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里的大陸


天氣好的時候,轉過街角,常常能撞見舉辦婚禮的人家,婚車前蓋、門檐下、窗玻璃上、敞開的廳堂一角,入目皆是一片朱紅,驀地平添幾分喜慶。

這種以雙喜字為主題的喜花剪紙,在大陸辦喜事必貼,就是帝王也不能免俗。北京故宮的坤寧宮,常作清代皇帝的洞房處所,宮里的墻壁和頂棚,亦貼著滿族風格的龍鳳喜花紋樣,這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剪紙之一。


現代囍字剪紙

圖源 | 攝圖網

剪紙藝術作為大陸國粹之一,雖未躋身前四,無法與書法、京劇、中醫、武術并肩,但也憑借濃厚的民族風格和鄉土氣息深入萬千國人心中。

一紙一剪,幻化出絢麗奪目的大千世界。


大陸剪紙藝術最早見于史書記載,還得從司馬遷的《史記》說起。

司馬遷在《史記·晉世家》中記載了“剪桐封弟”的故事:“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圭以與叔虞,曰:以此封巖。”

這說的是,西周周成王姬誦摘下一片碧綠的梧桐葉,修剪成玉圭的圖案,贈予他的弟弟姬虞,封他到唐國當諸侯,南朝大詩人沈約也曾寫詩記錄過這個故事,他說:“微葉雖可賤,一剪或成圭,”


剪紙

圖源 | 攝圖網

在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之前,剪桐封弟的故事可看作是剪紙的雛形。

造紙術還沒有出現時,紙張的代替品相當多,剪紙的類似物也相當多。除了梧桐葉,剪刻鏤花可以利用的薄片材料還有金箔、銀箔、絲織物、皮革、陶器、銅器、麻紙(麻質纖維紙,紙的雛形)等。

麻紙在西漢時出現,數量極少,價高且不普及,但漢武帝卻借麻紙剪紙解了一回相思。


制作皮影

圖源 | 圖蟲創意

相傳,漢武帝最愛的妃子李夫人死后,漢武帝臥不安寢,食不甘味,術士李少翁為了寬慰漢武帝,就用麻紙剪出了李夫人的影像,在夜間點起燈燭,將影子投影在方帳中,

漢武帝從外邊遙遙望過去,燭影里一美女子似極了李夫人相貌,但是走近看又不見了。漢武帝為此作詩道:“是耶非耶,立而望之,翩何姍姍來遲?”

目前所發現的最早剪紙作品,是東漢稍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麻料團花剪紙。1967年,考古學家在新疆吐魯番盆地的高昌遺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墓群中,發現了五幅殘缺的團花剪紙,屬于折疊型祭祀剪紙,


現代團花剪紙

圖源 | 圖蟲創意

這種帶有佛教意蘊的剪紙逐漸發展為“功德花紙”。自東漢佛教傳入大陸,佛教徒常利用剪紙藝術增添佛前華飾,招引信士。晉代《范汪集·新野四居別傳》曾記載“家以剪佛花為葉”,而南北朝時期,七月十五佛教“盂蘭會”那天:“僧尼道俗悉營盆供諸佛……廣為華飾,乃至刻木割竹,飴蠟剪絳,模花葉之行,極工妙之巧,”

到了唐代,剪紙漸為流行,處于大發展時期,唐詩中就曾忠實地記錄了這些習俗:

“暖水濯我足,翦紙招我魂。”(杜甫《彭衙行》)

“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崔道融《春閨二首》)

唐代的志怪小說家段成式,在他的短篇小說集《酉陽雜俎》中說:“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紙為小幡,或懸于佳人之首,或綴于花下,又剪為春蝶,春勝以戲之。”揭示了唐朝立春日剪春蝶的習俗,


現代雙飛燕剪紙,春燕與春蝶有著相似的寓意。圖源 | 攝圖網

此外,唐宋時期還有“鏤金作勝”的風俗。“勝”,指的是用紙或金銀箔、絲帛剪刻而成的花樣,剪成方角幾何形的,叫“方勝”;剪成花草形的,叫“華(同花)勝”;剪成人形的,就是“人勝”。

