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馬來人的傳統服飾:一份不完全的服飾科普文章》連載的第9篇,
作者: Baba Andre Hon from Penang
不同地區的馬來傳統服飾,上篇
《地域與歷史,誰在影響服飾?| 不同地區的馬來傳統服飾⑧》
介紹了巨港式馬來盛裝(Pakaian Adat Palembang)、霹靂式馬來女貴族服飾(Pakaian Puteri Perak)、吉蘭丹-北大年式茜蒂·萬·肯邦服(Pakaian Che Siti Wan Kembang)、馬六甲式馬來盛裝(Busana Melaka),這篇把剩下的四種續完,本系列就正式結束啦~
雖然印尼爪哇島的主要原住族群是爪哇人(Orang Jawa)和巽他人(Orang Sunda),但印尼首都雅加達(Jakarta)依舊存在著大量的土生馬來人社群,當地的其他民族把他們叫做巴達維人(Orang Betawi)或者爪哇馬來人(Orang Melayu Jawa/ Javanese Malay),由于荷蘭殖民時期,雅加達被叫做“巴達維亞”(Batavia),所以當地馬來人的傳統服飾也被叫做巴達維式服裝(Busana Betawi),
△巴達維亞式馬來服飾,圖片上的這種巴達維亞馬來服飾一般只有在節日慶典或者跳舞聚會的時候才會有人穿
△巴達維亞式馬來服飾,這種會比較日常一點
由于雅加達的馬來文化長期受到荷蘭文化和大陸文化的影響,所以雅加達的馬來人在服飾的配色上會比較鮮艷俏麗,服裝顏色不會像其他地區的馬來服飾那么暗沉。且雅加達長期受到荷蘭殖民的統治,有一部分馬來人皈依了基督教新教,許多的信仰基督教的雅加達馬來人會經常穿著巴達維亞式馬來服飾參加周日的教堂彌撒▼
△雅加達的一場周日基督教彌撒,可以看到許多參加彌撒的馬來人都穿著傳統巴達維亞式馬來服飾 Photo.via Facebook
砂拉越式馬來服飾(Pakaian Melayu Sarawak)的馬來服飾獨具一格,非常的優雅華麗。砂拉越(Sarawak)位于加里曼丹島(婆羅洲)北部,是馬來西亞面積最大的州。由于砂拉越出產的馬來金絲繡/卡林干布料(Keringkam)非常有名,所以一般砂拉越馬來女性在穿著馬來盛裝的時候都會配搭金絲繡的披巾(Selendang Keringkam),
此外,與其他地區的馬來服飾不同的是,砂拉越的馬來女性除了會配搭披巾之外,有時還會將一條圓筒形宋吉綢的紗籠(Songket sarong)披在肩膀上,砂拉越以外地區的馬來女性在頭上如果已經有戴上披巾的情況下,是不會再在肩膀上披紗籠的。
△穿著馬來盛裝的砂拉越馬來女性,古晉(Kuching),砂拉越,英屬婆羅洲,1950年代
△穿著馬來盛裝的砂拉越馬來女性,Photo via. Facebook Oden makeup studio
這兩張圖片可以清楚的看到,砂拉越的馬來女性在穿著盛裝的時候不僅頭上會披著金絲繡的披巾(Selendang Keringkam),在原本已經穿著的有古籠服(Baju kurung)和長款可峇雅(Kebaya Labuh)的基礎下,還會再額外在肩膀披上一條使用砂拉越本地宋吉綢(Songket Sarawak)制作的圓筒形紗籠。
順帶一提,砂拉越的馬來服飾文化同樣也十分受到砂拉越的的馬蘭諾人(Orang Melanau)的喜愛,只不過與砂拉越的傳統馬來服飾相比,馬蘭諾人的傳統服飾要較為簡單,沒有砂拉越傳統馬來服飾那么精致,一般馬蘭諾人會在穿著一件黑色上衣的基礎上下半身再系上一條朱紅色的馬蘭諾式宋吉綢(Songket Melanau )紗籠,
△砂拉越地區馬蘭諾人的傳統服飾,可以看到男女的服飾搭配都是以黑色和紅色為主,照片攝于1990年代
雖然文萊和砂拉越的位置都是在加里曼丹島(婆羅洲)北海岸,然而文萊式馬來服飾(Pakaian Brunei)卻與砂拉越式馬來服飾卻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由于文萊古稱“渤泥”( “渤泥”和“文萊”其實都來源于馬來語“Brunei”),所以學術界有很少的一批的中文學者會稱呼其為渤泥式馬來服飾,其實都一樣_(:з)∠)_…… 文萊式馬來服飾的獨特之處在于女性會在胸前系上一條宋吉綢的叁平(Songket Samping),除此之外文萊人的珠寶首飾也與馬來群島的其他馬來人不同,女性穿著盛裝的時候會在頭上插上一種類似于帆船的頭飾,馬來語叫做Sanggul Lintang Brunei
△文萊式傳統馬來女子盛裝,手上的鐲子戴的emmm……真的是閃瞎了我的眼,可以送我一只嗎?Photo via. Facebook
