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為什么沒有統一方言?

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對很多地方的人來說,是不是老鄉,只要一張嘴差不多就知道了。如四川、東北等地,有明顯的方言,具有統一性,雖然有些細微差別,但是都還是一個味兒,但是如果湖北省內不同地方的人碰到一起,通過對方說話,很可能沒法判斷原來是湖北老鄉。甚至是同為湖北人,可能說著對方聽不懂的話,彼此之間只能通過國語來交流。


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武漢,按順時針方向看,和湖北接壤的省市分別為安徽江西、湖南、重慶、陜西、河南,湖北總面積約18.59萬平方千米,地勢大致為東、西、北三面環山,西部是大巴山區,東北部是大別山區,西北部有武當山,中間低平,略呈向南敞開的不完整盆地,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橫穿省境,并在武漢交匯,湖北雖然有肥沃的江漢平原,但平原面積并不大,約占20%左右,大部分還是山地和丘陵。按說湖北相對封閉,應該有統一的方言,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如果從大的方言語系來分的話,湖北方言大致可分三大塊,中西部為西南官話,東北部為江淮官話,東南部為贛語系,如果再細分的話,中西部地區的西南官話又分為三塊,武漢、天門、仙桃、荊州東部、咸寧北部、孝感南部等地為西南官話武天片;湖北西南部的恩施、宜昌、神農架、荊門、潛江、荊州西部等地則是屬于西南官話成渝片,和四川話較近;湖北西北部的襄陽、十堰、隨州等地則屬于西南官話鄂北片,則和河南話比較接近,湖北東北部的黃岡、鄂州、黃石、孝感北部等地屬于江淮官話,和安徽話接近;湖北南部的咸寧及荊州東部的監利等地屬于贛語系,方言比較接近江西話,


由此可見湖北地區的方言有多么復雜了,武漢地區方言同西南部的宜昌、恩施地區以及西北部的襄陽、十堰地區的方言雖然同屬西南官話,但是差別卻都非常大。襄陽人、宜昌人聽不懂武漢人說話,是普遍現象,更不用說黃岡、黃石一帶的江淮黃孝片話了,因為和河南南陽地理位置較近,來往密切,又受陜西關大陸言的影響,襄陽、十堰地區的方言帶著河南腔和關中老秦腔的味道,相對比較容易聽懂一些,因此有很多人說襄陽話聽起來像河南話。


湖北地區的方言之所以這么復雜,一方面是地理因素的影響。前面我們介紹過,湖北平原地區只占20%左右,山地、丘陵則占近60%,而且湖北境內的長江、漢江以及數百個大大小小的湖泊(千湖之省不是開玩笑),這些地理因素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人們之間的聯系、交流。


另一個主要的因素是湖北地區人口組成受外界影響比較大。湖北位于大陸中部,水陸交通便利、九省通達,自古人口流動性就比較大,歷史上有數次大規模人口遷徙都和湖北有關,西晉末年,八王之亂將北方搞得一團糟,有近百萬人從北方向南遷徙,其中居留在湖北荊州地區的就有十萬人左右。唐朝安史之亂,又有大批北方人為避戰亂逃往南方,很多就近居留在襄陽、荊州地區。


宋朝時,北方遼、金、蒙古輪番上陣南進中原,據統計有近五百萬人口大規模南遷,很多人居留湖北境內。如此大規模來自陜西、河南、河北等地移民的到來,對湖北地區方言的沖擊可想而知,元末明初的長期戰亂,使得湖廣地區人口數量驟降,大批田地撂荒,明朝通過頒布移民令從江西大規模移民至湖廣,史稱“江西填湖廣”,又對湖北地區尤其是東南部地區的方言造成巨大的影響,


正是由于這些地理、歷史方面的原因,使得湖北各地的方言呈現復雜的多樣化,沒有一個相對統一和具有絕對代表性的方言,也正因為如此,很多在外的湖北人都感覺不夠抱團,也不容易抱團,最后來兩個武漢方言,大家都來猜猜看是啥意思:遛耍,夾生。

3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廣東也沒有

  2. 感覺不準確。荊州和監利人講的一樣的方言

  3. 監利不是屬于荊州嗎[挨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