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咬得動,天津人很難與麻花分離


本文授權轉載自【福桃九分飽】微信公眾號(ID:futaojiufenbao)

如果為天津選一樣辨識度最高的特產,只能是——

大 麻 花

誰沒被花花綠綠、異彩紛呈的巨型麻花震撼過呢?

雖然有人夸,有人罵,但能做出如此工藝繁復、獨一無二的五彩大面棍藝術,天津人心里還是有一點點自豪的。

直到,天津飽妹在公眾號刷到,全國各地高速公路上,打著“天津大麻花”招牌的玻璃柜皮卡——

嘛玩意兒?天津麻花都有冒牌的啦?

據說還一刀大幾十,還賊難吃?不行,這太敗壞天津大麻花的聲譽了,

天津飽妹決定,讓大家見識見識真正的天津麻花,以魔法打敗魔法。


你吃的天津麻花,可能都是假的

如果沒有近日的報道,不知還有多少人,對這種玻璃柜“天津麻花”抱有幻想。

還有一部分人,已經把幻想付諸實踐,結果在一刀好幾十的單價面前,流下悔恨的淚水,


沒見過的以訛傳訛,見過的大呼上當,不合常理的商業邏輯,讓大家對它的真相充滿猜測,

有人想起了老北平荷葉糕小販拐賣兒童的傳說,推斷出一個想象中的大型犯罪組織。

也有人根據他們四方游蕩、車窗涂黑、從不住店的詭秘行蹤,腦補出黑暗中一雙窺探國家安全的眼睛。

但當你停下腳步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小貨車卻都統一掛著“皖”字牌照,

沒錯,這些掌握著全國天津大麻花物流命脈的話事人,其實都來自安徽。

準確點說,他們都是來自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黃壩鄉,

曾經的黃壩鄉,因為地理位置不佳,自然災害頻繁,老百姓生活貧困,

為了給農民兄弟姐妹一個就業機會,當地便成立了黃壩鄉油炸食品協會,家家戶戶推起小車賣油炸大麻花。

在品牌推廣上,黃壩鄉的麻花經理人們遇到了難題,由于在大眾認知里,麻花一番只屬于天津,為了蹭個熱度,黃壩人在貨車上掛起“天津大麻花”的招牌,隱瞞自己的出身,開始了一場全國巡回油炸之旅,

但在這條麻花鋪就的巡回“花路”上,并不包括一站叫天津的地方。

畢竟來天津賣麻花,借用天津人郭德綱的話說,等于從平頂山挖煤賣到大同,屬于標準的于謙父親行為。

就算真來了,在天津人應付踢館的“盤道”中,也很難走上三回合。

在天津人眼里,這種除了面和糖,嘛都沒有的巨型麻花,就是個傻大個。


“八百斤的壽桃——大號的廢物點心”,而天津麻花,絕不可能是廢物點心,


吃過夾餡兒的麻花嗎?

天津點心的顏值,永遠是大陸食品界最奇特的存在,

跟別處的點心比比?蘇式糕點,起酥玉屑如雪,花糕異彩如春,一年二十四節氣,清新永不重樣,

嶺南茶樓,馬拉糕倫教糕叉燒包,看起來平平無奇,純正的甘甜卻讓人安心,

至于北京點心,崇尚游牧的熱量與平民的素樸,別說驢打滾、豌豆黃這種貌不驚人的,連南來的稻香村,也被氣氛感染得灰頭土臉。

天津點心,跟它們都不一樣,始終堅持著自己哏兒透了的審美:

大紅大綠,花枝招展,從不吝惜青紅絲、芝麻、糖漿、京糕條和食用色素,怎么看怎么喜慶,怎么樂呵。


然而繁復鮮艷,并不是金玉其外,內餡兒永遠胸藏錦繡,棗泥豆沙五仁百果,十八般樣樣拿得出手,

這么說吧,在天津,點心都好像會說相聲,

天津麻花就是這樣——你吃過夾餡兒的麻花嗎?

