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又雙叒叕來“碰瓷”啦!

話說,多年來網上一直流傳著一個關于韓國人的段子——“萬物皆韓國”,原因就是韓國一些“杠精”網友到處抬杠說:這是韓國的,那是韓國的。也不知為何,他們似乎尤其喜歡對大陸文化“窮追不舍”,先是申遺“大陸風水”和“中醫”,后又說孔子、西施、李白,甚至孫悟空都是韓國的……近日,“萬物皆韓國”系列又更新了,事情還要從一名大陸漫畫家說起……


01

PART

畫手事件

最近,一位大陸漫畫師old先創作了一組“古風混搭”的繪畫作品,并且海外同步。這莫名地點燃了韓國人“虛偽”的民族情緒,引來韓國網民一致聲討,他們稱畫師所畫人物中戴的帽子是抄襲了韓國的傳統服飾,還貼出大陸清宮劇圖片指出“辮子才是大陸傳統造型,愛你們自己的文化去”等評論,瞬間惹惱大陸網友,



畫師本人隨后對此作出解釋,貼出了她所參考的人物服裝形象及出處。這些圖片又一次引起了爭議,韓國網友依然不買賬,否定圖中的服飾裝束為大陸裝束。大陸網友聞訊趕來。就此,中韓文化大戰的序幕拉開,

02

PART

劇照事件

幾天后,大陸內地演員許凱在微博曬出了《尚食》一劇的自拍照,有網友評論稱他穿的像韓國古裝電視劇,而作為《尚食》制片人的于正馬上轉發表示:這妥妥的明朝漢服,不能因為當時作為大明屬國的高麗沿用了,就被沒文化的說成“韓服”!在境外社交平臺上,于正同樣第一時間發文捍衛大陸漢服歷史、不容被外人篡改污蔑,大陸網友也羅列各樣歷史證據,保護我華夏文明。



不少的網友和各界知名人士也都參與了這次的討論。今天咱們就來好好說道說道幾千年漢服文化的淵源,

03

PART

大陸古代漢服演繹

先秦:

大陸作為全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早在新石器時期就已經產生了服飾文化。人們在骨針、獸皮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出了紡織機架,服裝材料由此得到了豐富,各類服飾也由此產生了不同的功用,


貫頭衣

在春秋戰國時期,中華服飾進入以“禮”為規制的發展階段,服飾意識與天地同構,內涵深邃的大陸哲學。此時的穿衣風格主要有上衣下裳的冕服制及連體式的深衣制和牟服制等,貴族女性還會將長衣后方裁短,露出拖地長裙,在環佩叮當之間,營造出翩然的窈窕姿態。


商周貴族服飾(上衣下裳)

發展到了戰國時期,貴族男女流行穿著上下連屬的深衣,也就是外套。當時還采用了立體構造的手法,前方下擺立體設計為“入”字形,方便人舉步行走。


馬山一號楚墓出土的服飾

而此時的士大夫階層,往往頭戴皮冠,內穿曲裾袍,外罩廣袖深衣,腰系一把寶劍,彰顯尚武之風,

作為中華服飾的奠基期,先秦時的服飾穿著需求逐漸從日常轉變為禮儀,也從樸素變得越發華美。各種艷麗的顏色,為君子淑女所求。

秦漢:

秦朝橫掃六合,建立大一統之后,貴族平民都開始崇尚黑色。秦代貴族女性往往也是一身直裾袍服,腰間搭配奢華的寬腰帶和帶鉤,妝容淡雅莊嚴,盡顯大秦國風,

漢朝取代秦朝后,服飾形式基本沿襲秦朝,仍以袍為典型服裝樣式,并分為曲袍和直袍兩種,只在色彩和紋章的運用上略有差別。


漢代還確立了以冠帽為最大特點的冠服體系,此時上自公侯,下至小吏,都戴有明顯折角和梁的進賢冠。


漢朝是中華服飾的完備期,其強大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影響力,塑造了一個空前繁榮的中央之國,同時也將這個“漢”字深深刻印在了一個民族身上,他們的衣服也以此稱之為:漢服

