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砂貝母自己恐怕也想不到,明明都長在高原的石頭縫里了,卻還是逃不過被人吃的命運,
梭砂貝母是百合科貝母屬植物,主要分布在大陸西藏自治區、青海南部、四川南部和云南西北部的高原地區,主要生活海拔在3800-4700米范圍內,通常生長于沙石地或流沙巖石的縫隙中,
梭砂貝母這個名字你聽起來可能覺得陌生,不過一提到川貝,你肯定還是有點耳熟的,梭砂貝母就是川貝的重要來源。作為一味重要的中藥,它可以起到去熱化痰、止咳散結的作用,因此即使生長在這樣的高原環境中,依然經常被人們采摘。
作為植物,梭砂貝母不可能像動物一樣逃跑來躲避被人類食用的命運,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它們必須找到其他方法來求生,
最近,來自于大陸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昆明植物所)高山植物多樣性研究組以及英國埃克塞特大學部的研究團隊發現,這種植物在漫長的歲月里,已經演化出了新的顏色,嘗試通過偽裝來躲過人類的眼睛。
作為一株植物,長成綠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因為它們需要大量的葉綠素來進行光合作用,獲取它們所必需的一些營養物質,而這種綠色,在草原或者森林中并沒有什么壞處,而在這樣的高原地區反而成為了硬幣的另一面。在灰突突的山崖峭壁上,這樣一點綠色,顯得十分扎眼,從遠處就可以一眼看到,使得梭砂貝母成為了采摘人的目標。
論文第一作者、昆明植物所副研究員牛洋指出:如今的梭砂貝母已經不僅僅是綠色的了,他們的前期研究已經發現,這些高原山地已經出現了灰色和褐色等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的顏色,
在一開始,研究人員認為這些梭砂貝母是為了躲開高原食草動物的啃食,但在觀察分析后發現,梭砂貝母上并沒有太多被植食動物取食的痕跡,而且梭砂貝母含有大量可以防御植食動物的生物堿,因此自然界不太可能有動物以它為食。
答案只有一個:梭砂貝母進化出這樣的顏色,完全是為了抵御它們唯一的天敵——人類,
牛洋指出:作為大陸傳統的藥用植物川貝的重要來源,梭砂貝母長期以來都是被大量采摘的對象,而且,在采摘的過程中,它們埋在地下的鱗莖就會首當其沖,被采挖出來使用,
為了這項研究,該團隊還向當地的藥商進行了咨詢調查,獲得了在最近6年時間里梭砂貝母的采收量,同時估算了不同群體單粒梭砂貝母鱗莖的干重。結果十分驚人,平均每獲得1千克的干燥梭砂貝母鱗莖,就有超過3000株被人類采挖。
而且,梭砂貝母不是一出生就帶有鱗莖的,一般需要經過5年的生長期后,才會開始生長鱗莖,然后被采挖。這也造就了梭砂貝母鱗莖的稀缺性,物以稀為貴,人們于是更加大量地去采挖梭砂貝母,
這種采挖是一種強大的選擇壓力,促進了梭砂貝母的進化。
我們知道,所謂的進化就是基因突變+自然篩選。在正常情況下,偶爾會有梭砂貝母發生基因突變,呈現出灰色或者褐色,這種新變異的顏色會保持相對很低的水平,而隨著人們大量的采挖,越來越多綠色的梭砂貝母被挖走,而通過偽裝融入自然環境中的梭砂貝母則越來越多地留下來,所占的比例也越來越多,這就是正常的進化過程,
也就是說,人類憑借一己之力,通過對梭砂貝母的采挖,引導了梭砂貝母的進化,
研究團隊對梭砂貝母的反射光譜數據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根據專為人類色覺設計的CIELAB色覺模型,這些梭砂貝母之間有著明顯的顏色差異,他們將梭砂貝母的顏色和其生存環境下巖石的匹配度進行了衡量,結果發現:在采挖強度越大的區域,梭砂貝母和周圍環境的顏色相似度就越高,這也證明了人類采挖對梭砂貝母顏色產生篩選效果的想法,
(圖片說明:偽裝良好的梭砂貝母)
同時,梭砂貝母的偽裝效果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它們所生存的環境,如果生存環境合適,那么它們的鱗莖就會扎得更深一些,這給采挖人帶來的難度和強度都大幅增加,相對來說這樣的梭砂貝母更不容易被采挖,因而和鱗莖比較淺的同類相比,它們的生存壓力相對小一點點,偽裝效果也就相對差一些,
為了進一步測試梭砂貝母進化出的新色彩所能帶來的偽裝效果,研究團隊還開發了一個名為“找貝母”的小游戲,募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超過500名網友在14張不同環境下的照片中尋找貝母,事實證明,梭砂貝母的偽裝的確起到了效果,那些理論上偽裝程度高的貝母在游戲中也確實更難被找到,而擁有著三色視覺的人類則比二色視覺的動物們要更容易發現這些貝母。
對于這些沒有腿的植物來說,偽裝或許是躲避天敵的最好方法,天敵越想找到它們,它們就要變得越難被發現,
來自埃克塞特大學部的植物學家和生態學家Martin Stevens表示:“能夠見證人類以這樣直接和戲劇性的方式影響野生生物的顏色,而不僅僅是它們的演化方式產生影響,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或許,人類也已經驅動其他植物物種防御策略的進化,但令人驚訝的是,此前很少有相關的研究,”
原來,除了氣候之外,人類還對自然界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
此前的研究表明,有一些雪蓮為了“防止”人類的采集,已經在最近一百年的時間里長得越來越小。
就像所謂的演化一樣,這種影響也不全是一面倒的,它有時候也有好處。有研究認為,為了防止被人類無情地鏟除,一些雜草已經不再給農作物產生負面影響了。
不管怎么說,人類的活動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像自然界的變化一樣,都可能對地球的生態環境產生好壞兩種影響。只不過,我們作為智慧生物,應該盡量更多地改善自然環境,減少負面影響。地球現在的生態圈能維持多久,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人類的選擇,
這種植物求生欲太強,吃了壯陽的都沒著急進化呢
是人工協助篩選吧!顏色綠的容易被發現,剩下的灰色的繁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