這是它跟外地冒牌麻花最大的不同,不光外皮兒光鮮,里頭也一定有東西,

然而,連麻花也夾餡,乍一聽,多少有點駭人聽聞:誰出的主意?

很多人認為,這來自以“十八街大麻花”聞名的天津老字號桂發祥

那是1927年北洋末世,街頭巷議的,是軍閥褚玉璞兵占津門,主政直隸,然而在河西東樓村十八街,一個“生不逢時”的小點心鋪開了,

鋪子老板,也就是日后桂發祥的創始人,有一個美食家的名字——劉老八

傳說,劉老八賣著點心麻花,不知怎么地,跟一個外號“麻連長”的軍官混熟了。也不知這位是姓麻,是一臉麻子坑,還是愛吃麻花,反正就叫這名兒。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麻連長是個八輩子改不了的吃貨,

那天,麻連長來找劉老八下飯館,結果劉老八沒在鋪子里,出去辦事半天沒回來,麻連長等半天餓了,順手在鋪子里買了幾塊點心。

趕巧不巧,麻連長拿塊點心一咬,餡兒沒熟,剛想罵,一看旁邊炸麻花的油鍋,現成的,干脆回回鍋得了,

他把點心往熱油鍋里一擱,邊上人心里說,這人大概齊是塊耳朵眼炸糕,成了精了——想樂不敢樂,褚玉璞的兵,那都是穿官衣兒的山東響馬,鬧著玩兒吶!

正巧劉老八回來了,看麻連長啃著油炸酥皮點心,受到啟發,決定往麻花里填餡兒,

怎么填呢?把餡兒搟成酥條,跟麻花一塊兒擰成股,一起炸。


酥條就是熱油沖面加糖,芝麻、桃仁、姜片、瓜子仁、青梅、桂花、青紅絲和香精水調和,一根麻花,要配制這么三根酥條,

加上六根蘸好芝麻的白面條,三根酥條六根麻條,多股搓到一起,擰成麻花形再炸,

夾心酥餡大麻花經過香油的快火猛炸,出鍋后棗紅色如同祥云大陸結一樣,透著一股吉祥富貴,點綴在上面的層層什錦果料,也把樸素的麻花裝點出了高級味兒。

掰下一段入口一嘗,酥脆的麻花和清甜的果料混合其間,營造出了濃郁的油潤香甜,什錦夾心略帶的絲絲咸香,既起到了解膩的功效,又讓麻花的整體回味變得更豐富。

這就比啥都沒有的玻璃柜麻花,講究多了——除了個頭大,它們什么也沒學來。

然而就這,也是學了個后來的皮毛,

最早的天津麻花,其實不是這么大的。


天津麻花為啥這么大

我們今天常見的天津麻花,大致分為三種:

一種是路邊攤賣的,一拃來長,捻起一根拿后槽牙一咬,酥松香脆,嘴里一嚼嘎吱嘎吱倍兒香。

一種是大號的,又粗又長,有如成年男子前臂,掰下一塊,嘴里一嚼嘎吱嘎吱倍兒香,

還有一種像散裝糖果,撕開小包裝紙,一口正好,嘴里一嚼嘎吱嘎吱倍兒香,

第一種出現最早,也最日常;第二種超大號禮品麻花,是后來衍生的變異物種;第三種更多出現在旅游景點,供游客采購,

本地人吃得最少的,自然是那種最大個的:又花哨又貴,當零嘴吃不了還浪費,

那為什么天津麻花變這么大了?

