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韓國的一種地名叫法而已,類似大陸的街道。
韓國的區劃來源于唐朝時代,盛唐時期效仿漢朝設立刺史的前例,在原本的州府之上又增加了“道”的單位,最終成為唐朝實際上的最高區劃,而這種傳統又傳入了半島地區。韓國目前最高的一級叫做“道”,而且類似大陸的直轄市,韓國還有與“道”同級的特別市、廣域市,目前韓國道級別的區劃單位共有17個。
而在諸道與道級單位之下,還有二級單位,主要分成三種,即自治市、郡與自治區,,這三者統稱為“基礎自治團體”,說白了與大陸的省轄市是基本同等級的。而在這些基礎自治團體下,則又分成“面”、“邑”、“洞”,然后才是里、統、班。
韓國的“洞”,雖然只是相當于大陸街道的區劃單位,但是隨著諸多韓劇的熱播,“洞”的知名度也很高,韓國有很多非常有名的“洞”。
例如《請回答1988》里出現的雙門洞,首爾著名的富人區清潭洞,首爾的時尚街區“狎鷗亭洞”與“明洞”,諸如此類非常多。韓國僅僅是一個首爾,就有超過1.5萬個洞。
李朝時代,根據中原的文化傳統規制,半島又制定了自己的區劃制度。
1407年開始,李朝施行鄰保制度,這種類似于中原“保甲制度”的規制,又被改稱為“五家作統法”,以五家為一“統”,設立有“統首”進行管理,五統為一“里”,設“里正”進行管理,若干里為一“面”,設“面長”進行管理。
當時的面長與里正都是從當地的鄉民中選人擔任,大多都是當地的豪紳,而這些就被稱作“鄰保”,在鄰保之上,才是李朝官方正式設定的各級區劃機構。
李朝的鄰保制與中原唐宋時代類似,卻不同于當時的明朝,而其中的“里”,按照半島的習慣稱謂,又被稱作“洞”,也可以翻譯成“村”,所以里正也被翻譯成洞主、村首。
日韓合并之后,日本根據自身的制度再加上半島本身的文化傳統,延續了十三道制,在半島上的十三道之下,設立府、郡,然后才是邑和面。
脫離日本獲得新生之后,韓國恢復了很多傳統的區劃之制,并且在上世紀后期掀起了郡市合并的浪潮,最終形成了如今的區劃樣貌。
韓國的“洞”,其實就是大陸的街道,只不過因為韓語是一種拼音文字,而且其大量詞匯也都來自漢語,所以在表達意思的時候需要借助漢語來完成,“洞”在漢語還有韓語里的意思并不完全一樣,在韓語里,洞除了有漢語里的固有意思之外,還是個區劃單位的名稱。
洞 峒也 大山的意思 帶洞的地名都在山區
我滴老家,就住在這個洞,我是這洞里土生土長的人兒。。。。\n韓國人唱起來就像老鼠在唱歌?[捂臉][捂臉][捂臉]
都屬于天山童姥管轄
盤絲洞是棒槌的哪里[摳鼻]
我家在首爾直轄市中路區筆洞[大笑]
座標:浙江省武義縣,也有很多“洞”,郭洞、仙洞、石甲洞…
相當于村比較合理。
其實就是屯的音譯
在韓國叫洞相當于大陸的鄉鎮
重慶也有洪崖洞、魚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