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時期受文化風氣影響,貴族男性最為愛美,服飾裝扮更注重飄逸瀟灑,頭戴平巾幘,手持麈尾扇,上裳以褶邊為飾,袖口上沿鑲嵌褾,可以說是“羅衣飄飄,青裾隨風”。此時女性的服飾則有了更大的改變,上下連屬的深色衣服已經式微,取而代之的是衣在裙外,再在衣上束上腰帶的襦裙,


洛神賦圖

此時,這種穿衣風格也開始傳往北韓半島和日本,對后世的東亞服飾文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唐朝:

經歷了三百多年的混亂期后,進入了唐朝的大陸又迎來了鼎盛時期。唐朝強大的自信和包容也體現在了服飾文化中,

女子頭梳烏蠻髻,身穿齊胸襦裙與訶子裙,裝飾奢華妝容艷麗,發型和身材豐滿圓潤,自有一番大唐盛世之氣象,

盛唐男子服飾相較起女性就顯得平淡不少,常服主要就是圓領袍衫,傳統的冠冕衣裳,一般只有在祭祀等重要場合穿著,平時則以幞頭長袍為尚,


宋朝:

到了宋代文盛武衰,也導致服飾文化逐漸內斂,一改唐朝時的瑰麗華美,逐漸變得簡約而拘謹,女子服飾以窄瘦修長清奇為美。但繁榮的經濟還是造就了宋人自由化的精神面貌,男子的簪花習俗就在宋代風氣大盛,



影視劇中的官服

元朝:

在元朝并沒有完整的冠服制度,蒙古人入主中原后仍保持其生活習俗,但同時又受漢族的影響,服飾日趨華麗。當時的元代皇族士庶、主仆最為鐘愛鈸笠帽,無論是墓葬壁畫、墓葬隨葬陶俑還是書畫中的元人形象遺存,所見頭戴鈸笠帽的元人形象最為常見,


明朝:

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宣布根據漢族的傳統“上承周漢,下取唐宋”,重新定制了服飾制度,

明代婦女服飾以襖裙為主,上衣并不束在裙子里,除了一直流傳的衫、襖及裙子外,還流行霞帔、褙子、比甲等新鮮樣式,衣服的多變與款式做工達到了一個高峰。明朝的男子服飾也基本沿襲了大襟右衽交領和圓領這兩種傳統服飾式樣。中后期更是出現了前代未見的形制款式,如:立領,

而大帽是明代男子的重要首服之一。從天子到庶民乃至于仆役都可以使用,并且影響到明代周邊地區和民族。





圖1:唐伯虎畫像

圖2:楊茂林神像

圖3:明代絹本藍氏畫像軸復原圖

圖4:明朝名臣楊博

明代大帽形制非常豐富,備受當時貴族的喜愛,功用既類似于近現代西方的禮帽,也可以騎馬、出行。由于大帽備受重視,因此也常作為賞賜給周邊的部落和番薯,這在明代歷朝官修的編年體史書《明實錄》中有大量記載,

作為被明太祖朱元璋親賜國名的藩屬國——北韓,在“壬辰倭亂”中面臨日本侵略之時,更是由宗主國大明先后兩次發兵救援才保北韓國幸免于難,

所以他們對大明的“再造之恩”忠懇侍奉,對明朝文化也全盤接受,其貴族階層皆以書寫漢字、穿著漢服為榮。

后來明朝滅亡,李氏北韓便愈加自由地向本土化和國俗化發展,與明代服飾的差別也越來越大,最終成為了我們今天所見北韓男子頭戴的黑色笠帽(韓:黑笠),即是明朝大帽的形制上發展而來的,可以說韓服其根本就是漢服的一種衍變。


資料到這里就梳理的差不多了,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爭論,比較主觀的話我就不多說了,懂的自然懂,

這次的事件引發了中韓對歷史文化的爭論,韓服雖然有受到漢服影響,但是他們已經將其發展成為專屬的具有成熟體系的民族服飾,我們尊重且認為它也應受到相應的保護。

韓方所認為的清朝裝束才是大陸傳統服飾顯然是一葉蔽目,因為它并不能代表我華夏民族五千年的衣冠風貌,造成這種偏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也決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對我們的歷史和文化進行詆毀和盜用,

時代給我們通過考據重新找回自己的民族服飾的機會,我們希望兩個喜歡自己衣著文化的群體能夠彼此尊重,并行不悖,

編輯:俆一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