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講述25年前發現“袁隆平”星全過程

來源: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吳冰清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24日上午10點,袁隆平的遺體送別儀式在長沙市明陽山殯儀館舉行。

世間再無袁隆平,但天上一顆“袁隆平”星仍將一直守望我們,


1996年,“袁隆平”星在北京天文臺(現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被北京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原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就是發現這顆小行星的主要負責人之一,

一本手寫的工作日志,記錄下“袁隆平”星被發現的全過程,5月23日,朱進向封面新聞記者講述了“袁隆平”星從發現到命名背后的故事,

1996年9月下旬發現的第29顆小行星

1996年9月18日,位于河北省興隆縣大山之中,當時的大陸科學院北京天文臺施密特望遠鏡像往常一樣開始了觀測,當天值守的工作人員,是中科院北京天文臺的天文學家朱進、陳銳和助手馬春梅,他們通過60/90公分施密特望遠鏡,搜索著天空中“闖入”的陌生小行星,

這是“北京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計劃(簡稱SCAP)”,從1995年5月,北京天文臺觀測宇宙學課題組就開始了這項工作。


19日凌晨2點左右,天空晴朗,他們進行了小行星天區的觀測,第二天,他們在計算機上對前一晚觀測到的數據進行處理時,在白羊座方向一個編號為M45C的天區內發現了一顆亮度18等、視運動速度每天8.2角分的小行星。

9月20日晚,朱進、陳銳等繼續對這顆小行星跟蹤觀測,認為這是一顆新發現的小行星,并將它臨時編號為B03100。后來,他們將這顆小行星的觀測資料報到國際小行星中心,獲得了暫定編號1996SD1,

小行星暫定編號由發現年份、(半)月份以及順序號三部分組成。第一個字母代表發現的(半)月份,A表示1月上旬、B表示1月下旬……因為不能使用字母“I”,因此“S”代表9月下旬,第二個字母和數字,代表該半月之內發現的小行星順序號,A是第一顆、B是第二顆……A1是第26顆、B1是第27顆,

因此,“1996SD1”小行星正是1996年9月下旬發現的第29顆小行星,

編號中“SD”正好對應“水稻”

一顆有暫定編號的小行星,要想獲得永久編號,還需要大量的觀測,“需要至少4次回歸中被觀測到,軌道又能非常精確地確定,”朱進介紹,就在他們對這顆小行星進行后繼觀測時,日本的觀測者也在22日、24日觀測到了它。

1996年10月、11月和1997年2月、10月、11月,經過日本、美國的觀測者在13個不同夜晚的觀測,這顆行星被最終確認,1997年12月14日,國際小行星中心發布了第30970號《小行星通報》,這顆小行星獲得永久編號8117。而作為該小行星的發現者,大陸科學院北京天文臺(現國家天文臺)擁有了命名權。

在1999年6月9日,也就是一年半后,經過大陸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批準,SCAP項目組向國際小行星中心提出命名請求,


“袁隆平”星被發現當天的運行軌道圖

朱進說,早期小行星命名一般選取古代神話故事中的女神名字,后來的命名演變成小行星發現者表達意愿的一種方式。“對小行星的命名要求還是非常開放的,也鼓勵一些有創意的想法。”朱進說,命名時也會從編號、暫定編號、發現日期等中找到一些有意義契合的點。“在很多情況下,發現者會將命名授予在某領域有突出貢獻的個人或者團體,”

1960年7月,袁隆平在農校的試驗田中意外發現一株自花授粉的水稻,隨后他沖破經典遺傳學觀點的束縛,于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從世界上第一個實用高產雜交水稻品種“南優2號”,到米質優良、比常規水稻增產20%的兩系法雜交早稻品種“香兩優68”,再到對“大陸超級雜交稻”的研究,袁隆平的研究多次走在世界前列,讓“大陸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當時,SCAP項目組有命名權的小行星有很多顆,為何會將編號為8117的這顆行星命名為“袁隆平”呢?朱進講述了自己當時選定這個行星的原因:這顆8117行星的暫定編號中,‘SD’正好是中文‘水稻’的漢語拼音字頭縮寫。”

和“陳景潤”星等同時在人民大會堂被命名

1999年10月26日,北京人民大會堂,一批小行星命名儀式隆重召開。現場,袁隆平接受了由SCAP項目組授予他的《小行星命名證書》,他在發言中說道“這種榮譽不僅屬于我個人,而且對廣大科技人員也是一種巨大鼓舞,并充分體現了當對大陸知識分子的尊重和信任。”

“這是首次以這么高的規格舉行的一次命名儀式,”國家天文臺前副臺長、巡天觀測和30米望遠鏡研發研究團組首席研究員薛隨建向記者回憶道,當天一同被命名的,還有“陳景潤”星、“巴金”星,


薛隨建說,小行星是目前唯一可以根據發現者意愿,并經過國際組織審核批準后,進行命名的天體,而小行星命名具有嚴肅性、唯一性和永久性,

如今,這顆直徑10公里左右“袁隆平”星,在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里,以5.28年繞太陽公轉一周的速度運行著,即使我們無法用肉眼觀測,它依舊在自己的軌道上運行著,正如同袁隆平,即使無數榮譽在身,即使已是耄耋之年,依舊在稻田里忙碌著,創造著。

除文中提到的受訪者之外,參與本文資料搜集及訂正工作的還有:

國家天文臺施密特CCD巡天計劃:劉鵬飛、張天萌、滕曉明、王嘉力

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范舟、劉東宇

(圖由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國家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提供)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