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旭
那些網紅老人,其實都是認真生活的“年輕人”。
64歲頤養天年的想法,被這些網紅老人顛覆了,/受訪者供圖
64歲,在人們的印象中,應當是抱子弄孫、頤養天年的歲數。但對于劉明明而言,卻是另一段職場經歷的起點。2015年,64歲的她做出了一個充滿挑戰的選擇:在兩家德國企業做了近三十年“頭號人物”的她接受一家跨國公司的工作邀請,成為總裁特別助理、全球戰略與企業發展部總經理。
這已經不是劉明明第一次做類似的抉擇了,上世紀80年代,她在某機關任職,手頭的行政工作對她來說是一種束縛,于是,她砸掉“鐵飯碗”,當了一名銷售,在新環境中,她如魚得水,別人的工資數以百計時,她已經能拿到近萬元的月薪了,
38歲那年,劉明明又不按常理地出了一次牌,這一回,她與丈夫前往德國,就讀企業管理專業。她在某短視訊平臺的“時尚阿么團”賬號上發布的視訊講述了這段經歷。當時她是年齡最大的學生,大多數同學對她表示質疑:“她不會真的想干些什么吧?”“都這個年紀了,本本分分當個主婦,不行嗎?”
面對不太友好的聲音,劉明明選擇了“屏蔽”。學成回國后,她任職的第一家中德合資公司,在她加入后很快扭虧為盈;當年云南省的十強企業,她管理的公司位列第三。之后她先后在兩家德企做高管,7個人的團隊壯大到1000多人,大陸高端造紙設備市場占據50%以上的份額,這些成績,都是劉明明親手創造的。
“每個阿么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
這么多年來,劉明明最大的感受是“時間不夠用”,因為在工作之余,她還有很多愛好。不論是唱歌還是走臺步、游泳,她都傾注著熱愛,她尤其喜歡時裝,早些年她會自己畫圖、親手制作。她不喜歡買一些所謂時尚單品,在她看來,“一有時興的東西出現,大家就都穿上了,那就算不得潮流了”,不過,工作的忙碌,使得她不得不選擇購買,每隔一段時間,她就會到商場逛一圈,買些對自己口味的衣裝。
劉明明懷念那些帶著舊日質感的美,這也體現在她的衣著上,/受訪者供圖
“我穿的衣服比較講究,不一定是大品牌,但質量要好,還要懂得在什么場合穿最適合,”在德國總部開會時,同事們認可她的外形,認為她“作為管理者,一定是嚴格而有條理的”,由于總是乘坐同一家航空公司的航班,許多空姐也認識她,她們說,“這個航班氣質最好的就是您”,
但劉明明懷念那些帶著舊日質感的美。有一次,她瀏覽視訊,發現了與自己想法契合的“時尚阿么團”,團員們與她年齡相仿,她們穿著亮色的旗袍,在歐洲一些景點打卡,留下了諸多美好的影像,并在短視訊平臺分享。之后,她找到阿么團的聯系方式,發了條私信,表示自己也想加入。
工作的繁忙讓她很快忘記了這件事,在先生的提醒下,她才記起來,她驚喜地發現,對方回復了她,并且邀請她加入,但首次參加活動,她感覺自己有些融入不了,同團的100多個團員里,有退休工人,有幫子女帶孩子的,也有搞模特隊的,作為仍在職場沉浮的人,劉明明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某次晚宴上,劉明明和幾個年輕的創始人聊起這件事,女孩們告訴她,“每個阿么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在職場上的努力與實干,也能展示這個年齡段最好的風采”。幾次接觸后,劉明明發覺,雖然大家的背景和經歷各不相同,但在每個個體身上,追求美好生活的勁頭是一致的。一次分享會上,劉明明聽一位退休的大學部教授講解旗袍,“她可以講得那么精細,那么有文化氣質”。那時劉明明意識到,有些東西是她過往沒有關注過的。
她慢慢找到了自信,“我覺得可以用自己的經歷給這個團隊帶來價值”。在她拍攝的第一個“時尚阿么團”視訊里,她講述了自己的經歷,起初她并沒有太高的預期,但到了工作日,她的同事紛紛拿著視訊跟她說:“劉總,這下您成‘網紅’了。”
面對不同的反饋,劉明明會在視訊評論中耐心回復,/受訪者供圖
“我想知道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關注。”在評論區里,劉明明看到的大多是正面評論,不過也有負面反饋:一類是認為這是商業包裝,另一類則表示——“我們年輕人都沒工作,70歲的人還在占著位置,我們怎么辦?”
