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失敗者”,被銘記了300多年

現在流行一種“雞湯”,大意是說:一塊石頭,有棱有角,從山坡上滾下去,勢必跌撞得面目全非;但如果是一個已被磨得很圓滑的鵝卵石,那就順利輕松多了。

什么意思呢?你改變不了世界,就要學會改變自己,這才是一個人成功的訣竅。

聽著貌似很有道理,很受用,但從本質上講,這就是一碗“毒雞湯”,要一個人學會妥協,隨大流,去個性,怎么舒服怎么過,到最后,即便真的抵達所謂的“成功”,這樣的成功放到歷史中、放到社會上有意義嗎?

反之,一個頑強的靈魂,如果時時不愿與世界妥協,不肯屈從現狀,就算他失敗了,這樣的失敗是否更有意義,更值得尊重?

今天,我們來講一個“失敗”的人。


▲傅山畫像,明亡后曾自號“朱衣道人”。

傅山(1607—1684),字青主,山西陽曲人,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奇人,很多人知道他,可能源于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在《七劍下天山》里面,傅青主是名滿天下的一代宗師,文武雙全,醫術精妙,書畫亦絕,

梁羽生不是一味瞎謅,歷史上的傅山,的確對得起這些評價。

但縱使一身絕技,傅山卻是一個“失敗”的人,因為,他不從俗,時刻與世界對抗,最后變成了那塊有棱有角的石頭,

傅山是個天才,記憶力超強。有一次,他與一個馬姓同學比記性,由他的哥哥傅庚圈定53篇詩文,看誰能在最短時間內都背出來,

馬同學背了一整天,才背下四五篇,傅山從起床洗漱完畢,到早飯前,短短的時間內,就全背下來,一字不差,這讓馬同學膜拜不已,嘆服如神。

如此記性,科舉考試應當不在話下。按照晚明思想大咖李贄的經驗,考科舉最容易不過,無非背誦三五百篇范文,考試時審對題目,默寫一篇上去,保準高中,

然而,傅山就是能把十拿九穩的試考砸。題目關于如何修身,傅山的答卷卻寫滿了國家面臨的種種危難。這叫故意審錯題,他后來在詩中回憶這段經歷說:“念我弱冠時, 命藝少舊習,塾題試致身, 滿臆河山疾。”

一個“臆”字,說明了他考試時的狀態,滿腦子都在想河山危急的事,壓根兒不管試卷題目,他只想借機喚醒當局者,

他的老師袁繼咸,十分惋惜,說,傅山的文章確實好,可惜滿是“山林氣”。言外之意,是當局不喜歡。

實際上,傅山對此并不在乎,他對八股文毫無興趣,不會強迫自己去鉆研取巧,他后來說,就算八股文寫到天下無敵,又有何用?指望用八股文來接續孔孟之脈,“真惡心殺,真惡心殺”!

所以,在世俗意義上,青年傅山算是徹底失敗了,


▲劉家良在武俠電影《七劍》中飾演傅青主,

生在晚明,這是傅山那一代人的命,國運沉淪,整整一代人的前途就完蛋了。

明清易代之際,傅山37歲,是當打之年。掛在煤山槐樹上的那具皇帝尸體,對遺民們卻是一種無時不在的道德鞭打——我們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打贏野蠻人——如今,野蠻人入主中原,連崇禎皇帝都成了“代價”,

讀書人就更應該成為“代價”,

明亡之前,傅山對明朝統治其實很不滿,他的老師、山西按察司提學僉事袁繼咸,因為敢于言事,觸犯了當朝首輔溫體仁的利益,溫的馬仔張孫振構陷了個罪名,把袁繼咸押送京師,

傅山知道后,對朝廷指白為黑十分憤慨,于是變賣家產,帶領130多名同學赴京鳴冤。他們到處散發揭帖,揭露真相,希望能夠上達天聽,

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冤案終得大白,袁繼咸始獲重新起用。作為這次學生運動的頭領,傅山和他的同學薛宗周很快被稱為“二義士”,名聞天下。

不難看出,身處明末,傅山就是一個盡力改變世界,而不是改變自己的人,

但是,清軍很快打進山西,百姓哭成一片,傅山聽到消息,跟幾個朋友舉杯痛哭了一場,那年除夕夜,他寫下悲痛之詩:“三十八歲盡可死,棲棲不死復何言?……怕眠誰與聞雞舞,戀著崇禎十七年,”

