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將近,柯林斯字典照例在年末公布了本年度的“年度詞匯”,2020年度詞匯是lockdown(封鎖),也就是對旅行、社會互動等方面采取的嚴格的強制性限制,
2020柯林斯年度詞匯,| 圖片來源:Collins
自今年年初冠狀病毒大流行以來,很多人只能通過視訊通話在小小的屏幕中見到至親好友。隨著一些國家和地區封鎖時間的延長,許多人開始關注這種情況對人們心理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我們直覺上都相信,積極的社會互動是人類的基本需求,而極度孤獨是一種令人厭惡的狀態,這種狀態會促使人們修復缺失的東西,就像“饑餓”的感覺一樣。
被迫“與世隔絕”的人渴望社會交往,就像饑餓的人渴望食物一樣——這其實很有道理,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我們在社會隔離的狀態下對社交的渴望,和饑餓時對食物的渴求擁有共同的神經基礎。研究論文已于近日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上。
新研究的部分靈感來自2016年的一項研究。在先前的研究中,科學家在小鼠大腦中發現了一組神經元,它們反應了孤獨感,并會在隔離后產生進行社交互動的驅動力。對人類的心理學研究同樣表明,剝奪社會接觸會導致情緒問題的出現,但這些感受的神經學基礎尚不清楚。
于是,研究人員試圖實驗性地誘發某種社會壓力,即通過實驗手段,了解他們可以控制的這種社會壓力是什么。他們決定采取一種比以往任何研究都更強烈的社會隔離干預措施,
研究招募了40名以大學部生為主的健康志愿者,為了營造完全隔絕的環境,他們把志愿者“關”在校園里的一間沒有窗戶的房間里長達10個小時,在實驗過程中,志愿者不允許使用行動電話(但房間里有一臺電腦,在必要時可以用來聯系研究人員)。
隔離實驗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確保整個實驗環境真的會讓人感到陌生、異常,并且“與世隔絕”,比如,志愿者去洗手間前必須先通知研究人員,從而確保洗手間里完全沒有人;食物會被放到房間門口,然后再通知志愿者去拿——總之,志愿者在隔離實驗中完全不會見到人。
而在另一天中,這40名志愿者還進行了10小時的禁食實驗,以此作為對比。
志愿者分別進行了10小時隔離實驗,以及10小時禁食實驗,并對比大腦中的反應。| 圖片來源:Tomova, L. et al./ Nature Neuroscience
在10小時的隔離或禁食結束后,每位志愿者都需要在觀察一些照片的同時進行MRI掃描。這些照片包括了一些食物的照片、人與人之間互動的圖片,還有鮮花等“中性”的控制組照片。
實驗中使用的線索照片。| 圖片來源:Tomova, L. et al./ Nature Neuroscience
這一步驟實際上也帶來了一些額外的挑戰——對于隔離期之后的掃描來說,研究人員希望在掃描過程中依舊維持沒有任何社交接觸的狀態,因此,每位志愿者在實驗前還接受了相關訓練,這樣他們就可以自己進入機器,而不需要其他人的幫助,
在對大腦的掃描中,主要的注意力被放中在大腦中被稱為黑質(substantia nigra)的部分,這是一個位于中腦的微小結構,此前人們曾把它與饑餓的渴望和藥物渴求聯系在一起。黑質也被認為與小鼠大腦中的中縫背核(dorsal raphe nucleus)的區域有著共同的進化起源,有研究顯示,中縫背核在社會隔離后會變得活躍。
黑質(圖中紅色),| 圖片來源:Yu Zhang, Kevin Michel-Herve Larcher, Bratislav Misic, and Alain Dagher / Wikicommons
研究假設,當進行了社交隔離的志愿者看到人們享受社交活動的照片時,他們黑質中的“渴望信號”與禁食后看到食物圖片時產生的信號相似。事實確實如此。此外,黑質的激活程度也與對食物或社交活動的渴望程度有關,
研究還發現,人們對隔離的反應取決于他們日常的孤單程度。那些在實驗之前的幾個月就長期感覺孤立的人,在10小時的隔離期之后,會比那些社交生活豐富的人表現出更弱的社交欲望,而有一些志愿者可能原本感覺生活中充滿了令人滿意的社交互動,對這些人來說,這種干預對他們的大腦產生了更大的影響。這一點同樣反映在了他們在實驗后的自我報告中。
研究人員還觀察了大腦中其他部分的激活模式,包括紋狀體和皮質,發現饑餓和隔離分別激活了這些腦區中的不同區域,這說明,這些區域對不同類型的渴望反應更為特化,而黑質則會產生一種更普遍的信號,反映了各種各樣的渴望。
實際上,這項研究的數據收集于2018至2019年,早在大流行與真實的相關封鎖措施之前,它是一個大型研究項目的一部分,整個項目主要關注的是社交壓力如何影響人們的行為和動機。
研究人員現在確定他們觀察到了社會隔離對大腦活動的影響,接下來,他們想嘗試回答更多問題,比如社會隔離如何影響人們的行為,而像視訊通話這類虛擬的社會接觸是否有助于緩解對社交互動的渴望,以及隔離如何影響不同年齡段的人。
他們同樣希望了解,在這項研究中觀察到的大腦反應,是否可以用來預測在大流行封鎖期間這些參與者對隔離的現實反應。
參考來源:
https:http://news.mit.edu/2020/hunger-social-cravings-neuroscience-1123
https: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3-020-00742-z
https:http://www.collinsdictionary.com/us/woty
我又想吃了
沒吃早飯看到這個,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