劉明明在評論區實名回復,面對第一類負面反饋,她說:“媒體的確會有些虛假的概念,但是我這個是裝不出來的,我能做的始終是實事求是。”劉明明覺得,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一種褒獎,“正是因為生命歷程的不可思議,他們才會那樣說”,
對于第二類負面反饋,劉明明則耐心解釋,她希望達成的是,給年輕人更多的鼓勵與幫助。“老人的助力不一定是在家里帶孩子,能在職場上幫助晚輩少走彎路,也是一種方式,我并不需要跟你競爭同一個職位,我也不會參與辦公室政治或者排擠同僚,我反而會讓年輕人更好發展。”
劉明明很關注剛剛發布的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她注意到,大陸60歲以上人口占了總人口的近20%,她認為這對社會而言是一個巨大的負擔。她希望有更多老年人像“時尚阿么團”一樣,保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對美、對生活有一定的追求;另外,最好也能為社會創造一些新的價值,
但對于家庭,劉明明還是有一些遺憾。女兒在德國生產時,想讓劉明明過去照顧,她權衡再三,考慮到職業身份以及對企業的那份責任,她拒絕了女兒,除了情感上的虧欠,她覺得自己的時間也很緊張,
對生活節奏的把控和自我約束使得劉明明可以保持積極的狀態,/Unsplash
起床后,劉明明會先做一小時瑜伽,休整片刻,前往公司。在去公司的路上,她在車里完成了吃早飯、化妝、查收郵件等日常事務,到了公司,她簽字、批文,跟員工談話,做項目,她6點下班,晚上不吃主食,飯后她會散步,每天保持步數五六千步是她的運動下限。散步后,她會打坐半小時,然后爭取在10點30分和11點之間上床,
今年,劉明明踏入古稀之年,她說自己“正當年”。
“我不是老年人,而是一個認真生活的年輕人”
與劉明明一樣,楊北海對穿搭也有自己的品位,在他發布的視訊里,能看到他對著裝的偏好:西服、領帶與馬甲,構成了他儒雅紳士生活的“三件套”,他的賬號名叫“北海阿公”,經常與他一同出鏡的是兒子“末那大叔”,兩人既是父子,也是很好的朋友,
楊北海早年是青島車輛廠的熱處理工,“在那個年代,工人階級是比較體面的”。工作之余,他喜歡彈吉他,也愛讀書,尤其鐘情于哲學和莎士比亞,在外人眼里,他是個不折不扣的文藝青年。他還有一個固定習慣——每年與兒子楊末那拍生日照。楊北海希望用這樣的方式記錄孩子的成長,
2018年,楊末那萌生了一個想法:將父親變老的歷程留在影像中。他把跟父親的合照放到短視訊平臺上,令他們意外的是,第一個視訊就有3000多萬次觀看,點贊數達140多萬個,當時七十出頭的楊北海覺得這很神奇,“我從小到大都沒被這么多人夸過”。
“將父親變老的歷程留在影像中”,是楊末那最初的想法。http://受訪者供圖
自那之后,楊北海做飯、旅游、晨練,都會拍成視訊發布,楊北海覺得,那些內容不僅傳遞了自己對生活的態度,也在潛移默化中“為社會做了貢獻”。很多人給他留言,“希望自己老年時也能有這樣的心態”:“阿公都過得這么精致、有儀式感,我們為什么不認真生活呢?”很多心情糟糕的人看到他的視訊,表示自己得到了療愈,每當楊北海看到那些反饋,他就覺得自己這么做是有意義的,