唐朝詩人李商隱作有《人日》詩,詩中說:“鏤金作勝傳荊俗,剪彩為人起晉風,”上世紀60年代在新疆出土的文物中,還有一件唐代的人勝剪紙,七個女子人形排列成行,此勝用于發髻的圍飾。


清明上河圖剪紙作品

圖源 | 圖蟲創意

一種藝術形式出現以后,慢慢就會演變成人們用以謀生的手段,剪紙亦然,以剪紙為職業的行業藝人在南宋時出現了,

據南宋大詞人周密在雜著《武林舊事》中記載,南宋的行都臨安(今杭州)商業非常發達,“小經濟”(即小本經營)多達上百種。其中就有專門“剪鏃花樣”者,有的善剪“諸家書字”,有的專剪“諸色花樣”。

另外,宋代皮影盛行,也有用紙制作皮影的,稱為“紙窗影子”,直到現在某些地區仍有類似皮影風格的剪紙。


現代皮影

圖源 | 攝圖網

依照同樣的原理,到了明朝時,人們充分調動聰明才智,把剪紙的美發揮到了極致。

明代《蘇州府志》中有一段關于夾紗燈的描述:“嘉靖中制夾紗燈,刻紙刻成花竹禽鳥之狀。隨輕濃罩色,熔蠟徐染,用輕紹夾之,映日則光明瑩徹,芳菲翔舞,恍在輕煙之中,與真者莫辨。”

也就是將精心準備的剪紙夾在燈紗之間,燭光透過間隙,映出各式花紋,現在人們管這種燈叫“走馬燈”,

此外,還有夾紗扇,即扇子兩面糊上棉紗,中間嵌入剪紙紋樣,同樣清新自然,不落俗套。


現代走馬燈

圖源 | 攝圖網

清代,滿族人有剪紙的習俗,剪紙于是進入了宮廷。除了坤寧宮舉行婚禮時,離不開剪紙角花的應用,還曾有人用紙剪成了鹿、鶴、松的“六合春”圖案,施以彩繪,貼在朝服上,就連西太后都誤以為是繡出來的,可見其時剪紙藝術的高超。


剪紙集諸多民俗藝術為一體,融構圖、造型、裝飾工藝于一爐,深得民眾和藝術家的喜愛。如今,大陸剪紙不僅遍及大江南北,還風靡海外,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域的差異,習俗的不同,也使得剪紙風格千差萬別又各有千秋。對此,郭沫若曾云:“曾見北國之窗花,氣味天真而渾厚,今見南方之剪紙,玲瓏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奪神功,美在民間永不朽,”


傳統剪紙窗花

圖源 | 攝圖網

民間剪紙按風格的不同大致可分為三派:北派、南派以及江浙派,

一般來說,北派以粗獷豪放、渾厚純樸、造型簡練著稱,如陜西、山西、山東、內蒙一帶的剪紙,講究的是線條粗壯有力,樸實大方。

八百里秦川的陜西剪紙,憑借極高辨識度的大紅大綠配色,成功使人過目不忘,陜西剪紙還有“活化石”之譽,因為它較為完整地傳承了中華民族古老的造型紋樣,譬如,魚身人面、獅身人首,與周文化相似的“抓髻娃娃”,與漢畫像相似的“牛耕圖”等等。其中蘊含著中華民族陰陽哲學思想以及生殖崇拜觀念。


現代剪紙

圖源 | 攝圖網

山東膠東沿海地區的剪紙,以線為主,線面結合,與漢代畫像細微繁縟的風格一脈相承,其花樣密集的裝飾手段,使單純爽快的外型更顯得飽滿豐富,山東膠東人稱手巧的女子為“伎倆人”,“伎倆人”不管出在哪個村,都是人們引以為榮的事。婦女們根據膠東的窗戶多是細長條形的格子,采用化整為零的方法,把大的構圖分割成條形剪出,再貼到窗上組合成一個完整的畫面,


