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罐頭”是一檔心理學口味的精神食糧欄目(狗子特別喜歡的)。
今天聊聊所謂的“喜極而泣”,
罐頭質檢員: asier
大家單看這張圖:
圖源:Osports全體育傳媒(2019世界女排國家聯賽)
如果不是對女排有著絕對的信心,我真的分辨不出這是贏了比賽的“喜極而泣”,還是為遺憾落敗而沮喪。(我不信你能)
這就讓我感覺很奇怪了,為啥不管是贏比賽還是輸比賽,我們高興還是難過,運動員(包括觀眾)都會哭?
耶魯大學部的博士后研究員Aragón和心理學教授John Bargh對這一現象進行了研究,他們發表在《Cognition andEmotion》上的一篇報告指出,在我們經歷強烈情緒時,我們表達情緒的行為和表情與我們正在經歷的情緒無關,而與我們的動機相關!
除了“喜極而泣”之外,還有“好到生氣”——
在我們特別開心的時候,我們可能會用憤怒的方式來表達快樂,并伴有攻擊性的表情(比如咬緊牙關、握緊拳頭)。
他們把這些現象總結為一種“二態性的表達”(Dimorphous expressions),就是說,當我們有特別激烈的情緒的時候,不管這種激烈的情緒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我們會表現同樣的行為和表情(比如哭泣、大喊大叫),
那么問題來了,我們什么時候會哭,什么時候會大喊大叫呢?
這取決于我們表達情緒的動機。
換句話說,我們那一刻的情緒是需要釋放還是需要暫停,我們大喊大叫是因為有發泄的沖動(appetitiveorientations),而哭泣則是因為想把情緒暫停在這一刻(consummatoryorientations),
離開運動員來談,在我們的生活中,情緒和表達不一致的例子還有很多。
比如:
好吃到皺眉(正在經歷快樂,卻表現出痛苦)
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明明覺得尷尬,但卻一直在笑)
想掐柴犬的圓臉(面對可愛的生物,卻表現出攻擊性)
因此,我們只有在知道更多關于特定心理狀態和社會狀態的資訊后,才能更清楚全面的了解自己和他人的眼淚/憤怒代表著什么。
如果不正確理解,也許會對我們的社交帶來考驗,
比如在面對一個正在哭泣的朋友,我們不知道是該安慰還是該酸——
他既有可能是真的受了委屈,但也有可能是剛得到一筆巨款然后激動哭的,
圖 OpenClipart-Vectors
Reference
Oriana R. Aragón & John A. Bargh (2018)“So Happy I Could Shout!” and “So Happy I Could Cry!” Dimorphous expressionsrepresent and communicate motivational aspects of positive emotions, Cognitionand Emotion, 32:2, 286-302, DOI: 10.1080/02699931.2017.1301388
| |
| | |
嗚嗚口水直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