如今“北海阿公”有近50萬名粉絲,面對自己“網紅”的新身份,楊北海的心態還算平靜,他依舊如常5點起床去早市買菜,然后精心準備一日三餐。
空余的時間,他會瀏覽新聞,“我想知道年輕人現在正在關注什么”。下午,他有時練練吉他,有時出去和老友們聚會,他們在一起聊往事,也聊大陸外新聞,偶爾還會因為觀點不一致進行辯論,楊末那說:“我感覺父親身上還是有年輕人的那股勁。”楊北海自己也說:“我不是老年人,而是一個認真生活的年輕人。”
兒子能察覺到,父親是真心喜歡拍短視訊的,有時候楊末那工作忙,無暇顧及父親這邊:“要是一星期左右沒給他拍視訊,他就會主動問我,怎么不發了呢?”但在短視訊平臺上,生活向內容往往容易同質化,從而造成一定的審美疲勞。一旦沒有新鮮感,用戶很快就會取消關注,這也是楊末那感到困擾的一點,但和父親交流過后,他們一致覺得,沒有必要為了迎合流量而作出妥協,“咱們的初衷就是分享生活”。
現在,“北海阿公”賬號的更新周期是5—10天,內容依舊是那些簡單的日常,楊北海研究美食,改造廢物,在楊末那看來,比起“堆砌出來的儀式感,他更在乎生活本身”。父親的狀態是令人羨慕的,楊末那覺得,那或許是更多人未來應該追求的一種老年生活。
“早睡早起,漫不經心”
喻阿么在做的事情,和年輕人沒有什么不同,/受訪者供圖
身處成都的喻阿么與楊北海走紅的經歷相似,孫女蔡昀恩將阿么喝可樂的視訊發到網上,誰也沒料到,一個老年人竟然會有那么多人關注,蔡昀恩意識到,阿么身上好像有很多不太一樣的老年生活方式,吃火鍋、漢堡、串串,喝奶茶,這些年輕人愛做的,阿么也都喜歡。
喻阿么今年101歲,她的賬號有近680萬人關注,但她本人對此并沒有太多的概念,于她而言,網路像另外一個世界,熱鬧與喧囂與她無關,她在意的只是每天她想完成的那些事。
喻阿么每天準點起床洗漱,之后會泡腳,上午,她在閱讀報紙中度過,邊讀邊吃一些零食、喝點兒小酒。下午,她看電視、玩魔方、哈拉、散步,之后早早睡下,孫女用八個字形容她的生活——“早睡早起,漫不經心”。
八九十歲的時候,喻阿么還經常給人“義診”,對喻阿么來說,這份職業讓她頗為榮耀。她19歲離開老家自貢跟隨公公學醫,學成后,她在成都一家公立醫院任職,做了一輩子醫生。救死扶傷,也成了她人生價值感的來源,
在事業上,喻阿么極為要強,想成為最出色的醫生,但對于名望與金錢,她始終喜歡不起來,退休后,喻阿么每個月能收到3000元退休金、200元老年補助,她覺得,那簡直是一筆巨款,
對待生活,喻阿么有“漫不經心”的態度,但又是樂觀而積極的,/受訪者供圖
生活里,喻阿么仿佛對什么事兒都不放在心上,蔡昀恩說:“很難看到阿么因為某件事情的壓力而失眠。”在家人看來,喻阿么對待生活一直是樂觀而積極的,“煩惱不過夜,是她長壽的一個秘訣”。
這些在視訊里也能直觀地感受到,別人問喻阿么想要什么,她回答:“明天我們出去嗨嘛,”有一回,演員王耀慶問她:“要是有人找你拍電影,怕不怕?”她很果決地說:“去嘛!怕啥子,反正大家臊皮(丟臉)嘛!”說完,她唱起歌,展示自己的才藝。不久前,她和醫學院的一位教授吃飯,她自信而流利地背出各個穴位,之后補上一句:“我啥子都會!”
都是有文化的阿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