1971年,桂發祥大麻花參加了一次廣州出口商品交易會——

在那個閉塞的年代,“廣交會”是個萬眾仰慕的詞匯,對國家來說,它是對外展示經濟成果,出口創匯的重要渠道,在老百姓眼里,那里充滿了見都沒見過的新奇玩意兒。

會上,桂發祥擺出了一根重達三斤的“桂發祥”大麻花。尋常大麻花不過兩斤,這一根是前所未有的大麥克了,

當60多個國家的來賓贊不絕口,他們意識到,麻花可以成為藝術品,

從此,桂發祥開辟了造型為主的藝術類麻花,將原本手指大小的尺寸,增加到了一尺來長,天津匠人的手藝得以放大展現,吸引了更多的中外食客關注,

1999年,吉尼斯熱潮席卷華夏,桂發祥直接亮出一根長1.5564米,重24.98公斤的大麻花,拿下了吉尼斯獎杯,也順勢搶占了一波熱度,

如今這根讓桂發祥享譽海內外的大麻花,還被當作鎮店之寶供奉在大沽南路總店內,

作為津門第一伴手禮,天津人一生的重要時刻都有大麻花的見證。


▲愛麻花的人扯的是什么情結?

© 《無名之輩》

上了大學部,每次假期后返校時,給舍友們帶的最好零食就是大麻花,躺在寢室的上鋪,一根麻花陪伴的臥談會,天南海北聊得滿室生香,

男女朋友談成了,去岳父母家會見親友,除了煙酒果品再配上兩盒鮮艷喜慶的什錦大麻花。長輩兒雖然嘴上說著“別亂花錢”,可心里卻早就樂開了花,默默給未來姑爺+10分,

坐在去外地探親戚的火車上,哪怕是擠得兩腳離地,手里的麻花盒子也絕不能放手。沉甸甸的麻花一亮相,再遠的距離也能被這股酥香拉近。

春節長假在家養膘,一壺茉莉濃茶端上桌,全家分食一根披紅戴綠的大麻花,茶香陪著獨有的桂花酥香,家人間的那股熱乎氣,也像麻花凝聚在一起。

在天津的各個機場火車站,只要看到人人手里拎的那抹紅,你就知道這種忘不掉的津味兒,不論走到哪兒都不會散。

唯一對此害怕的是歹徒和流氓,天津大麻花的粗重,為他們的夜間作業增添了無窮的危險性。

狹路相逢,只要“啪”地一聲亮出天津麻花的包裝袋,對方就知道今天道走窄了——麻花和腦袋,今兒必cei一個,你看著辦吧,

然而子曾經曰過,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所以哏都老百姓平日里,還是跟小麻花更親近些,


▲比如著名天津籍人中龍鳳郭得友

© 《河神》

小時候,一到過節就盼著父母單位發福利。裝在禮盒里各色花花綠綠的小麻花,讓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會是什么口味,帶著興奮和好奇,一天一個讓小孩兒過足了磨牙癮,

畢業工作,在辦公室摸魚摸到肚皮打鼓,半根艮脆的小麻花既解了饞又打發時間。

只要咬得動,一個天津人很難與小麻花分離,

然而,他們也不會像北京人對南鑼鼓巷,成都人對寬窄巷子一樣,對“外地人才吃”的禮品大麻花,表現出太多嫌惡。

全國肥胖率第一、自殺率最低的城市,誰沒事兒操這個心。

生活中還有那么多美好,干嘛不去擁抱。

當狗不理顏面掃地,耳朵眼炸糕開了大酒樓,老字號紛紛變了模樣,天津人無所謂——

反正還有麻花,親民平價,不忘初心,哪怕大個的,也比玻璃柜里的冒牌貨值得買。

一群連麻花都夾餡的樂天派,他們的快樂宛如三層夾心的面茶、十色菜碼的撈面、千層起酥的點心、滿鍋噴香的貼餑餑熬小魚,一口一口,永遠吃不到盡頭,

參考資料:

1.格子,《路上的“天津大麻花”是人販子嗎?》[OL],X博士,2021.2.2

2.孫繼榮,《香飄萬里桂發祥》[J],《求知》,1996 (06),32-33

3.石生章,《馳名中外的桂發祥麻花》[J],《經營與管理》,1983(04),34-35

4.谷衛含,《天津“十八街”麻花》[J],《食品科技》,1980(02),23

(責任編輯:于晶晶_B734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