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好的電影,真的這么快就要下線了?

時隔33年之后,豆瓣評分高達9.2的《天堂電影院》,終于在內地上映了,

這部電影是太多影迷心中的“白月光”,很多人就是從這部電影習得“人生沒有容易二字”,也獲得了愛的教育——故事結尾長達3分鐘的“親吻”鏡頭集合,這些曾經被義大利電影審查視為“傷風敗俗”的鏡頭,像海嘯一般涌來,卻又像潮汐般輕柔地在觀眾心里棲息。


老頭子阿爾弗雷多對托托說:“生活和電影不一樣,生活比電影難多了,”


我突然就想起了前段時間刷屏的文章《平原上的娜拉》,那個被困在農村小鎮中的劉小樣,

電影的魔力就在此:人類的悲歡,是可以相通的,


但很可惜,很多人還來不及看,影片的排片就已經快被擠沒了,

端午假期的第一天,該片的排片已經不足2%。而在網上,還有很多影迷苦于找不到地方看。

翻看最新的豆瓣評論,內心也是五味雜陳。

很多人說重看30年前的老電影,“還是那么打動人心”,也有很多“第一次看”的新觀眾,說“很幸運可以在電影院看”。

但從票房數據看,盡管網路上很多人求排片,該片還是挺“無人問津”的,

可能是因為太多偉大的詞匯,曾被用來贊譽這部電影——以及那些同樣“經典”的佳作,以致令人心生敬畏、甚至都不敢走近。最后,要完整地體驗一回或重溫經典,也就變得艱難起來了吧。

我不確定,現在的人們是否明白,或者說足夠珍惜大銀幕重映的價值。也許有很多人會覺得:為一個甚至都稱不上真實的東西,付出時間和精力,值得嗎?

至少對我來說,是值得的,


我記得自己是在差不多2010年的時候,窩在宿舍電腦前看完這部電影的。

我這種影迷,在當時都會被“嫌棄”太后知后覺、識貨太晚,

畢竟,《天堂電影院》上映于1988年,次年獲得坎城主競賽單元的評審團大獎,1990年又斬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而在很多年前,在論壇,甚至更早的時候,就已經被無數影迷封神了,


在那個年代,這些電影根本和大陸大銀幕無緣,大家只好去各種音像店或路邊攤淘VCD或DVD來看。再后來,互聯網打通了世界,電影成為更大眾的愛好和話題,那張阿爾弗雷多摟著托托、兩人都笑容淳樸的海報,我好像總能在互聯網沖浪時看到——快找“種子”吧,心里有個聲音在催促著。


那時的資源沒那么清晰,觀影體驗也沒那么好。

甚至,自己對電影主題的理解也很粗淺,只是隱約感受到了某種和人生、和愛情都相關的苦澀芬芳。

但這部電影,還是留在了心里,我逐漸明白那是電影帶來的五官通感,是某種關于遺憾的痛感,還有關于人生、愛、歲月、成長、取舍等宏大命題的柔軟講述。

看過這部電影,在當時就是一種privilege了。

但時代,顯然已經快速轉變。現在,恐怕二倍速都不夠用了。

看劇要看爽劇,刷文要刷爽文,最好還能夠精準聚焦男頻或女頻的細分市場;直戳G點才能“爆”,把微博熱點在劇本創作初期就 ALL IN,燃起多少觀眾的焦慮,就能收獲多少的話題熱搜,最好能住在熱搜上,


還不只是“爽”字當頭,移動設備的普及還讓快餐文化、速成攻略、碎片化內容成為主流。人們獲得快樂的方式變得便捷,只需輕輕滑動手指,就可以圍觀人生百態,奇聞異事或工業糖精任君選擇。然后,更多同類型的“快樂”將通過算法再次加碼打包投喂給你……

就這樣,被簡單的快樂所包圍,但卻也困在了算法的單一供給之中,

我們能堅持多久不看行動電話呢?15分鐘?半個小時?又或者再長一點,一個小時?

行動電話電量只要變成紅色,現代人就焦慮了起來,不是嗎?

我們又能持續專注一件事情多久呢?

如此說來,到影院看電影,是一個需要付出不少成本的娛樂。選定檔期、提早購票,再如期奔赴一個黑黢黢的密閉空間,然后投入到一場長達兩小時的夢境之中……

當馬丁·斯科塞斯接受流媒體Netflix的幫助,拍出快三個半小時時長的《愛爾蘭人》,他語重心長地呼吁觀眾“不要用行動電話看我的電影”,我想他呼吁的并不僅僅是一個更大的觀影界面而已。


《盜火線》(1995)&《愛爾蘭人》(2019)

這位好萊塢頂級的導演,上世紀曾經執導過《出租車司機》《憤怒的公牛》《好家伙》等經典電影;進入21世紀,也有《紐約黑幫》《無間行者》《華爾街之狼》的杰作問世,

他對觀眾還提出過更“苛刻”的要求,他說大受追捧的漫威電影并不是電影:“電影應該是演員努力去傳達情感和心靈感受的作品”,雖然漫威電影的制作也很精良,演員表演都非常到位,“但終究還是很像在主題公園看的影像”,

后來,他又追加了一篇文章,影迷圈內將之翻譯為《電影永不投降,老馬永不投降》。關于電影藝術,老馬率先給出的答案,是電影大師費德里科·費里尼。

不要被電影大師、藝術電影這樣的大詞嚇跑,更無須妄自菲薄,文章的落點其實很通俗易懂:電影始終在探討的,是“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么”“快樂何處尋覓”“自己在人生中的定位為何”等哲學母題。

還是那句:“電影應該是演員努力去傳達情感和心靈感受的作品。”


不久前,史詩巨作《指環王》在大陸重映了4K重制的版本,這部曾為無數影迷開啟了魔幻世界大門、獲得了351項國際獎項的佳作,不僅未能在票房上有所作為,還在電影購票APP上屢收一星差評。“三小時一個戒指沒送完,節奏太慢”,新入場的觀眾未必有足夠的耐心去了解這樣的巨作,更談何吸收和消化呢?最后給出“批評蘋果不是梨”的批評,多少讓人心里不是滋味啊。

之前也有傳《放牛班的春天》將有望引入并重映,但這部“溫柔”的電影,真的會被如今的“雞娃年代”所接納、甚至獲得治愈嗎?怕是要捏一把汗了,

在《天堂電影院》里,多多在30多年后返鄉,目睹了天堂電影院被拆毀等一系列“物非人非”的變化。

就像電影名為“天堂”,這不僅是對人生的漫長告別,也有導演對那個古早電影年代的緬懷和對藝術記憶的再珍藏。

而如今,同樣是在30多年后,這部電影來到大陸重映,在銀幕上托托將再一次目睹天堂電影院的倒塌,

但我想,這座“天堂電影院”還存在于很多大陸觀眾的心里——尤其,能夠在大銀幕觀看,真的是privilege啊,

排片很少了,抓緊時間去看吧,畢竟,大陸市場從來不乏觀眾“用腳投票”支持影片,甚至最終逆襲的例子。

每個觀眾,都可以守住自己的“天堂電影院”。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