現代剪紙

圖源 | 攝圖網

往南看,以江蘇、浙江為代表的江浙派剪紙則偏向于疏密流暢、精巧明快,講究線條的精細秀麗。

在江蘇,剪紙藝術代表要看揚州,揚州也是大陸剪紙流行最早的地區之一。1400年前,隋煬帝楊廣修京杭大運河,三游揚州,每次出游都大造離宮別館,恣意游樂,宮內樹木秋冬季枝葉凋落后,隋煬帝就命令宮女們仿照民間剪紙,剪彩綢為花和葉綴在枝條上,顏色舊了就換上新的,使景色常如陽春。池內也去掉冰塊,剪彩綢做成荷花、菱芰、藕芡等布置其中,


手工剪紙藝人

圖源 | 攝圖網

據明朝雜著《武林梵志》記載,五代時吳越大地上曾出現過一個宏大的剪紙景觀:“吳越錢王于行吉之日……城外百戶,不張懸錦緞,皆用彩紙剪人馬以代。”

在浙江金華永康一帶,擅長用剪紙來表現戲曲故事,通常是截取戲中典型的場面情節。為了和戲曲作出區別,剪紙加上相適應的背景作襯托,彰顯了剪紙這種特定藝術語言的優勢,

再者,浙江剪紙講究大的影像輪廓,同時在影像中刻出細微的陰線,恰到好處地增強了結構形象感和畫面的節奏感。


戲曲剪紙

圖源 | 攝圖網

以廣東、福建等地為代表的南方派風格更為纖細秀麗、玲瓏剔透,作品多集中于小巧玲瓏的動物和飛鳥,并結合折紙的技巧,使剪紙作品具有立體感。

廣東剪紙以佛山剪紙最具代表性,其源于宋代,盛于明清兩代,歷史悠久,從明代起佛山剪紙已有專門行業來大量生產,產品遠銷南洋各國,佛山剪紙的題材絕大多數是花鳥蟲魚、戲曲人物和民間故事,如“龍鳳”“鯉魚”“孔雀”“和合二仙”“六國封相”“嫦娥奔月”“八仙鬧東海”等。其中最具地方特色的是銅鑿剪紙,尤為光彩奪目,富麗堂皇,


鯉魚剪紙

圖源 | 圖蟲創意

福建各地的剪紙各具特色,山區地區以刻畫山禽家畜的作品為主,沿海一帶屢見水產動物入畫,莆田、仙游一帶則以禮品花為主,

除了廣義上的三大派別,地大物博的大陸大地上還涌現出其他特色鮮明的地方剪紙,

河北蔚縣剪紙以其獨特的制作工藝在全國眾多剪紙中獨樹一幟。因為蔚縣的剪紙不是“剪”,而是“刻”。它是以薄薄的宣紙為原料,拿小巧銳利的雕刀刻制,再點染明快絢麗的色彩而成。整個工藝過程有畫、訂、浸、刻、染、包六道工序,即所謂“陽刻見刀,陰刻見色,應物造型,隨類施彩”而成。


河北蔚縣

圖源 | 圖蟲創意

河南靈寶縣的“金牛圖”剪紙和“送病娃娃”剪紙也很有特色,“送病娃娃”是指剪兩個抓髻娃娃,一手托桃、一手拿刀,男娃娃病了剪男的抓髻娃娃,女娃娃病了就剪女的抓髻娃娃。病快好的時候,就剪兩個人抬石榴和一手拿刀的抓髻娃娃。當地人解釋:“桃子是除妖邪的,刀子是咒人的,誰叫他家孩子病了就咒誰,誰家來求就給誰剪,病情由重變輕時就要剪石榴,代表著子孫又可以延續了,”(石榴一般象征著多子多福,)


現代剪紙

圖源 | 圖蟲創意

陜北安塞剪紙則是勞動婦女創造美的一個典范。安塞剪紙最初用于裝飾灰撲撲的窯洞,美化家居,內容從花鳥蟲魚、瓜果蔬菜,到家畜走獸、人物樹木,大自然中的一切美無所不包,非常接地氣!