袁繼咸后來在南明抗清,被俘虜,他堅決不降,被殺前托人帶信給傅山。信中說:“晉士門下知我者甚深,不遠蓋棺,斷不敢負門下之知,使異日羞稱袁繼咸為友生也,”

意思是,我如果投降了,你們當學生的,也會以我為恥,

袁繼咸之死,對傅山的觸動很大。很長一段時間內,傅山帶著老母親、兒子輾轉各地,為反清復明奔走。

順治十一年(1654)六月,傅山突然被捕,成了太原府監獄的囚犯,

原來,受南明政權指派到北方發動反清起義的宋謙,被捕后供出了傅山。明亡后,傅山做了道人,身穿紅色道袍,自號朱衣道人。宋謙對傅山的字號、年齡、衣著等資訊一清二楚,清廷于是派兵抓人,

憑宋謙的口供,清廷判傅山謀反死罪毫無問題,傅山的母親也已做了最壞的準備,她對傅山的朋友們說:“道人兒自然當有今日事,即死亦分,不必救也,”

就是說,我這個兒子出事被捕,乃意料中事,就算死了也值得,你們無須費心費力營救了,

出人意料的是,傅山入獄一年后,竟然獲釋出獄。他的朋友全力營救,八方疏通,還是起了作用,

出獄后,傅山卻陷入了精神的痛苦之地,無法自拔。他寫了很多詩句,反復慨嘆他的羞愧:

“病還山寺可,生出獄門羞,”

“有頭朝老母,無面對神州,”

“死之有遺恨,不死亦羞澀,”

反清復明無望,自己又鋃鐺入獄,出獄后背負茍活的精神負擔……

所以,在世俗意義上,中年傅山也是徹底失敗的。

在精神折磨之外,物質考驗也成為傅山后半生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直接說吧,就是窮,貧窮伴他到死為止

明亡之前,傅山家境殷實,在老家忻州及太原一帶有多處地產,明亡之后,他一方面典賣家產從事反清復明活動,一方面將部分財產分散給族人,因此自身經濟條件急轉直下。

他不得不通過鬻書賣畫、行醫售藥等方式謀生,且時常尋求朋友的幫助,勉強度日,

有一次,他聽說祁縣的米價比省城便宜,專門寫信委托朋友代買,此種心酸,可想而知,

貧窮的流浪生活,讓傅山背負了對老母親的無限愧疚,他后來回憶說,明亡后侍奉老母親27年,其間不是有米無菜,就是有菜無米,或者有米無菜無油鹽炭薪,總之,老人家一個月至少有半個月吃不好。

他和兒子傅眉入獄那年,除夕夜,傅眉被釋放回家探望祖母,一進家門,才知道家中已經斷糧數日。

有一年,傅山過生日,有個朋友老早就說要給他割兩斤肉。他眼巴巴等啊等,到了生日當天,那人卻毫無動靜。無比失落的傅山,只好去寺廟里喝大鍋粥,

不僅如此,連文人的基本配備,也大成問題,有個好友要請傅山在扇子上題字,傅山說好,但得等幾天,為什么?因為他此時連書扇的毛筆和印泥都沒有。

然而,傅山完全有能力讓生活過得更好,不用這么慘兮兮的,他具有非凡的書畫才能,醫術也相當了得,名氣更是一線明星那么大,因為傅山,當時一堆一流人物跑到山西,比如顧炎武、屈大均、閻若琚、王士禎等等,讓山西成為清初全國的文化中心,

只要傅山愿意改變自己,變成一顆圓滑的鵝卵石,財富、官位都會滾滾而來,

但他沒有,對他而言,這些改變觸及了一個士人的底線,他絕對不會去做,誘惑再大,也不動搖。

寧可過他的窮逼日子,也不讓高貴的靈魂掉價。

人家夸他的字好,請他寫兩句,他揮筆寫道:“亂嚷吾書好,吾書好在?”

你懂不懂書法,就跟著瞎夸,

人家買他的字,又怕買到代筆的贗品,就要他當面寫,他直接說:“俗物每逼面書,以為得真,其實對人作者,無一可觀,且先有忿懣于中,大違心手造勢之妙,真正外人那可得知也!”

