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春看到爸媽親熱翻白眼,父母可以在孩子面前“秀恩愛”嗎?

最近微博刷到Jasper看到媽媽在自己面前親爸爸,立馬黑臉,翻白眼的小表情,下面網友大呼:“也太可愛了吧!”


隨即網友們的討論也開始了,大家不要光顧著吃瓜,也來參與一下吧~

家里老人常說:“做了父母要有父母的樣子,小孩子在旁邊,不要像以前那樣這么親密了。”

那即使是簡單擁抱、親臉頰也不行嘛?

我們現在都知道,父母要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亂發脾氣。

那反過來呢?父母在孩子面前可以親熱嗎?親熱的度在哪里呢?


1

父母是愛的教育的

第一任老師

愛是需要學習的能力,孩子就是從父母那邊學到的,

父母對于孩子自然流露出的是一種愛,而父母之前的親密行為也是一種愛的表現。

這些愛的展示都可以讓孩子慢慢了解愛是什么,如何表達愛,

父母絕對是可以在孩子面前展示一定的親密行為的,這是很重要的愛的教育,

這在告訴孩子,一份健康的愛的關系是怎樣的;這也在告訴孩子,父母不僅愛他,父母也是互相相愛的。

一家互相愛著的情緒是可以增強孩子的幸福感和安全感的,

但是,這里需要強調的是“一定的親密行為”,也就是說,是需要有尺度的,

孩子最好的安撫巾就是父母相親相敬,


2

不引發對于“性”的好奇

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個度,這也是父母在孩子面前親熱的關鍵底線。

如果讓孩子看到夫妻之間更加私密的行為的話,是會對他今后身心發展有負面影響的,

學齡前的孩子還沒有足夠的知識和判斷能力可以消化超過他們認知的很多事情,

無法消化的內容就會有兩個走向,

有的孩子就會過早地產生興趣,也就是我們說的“性早熟”;

有的孩子就會因此感到不舒服甚至羞恥感,這也會影響他們成年后對于性的態度的建立。

那這個度在哪里呢?

一般而言,有這樣一個準則,如果這些親密舉動我們也會對孩子做,那父母之間做這樣的親密行為也是合適的。

比如,親親臉頰、擁抱、牽手、說愛的語言,這些親密行為就是孩子可以理解的。

同樣是接吻,蜻蜓點水的吻一下,也是合適的;而深情的舌吻就不適宜了,


3

顧及孩子的情緒

有些孩子,當看到父母的親密行為時,會出現吃醋的現象。

特別是當爸爸擁抱媽媽時,幾乎大部分孩子都會對爸爸產生“敵意”,想要“搶回”媽媽,

這也是特別正常的,這時,我們需要顧及孩子的情緒,

可以把父母之間的愛延伸到全家之間的愛,讓孩子加入其中,一起擁抱,一起感受這份愛,

平時,也可以把這個作為全家的一個小小儀式,每天上班前上學前,全家一起擁抱一下,親一個,然后互道再見,

這樣的每日的愛的滋養,也會能讓孩子更好地去適應幼稚園適應社會。

所謂獨立的一個前提,就是讓孩子心里有一份“無論怎樣,父母永遠愛我”的篤定,這樣的孩子才敢于放開手腳出門去闖。

像小D這樣的學齡前孩子,闖世界還太早,但他們需要的就是反復的確定,“父母愛我,父母永遠會來接我回家”。


因此,當孩子出現吃醋行為時,我們千萬不要逗孩子,特別不要說,“媽媽更愛寶寶還是更愛爸爸”類似這樣的爭寵的話。

我們需要的是,讓孩子融入到我們的親密行為中,讓他明白,愛不僅僅是專屬的,愛也是可以包容的,多一個人就多一份愛。

說個題外話,這點對于有二寶的家庭格外重要,一定要引導孩子認識到,“多一個弟弟妹妹,不是父母對我的愛少了,而是我多了一份愛”。


4

適當引入“界限”的概念

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有的孩子天生就是比較外向而且更樂意表達自己的感情,

這類孩子當看到父母的親密舉動后,明白表達愛可以有多種途徑后,會有一段時期特別想對任何人都去表達這份愛。

對著自己幼稚園的同學就親一口,也不管對方是否樂意,甚至對根本不熟悉的鄰居也會沖上去抱抱。

如果你的孩子是這個類型的,這時就非常有必要強調一下“界限”的概念。

要讓孩子明白,用肢體語言表達孩子,不能僅僅只從我自己的角度考慮,也要考慮對方是否接受。

這時,我們就可以告訴孩子,

“我知道你很愛Lucie,但你看Lucie有點被嚇到了,她似乎不那么喜歡這樣的表達 , ” —— 引導孩子觀察他人的情緒 “下次你可以先問她,我可以抱抱你嗎?如果她不喜歡,你也可以用語言告訴她,我很喜歡你,我們是好朋友。”——提供解決方案

這一點的教育非常重要,這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他換位思考去體會其他人的感受。

也可以讓孩子明白,每個獨立個人(包括孩子自己)都是有權利、有禮貌地拒絕他人愛意的表達,

界限是自我照顧的一部分,他們不但正常,而且是健康且必需的。


“父母就該有父母的樣”,正因為如此,我們需要在孩子面前有底線地親熱,

這本身就是愛的情感的自然流露,這也可以教會孩子如何去表達愛,更能讓孩子心里充滿愛,

關于愛的第一課,一定是我們父母教給孩子的!

愛也是有講究的,你會了嗎?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