就是打卡中
在現代文明的洗禮下,廬山活動又增添多了一種文藝表現形式,
1980年的電影《廬山戀》,是一部以廬山為背景的愛情、時尚、風光片。人們在感受時代愛情的同時,將廬山的秀麗風光一并納入心底,電影男女主人翁最后見面游泳擁抱的取景地——蘆林湖,也成為了后代粉絲爭相打卡的旅游勝地。
廬山戀影院,圖源:圖蟲創意
為了紀念這部電影,廬山上還專門修建了一座電影院,名為“廬山戀電影院”。從影院落成三十多年以來,全年不間斷地上映,吉尼斯世界紀錄將其被稱為“在同一個影院常年堅持重復放映次數最多的影片”。《廬山戀》和廬山戀電影院成為了廬山的一個新地標性景觀。
蘆林湖中,毛主席生前曾多次暢游,蘆林湖橋頭建有“毛澤東詩碑園”,以紀念其百年誕辰,碑上鐫刻著毛澤東手跡《登廬山》《題仙人洞》和古詩多首,描繪廬山的雄偉秀麗,
廬山風景,圖源:圖蟲創意
名勝遍布,三步一故事的廬山,真如當代詩人陳運和所言:
三疊泉直瀉青史,五老峰聳立古詩,
仙人洞深藏抱負,龍首崖騰飛情思。
含鄱口難吐感觸,蘆林湖匯聚現實,
花徑走過歷代名士,天池閱盡蒼茫人世,
白鹿體壯養于書院,東林綠蔭盡染佛寺。
可見蔣介石殘留足跡,敬仰毛澤東居住舊址。
匡廬奇秀甲天下,世紀巨著出自此。
——陳運和《廬山》節選
奇秀甲天下的廬山,就在那江湖之間不言不語,獨立美麗,千年如一日地靜候人們,去書寫屬于他們自己的人生印記,
廬山風景區黃昏。圖源:圖蟲創意
參考資料
1. 李國強、王自立:《歷代名人與廬山》,江西教育出版社,2016.04
2. 徐效鋼:《廬山典籍史》,江西高校出版社,2001.08
3. 邰紹周編著:《廬山故事叢書·朝覲廬山》,江西教育出版社,2016.04
4. 封強軍編著:《廬山故事叢書·詩文與書畫》,江西教育出版社,2016.04
5. “廬山”編輯委員會編著:《廬山》,新知識出版社,1957.02
6. 王文生,羅立乾選注:《廬山詩詞》,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05
7. 張大千繪:《張大千廬山圖》,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05
8. 大陸廬山官方網站
.確實很美!去過很多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