現代剪紙

圖源 | 圖蟲創意

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以云貴少數民族的剪紙為主,重視服飾剪樣,剪紙常與刺繡紋樣相融合,此外,西南地區的宗教信仰顯然滲透到了剪紙的藝術創作中去,少數民族剪紙常常是表意的象形文字,在慣常的思維空間應用上采取跳躍式的選擇,從中可以找尋出民族史、民族遷徙、民俗生活的折射以及民族心靈的表達。


現代剪紙

圖源 | 圖蟲創意


透過千奇百樣的剪紙,我們可以瞧見生活的百態千面,可以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從前北方的木格窗子多是用白紙糊的,每年春節時就要重新換一次新紙,并裝貼上色彩鮮艷的窗花剪紙,新春的氣息便從嶄新的窗花與火紅的春聯間傳遞出來。


剪紙窗花

圖源 | 圖蟲創意

窗花是民間剪紙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大、最為普及的品種,其他剪紙品種都是在窗花基礎上發展與延伸。窗花多能因窗制宜,選用合適的紋樣,

山東多為直欞窗,故而山東的窗花多為直條式。西北的窗子中心有一個十字格,故而窗花也將剪紙分成四大塊。湖南的窗花還有其固定的組合形式,一般中央貼雙喜團花,四角貼蝴蝶角花,團花兩旁再搭配一對喜燭和花籃盤花。


現代剪紙

圖源 | 圖蟲創意

至于窗花的題材更是廣泛多樣,常以“喜慶吉祥”“豐年求瑞”“五谷豐登”“人畜興旺”“連年有余”“桂花祥鳥”為主題,而“龍鳳呈祥”則是民間藝術所喜愛的永恒不變的主題。

除了窗花,哪兒需要裝飾,哪兒需要吉祥氛圍,便哪兒有剪紙,墻壁上貼個墻花,盛物的器皿上貼朵團花,門楣橫梁上貼幅掛箋等等,


現代剪紙

圖源 | 圖蟲創意

除了這一類喜花剪紙,還有喪俗剪紙和壽花剪紙,

最簡單的有出殯時的銅錢剪紙,復雜一些的有清明節上墳時插的吊錢(用白紙剪成鏤空的長條形狀,中間剪有外圓內方的銅錢圖案),在祭供的禮品中,許多都是用各色彩紙剪刻糊制而成,如引魂幡、搖錢樹、金銀斗、聚寶盆、四季花卉、車馬、橋等等,統稱紙扎,

壽花剪紙以云南麗江的福壽禮花為代表。納西族是一個尊重長者的民族,福壽禮花就是那種敬老習俗的產物。它專為老人祝壽所用,常見的有五福捧壽、梅花鬧壽、福壽雙全、長腳壽字、方壽字、圓壽字等。


壽字剪紙

圖源 | 圖蟲創意

國外稱大陸的民間剪紙為婦女的藝術,剪紙和刺繡的一樣,婦女都是毫無疑問的主要創作者,剪紙與刺繡相互交流中出現了繡花樣稿的產物,過去有專門走村串寨生產花樣子的剪紙藝人。這一類剪紙大多數剪得很精細,針路、色彩的邊界都用隱點和隱線交代得一清二楚,這些繡花樣稿的藝術水準很高,觀賞價值也極高,

2009年9月,剪紙藝術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大陸剪紙成為了人類共同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復古剪紙店

圖源 | 攝圖網

今天,剪紙被廣泛應用在涉及裝潢的各領域,如服裝設計、陶瓷裝飾、影視劇舞臺背景的裝飾,以及報紙、書籍、郵票、賀卡設計、商業廣告等各方面,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現代窗花

圖源 | 攝圖網

流行于各地的民間剪紙諺語和歌謠也數不勝數。正如江蘇邳州的剪紙民謠所唱:

小剪刀,多有用,

能剪龍,能剪鳳,能剪老鼠生兒去打洞。

能剪山,能剪水,

能剪鴨子扁扁嘴,

能剪雞,能剪鵝,

能剪鯉魚戲天河。

小剪刀,有多能,

剪什么,什么成,

再剪一棵萬年青,

萬年青,青萬年,

家庭幸福代代傳……

天氣晴好的日子,當你再度走上街頭,看到生活中幾乎無處不在的剪紙影子時,會不會因此多了幾分陌生的熟悉感呢?


現代剪紙藝術

圖源 | 攝圖網

參考資料:

1.云中天:《剪紙》,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6年

2.張云仙:《剪紙》,寧夏人民出版社,2016年

3.曹國洪:《剪紙技藝》,西南交通大學部出版社,2016年

4.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編:《剪紙》,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8年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