關于文萊的馬來女子為何要佩戴帆船形狀的頭飾,學術界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文萊靠海,古時候文萊的馬來人出門買菜串門做貿易都是需要依靠帆船(現在有些地方也是這樣,只不過現在變成了汽油艇),所以文萊的馬來女性會佩戴帆船形的頭飾。還有一種說法這種頭飾受到菲律賓南部蘇祿群島一帶蘇祿人(Orang Suluk/Tausug)或者巴瑤人(Sama Bajau)的海洋文化的影響。
文萊的馬來人的珠寶首飾有的情況下會非常碩大,許多時候文萊的馬來男性在穿著盛裝的時候也會和女性一樣渾身戴滿首飾珠寶。
△傳統文萊式珠寶首飾,文萊私人收藏
△文萊式傳統馬來男性盛裝……哥,你的手鐲可以送我一只嗎?我的要求不高,送我一只就行,就一只……_(:з)∠)_
森美蘭(Sembilan)是馬來西亞馬來半島西海岸的一個州,位置夾在雪蘭莪(Selangor)和馬六甲(Melaka)之間,在馬來語里,“Sembilan”是“9”的意思,因為最初15世紀時來自蘇門答臘島西海岸的米南加保人(Orang Minangkabau)來到此地時建立了9個城邦。森美蘭的馬來人大部分都具有米南加保人的血統,當地的馬來女性和米南加保女性一樣都會佩戴一種牛角形的頭巾,
△森美蘭馬來女性的傳統服飾
米南加保人(Orang Minangkabau)主要生活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海岸,雖然大多數都是穆斯林,但是米南加保人是世界上最大的仍保留母系氏族傳統的民族。米南加保社會至今仍保留母系氏族社會的特點,他們在婚姻上實行男嫁女娶,氏族身份按母系算,財產由女性成員繼承,公共事物由同氏族的男性成員掌握,女性在這方面也有一定影響力,
米南加保人對于水牛有一種非常獨特的崇拜情節,在米南加保語里,“米南(Minang)”意為“勝利”,而“加保(kabau)”則意為“水牛”。據傳,在古代,米南加保人與鄰族發生領土糾紛,眾人建議雙方各挑一頭水牛,讓它們相互搏斗,哪個民族的水牛被咬死,哪個民族就算輸了,所以許多米南加保式的建筑是牛角形的,包括米南加保女性的頭巾,也都是牛角形的……
讓我們回到馬來半島的森美蘭……15世紀開始,來自蘇門答臘的米南加保人來到了森美蘭,并在此地建立了9個米南加保人城邦,15世紀中期以后森美蘭的米南加保城邦開始受到受到滿剌加/馬六甲王朝(Melaka/Malacca dynasty)和隨后的柔佛王朝(Johor dynasty)的保護。森美蘭本地的馬來人與米南加保人此后互相通婚融合,米南加保人的服飾文化也與馬來服飾文化交融,形成了如今的森美蘭米南加保式馬來服飾。
△米南加保人的傳統服飾,巴東(Padang),蘇門答臘島,1990年代
到這里,這篇關于馬來人的傳統服飾的文章基本上就已經全部結束了,我也沒想到我居然有魄力能夠碼出2萬多字出來,寫到最后的時候我的大腦基本就是一片漿糊了,感覺好像回到了大學部寫畢業論文的時候。我覺得我們大學部教授如果有看到我的渣文筆,估計會從學校跑到我家打死我_(:з)∠)_……
其實厚,雖說寫了這么多字,但是這篇文章闡述的東西只能算是研究馬來服飾的基礎而已,關于馬來群島的服飾真的是一個巨大的坑,而且在大陸大陸,也非常的小眾的(哪有人會真的研究這種啊)。
有的時候,如果有新的服飾樣式和穿法被發現,就會推翻以前許多人的推測,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搞這些研究經常會遇到這種的……不過我有時也覺得,這也不失為一種樂趣哈哈哈_(:з)∠)_
△傳統馬來女士古籠服(Baju kurung)藏品,新加坡馬來文化遺產中心(Malay Heritage Centre of Singapore)藏。
這套古籠服的發現和展出在學術界引發了一場爭論,這套古籠服由宋吉綢(Songket)的古籠服上衣和一條圓筒形峇迪蠟染紗籠(Batik sarong)組成,此前許多人都認為按照馬來人的服飾習俗宋吉綢的上衣是不可以搭配峇迪蠟染紗籠的,必須要搭配宋吉綢的紗籠(Songket Sarong),因為峇迪蠟染布的正式程度沒有宋吉綢高,這套古籠服的發現和展出推翻了許多人的固有觀念,當時甚至還有人以為是博物館搭配錯了衣服哈哈哈_(:з)∠)_
最后配幾張我加入的團隊去年搞的關于馬來群島傳統服飾的沙龍聚會的照片,我當時沒有去成現在想來真的是覺得血虧……(⊙︿⊙)
我當時為什么就沒在現場呢?
《馬來人的傳統服飾:一份不完全的服飾科普文章》
全系列完
大家還想看作者小哥寫什么呢,記得在評論區留言哦~
–
春梅狐貍 傳統服飾
臉著地的藏狐,故紙堆里的服飾愛好者
[ YouMeLive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簽約賬號 ]
必須是!發揚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