你們這些土豪啊,真是愚蠢至極,以為當著面寫的就是真品,其實,我內心不爽,寫出來的都是死字、死畫、死詩文,

人家要他幫治病,他則拒絕給兩種人看病:奴人(奴態之人)和胡人(糊涂之人),他的理由是,妙醫和妙藥,不能治粗俗者的病,

哪怕窮得叮當響,他依然是那個堅守的、傲嬌的、高貴的傅山,連顧炎武都自嘆弗如,說:“蕭然物外,自得天機,吾不如傅青主,”

但是,在世俗意義上,窮字當頭的傅山,晚年照樣失敗,相當失敗,


▲傅山醫術高超,尤其擅長婦科,圖為他的“醫學書稿”。

康熙十八年(1679),為了安撫籠絡漢人知識精英,康熙帝舉行了博學鴻儒特科考試。各地舉薦了180多位“博學鴻儒”,幾乎把大江南北的大V“一網打盡”,

傅山名氣大,學問高,自然在官方的征辟之列,他稱病不出,地方官不依不饒,要把他抬到京城。到了北京城外一座寺廟,傅山寧死不進京,皇帝也沒辦法,只好放他回去了,

這時候,離明亡已經過去30多年,除了傅山、顧炎武等少數死硬派,絕大多數知識精英對清廷的籠絡趨之若鶩。

傅山對此感到痛心,據他統計,崇禎十年(1637),山西考中進士的19人中,有16人在易代之際降了滿人,出仕做了官。

他看到這樣快速轉向的世界和人心,知道自己沒有權力和能力去阻止別人的趨之若鶩,但他,沒有隨大流,也沒有改變自己。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臨終前,77歲的傅山寫下《辭世帖》,慶幸自己終于“真返自然”,并要求不發訃告,不設吊唁,到死為止,他從未與這個世界妥協過,

這就是傅山走過的路,一條崎嶇難行、人跡罕至的路。

如今,泛濫成災的雞湯文,絕對不會教我們去走難走的路,只會迎合我們的舒適區,以溫水煮青蛙的姿態,讓我們覺得很焦慮,同時很享受,

傅山,如此高貴的靈魂,在他們的字典里,是傻子,是失敗者,他們只會推崇左右逢迎、順風順水的人精,美其名曰善于改變自己,適應環境,勝者為王,

現在的知識精英,太善于在嚴酷的環境下讓自己舒服起來了。在他們的認知里,傅山只要改變一下心態,甚至不用做什么,就是鐵定的人生贏家——

青年時期,不要那么憤青,好好歌頌晚明的醬缸,寫寫四平八穩的科舉時文,舉人進士不就到手了嗎?

中年時期,不要那么講氣節,喊兩聲反清復明,做做姿態,讓天下人都知道你有兩根硬骨頭就行了,接下來偷偷做個順民,向新主表表態,高官厚祿不就到手了嗎?

晚年時期,不要那么脾氣火爆,嫌富愛貧,誰給的錢多,就給誰寫字,寫好看,寫好聽;誰給的錢多,就給誰看病,開好藥,開貴藥,發家致富還不是分分鐘的事嗎?

然而,他們沒有想過,這樣處處算計、人情練達、養尊處優的“傅山”,那個時代也許有很多很多,因為太多太濫,以至于他們的名字一個也沒留下來;即便留下名字,后人也不會惦念他們,

而那個真正的傅山,盡管生前“失敗”,身后卻甩開當時那些成功者幾條大街,成為一個民族高傲的象征;盡管生前貧苦,身后卻一幅草書拍出3277.5萬元的天價(《治學篇、太原三先生傳》長卷,大陸嘉德秋拍,2011年),讓那些速朽的成功人士,驚得棺材板都壓不住,


▲傅山草書《治學篇、太原三先生傳》局部。

我之所以推崇傅山的軸和犟,贊美傅山的“失敗人生”,鄙視那些貌似鮮美實則毫無營養,甚至有毒的雞湯文,理由只有一條:

再小的力量,再小的個體,也可能改變這個世界;即便改變不了世界,也不要讓自己被這個世界改變,

3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民國38年后,很多已不存在

  2. 就是閑的,明末反明,清初反清把你能的。大明就是被你們山西老扣給禍害了

  3. 山西老明末資敵,清初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